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抗菌织物检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先用抑菌晕法筛除 10 2件抗菌织物中高溶出性抗菌性织物 8件 (7.84%) ,无抗菌功能织物 5件 (4 .90 %) ,再将 89件 (87.2 5 %)非溶出性抗菌织物用定量的改良奎因法和定时暴露法进行抑菌率检测 ,两种定量方法的抑菌率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罗军  龙敏  赖建平  李妍  张文炳  胡平  龙北国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436-1436,1439
目的:测试1种细网状棉质抗菌织物产品的抑菌性能,比较定量与定性试验法对本产品检测的差异,确定适宜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Fz/T定量抗菌试验法及定性抑菌试验法检测抗菌织物的抑菌性能。结果:定量抗菌试验法作用大肠杆菌抑菌率1min达71.46%,24h达73.12%,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1min达71,03%,24h达79.77%,定性抑菌试验法作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均为0mm。结论:该产品所含药物为非溶出性物质,定性试验法完全无效,宜选用定量抗菌试验法;该样品能在1min内快速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75%。  相似文献   

3.
抗菌织物抑菌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日常生活中,细菌是无处不在的.当人体表皮有破损时,细菌的入侵会引起皮肤感染,由此,抑菌产品应运而生.国内外许多厂商研制出许多不同种类的抑菌织物,用来生产床上用品、内衣、袜子、工作服甚至拖布.为了正确评价它们的抑菌效果,我们参照<消毒技术规范>及<织物抑菌性能试验方法>对4种抗菌织物及洗涤100次后的产品进行了抗菌性能的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抗菌织物的抑菌效果报道较多〔1~4〕,但对其破坏HBsAg抗原性的报告很少,为此我们对含MX—08型织物卫生整理剂的豪乐抗菌毛巾,在多次检测证明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基础上,在实验室进行了HBsAg抗原性破坏效果的检测,再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科医用织物的污染情况,并对抗菌织物的抑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自2016年12月1日-2017年6月30日以广东省3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老年科为基础,选取老年科常用的7类织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床单、上衣、裤子、医护服、被套、枕套和布样共247份。将上述纺织物分为抗菌处理和非抗菌处理组,非抗菌处理的织物又进一步分为洗涤后使用与未使用组,采用3M PetrifilmTM测试片法进行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计数。结果纳入247份医院用织物品进行分析,抗菌和未抗菌处理的织物分别为59份(23.89%)和188份(76.11%)。洗涤后使用和未使用的织物分别为178份(72.06%)和69份(27.94%)。对医用织物使用情况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发现,使用过的织物(除医、护服外)细菌培养结果均高于未使用组(P<0.05),枕套、床单和上衣菌落计数最高为90(21,108)CFU/ml、63(30,127)CFU/ml、61(17,106)CFU/ml。真菌培养结果显示,使用过的枕套的真菌菌落数为7(1,10) CFU/ml高于未使用组(P=0.001),其余种类织物的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抗菌效果评价发现,抗菌处理织物的细菌培养中位菌落数和最大菌落数均显著低于未抗菌处理织物(P<0.001)。两组织物的真菌菌落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抗菌织物最大计数值仅为15 CFU/ml,未抗菌处理组为49 CFU/ml。结论枕套、床单和上衣是老年科最容易污染的织物,使用抗菌处理的织物可减少细菌的定植。  相似文献   

6.
改良奎因法检测抗菌织物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8 9件抗菌织物用改良奎因法进行抗菌功能检测 ,重现性好 ,重复试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值 =1.0 0 0 0 ,差异无显著性。改良奎因法操作简单 ,便于观察 ,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纺织品抗菌功能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为适应我国抗菌织物产业发展的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抗菌织物测试方法体系。方法 改进主要抗菌织物测试方法,并进行试验比较。结果 提出了检测抗菌织物的一组试验方法。结论 正确评价抗菌织物的抗菌性能需要方法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定时暴露法检测抗菌织物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华英  周璇  刁平  周军波  龚洁  曾晶  夏江  吴林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0):1238-1239
为适应我国抗菌织物产业发展的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抗菌织物检测方法,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美国纺织染化工作者协会(AATCC)100法进行了较大改进。首先,将AATCC100法根据其实验方法改名为定时暴露法。其次,为使实验过程更接近人体穿着时间,将抗菌织物染菌后暴露(接触)时间根据需要延长,而不限于抗菌织物染菌后仅暴露(接触)1h时间的实验步骤。经过3年多的大量试验研究工作,使定时暴露法成为试验操作更接近实际,试验结果也更准确的织物抗菌功能定量检测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抗菌制品的抑菌效果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抗菌涂料等12种抗菌制品进行了抑菌效果检测及方法学的研究。方法 目标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结果 抗菌制品的形态、表面积等对抑菌效果的影响以及作用时间对抑菌效果的影响。抗菌涂料等7种制品抑菌率达到了99%,其余5种制品抑菌达在80%以上。结论 提出了适用于非溶出性抗菌制品的简便、快速、准确的抑菌效果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工作、家居等环境的装饰已经使用了大量的人造材料 ,装饰材料 (油漆、涂料、粘合剂、壁纸 )等的抗菌性人们有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 ,添加抗菌成分或用其他方法防止微生物繁殖的商品日渐增多 ,纳米抗菌漆是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崭新的装饰材料 ,为了测验其杀菌效果 ,我们在实验室进行抑菌试验 ;并试图筛选出一种科学的简易的快捷抑菌试验方法 ,推动今后检验非溶出性抗菌产品的鉴定。1 材料和方法1.1 纳米抗菌漆 由广东绿之业环保公司提供。1.2 载体 普通瓷片 ( 2 5mm× 2 5mm)经高压消毒后烘干备用。取数块瓷片把…  相似文献   

11.
继一次性抗菌卫生用品、抗菌织物进入家庭生活用品以后,各种抗菌塑料空调网、抗菌塑料砧板、抗菌塑料门缝胶带等相继上市,最近也有抗菌金属制品的出现。为了测定这些制品的抗菌效果,急待研究其测试方法。国内虽有一些报道[1],但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问题。故在建立了振摇方法测定抗菌效果以后,本文应用琼脂扩散法作为分析抗菌防霉效果的一种方法,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样品抗菌塑料空调网,诸暨空调筛网厂产品。抗菌塑料砧板,美国舒适持健康用品公司产品。2.试验菌是液制备菌株:大肠杆菌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  相似文献   

12.
纳米抗菌剂抑菌杀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检测纳米抗菌剂对标准菌株的杀菌、抑菌性能和高温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方法:目标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通过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和抑菌环试验检测纳米抗菌剂的杀菌、抑菌能力。结果:水溶性纳米抗菌膜溶于5ml灭菌水中作用l0min可杀灭95.39%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93.28%的白色念珠菌,复合了纳米银的抗菌医用棉条、烧烫伤贴、创伤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大于l0mm,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环直径大于7mm。结论:纳米抗菌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杀菌作用,高压灭菌处理对纳米银抗菌剂抑菌效果影响不大,但织物构造对其抑菌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针刺体壁对丝光绿蝇抗菌物质的诱导表达规律。方法 丝光绿蝇三龄幼虫针刺体壁处理后,分别于第0、12、24、36、48、60、72、84h提取血淋巴,以金黄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滤纸片法作抑菌试验,用于显示丝光绿蝇抗菌物质的诱导表达,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抑菌活力的大小。提取诱导后48h的血淋巴,设置3、5、7ul不同的血淋巴加样量实验组,记录不同加样量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设置不同稀释浓度,记录不同浓度的血淋巴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观察诱导后48h的血淋巴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枯草杆菌、溶壁微球菌等8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丝光绿蝇幼虫针刺体壁处理后,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高峰出现在处理后48h。平板滤纸片法抑菌试验中,以加7ul血淋巴的抑菌效果最佳。丝光绿蝇诱导48h血淋巴1/2、1/4、1/8、1/16、1/32、1/64的不同稀释浓度,对金黄葡萄球菌均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丝光绿蝇诱导后48h的血淋巴,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枯草杆菌、溶壁微球菌等8种细菌都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结论 针刺体壁能诱导丝光绿蝇体内产生抗菌物质,诱导的抑菌活力峰出现在处理后48h。抑菌试验加样以7ul为宜,诱导后丝光绿蝇的血淋巴,稀释至64倍,对金黄葡萄球菌仍有抗菌活性,提示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8种细菌都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提示具有较广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诱导家蝇幼虫抗菌蛋白的提取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提取家蝇幼虫抗菌蛋白抑菌活性,并观察两种诱导源所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中抗菌蛋白产生的动力学变化。方法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诱导家蝇幼虫,在诱导后12,24,36,48,60h收集家蝇幼虫,80℃热水处死,分别用血淋巴、组织匀浆提取抗菌蛋白后进行抗菌活性的测定。结果 用组织匀浆提取的抗菌蛋白抑菌效果明显好于血淋巴;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物质达最大活性时间分别为诱导后48,36h。结论 用组织匀浆提取家蝇幼虫抗菌蛋白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诱导后36~48h的抗菌蛋白活性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的抗菌性能。方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为考核菌,采用抑菌圈法和振荡烧瓶法定性和定量检测抗菌整理剂的效果。结果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大肠杆菌,对酵母菌亦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纯棉坯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佳,洗涤30次后抑菌率仍高达92.34%,保存6个月后其抑菌率仍保持99.96%。结论经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整理的纯棉坯布抗菌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抗菌耐洗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孙燕萍  肖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0):1387-1388
目的:了解无锡各大超市卫生巾的卫生状况。方法:于2004年2月对各大超市89种卫生巾产品进行卫生质量和抗菌功能的检测。结果:89种样品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真菌菌数总数、致病性化脓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均符合微生物学指标,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这次抽检16种抗菌卫生巾(含卫生护垫、卫生湿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8099的抑菌率的总的合格率为50%;4种抗菌卫生巾(含卫生护垫、卫生湿巾)对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的抑菌率的总的合格率为50%。结论:所检卫生巾符合微生物学指标,但抗菌卫生巾总体抑菌效果不显著,对药物卫生巾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7.
家蝇幼虫抗菌蛋白的诱导及抗菌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不同诱导源诱导家蝇幼虫,观察抗菌蛋白产生的规律及其抑菌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家蝇幼虫抗菌蛋白的产生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4种诱导源诱导后不同时间的组织匀浆提取抗菌蛋白进行抑菌实验,观察不同诱导源诱导后抗菌蛋白产生的高峰时间及各诱导组抗菌蛋白的抑菌特性.结果各诱导组抗菌蛋白的抑菌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各诱导组抗菌蛋白的产生在诱导后36~48h达高峰;各诱导组产生的抗菌蛋白均能抑制几种革兰阴性菌、一种革兰阳性菌和耐药菌株,但对不同细菌的抑菌活性有差别.结论不同诱导源诱导家蝇幼虫后抗菌蛋白产生的高峰时间不同、产生的抗菌蛋白抗菌谱广.  相似文献   

18.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家蝇抗菌物质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兵红  曾莉萍  陈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023-3024,3027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家蝇抗菌物质诱导表达的规律。[方法]室内饲养的家蝇三龄幼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处理后,分别于第0、12、24、36、48、60、72、84h提取血淋巴,以溶壁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指示菌,采用平板法作抑菌试验,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抗菌活力的大小,借以指示家蝇抗菌物质的诱导表达规律。[结果]经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处理后,第12~36h提取的血淋巴抑菌活性较强,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活性高峰出现在处理后12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高峰出现在处理后36h。[结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诱导家蝇产生抗菌物质,血淋巴收集在诱导后12~36h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初步探讨了新型抗菌空气净化型装饰材料的抗菌性能、净化VOC性能、净化氨气性能的评价方法。根据所定评价方法检测,抗菌空气净化型装饰材料具有很好的抗菌及空气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类药物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96孔细胞培养板构建生物膜,利用比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抗生物膜活性,进一步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SYTO9/PI染色观察匹莫齐特对生物膜的作用。采用棋盘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与抗菌药物联合抗菌效果,CCK-8试剂盒检测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构建皮肤脓肿模型,检测匹莫齐特的体内抗菌活性及毒性。结果 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抑菌活性,其MIC为8~16μg/mL,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分散已形成的生物膜。匹莫齐特与多西环素联合,体外具有协同抗菌效果,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5;体内能显著降低小鼠脓肿组织中的细菌载量,使活菌量从(8.25±0.13)对数值CFU/脓肿减少到(3.31±0.81)对数值CFU/脓肿(q=3.74,P<0.05);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极低,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64μg/mL。结论 匹莫齐特毒性低且具有明显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有望成为一种精神病患者合并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