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果。方法 对10例重型肝炎病人给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 10例重型肝炎病人经血浆置换治疗后,治愈7例,好转2例。结论 血浆置换能快速、大幅度地降低重型肝炎病人的血胆红素及转氨酶等,降低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肠源性内毒素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尤其重型肝炎易并发内毒素血症[1,2]。本人收集了60例重型肝炎并将其分期,旨在探讨重型肝炎分期时血清内毒素水平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重型肝炎均为我院1997年8月~1998年12月住院患者。其中急性重型2例,亚急性重型22例,慢性重型36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中位数48岁(30~65岁);病原学分布:乙型肝炎病毒42例,丙型肝炎病毒4例,戊型肝炎病毒1例,合并或重叠感染10例(乙合丙3例,乙合丁2例,乙合戊4例,乙合甲、丁1例),原因不明3例。按上述分期:肝衰竭前期20例,肝衰竭典型期22例,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东莞地区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经验,提高重型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疗效,预防转为危重型,降低病死率。方法:分析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8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中西医治疗8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案,探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的病因病机及方药应用理论依据,总结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方案。结果:在西医抗病毒、抗感染、氧疗及调节免疫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破格救心汤合小青龙汤破格救阳,温肺化饮,除湿解毒,能够截断扭转,无一例转为危重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东莞市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预防转为危重型,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清前蛋白及甲胎蛋白水平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重型肝炎患者和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8例。自患者入院后观察3个月后根据患者是否生存再分为重型肝炎成存活组和重型肝炎死亡组。收集患者及健康人的空腹不抗凝静脉血,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含量。结果住院保守治疗3个月后,48例重型肝炎患者中28例死亡,占58.33%;20例存活,占41.67%。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甲胎蛋白健康对照组与重型肝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对照组与重型肝炎组及重型肝炎死亡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前白蛋白重型肝炎死亡组与重型肝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甲胎蛋白重型肝炎死亡组与重型肝炎存活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清甲胎蛋白含量<100 ng/mL的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尤以<25 ng/ml为著。血清前白蛋白含量<100 mg/L的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甲胎蛋白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甲胎蛋白含量越低重型肝炎的预后越差,反之则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院1991/2007年间收治的晚期妊娠合并急性乙型肝炎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初产妇18例,经产妇10例,年龄23~32岁,孕期29~35周,其中农村妇女20例。均符合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既往均无肝病病史。入院后行相关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及B超检查。本组入院时均呈典型急性黄疸型肝炎表现,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其中急性肝炎(非重型)15例,急性重型肝炎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9例。重型肝炎表现为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等,黄疸急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达171μm o l/L以上,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1.2治疗入院后按急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的常规治疗,给予保肝、退黄、促肝细胞生长、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等,并请妇产科协助保胎。2结果15例非重型急性肝炎中9例治愈后继续妊娠,6例发生早产。13例重型肝炎均在住院期间发生早产,早产发生在肝炎症状开始后的2~4周,其中1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临产时死亡。18例早产患者均经阴道分娩,死胎2例。12例重型肝炎中10例发生产后大出血,并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或D IC,加强输血、止血等治疗,2例痊愈,8...  相似文献   

6.
1986年我院共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24例,其中重型3例、极重型1例,我们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使用苯巴比妥钠对重型、极重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重型3例,女2例,男1例,年龄分别为4岁,7岁、27岁。极重型1例,男性、25岁。诊断及分型标准按“传染病学”,王季午主编,1979年版进行。  相似文献   

7.
重型肝炎并发MSOF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肝炎并发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SOF)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我院自1996年~1997年收治重型肝炎54例,其中并发MSOF36例,现将其诱因及治疗转归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并发MSOF36例患者中,急性重型肝炎3例,男2例,女1例,年龄11~49岁,平均30岁;亚急性重型肝炎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1~65岁,平均36岁;慢性重型肝炎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8~78岁,平均46岁。所有患者均有甲肝、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证据,肝功能异常,临床诊断为重型肝炎(诊断依据1995年5月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与心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8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46例,慢性重型肝炎129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9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检测心肌酶谱,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心电图显著异常,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Q-T间期延长、QRS波低电压等。观察组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的患者,其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CK正常者,尤其是重肝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合并ST和(或)T波改变时,CK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心电图可以作为重型病毒性肝炎心脏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临床应密切关注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 9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治愈 3例 ,好转 1例 ,死亡 4例 ,自动出院 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早期预防至关重要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DVT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重型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 (EHF)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上有发热、出血、低血压及肾脏损害等主要表现。按病情轻重分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 ,其中重型和危重型起病急 ,病情凶险 ,进展快 ,对生命威胁大[1] 。我院自 1995~2 0 0 1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5 5 2例 ,其中符合重型至危重型诊断标准的共有 74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74例患者中 ,重型 5 8例 ,危重型 16例 ;其中男 5 0例 ,女2 4例。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76岁 ,2 0~ 4 5岁者占 5 2例。原有心、肝、肾等疾病及糖尿病者 15例 ,病前半个月内与老鼠有直接接触者 13例 …  相似文献   

11.
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我科于1992年12月至1997年11月收治重型肝炎345例,除74例自动出院外,余271例中死亡188例,病死率为69.4%。现就其对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1995年5月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北京)诊断标准,对271例重型肝炎重新统一诊断、分型。其中急性重型10例(3.7%),亚急性重型19例(7.0%),慢性重型242例(89.3%)。男253例(93.4%),女18例(6.6%)。年龄4个月至81岁。其中20岁以下10例(3.7%),21~40岁60例(22.1%),41~60岁164例(60.5%),60岁以上37例(13.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总结重型肝炎并发低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重型肝炎(67例)、慢性肝炎(75例)、急性肝炎(56例)患者空腹血糖,并与45例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慢性、急性肝炎和正常人(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慢性肝炎患者(P<0.01);死亡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 低血糖常出现在重型肝炎的早期,是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表现之一.检测空腹血糖对判断重型肝炎危重程度、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用等量冰冻鲜血浆进行血浆置换。结果 11例重型肝炎中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中期好转4例,2例晚期患者自动出院后死亡。亚急性重型肝炎5例,全部治愈。结论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掌握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犍。  相似文献   

14.
魏俊  何贵山  董伟  王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10-6711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孝感市中心医院2004-09-2010-12收治的63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存26例,死亡37例。3~6个月后随访:4例恢复良好,轻残5例,中残8例,重残9例。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伤情重,预后差,死亡率高。加强监护、护理与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救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氟美松治疗乙型脑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刚  王凤丽  任超祥 《临床荟萃》2000,15(16):751-752
1997~ 1999年 ,我们应用大剂量氟美松治疗危重型乙型脑炎 ,获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全部患者均系我院 1997~ 1999年住院病例。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病程及治疗反应符合乙脑诊断标准。将 3年内 7、8、9月发病的全部危重型 (包括重型、极重型 )、中型及部分轻型病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0 8例 ,男 69例 ,女 49例 ,年龄 10个月至 15岁 ,其中危重型 5 8例 ,中型 3 5 ,轻型15例 ;对照组 10 8例 ,男 62例 ,女 46例 ,年龄 9个月至 16岁 ,危重型 5 2例 ,中型 3 6例 ,轻型 2 6例。两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变化进行动态研究,探讨慢性重型肝炎sCR1浓度变化与该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探索预警慢性重型肝炎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检测指标。方法选择枣庄市立医院78例慢性重型肝炎、76例慢性肝炎、61例肝硬化患者分别为研究组及2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测定血清sCR1,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结果测定血清sCR1平均值,正常对照组(34.3±9.1)ng/ml慢性肝炎组(72.5±15.3)ng/ml,肝硬化组(91.8±28.1)ng/ml,慢性重型肝炎组(163.2±56.5)ng/ml。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sCR1浓度≥100ng/ml90例,〈100ng/ml59例。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的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该指标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清肠涤腑降逆法在重型肝炎"三危症"中的干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82例重型肝炎“三危症”(呕吐、呃逆、便意频)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0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82例患者归为治疗组,其中男52例,女30例;急性重型肝炎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4例,慢性重型肝炎49例。回顾性分析同期常规治疗的196例患者(对照组),其中男120例,  相似文献   

18.
王思荣  吴穗 《临床医学》2000,20(1):13-15
发生重型颅脑损伤的糖尿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处理难度大,其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总结我科收治的34例发生重型颅脑损伤的糖尿病患者处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4例均按文献标准诊断重型颅脑损伤。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41~86  相似文献   

19.
出血是重型肝炎重要死亡原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出血是重型肝炎严重合并征之一。现将我们对8例重型肝炎合并DIC诊断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慢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急性重型肝炎1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0.20±16.67岁。7例存在各种感染,其中自发性腹膜炎3例,肠道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2例合并感染性休克,1例存在低钠血症,血钠118mmol/L。 1.2 DIC诊断标准与结果:按照Colman标准:(1)血小板进行性减少或<50×10~9/L;(2)凝  相似文献   

20.
急诊内镜技术在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技术在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和总结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行了急诊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的102例重型ABP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重型ABP病人中97例经ERCP和EST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5例因胰腺脓肿接受开腹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内镜治疗重型ABP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是重型ABP早期治疗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