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快速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64例急诊就诊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二次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观察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次数与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的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结果]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1次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的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速度快、病人痛苦小并且费用少,可明显提高套管针1次穿刺成功率,达到良好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2.
田梓蓉  马晓红  赵美燕  王巍 《护理研究》2007,21(31):2868-2869
[目的]研究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体克病人快速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64例急诊就诊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二次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观察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次数与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的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结果]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1次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的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速度快、病人痛苦小并且费用少,可明显提高套管针1次穿刺成功率,达到良好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浅静脉留置套管针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随着穿刺的方法、技术及材料等的不断更新,使得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已大大减轻。目前,我科对于肝硬化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总结58例创伤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用骨髓输液的急救护理.严格掌握骨髓输液适应证,低血容量性休克存在周围循环衰竭,连续穿刺 3次以上,或 90 s内不能建立静脉通路者,立即行骨髓输液;选择最佳穿刺部位,经本组患者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成人首选髂前上棘为最佳穿刺部位;骨髓输液期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肿胀、感染等征象,并及时处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掌握最佳拔针时机,外周静脉输液通路建立后立即予拔除骨穿针.经及时抢救本组58例患者均病情痊愈或趋于稳定,58例患者中57例骨髓穿刺成功,有1例患者骨髓穿刺失败,后改为深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3.1%,全部病例随访 1~6个月,随访期间无造血功能障碍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由于大量失血或失水,使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引起的休克.称低血容量性休克。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与抢救开始越早,效果越好。因此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适宜的处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大量失血失液,使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引起休克。常见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内脏出血、内脏破裂、宫外孕、严重创伤、烧伤、大血液外伤及手术出血。 一、严密观察心、肺、脑、肾功  相似文献   

6.
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病情十分凶险、危急,需果断采取急救措施进行治疗。治疗主要是迅速补充血容量,迅速查明病因并制止继续出血或失液,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升压药。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与抢救,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处理,对抢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佳音  杨凡 《上海护理》2014,14(6):48-50
胎母输血综合征( fetomaternal hemorrhage , FMH)是指一定量胎儿红细胞通过破损的胎盘绒毛间隙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胎儿不同程度的失血及母体溶血性失血反应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种少见的产科病。该病有隐匿性,早期宫内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该病孕妇临床表现有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心监护异常,超声发现胎儿水肿,肝脾肿大,这些多为FMH的晚期表现,往往诊断时胎儿已失血量较大,损害已形成[5]。胎母输血可引起重度贫血和休克等严重后果[3]。我院新生儿病房2012年3月—2014年8月先后收治了6例因胎母输血综合征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儿,经呼吸支持、抗休克治疗、及时输血和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均已康复出院,现将抢救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休克病人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0例病人选用深静脉进行穿刺并留置导管,并给予适当的护理。[结果]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有效的护理,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深静脉置管在休克病人的有效应用。[结论]加强深静脉导管的护理,可保证病人置管的安全,可大大提高休克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休克抢救的最佳最快静脉穿刺输液途径.方法:统计对我科2002年以来收治108例大面积烧伤休克的患儿实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抢救活疗.结果:患儿输液入量理想,微循环恢复快,尿量维持正常,全部平稳度过休克期,救治成功.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具有选择容易、充盈度高、操作简单、穿刺快捷、固定、方便、输液顺利等优点,是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小儿烧伤休克的很好输液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通管有三通接头,内有阀门,已广泛用于临床加药。我们利用三通管输血,观察100例创伤、大面积烧伤等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发现可明显减少术前准备时间,有助于降低病死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液观察及护理在抢救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即建立有效的输液通路,快速补液扩容,维持体液平衡,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18例在治疗0.5~2.0 h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休克得到纠正;8例2 h后于术中得到纠正,均痊愈出院。结论:密切输液观察及精心护理有利于休克患者维持体液平衡,保持生命体征平稳,从而确保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右旋糖酐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中的应用刘长胜李仲臣徐茂龙1986年7~1993年12月,我们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复苏早期应用右旋糖酐扩容,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本组患者48例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18~75岁,平均38.5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重度烧伤继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儿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102例中重度烧伤患儿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烧伤继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因素,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确定影响烧伤继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  相似文献   

16.
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加温输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欣  李静  郝熙金 《天津护理》2010,18(5):276-277
目的:降低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大剂量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将研究对象的100例患者分成未加温组和加温组。详细记录患者输血情况。结果:加温输血组明显优于未加温组。结论:加温输血应用于临床抢救与治疗创伤后低血量性休克,能够降低创伤后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输入低温库血后寒颤、低体温等发生率,有利微循环改善。  相似文献   

17.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重危病人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8.
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在PICU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开展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技术的应用。方法:危重息儿166例,随机分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技术的观察组及头皮、四肢静脉留置的对照组,均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结果:颈外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头皮及四肢静脉留置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输液外渗、留置针脱出及堵塞是常见的停止静脉留置的原因。颈外静脉留置可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与损伤,留置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我们抢救1例青光眼术后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73岁,因双眼视物不清伴眼痛、眼胀2年,加重2个月入院治疗,无恶心、呕吐史,诊断为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双眼白内障。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血压150/70mmHg,主  相似文献   

20.
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3  
目的 观察颈外静脉留套管针与四肢置套管针的差别。方法 对200例住院输液病人同分为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4例与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组96例,分别观察统计两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通过前瞻性临床观察分析对比证实(留管时间比较X^2=63.12,P〈0.001,静脉炎发生率比较X^2=37.94,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