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 ,是中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病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落枕叶皮层的短暂性缺血所致。临床主观症状多、客观诊断依据不足 ,而CT等项检查VBI大多数没有获得满意结果 ,而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能直接获得VBI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在临床有独特的使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40例均系 1996~ 1999年我院收治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 ,男 2 3例 ,女 17例。平均年龄 5 8 6岁。临床VBI体征及症状 ,如发作性眩晕伴眼前景物旋转晃动感、发作期间还有的麻木乏力、耳鸣…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l)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 ,其临床表现消失快 ,不少患者就诊时已处于发作的间歇期 ,不易观测到阳性体征 ,给VBI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我科于 1999年 - 2 0 0 0年对临床诊断为VBI的 33例患者同时行BAEP与TCD检查 ,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 33例 ,男 2 3例 ,女 10例 ,年龄 2 3- 80岁 ,平均 5 3岁 ,病程 4天至2 7年 ,大多为数月至数年 ,VBI的诊断标准为[1] ①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 (和 )体位变动诱发 ;②眩晕同时…  相似文献   

3.
盐酸氟桂嗪治疗眩晕患者的TCD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病因较复杂 ,其中椎 -基底动脉缺血 (VBI)是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椎一基底动脉解剖变异较大 ,有报道[1] 双侧椎动脉管径不相等者占 74% ,因此在评价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循环状态时 ,应以基底动脉为主要观测指标 ,而不能仅依据椎动脉流速下降或增快即作出VBI的诊断。我们采用TCD检测眩晕患者椎一基底动脉血流 ,结合转颈试验 ,并以治疗前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 ,评价盐酸氟桂嗪的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眩晕患者 2 6例 ,平均年龄 5 4岁 (32~ 81岁 ) ,女性 15例 ,男性 11例。1.2 盐酸氟桂嗪…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我们采用甘露醇加胞二磷胆碱治疗VBI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我院神经科住院及门诊患者 135例中男 5 1例 ,女 84例 ,年龄 4 5~ 77岁 ,平均 5 5岁。症状及体征 :眩晕为间歇性、旋转性、视动性 ,多因转动头位 ,体位而诱发 ,发作时不敢睁眼 ,站立不稳 ,伴有或不伴有黑蒙、视野缺损 ,肢体麻木、跌倒、意识障碍及脑干定位征。辅助检查 :有颈椎病的拍颈椎X线片 ;头颅CT、MR除外脑干、小脑梗死、出血和其他疾病 ;TCD提…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我科于1994年5月~2004年4月应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西比灵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并检测脑彩超变化,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诊断标准:①眩晕为旋转感,视物晃动感或不稳感,多因头位和(或)体位改变而诱发;②眩晕同时至少还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③有轻微的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视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转颈试验前后脑电功率变化 ,以探讨该试验对VBI的诊断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VBI组 5 9例 ,男 32例 ,女 2 7例 ,年龄 38~ 6 6岁 ,平均 5 4岁 ,排除颅脑损伤、颅内炎症和脑病 ,癫痫等。其中伴颈椎骨质增生 30例、高血压病 10例、糖尿病 8例、美尼尔氏综合症 4例、高血脂症 6例、心脏病 1例。对照组 46例 ,男 2 5例 ,女 2 1例 ,年龄 30~ 5 8岁 ,平均 46岁 ,排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中门诊健康检查者 2 0例 ,牙周炎 8例 ,胆结石 10例 ,坐骨…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常见病。1998年1月~1999年3月对住院的63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用利帮芬特治疗,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48~76岁,平均61.7岁。临床诊断依据:(1)具有动脉硬化表现的中老年人,反复发作性眩晕或头昏,多与头位或体位改变有关;(2)伴有一种或多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作症状,或发作时有一过性脑干缺血、视力、共济改变症状;(3)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因素如颈椎病、高血酯、高血压等;(4)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有血流降低或有血管狭窄改变[1];(5)排除其他原因,如前庭神经元炎、美尼尔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首发症状多为眩晕,临床缺乏敏感的客观诊断方法,CT或MRI检查阳性率低。本文对50例VBI患者采用常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加作转颈试验,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实验分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为临床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我病区自1998年2月至1999年12月,应用中药离子导入的方法治疗VBIV66例,并与静脉滴入复方丹参注射液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诊断依据文献(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5;1:6)标准。99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男24例,女42例;年龄36~69岁,平均515岁;病程(反复发作)2~27年,平均97年。对照组33例,男12例,女21例;年龄32~68岁,平均506岁;病程3~29年,平均96年。两组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病变程度:轻度(每月发作≤2次,持续时…  相似文献   

10.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是椎 -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供血不足的总称。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本文收治的 12 3例VBI病人均符合 1989年WHO对短暂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规定的诊断标准。现对其临床特点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 3例VBI病人平均年龄 6 2岁 ,男 84例 ,女 39例。1 2 危险因素 有高血压病史者 5 1例 ,占 41%。有心脏病病史者 2 8例 ,占 2 3 %。有糖尿病病史者 7例 ,占 5 %。有脑血管病史者 19例 ,占 15 %。有长期吸烟史者 36例 ,占 19%。饮酒史者 32例 ,占 2 6 %。血脂增高者占 71%。…  相似文献   

11.
曾冬梅  胡湘 《广西医学》2000,22(2):318-3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 Vertebrobasilarinsuffciency,VBI)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症状多 ,体征少 ,在诊断上缺乏简便准确的客观指标。经颅超声多普勒 ( TCD)能直接获取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资料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 BAEP)能客观反映VBI病人的听觉脑干通路上不同结构的生物电活动。我们对 51例 VBI病人进行了 TCD和 BAEP检查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51例 ,男 30例 ,女 2 1例 ,年龄 40~ 70岁 ,平均 57岁。临床诊断依据《实用神经病学》第二版眩晕篇为诊断标准(1) ,排除美尼尔氏综合征、中耳…  相似文献   

12.
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组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依据 :①眩晕 ,常有反复发作史。②眩晕 ,伴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 (如视物模糊、耳鸣、肢体无力、面部及肢体麻木等。)③有1种以上脑干受累体征 (如眼震、感觉障碍、反射亢进、病理征、共济失调及颅神经受损征等。)④有明确的病因 (如颈椎病、动脉硬化等 )。⑤多为中老年人。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眩晕。观察组 6 0例 ,男 42例 ,女 18例。年龄 42~ 86岁 ,…  相似文献   

13.
自2002年以来,笔者以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52例,随机分为治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5±7)岁;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10)岁,病程在2个月-5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作频率为1-20次/月,个别患者症状呈持续性。2组治疗前临床表现、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①眩晕呈发作性或持续性,并伴有其它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②有轻微或无脑干体征,③经颅多普勒显示椎基底…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短暂缺血性发作的一种常见症状,其不同于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其临床表现消失快,且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发作的间歇期,不易观察到阳性体征,导致诊断困难。近年来由于超声影像学的发展,对VBI有了新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临床诊断为VBI患者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36~68岁,平均(53·23±15·52)岁。VBI诊断依据为[1]:(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诱发。(2)眩晕同时伴有其他脑干一…  相似文献   

15.
单纯发作性眩晕性脑干梗死30例临床和MRI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的椎-基底动脉缺血老年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脑干梗死的关系.方法分析3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以发作性眩晕为表现的患者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岁,6例每日发作1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h,24例为每日反复发作≥5次,每次发作持续5~20min,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MRI检查前全部患者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头颅MRI检查后确诊为脑干梗死.结论对于单纯表现为发作性眩晕,特别是年龄>60岁的患者,眩晕每日反复发作≥5次或每次持续时间>1h,要高度怀疑脑干梗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椎 -基底动脉短暂性眩晕 (VBTIV)在临床上较常见 ,我院于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3月采用盐酸培他啶治疗VB TIV 4 0例 ,并监测经颅多普勒 (TCD)变化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80例VBTIV患者 ,其中男 36例 ,女 4 4例 ,年龄 4 4~ 6 8岁 ,病程 1~ 18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观察组 :男 19例 ,女 2 1例 ,年龄 4 4~ 6 8岁 ,平均5 1.6岁。病程 1~ 18个月 ,平均 5 .5个月。对照组 :男 17例 ,女 2 3例 ,年龄 4 3~ 6 6岁 ,平均 5 2 .2岁 ,病程 1~ 17个月 ,平均 6 .1个月。1.2 诊断标准 参考…  相似文献   

17.
MRI检出病灶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MRI、BAEP和临床观察比较一院神经内科徐晓云段淑荣李国霖哈尔滨市第十医院神经内科姜春雨眩晕是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VBI)最常见的症状,也是临床诊断中的一大难题。我们对MRI检出病灶的VBI眩晕,进行了临...  相似文献   

18.
盘晓荣 《广西医学》2003,25(11):2239-2240
眩晕系指人体对自身和空间位置关系的错觉〔1〕,临床常见的病因有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病及美尼尔氏病等。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十分常见 ,我科于 1996年至 2 0 0 2年采用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老年性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33例 ,取得较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3例病人中 ,男 2 0例 ,女 13例 ,其中老年前期 (4 5~ 5 9岁 ) 17例 ,老年期 (6 0~ 70岁 ) 16例。病程最长者 8年 ,最短 4个月。1 2 主要体征及辅助检查 :本组病例均有体位性反复发作性眩晕 ,发作期间有头重、行走不稳的 18例 ;有恶心、呕吐的 2 …  相似文献   

19.
椎 -基底动脉 (VB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型眩晕是常见的神经科症状 ,其发作突然 ,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持续时间短 ,恢复快 ,不留后遗症 ,可反复发作。近年来经颅多普勒 (TCD)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和意义已被临床证实。现将我院 98例临床确诊为VBA性TIA眩晕患者TCD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患者 98例 ,男 5 2例 ,女 46例 ,年龄 3 5~ 75岁 ,平均 5 3岁 ,病程 2d~ 2 4年。诊断标准[1 ] :①眩晕发作时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②行走不稳 ,面部和四肢麻木感或无力。③视力模糊 ,短暂失明和复视等。④…  相似文献   

20.
我们收集 1 990~ 1 999年共 5 0 0例临床确诊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 ,VBI)的中老年病人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测对该病病因进行探讨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5 0 0例受检者中男性 2 85例 ,女性 2 1 5例 ,平均年龄 5 6 .4岁。病程 8d至 2 0年 ,均以发作性眩晕起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头昏、呕吐、耳鸣、听力减退、视物模糊、四肢麻木、共济失调等症状。其它检查发现该组病例具有颈椎病、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等。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