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8,(3):184-187
目的:研究分析干扰电配合针刺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患肩手综合征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干扰电配合针刺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有效率、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电配合针刺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理想,能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77-57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以及VAS评分,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4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上肢功能Fugl-Meyer评分和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上肢功能Fugl-Meyer评分和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Fugl-Meyer评分和肩部疼痛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合并抑郁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针刺、肢体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黛力新1粒,2次/d,对照组加用谷维素20mg,3次/d,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精神状态,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患者上肢关节被动运动范围、上肢和腕关节的运动功能、疼痛及水肿程度并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S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治疗后,治疗组HAMD、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针刺及肢体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合并抑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方法在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治疗中是否较普通针刺治疗方法优越,从而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8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僵硬、功能困难三个维度及治疗后总体疗效评价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3)两组患者关于疼痛、僵硬、功能困难的评分,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僵硬评分的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评分组内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及单纯针刺对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具有明显的疗效,相比单纯的针刺治疗,温针灸对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程度方面有更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患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10~ 2020-09收治的11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连续治疗2周.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患肢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患肢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MA、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肢腋静脉、肘静脉、肱静脉最大血流速度(PS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可以有效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疼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与患肢血流动力学,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董新玲 《江西医药》2022,(6):634-636
目的 分析针灸、中药热奄包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8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加强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联合及中药热奄包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中药热奄包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SHS的效果显著,可同步改善肢体运动障碍及疼痛情况,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可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经辨证针刺结合毫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康复训练加分经辨证针刺结合毫火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肩关节功能、水肿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1%,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与水肿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CM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SHSS、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中选取82例,并严格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刺联合艾灸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发生水肿、疼痛、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5%和95.12%,因此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上肢疼痛、上肢水肿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上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上肢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并艾灸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并艾灸经筋结点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目测比评分法(VAS),来评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水肿等方面的积分,从而观察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提高,疼痛及水肿的目测比评分均降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并艾灸经筋结点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上肢运动功能,缓解疼痛和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温针灸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患侧肢体疼痛、肿胀和功能的效果。方法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BI、MEDLINE、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Em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比较温针灸和单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并筛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信息并评价文献质量,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上肢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患手肿胀程度以及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有6篇RCT文章符合标准纳入分析,累积样本含量400例。与针刺组相比,6项的结果显示,温针灸组的VAS评分[MD=-2.34,95%CI(-4.65,-0.02),P=0.05]、FMA评分[MD=6.87,95%CI(3.39,10.3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缓解患肢肿胀程度[SMD=-2.67,95%CI(-7.10,1.7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可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疼痛、患肢水肿、运动功能,在改善患肢疼痛、运动功能方面的效果优于普通针灸。建议以后有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肩三针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武警广东总队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112例肩周炎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各56例。对照组中, 男32例、女24例, 年龄(71.45±4.06)岁;采取小针刀治疗, 每周1次, 连续3次, 若1次治愈无须再次治疗。观察组中, 男30例、女26例, 年龄(71.22±4.13)岁;采取肩三针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 肩三针温针灸每天1次, 连续5 d后, 间隔2 d, 再针灸5 d, 小针刀治疗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43%(54/56)]高于对照组[82.14%(46/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3, P<0.05)。治疗后, 观察组肩部疼痛评分(1.88±0.25)分、活动受限(1.52±0.21)分、肩部沉重感评分(1.07±0.22)分,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7±0.32)分、(2.11±0.29)分、(1.88±0.26)分], 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针刺(20例)、单纯针刺治疗(20例).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肢运动功能;采用ADL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评价疼痛及观察治疗前后肿胀程度.结果 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针刺组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肿胀和疼痛评分都有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疼痛、肿胀程度改善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针刺组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组(P<0.05).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单纯针刺组为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在减轻肿胀、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及提高ADL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桂枝汤泡洗治疗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选取医院康复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中风恢复期SHS患者96例,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患者均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加减桂枝汤泡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内皮素-1(ET-1)、缓激肽(BK)水平均显著降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针灸联合桂枝汤泡洗治疗中风恢复期SHS,可缓解疼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其各项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经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77.14%,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缓解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手功能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应用手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明显缓解疼痛,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以抽添手法针刺.对照组60例,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抽添针刺手法可有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刺络放血对痛风性膝关节炎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7月~2018年4月收治的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10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51)采取温针灸治疗,观察组(n=51)在温针灸基础上,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功能、肌力、疼痛、活动度、屈膝畸形、关节稳定性的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肌力、疼痛、活动度、屈膝畸形、关节稳定性的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功能、肌力、疼痛、活动度、屈膝畸形、关节稳定性的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8%,对照组总有效率80.39%,观察组患者温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刺络放血可改善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并且缓解疼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66例脑出血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入院挂号随机奇偶数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84.85%高于对照组的5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866,P=0.0144<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22,P=0.0161<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提升整体康复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对机体的影响,是一种理想的联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熏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脑卒中诊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西药及针灸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药及针灸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熏药局部治疗。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及疼痛评分,将两组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药熏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及疼痛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药局部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减轻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平衡针灸联合益肾解痉汤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SHSA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焦作市中医院106例SHSAS患者(2019年1月~2022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53)、B组(n=53)。B组接受常规康复疗法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平衡针灸、益肾解痉汤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中医证候积分、表面肌电图(sEMG)、血清P物质(S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A组总有效率96.23%(51/53)较B组79.25%(42/53)高(P<0.05);治疗1个月后A组VAS评分较B组低,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较B组高(P<0.05);治疗1个月后A组肩手疼痛、肩手肿胀、肩手麻木、言语不清中医证候积分较B组低(P<0.05);治疗1个月后A组斜方肌上束、三角肌后束、肱三头肌sEMG较B组高(P<0.05);治疗1个月后A组血清SP、ET-1水平较B组低,血清NO水平较B组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