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以迷走神经为对象 ,研究胆管加压所致机体心血管活动变化的神经机理。方法 采用自制“盲囊”导管制成家兔急性胆管加压模型 ,观察动物的动脉血压及心输出量改变情况。结果 持续胆道加压 ,家兔的动脉血压和心输出量几乎平行快速下降 (P <0 .0 5 ) ;这种变化在阻断颈部或腹部迷走神经后 ,又很快恢复至加压前水平 (P >0 .0 5 ) ,但动脉血压和心输出量的恢复速度 ,按迷走神经的阻断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结论 胆道高压所致的家兔血液动力学变化 ,与迷走神经的活动有关 ,并且推断可能是一种神经反射机制。  相似文献   

2.
迷走神经对心血管活动通常呈现抑制性影响,但许多动物实验观察证实,迷走神经对心血管活动还具有兴奋性影响,当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时,可看到血压升高,或在刺激停止后出现短时期的窦性心动过速,Copen等称之为迷走后加速(Postvagal tachycardia,PVT)。关于这种迷走心血管兴奋效应的机理,目前有以下一些认识:①乙酰胆硷对心肌有直接兴奋作用,②迷走神经的胆硷能效应,③迷走神经通过乙酰胆硷转而引起儿茶性胺释放的肾上腺素能机制。迷走心兴奋作用可能与临床所见心绞痛在晚间发作有关,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发射的原因,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措施。方法回顾2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失神经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的特点和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属血管抑制性12例,属心脏抑制性7例,属混合型1例。经过积极的抢救,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手术后也没有留下后遗症,没有死亡的病例。结论为防止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医生应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阻闭迷走神经对犬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影响 .方法 犬 1 2只随机平分为 2组 ,A组 :模型组 ,B组 :迷走神经封闭组 .各组分别用小口径步枪致伤 ,连续监测动脉压、静脉压、心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压、心电图 ,按时测心排血量 ,计算体循环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 .结果 两组犬枪伤瞬间血压均即刻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1 .2± 0 .1 )倍 (P<0 .0 5) ,而后缓慢下降 ;肺动脉压、肺嵌压亦出现相应变化 ,枪伤早期心排量减少 (1 .4± 0 .2 ) L·min-1 (P<0 .0 1 ) ,每搏量减少 (9.0± 1 .1 ) L· beat-1 (P<0 .0 1 ) ,同时体循环血管阻力增加 (64.9± 1 2 .1 ) k Pa· L-1 ·min-1 (P<0 .0 1 )和肺血管阻力增加 (1 4 .9± 3.1 ) k Pa· L-1 ·min-1 (P<0 .0 1 ) ,1 5 min左右达到顶点 ,而后逐渐恢复 .枪伤瞬间心率减慢 ,但很快恢复并逐渐加快 .B组犬枪伤瞬间上升单峰波仍然存在 ,但随后血压变化幅度较小 ,恢复亦较快 ,心率无瞬时下降 .心排量及血管阻力变化较 A组小 .结论 枪伤瞬时的心血管效应与迷走反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flexes,VVRS)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 回顾25例术后发生VVR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特点及处理方法.结果 25例患者血管抑制型15例,心脏抑制型9例,混合型1例,经积极抢救后,血压和心率恢复正常,未留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积极有效诊治,可避免VVRS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因素,探寻降低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的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心血管介入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意识恢复及心脏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诱发因素包括精神紧张、疼痛刺激、血容量不足、过度压迫及空腔脏器刺激等,其中精神紧张9例,比例为56.2%(9/16)。干预组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10.4%(5/48),非干预组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23.9%(11/4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因素,可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详实、可靠的临床资料,对于降低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促进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患者抢救成功后意识和心脏功能的恢复,在临床预防和急救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司华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41-141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心血管介入术治疗后并发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原因,以及临床期间应采取的有效对策,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其发生原因,并给予有效处理。结果导致心血管介入术后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原因体现为疼痛刺激、精神紧张、血容量不足、过度压迫、空腔脏器刺激等,经临床对症处理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结合引起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加强治疗期间的针对性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其发生率,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引发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并为提高术后治疗效果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较多,其中精神紧张、疼痛刺激、过度压迫、血容量不足以及空腔脏器受到强烈刺激等都会诱发心血管介入术后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的危害。结论加强对患者临床监测观察、做好抢救预防工作,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断大鼠颈总迷走神经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脑缺血体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左侧迷走神经阻断组、右侧迷走神经阻断组和双侧迷走神经阻断组,每组10只。4组大鼠均采取结扎颈总动脉(CCA)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脑缺血模型建立后,除对照组大鼠不阻断迷走神经外,其余3组大鼠均阻断相应的迷走神经。手术后评价各组大鼠脑缺血体征,检测各组大鼠血压、呼吸和心率指标。结果 4组大鼠均出现脑缺血体征,其中双侧迷走神经阻断组大鼠脑缺血体征最为显著,左侧迷走神经和右侧迷走神经阻断组次之,模型对照组最不明显,并且有3只大鼠无脑缺血症状。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其余3组大鼠呼吸频率减低,心率和血压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断大鼠颈总迷走神经可加重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脑缺血体征,同时可促使大鼠的呼吸变慢变深、心率加快及血压上升。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0例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术后拔出鞘管和压迫止血时.可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1785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10例.现对这10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护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狗的十二指肠浆膜面埋植银—氯化银双极电极,进行慢性实验,记录清醒状态下禁食18小时后的十二指肠电活动,观察静脉注射心得安、酚妥拉明阻断交感神经功能或切除迷走神经后,对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综合肌电周期性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静注酚妥拉明阻断交感神经α受体后,Ⅰ相缩短,Ⅱ相增长,Ⅱ相中快波和慢波的振幅增加,快波的出现率增多。切除迷走神经后效应相反,但对消化间期综合肌电周期性活动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付饶  赵妍  王庭槐 《广东医学》2012,33(4):560-563
近年来,以迷走神经作为靶点治疗难治性癫痫、抑郁、失眠等精神系统疾病及其内在机制已经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而随着迷走神经刺激器的成功开发和迷走神经刺激(VNS)治疗上述疾病在欧美国家被批准应用,科学家又开始将目光投向心脏疾病的治疗.尤其是2010年VNS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得到开展并取得疗效,但其内在研究机制还不甚明了.由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组成的自主神经系统在心电稳定性的维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将会产生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要么诱发心律失常,要么发挥抗心律失常的功效,这完全取决于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在对窦房结的控制中孰占上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 方法: 18只家兔随机平分为3组, A组: 模型组; B组: 迷走神经切断组; C组: 减压神经切断组. 分别用小口径步枪致伤,连续监测枪伤瞬间及早期心血管反应. 结果: A组家兔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均呈单波峰升高,达伤前的1.47±0.09倍,而后迅速降低至伤前的0.48±0.06倍,1 min后回升至伤前的0.80±0.07倍,并逐渐稳定. 心率、左室内压和±dp/dtmax出现瞬时下降且恢复缓慢. B组枪伤瞬间血压变化幅度较小,恢复较快. 心率无瞬时下降. C组枪击瞬间出现血压降低,幅度较A组小,心率变化与B组相似. 结论: 胸部枪伤后数秒内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心肌受抑制和左室内压下降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 切断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可以阻断或减轻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根据对患者是否实施干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实施干预,对照组患者则不予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对比2组患者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进而分析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发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精神紧张、术后疼痛刺激、医生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血容量较小、空腔脏器受到强烈刺激等。结论临床上引起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较多,具体包括患者自身精神紧张、术后疼痛刺激、医生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血容量较小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刺激9条犬的迷走神经(VN),观察其心电活动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低电压刺激右侧迷走神经(RVN)出现窦缓、窦房传导阻滞。增大刺激电压则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兴奋均受抑制,同时可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冠脉灌注压(CPP)和流量(CBF)降低。刺激终止后,出现-短暂的心率加速现象。起搏心率下刺激VN表明,VN兴奋时具有轻度扩冠作用,但对内皮受损的冠脉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探讨猫延髓腹外侧区在腹迷走神经加压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腹外侧区头端是腹迷走神经加压反应的必经之地,参与该加压反应的神经通路在此交换神经元。肾上腺素能α受体和胆碱能M受休亦介于腹迷走神经加压反应通路,而压力感受性反射则不参与腹迷走加压反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持续低氧会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刺激9条犬的迷走神经(VN),观察其心电活动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低电压刺激右侧迷走神经(RVN)出现窦缓、窦房传导阻滞。增大刺激电压则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兴奋均受抑制,同时可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冠脉灌注压(CPP)和流量(CBF)降低。刺激终止后,出现一短暂的心率加速现象。起搏心率下刺激VN表明,VN兴奋时具有轻度扩冠作用,但对内皮受损的冠脉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基于行动研究方法降低心血管介入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1 50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组建多学科团队,采用行动研究方法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不同时刻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及手术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出院前1 d采用问卷的形式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3%vs.5.07%,P<0.05)。时间与干预方式在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时间、干预方式在HR、SBP、MAP上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穿刺中(T1时刻)、穿刺后(T2时刻)、压迫包扎前(T3时刻)的HR、SBP、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SOD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0.
尼莫地平对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0 引言 钙通道阻滞药或称为慢通道阻滞药 ,是一类选择性地阻滞经慢通道钙内流的药物 ,对心脏具有负性肌力作用 ,并能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研究表明 ,戊脉安等钙通道阻滞药可有效地减轻插管所致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反应 [1 ] .而尼莫地平应用于临床上安全性高 ,且能维持血压和内分泌的平稳 [2 ] .因此 ,我们设计本研究以观察尼莫地平对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拟在全麻下施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 2 0(男 8,女 12 )例 ,ASA I~ II级 ,年龄 2 5~ 42岁 ,体质量 5 0~ 80收稿日期 :2 0 0 0 -0 3 -3 0 ; 修回日期 :2 0 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