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心肌缺血患者与健康人室性期前收缩发生部位的差异.方法:选择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测的177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其中急性心肌缺血患者87例、健康体检者90例,计算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前壁(20.7%)及心尖部期前收缩发生率(13.8%)、V左心室期前收缩总发生率(51.7%)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分别为3.3%,2.2%,23.3%);健康体检者右心室流出道期前收缩发生率(61.1%)、右心室期前收缩总发生率(76.7%)显著高于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分别为31.0%,48.3%).结论:急性心肌缺血患者以左心室期前收缩常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人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状况。方法应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531例老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比较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结果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右心室室性期前收缩(P<0.05);左心室心尖部及前壁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流出道和其他部位(P<0.05)。各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均>50.0%。结论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较右心室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左心室心尖部和前壁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最高;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半数以上合并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3.
观察22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特点,分析两者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结果显示,119例伴LVH者总室性心律失常、Low n's分级≥3级室性早搏和心肌缺血发生率分别是84.9%、36.1%和43.7%,均高于104例无LHV者(64.4%、14.4%和17.3%),P均<0.01。提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与LV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的局部收缩与舒张功能。方法 40例尿毒症患者,左室肥厚(LVH)组25例,非左室肥厚(NLVH)组15例及30例正常对照组。取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室各室壁心肌收缩期、舒张早期、房缩期的峰值速度(VS、VE、VA)、峰值应变率(SRS、SRE、SRA)、最大应变及位移。结果 速度Vs、VA:尿毒症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VE:尿毒症患者NLVH组后间隔、下壁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低,LVH组除后壁外余左室各壁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低。尿毒症患者两组间仅在前间隔有显著性差异。应变率SRS:尿毒症患者LVH组左室侧壁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低。SRE:尿毒症患者NLVH组左室侧壁、下壁、后壁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低,LVH组除后间隔外左室各壁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低。LVH组前间隔及前壁的SRE较NLVH组显著性减低。SRA:尿毒症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应变S:尿毒症患者NLVH组仅有左室侧壁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LVH组除后间隔外其余左室壁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LVH组前壁的应变较NLVH组显著性减低。位移D:尿毒症患者NLVH组仅在后间隔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低,LVH组后间隔、后壁、前间隔、下壁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低(分别P<0.05和0.01)。结论 应变率成像技术能够早期评尿毒症患者左室的心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血压(EH)并左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严重程度、心肌缺血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作者对302例EH者的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心律失常与EH并LVH及心肌缺血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特点。方法:选择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EH患者566例,伴LVH者140例(LVH组),与单纯EH患者426例(对照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部位、狭窄的程度、狭窄的范围等的差异。结果:LVH组与对照组比较,LVH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概率明显升高(P<0.01),其危险性增加5.09倍。同时,LVH组发生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其他部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的心肌缺血检出率为33.1%(42/127),而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缺血检出率为12.5%(35/280),P<0.05。在传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中,只有血压与LVH存在协同效应(P<0.05)。结论:EH伴LVH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发生率显著升高,左前降支是主要狭窄部位,而且更易于发生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左室肥大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并左心室肥大(LVH)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DCG)监测对130例EH并LVH者(A组)和150例非左心室肥大患者(B组)心电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及室早≤Ⅱ级,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室早≥Ⅲ级及缺血性ST—T改变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A组心肌缺血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多,且发生率与LVH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致左室肥厚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最重要的并发症,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20%~30%可有LVH,高血压性LVH是引起猝死、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等的常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3例,根据排除标准最终纳入单纯高血压患者160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25(男性)或120g/m2(女性),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左心室肥厚(LVH)组[LVH(-),n=80]与左心室肥厚组[LVH(+),n=80]。对照组是从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抽取,包括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匹配的正常血压健康自愿者(n=82)。采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分别评估各组受试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心室长轴应力(LVLS)、左心室环向应力(LVCS)和左心室径向应力(LVR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观察和分析各组受试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高血压患者中,LVH患者脂联素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LVH(+)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高于对照组和LVH(-)组(均P0.05)。LVH(+)组和LVH(-)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相对室壁厚度(RWT)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高于对照组,且LVH(+)组高于LVH(-)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LVLS在LVH(-)组患者中明显降低[-(17.9±2.0)%比-(21.4±2.3)%,P0.05],在LVH(+)组患者中,LVLS进一步降低[-(15.3±1.8)%,P0.05]。相关分析显示,LAD、RWT和LVMI与血浆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分别:r=-0.339、r=-0.377、r=-0.415;均P0.05)。血浆脂联素水平与LVLS呈正相关(r=0.469,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脂联素水平(β=0.278,P0.05)和LVMI(β=0.468,P0.05)是LVLS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受损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明显狭窄病变的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 )者 ,经尼群地平和巯甲丙脯酸治疗 1~ 2年 ,LVH逆转后对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 ,治疗前休息或运动时心电图ST段缺血性压低的 14例中 ,有 9例(6 4% )治疗后心肌缺血消失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无变化 ,但Lown氏分级程度有减轻趋势。结果提示 ,逆转高血压LVH是改善心肌缺血的一个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及其心功能状态和冠脉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对3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LVH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及冠脉造影资料作回顾分析,并与同期冠心病和健康者作比较。LVH分为不对称性室间隔增厚(ASH),对称性肥厚(CH)和扩张性肥厚(DH)。结果(1)LVH不同类型之间在病程及严重程度上无固定演变规律;(2)不同类型的LVH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与正常对照组对比P<0.01),DH型同时伴有左室收缩功能不全(EF=0.41±0.08,P<0.01);(3)ASH型和CH型LVH患者的冠脉病变中单支病变分别占83.3%、71.4%(P<0.01);DH型LVH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占58%。结论(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左心室离心性肥厚不是由向心性肥厚转化而来;(2)高血压合并LVH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DH型同时伴有收缩功能不全;(3)高血压冠心病合并ASH型和CH型LVH者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DH型者多支病变较多。  相似文献   

12.
血浆中存在脑利钠肽前体N-端(NT proBNP),其在预示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障碍上与32氨基酸脑利钠肽(BNP-32)同样敏感。该文旨在检查高血压患者血浆NT proBNP与左室肥厚(LVH),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为用24h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彩色超声检查观察血液透析慢性低血压患者的心功能 ,分析其发生左心室肥厚 (LVH)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 5 8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慢性低血压 (LBP)、正常血压(NBP)和高血压 (HBP) 3组 ,均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 ,并测定尿素清除指数 (Kt/V)、透析前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lb)、血脂、C 反应蛋白 (CRP)及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将LBP组分为LVH组和非LVH组 ,比较两组情况。结果 ①LBP组心输出量显著低于其余两组 ,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与A峰比值 <1。LBP组中存在LVH的患者显著多于NBP组 ,但少于HBP组 ;②LBP组中 ,与非LVH组比较 ,LVH组糖尿病患者、Kt/V <1.2者显著增多 ,Hb、Alb、pAlb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 ,脂蛋白 (a)及CRP显著升高。结论 血液透析LBP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受损 ,糖尿病、透析不充分、贫血、营养不良、血脂紊乱及炎症状态是发生LVH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VC)患者的期前收缩频次及负荷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PVC患者67例,根据期前收缩频次及负荷,采用四分位数间距法分为频次A组和负荷A组17例,频次B组和负荷B组17例,频次C组和负荷C组17例,频次D组和负荷D组16例;另选择无PVC患者20例为对照组。分析期前收缩频次及负荷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期前收缩频次C组、频次D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心肌重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期前收缩负荷C组LVIDD、负荷D组LVI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收缩末客积、每搏心输出量明显升高(P<0.05,P<0.01),LVEF明显降低(P<0.05)。期前收缩负荷与左心室心肌重量、LVIDD、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41 5、r=0.426、r=0.269,P<0.05,P<0.01);期前收缩频次与LVEF呈负相关(r=-0.432,P<0.01),与LVIDD呈正相关(r=0.390,P<0.01)。结论期前收缩频次与PVC心脏结构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显著相关,提示随着期前收缩频次增加其功能下降、左心室扩大;随着期前收缩负荷增大,左心室肥厚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对冠心病(CHD)患者及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CHD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等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益母草注射液15 ml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用ATP 20mg,辅酶A(CoA)100 U,维生素C 1.0 g,维生素B60.1 g于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疗程为2周。20只SD大鼠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等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于心肌缺血5 min后静脉注入益母草注射液(0.8 mg/100 g)。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及大鼠均做心电图检查。结果:CHD并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52.5%(P<0.05)。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组为20.0%,对照组为90.0%(P<0.01)。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对CHD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并发心律失常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Ron T( U)型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分析 3 1例在入院后发生≥ 1次由 Ron T( U)型室性期前收缩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 1 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  3 1例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 Ron T ( U)型室性期前收缩可分为 3种类型 :( 1 ) QT间期正常的非长间歇依赖性 Ron T型室性期前收缩 ;( 2 ) QT间期正常的长间歇依赖性 Ron T型室性期前收缩 ;( 3 )长QT ( U)间期综合征伴 Ron T ( U)型室性期前收缩。各型 Ron T ( U)型室性期前收缩及其所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不同的临床与心电学特征。结论  Ron T ( U)型室性期前收缩类型与其所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患者生殖激素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相关性。方法对198例临床拟诊为更年期女性患者,根据是否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分为正常组99例和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99例,测定血清睾酮(testosterone T)、孕酮(progesterone P)、雌二醇(estradiol E2)、促卵泡激素(follotropin 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泌乳素(prolactin PRL)。结果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的P、E2较正常组有明显降低,T、FSH、LH,PRL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2的减少与更年期女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伴有心肌缺血(MI)和左心室肥大(LVH)的63例冠心病(CHD)和高血压性心脏病(HHD)患者的HFECG进行了观察,以探讨MI和LVH与高频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患病组:63例,男43例,女20例,年龄56±12岁。所选病例均符合WHO的CHD和HHD的诊断标准。其中CHD40例,HHD23例,根据有无MI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DCG)应用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老年CHD患者临床资料依据CHD分类分为观察组(心绞痛)45例(稳定型心绞痛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及对照组(无症状心肌缺血)40例。两组均接受DCG及常规心电图(ECG)检查。结果两组DCG在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及短阵室上速等心律失常的诊断率均显著高于ECG(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窦性心搏RR间期(SDNN)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3.494,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以SDNN<100 ms为诊断截点值,SDNN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性为75.00%,曲线下面积为0.86。结论相对于ECG,DCG可提高老年CHD心律失常的诊断率,且对稳定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LVH)和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296例为观察对象,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杓型组(10%~20%,n=106)、非杓型组(0%~10%,n=95)、超杓型组(20%,n=53)和反杓型组(0%,n=42)。观察和比较各亚组间LVH指标水平、LVH和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各亚组间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高血压病程和降压药及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各亚组中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和LVH检出率高于杓型者组,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又高于非杓型组(均P0.05),但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各亚组心肌缺血(χ2=63.88,P0.01)和心律失常(χ2=21.80,P0.01)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各亚组中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杓型组,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又高于非杓型组,但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者伴有更严重的LVH,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