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效果及耐药毒株的出现对其治疗产生的影响。方法对自愿接受调查者知情同意,进行个人访谈填写耐药性研究调查表;对治疗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人群进行免疫学、病毒学实验室指标评价和服药依从性调查;采集抗凝血10ml,测定CD4^+T淋巴细胞计数、血浆病毒载量(VL);用RT—PCR方法扩增HIV—POL区基因,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结果正在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24例,CD4^+T淋巴细胞缓慢上升,有8.69%的HIV患者其血浆病毒载量〈LDL(最低检测限)。高度耐药突变率及总耐药性突变率分别为20.97%和33.87%。结论抗病毒治疗患者AIDS症状已得到较好的缓解,HIV耐药性毒株的产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郑州市851例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效果及病毒抑制情况,分析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HIV/AIDS患者的外周血用于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分离血浆后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病毒载量(VL).应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病毒治疗后,58.99%患者C...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河北省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抗病毒治疗(HAART)效果,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HIV)耐药毒株。方法选择艾滋病(AIDS)患者77例进行横断面和跟踪随访调查,填写调查问卷,采集EDTA抗凝全血标本10ml,检测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77例患者在4种方案HAART治疗2~36个月(平均20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控制68例(88.3%),血浆病毒载量在检测水平以下50例(64.9%);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为(276±169)个/mm3,其中400个/mm316例(20.8%)。75例AIDS患者未出现耐药毒株,2例产生耐药毒株。结论4种治疗方案疗效较好,88.3%的患者均可有效抑制HIV-1复制,促进机体免疫重建;2例(2.6%)产生耐药毒株。  相似文献   

4.
欧慧 《中国当代医药》2013,(16):39-39,41
目的探讨HIV/AIDS免疫病理的改变特点,为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1例HIV感染者和54例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分析3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CD4+细胞计数正常对照组[(670±361)个/μL]〉HIV组[(378±235)个/μL]〉AIDS组[(154±104)个/μL](P〈0.01);CD8+细胞计数HIV组[(918±823)个/μL]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489±250)个/μL]与AIDS组[(512±319)个/μL](P〈0.05);CD4+/CD8+的比值正常成人组(1.48±0.89)明显高于HIV组(0.41±0.37)和AIDS组(0.18±0.16)(P〈0.05)。结论本地区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过程与疾病进展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D4细胞计数在经血感染的HIV患者疾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对163例临床确诊的HIV患者CD4细胞计数的检测与其各系统机会感染的发生、临床分期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D4〈200/mm^3与CD4〉200/mm^3时机会感染及临床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CD4〈100/mm^3与CD4〉100/mm^3时相比AIDS的病死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CD4细胞计数与HIV各系统机会感染、临床分期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检测CD4细胞数可作为监测HIV病程进展的预兆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药物组合治疗HIV/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符合治疗条件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采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进行治疗,对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随访调查,对检测及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18个月的HAART治疗患者体内的CD4+T淋巴细胞数目显著提升,病毒载量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ART能够显著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是目前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健康人、120例电灼术治疗前的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检测后对所有患者均行电灼术消除疣体并于3个月后复查相同检测项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尖锐湿疣患者在电灼术治疗前外周血中CD^3+(62.81±9.21)%、CD0+细胞(31.72±8.29)%、CD^4+/CD^8+比值(1.22±0.63)及NK细胞活性降低(15.57±1.62%)(P〈0.05);而CD^8+细胞增高(30.53±8.34)%(P〈0.05)。应用电灼术消除疣体后3个月,复发46例,未复发74例。与未复发组相比,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组CD^4+细胞(29.86±6.3)%、CD^4+/CD^8+比值(0.87±0.67)及NK细胞活性降低(14.01±2.33)%(P〈0.05),CD^8+细胞升高(32.85±8.2)%(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提示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了解其抑制情况及程度,将对尖锐湿疣患者免疫功能评估、预防复发及免疫调节剂的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依非韦伦(EFV)+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三联疗法治疗慢性乙肝(HBV)合并艾滋病(HIV)的临床疗效。方法 HBV合并HIV患者21例,采用EFV+TDF+3TC联合进行HBV并HIV的抗病毒治疗,通过治疗前后的病毒学及生化指标变化等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21例患者治疗后第3、6、12个月,HIV-RNA、HBV-DNA病毒载量均低于检测下限。CD4+T淋巴细胞计数则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12个月内,无新增肝肾功能损伤案例。结论 EFV+TDF+3TC抗病毒方案治疗HBV合并HIV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机体免疫学应答上的高效性,安全性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应用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失败后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一线治疗组54例和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失败治疗的艾滋病患者56例(二线治疗组),二线治疗组采用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拉米夫定(3TC)+替诺夫韦(TDF)+克力之(LPV/r)。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二线治疗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97个/μl,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244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治疗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96个/μl,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89个/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线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都得到了抑制(病毒载量〈400拷贝/ml),病毒学抑制率为100%;一线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没有得到抑制(病毒载量3600拷贝/ml)。结论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发挥了很好的疗效,取得良好病毒学及免疫学的应答。  相似文献   

10.
徐秀亮  鲁稻  朱艳  童志礼 《安徽医药》2012,16(11):1634-1636
目的探讨池州市HIV/AIDS(acquired immunede 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机会感染特点及其与CD4+T细胞计数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池州市2005年1月—2012年2月65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机会感染特点、不同CD4’T细胞计数水平发生机会感染的差异;分析机会感染特点与CD4+T细胞计数间的关系,统计学采用PearsonChi-Square检验。结果65例患者中发生机会性感染36例,感染率55.38%(36/65)。CIM+T细胞≥200个/L的4例(19.05%)(4/21);100〈CIM+T细胞〈200个/L的7例(53.85%)(7/13);50/L〈CD4+T细胞≤100个/L的14例(53.85%)(14/20);CD4+r细胞≤50个/L,11例(100.00%)(11/11)。CD4+T细胞〉100个/L,感染部位多数为2个或2个以下;而CIM+T细胞≤100个时,多发生2个以上部位感染。常见机会感染有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淋巴瘤、消化道真菌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带状疱疹和败血症。结论池州市HIV/AIDS患者机会感染发病率高,多部位感染、混合感染常见;随着CD4+T细胞数量减少,机会感染的发病率、累及部位增加  相似文献   

11.
用于检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两个主要的实验室参数是血浆HIV载量水平和CD4细胞计数,有系统地定期测定HIV感染者的CD4淋巴细胞数量和HIV载量是评估疾病进展的诊断指标。如果在血浆中连续数月不能测得HIV RNA拷贝(〈20copies/ml),则可能表明HIV RNA复制已被完全抑制。在治疗半年后,如果还能持续测出血浆HIV载量或在血浆HIV载量经历最初的下降后增加到能测出的水平,则表明HIV开始出现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输血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方法利用白细胞分类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对20例HIV携带者和20例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CD8+的表达及绝对数进行检测。结果 AIDS患者组CD3+淋巴细胞数较正常值显著下降(P〈0.05);HIV感染组与艾滋病组的CD4+T淋巴细胞数显著下降(P〈0.01);CD8+淋巴细胞数显著增高(P〈0.01);CD4/CD8+比值倒置。结论感染HIV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显著下降,随病情进展下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病毒载量、HBeAg的相关性。方法以40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3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CSHB)、30例肝硬化( LC)及32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HBV DNA载量。结果 CHB组仅CD^4+亚群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SHB及LC组CD^3+、CD^4+亚群、CD^4+/CD^8+比值呈逐渐降低趋势,CD^8+亚群呈逐渐增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HBV DNA载量与CD^4+亚群、CD^4+/CD^8+比值呈负相关( r =-0.638,-0.778, P <0.05),与CD^8+亚群呈正相关( r =0.647, P <0.05),与CD^3+无关。与HBeAg阳性患者比较,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亚群显著降低( P <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随着疾病加重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性降低,与病毒复制水平密切相关,这是导致疾病慢性化的原因之一。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趋势可为判断疾病转归及预后提供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温脾补肾法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例HIV/AIDS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14例,西医治疗组(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HAART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以温脾补肾法为组方原则的中药艾可清优化处方治疗,共治疗6个月.监测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洛夫斯基积分、临床症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计数及CD4+/CD8+比值、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并综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受益率分别100.0%和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卡洛夫斯基积分、体重有所改善(P<0.05),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乏力、纳呆及总积分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CD4+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64.97±52.94)个/mm^3和(6.94±0.97)×109/L,优于对照组的(238.73±50.13)个/mm^3和(5.57±1.29)×10^9/L (P<0.05);④两组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脾补肾法联合HAART治疗HIV/AIDS患者可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实现本病的功能性治愈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曹菊 《国外药讯》2006,(5):30-31
第43届美国感染病学会年会上发表的Ⅲb期DART(Daily Antiretroviral Therapy)Ⅱ研究结果显示,每日一次应用Merck公司的efavirenz[Sustiva,Stocrin]的抗逆转录病毒方案对于尚未进行治疗的HIV感染患者有效。这一开放标签的研究共纳入了70位HIV-1RNA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患者,他们每日服用一次efavirenz、司他夫定缓释剂和拉米夫定,为期96周。基线的平均病毒载量是4.5log10拷贝/mL,平均CD4+细胞计数为351/mm^3.  相似文献   

16.
韩玉平 《河北医药》2014,(2):225-226
目的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HAART)方案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疗效,为有效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自愿接受艾滋病母婴阻断的30例HIV感染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维乐命方案进行母婴阻断,观察组给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方案进行母婴阻断。结果2组婴儿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病毒载量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均较治疗前增长,但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增加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方案在阻断AIDS母婴传播上疗效确切,可显著抑制病毒,提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计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NHL组(n=62)与正常对照组(n=30)空腹外周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包括CD3+、CD4+、CD8+细胞的绝对值计数,并可计算出CD4+/CD8+比值;两组数值之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HL组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CD3+细胞数(823.3±211.5)、CD4+细胞数(423.8±234.8)](P〈0.05),CD8+细胞数(861.2±634.1)升高(P〈0.05),CD4+/CD8+降低(0.5±0.3)(P〈0.05)。结论NH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计数的检测对NH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拉米夫定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对本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8例艾滋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在一年内定期采集患者的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指标进行分析检测统计.结果 治疗组使用拉米夫定(3TC)治疗,半年后HIV病毒载量为98~276拷贝/ml,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中位数264~318个/μg,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艾滋病患者使用拉米夫定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取得了较好的免疫学和病毒学应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子宫颈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99例ASA(美国麻醉医师病情分级标准)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颈癌规范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3例。给于不同的术后镇痛方法。A组给于硬膜外镇痛,B组静脉镇痛,C组当患者疼痛时肌肉注射哌替啶。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及术后1、3、5、7d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数量。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各组患者麻醉后2h CD^3+、CD^4+、CD^4+/CD^8+、NK细胞的数量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d下降显著(C组P〈0.01;A、B组均P〈0.05,B组略低于A组);术后3d各组CD^3+、CD^4+、CD^4+/CD^8+、NK细胞的数量均有所回升。但仍低于麻醉前水平,C组显著低于麻醉前水平;组间比较,麻醉前、麻醉后2h,A、B、C三组CD^3+、CD^4+、CD^4+/CD^8+、NK细胞的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5d,C组患者的CD^3+、CD^4+、CD^4+/CD^8+、NK细胞的数量仍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A、B两组自5d回升至麻醉前水平。C组7d各指标回升至麻醉前水平。结论 硬膜外术后镇痛用于子宫颈癌规范手术在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方面优于静脉镇痛,显著优于肌肉注射哌替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T—SPOT.TB结果 进行分析,讨论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CD4水平对T—SPOT.TB结果 的影响。方法 采用T—SPOT.TB对确诊且未进行抗结核治疗的51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和58例肺结核患者的外周血进行检测。结果 T—SPOT.TB在全部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组、CD4〉200/山组、CD4≤〈200/止组、肺结核患者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4.5%(38/51)、83.3%(15/18)、69.7%(23/33)、91.4%(53/58)。各组之间阳性检出率比较,肺结核组高于HIV/AIDS合并肺结核组(P〈0.05),肺结核组高于CD4≤200/μl组(P〈0.05),肺结核组高于CD4〉200/μl组(P〉0.05),HIV/AIDS合并肺结核组低于CD4〉200/μl组(P〉0.05),HIV/AIDS合并肺结核组高于CD4≤200/μl组(P〉0.05),CD4〉200/μl组高于CD4≤200/μl组(P〉0.05)。结论 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CD4水平对T—SPOT.TB结果 有一定的影响,当CD4≤200/μl时,T—SPOT.TB在HIV/AIDS合并肺结核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对结核感染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