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有关因素,为结核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993-2001年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期间涟源市卫生防疫站4 747份肺结核病历资料,对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疾病治疗之初有咯血症状(χ2=10.20,P=0.01)及临床症状超过3种、合并其他结核、就诊延误、既往用药、空洞、非全程督导管理方式、治疗2个月末痰菌阳性、初治涂阳病人不含链霉素治疗方案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有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之初痰菌阳性及乏力症状为促进患者治愈的有利因素;治疗初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如发热、肺部空洞的存在非全程督导为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不利因素.结论 加强宣传教育以减少患者的就诊延误现象,提高对结核病患者的全程督导率,提高患者正确服药依从性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影响肺结核治疗转归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有关因素,为结核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93—2001年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期间涟源市卫生防疫站4 747份肺结核病历资料,对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疾病治疗之初有咯血症状(χ2=10.20,P=0.01)及临床症状超过3种、合并其他结核、就诊延误、既往用药、空洞、非全程督导管理方式、治疗2个月末痰菌阳性、初治涂阳病人不含链霉素治疗方案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有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之初痰菌阳性及乏力症状为促进患者治愈的有利因素;治疗初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如发热、肺部空洞的存在非全程督导为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不利因素。结论加强宣传教育以减少患者的就诊延误现象,提高对结核病患者的全程督导率,提高患者正确服药依从性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分析患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方法 每个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010年登记的治愈或完成疗程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例,结合报表分析。结果 共调查结束疗程肺结核患者244例,发现治疗分类错误64例,占26.23%;实际完成规定疗程者172例,完成率70.49%;初诊查痰率77.87%(190/244),疗程结束查痰率20.90%(51/244);涂阳患者全程督导管理服药率为28.48%(43/151),自服药高达71.52%(108/15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过县级人员督导的占44.67%(109/244),接受过乡级人员督导的占60.25%(147/244)。结论 分类概念不清,对痰菌发现、诊断治疗结核病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服药率低,是导致喀什地区结核病疫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杨超  王晶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7):545-547
痰涂片阳性(简称“涂阳”)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5岁及以上人群活动性肺结核的患病率为459/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66/10万。积极发现和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阳性),是当今结核病控制最有效、最符合成本-效益的疾病控制干预措施。而实验室检查,尤其是痰涂片检查,是发现传染源最主要的手段。笔者对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2005-2011年52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525例患者性别、年龄、职业,以及首次就诊时间、临床症状、X线胸片所示病变部位分布、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阳性结果、痰菌阴转情况、合并症、并发症、病情转归等进行综合分析,为下一步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多见;以继发型肺结核为主;肺部病变广泛;痰菌阳性率高;合并症多。结论老年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需重视胸部X线及痰菌等检查,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吴刚  李月华 《地方病通报》2010,(6):34-35,39
目的探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结核病控制项目近3年来的实施效果。方法按照项目要求,对所有疑似肺结核患者实行免费拍摄胸片、免费痰涂片检查,对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治疗并全程督导管理。结果兵团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3年来,经过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接诊疑似肺结核患者16 689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 600例,从已结束疗程的2 920例涂阳患者的治疗转归分析来看,治愈率87.77%,治疗成功率达95.83%,达到了规划的要求。初诊患者3年累计达到16 689例,其中就诊10 517例(63.02%),因症就诊依然是兵团团场发现肺结核患者,特别是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主要途径。从初诊者就诊时的症状来分析涂阳检出率,总的涂阳检出率为40.80%,咳嗽、咳痰3周以上者查痰率为61.46%,查出涂阳患者2 422例,涂阳检出率为46.01%,证明咳嗽、咳痰大于3周者是肺结核患者发现的高危人群。结论项目实施后,兵团涂阳病人发现水平和治愈率明显提高,保护了健康人群,收到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9 年1 月至2012 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糖尿病合并新发肺结核的病例,与同期收治的120例非糖尿病新发肺结核病例临床特点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与单纯新发肺结核患者相比,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患者,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发热、体重减轻等多见(P〈0.01),咯血者多达46.2%(χ2 =14.78,P〈0.01);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差,低蛋白血症多见(χ2=13.69,P〈0.01),贫血多见(χ2=15.20,P〈0.01);肺部易形成空洞(χ2=11.802,P〈0.01),病变重、范围广(χ2=7.562,P〈0.01);结核菌阳性率高(χ2=14.556,P〈0.01),排菌量大(χ2=16.70,P〈0.01).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有其临床特点,因其病情严重,发展快,结核菌阳性率高,因而是肺结核人群的重点监测、管理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滨州市流动人口的结核病耐药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将滨州市各区县结核病定点医院2004年2月至2005年1月诊治的流动人口中所有新发及复治的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分离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试,分析流动人口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结果所入选493例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最后获得431例(占87.4%)患者的菌型鉴定及药敏结果,其中结核分枝杆菌427例(占99.1%),非结核分枝杆菌4例(占0.9%)。肺结核患者的总耐药率为18.3%(78/427),耐多药率为5.9%(25/427);新发患者的耐药率为16.0%(62/387),耐多药率为4.1%(16/387);复治患者的耐药率为40.0%(16/40),耐多药率为22.5%(9/40)。结论滨州市流动人口的结核病耐药率较高,要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2005-2009年北京市平谷区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登记和治疗管理情况,探索适合农村山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方式和治疗管理模式。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平谷区2005-2009年563例肺结核患者发现方式、登记数据、管理模式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2005-2009年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下达新涂阳发现任务指标总数为280例。 结果 2005-2009年全区共登记治疗管理户籍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63例,山区、半山区肺结核患者381例,占67.7%,新登肺结核年均登记率为32.86/10万;平原地区新登肺结核患者182例,占32.3%,新登肺结核年均登记率为22.12/10万。山区、半山区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χ2=19.562,P<0.001)。2005-2009年年平均涂阳肺结核登记率为13.27/10万,发现方式以转诊和因症就诊的被动发现方式为主,达94.1%(530/563),新涂阳发现任务指标平均完成率为83.9%(235/280)。金海湖镇为我区肺结核的高发地区,2005-2009年新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18例,占全区的21.0%,其中合并有矽肺的涂阳肺结核患者22例,占金海湖镇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的37.9%(22/58)。563例患者100%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全部采用家庭成员为督导员的全程督导管理方式,新涂阳患者强化期末平均痰菌转阴率为79.6%(187/235),新涂阳患者治愈率88.9%(209/235)。 结论 将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边远山区,及时主动发现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并给予彻底、规范化的治疗,有效控制肺结核病在人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51例年龄≥60岁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病人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1、两病伴发女性(141例56.2%)明显多于男性(110例43.8%),临床症状不典型,起病多缓慢(243例96.8%);2、结核病灶的性质以干酪及干酪渗出为主(228例90.8%),胸部X线片表现以片状影为主(235例93.6%),侵犯两肺野以上亦不少见,肺部病变较重,但临床症状不严重,可出现粟粒性肺结核(4例)及支气管淋巴结结核(2例);3、痰菌阳性率高,本组病例高达54.2%;4、120例痰菌由阳转阴,空腹血糖由8.92±0.86mmol/L下降到7.01±0.26mmol/L,血糖的下降在统计学上具有非常显性的差异(P<0.001),说明结核病的控制与糖尿病的积极治疗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及时两病兼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鞍山市千山医院1998—2007年住院患者362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治疗、预后等。结果以青壮年为多,占62.0%,老年患者有上升趋势,占21.0%。临床症状发热占86.1%,呼吸道症状以咳嗽、乏力、气促、盗汗、胸痛等症状居多,伴有结脑者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确诊时间:30d以内占50.3%,少数病人至4个月以上确诊。痰菌阳性率37.8%。PPD试验阳性反应58.6%,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44.8%。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68.5%,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1.5%。胸部X线典型粟粒性肺结核阴影占68.5%,并发肺外结核占40.0%。非结核并发症占68.2%。经联合抗结核治疗同时治疗并发症。除结脑脑疝死亡2例外,余者均好转。结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症状严重,常合并其他脏器结核病,必须给予高效、敏感抗结核药治疗,并对肺外结核病、并发症亦予以积极治疗,并辅以营养与支持疗法,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占肺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的比例,来引起临床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重视。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10月期间,门诊和住院确诊为肺结核病人中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共4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5例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中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共28例占62%,再次培养仍为肺结核的共17例占38%。结论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中有很大部分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由于两者在临床症状、X线影像、痰涂片、PPD试验、病理学检查都疑似,很容易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菌阴肺下野结核纤支镜诊断及其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菌阴肺下野结核的纤支镜镜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9例误诊的患者行纤支镜而确诊的肺下野结核。结果49例纤支镜镜检下表现中下支气管慢性炎症最多见,占40例(81.67%),其次为管口狭窄5例(10.2%),刷检抗酸杆菌阳性31例(63.24%),镜检后痰检抗酸杆菌阳性24例(48.97%)。活检5例(10.2%)。结论纤支镜检查能提高菌阴肺下野结核的诊断率,刷检、活检及镜后痰检可互补,更能提高诊断的阳性率,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48例住院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及辅助检查均不典型,且合并症、并发症多,漏诊、误诊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菌阴肺结核临床特点和相关诊断方法。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2月间诊断初治菌阴肺结核412例进行总结分析,对其临床表现、X线特征等动态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5、6个月末各查痰涂片3张,治疗前痰菌培养1次,同时进行结合抗体及PPD检测。结果菌阴肺结核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乏力、盗汗为主,但症状轻微,另11.4%无任何症状在体检时发现。常规剂量全程抗结核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及X线吸收好转率达到98.3%。结论菌阴肺结核临床症状轻微,X线胸片是诊断菌阴肺结核重要手段之一。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而综合判定,6个月方案对菌阴病人是可取的,91.5%病例病灶有较明显吸收。  相似文献   

16.
412例初治菌阴肺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菌阴肺结核临床特点和相关诊断方法。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2月间诊断初治菌阴肺结核412例进行总结分析,对其临床表现、X线特征等动态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5、6个月末各查痰涂片3张,治疗前痰菌培养1次,同时进行结合抗体及PPD检测。结果菌阴肺结核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乏力、盗汗为主,但症状轻微,另11.4%无任何症状在体检时发现。常规剂量全程抗结核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及X线吸收好转率达到98.3%。结论菌阴肺结核临床症状轻微,X线胸片是诊断菌阴肺结核重要手段之一。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而综合判定,6个月方案对菌阴病人是可取的,91.5%病例病灶有较明显吸收。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涂阳肺结核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祝斌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9):1151-1153
目的探讨老年人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8老年人涂阳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以咳嗽、咳痰、气急、消瘦为主,病程迁延,合并症多,临床症状不典型。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老年组治疗效果欠佳。对因呼吸道症状就诊的老年人,积极查痰及胸部X线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在治疗时辅以营养和免疫支持治疗,可提高其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 recommendations on detection a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in 1997-1999. A total of 8901 individuals with symptoms of suspec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examined in this period. Sputum smear microscopy revealed acid-resistant bacteria (ARB) in 293 (3.3%) of the patients, including in 167 (57%) with their verification at clinical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of general health care units. A therapeutical success was achieved in 81.9% of the new case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ho had ARB, in 85.7% of the patients without ARB, and in 72% with recurrent tuberculosis.  相似文献   

19.
影响初治菌阳肺结核病人强化期痰菌阴转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初治菌阳肺结核病人强化期痰菌阴转因素,探讨提高病人痰菌转阴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从患者初诊痰菌菌量、病变累及范围、空洞存在情况、有否合并糖尿病、强化期服药次数、痰菌复查时间以及耐药情况等方面,统计分析其对初治菌阳肺结核病人强化期末痰菌阴转情况的影响。结果 当病人初诊痰菌菌量为3次涂阳、2次涂阳、1次涂阳和涂阴培阳组时,强化期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66.7%、81.2%、92.5%和95.7%,3次涂阳组中当标本含菌量在4+、3+、2+、1+时,其痰菌转阴率分别只有51.0%、60.5%、66.2%和81.2%。单一耐药病例强化期痰菌转阴率为87.2%。耐2、3、4药病例的强化期痰菌转阴率分别为82.8%、74.3%和70.6%。耐多药病例强化期痰菌转阴率为73.3%。当病灶范围分布在16个肺野时,强化期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3.6%、88.7%、77.9%、65.1%、62.4%和68.0%。无空洞病例强化期末痰菌转阴率可达87.6%,单空洞病例的痰菌转阴率也能达77.4%,而多空洞病例的痰菌转阴率则只有47.6%。单纯肺结核病患者强化期末痰菌转阴率为83.3%,而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强化期末痰菌转阴率则只是63.5%。对上述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患者初诊痰菌菌量、病变累及范围、有否合并糖尿病及耐药种数等4个因素变量的组间(阴转组与非阴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强化期末痰菌阴转的独立因素。结论 患者细菌载荷量、病变累及范围、耐药种数及有否合并糖尿病等均为影响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期末痰菌阴转的重要因素。而落实结核病人归口管理制度,提高病人配合治疗、查痰的依从性,正确确定强化期查痰时间也是提高初治菌阳肺结核病人强化期痰菌阴转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To examine the clinical problem of elderl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METHODS: Clinical finding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ho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2001 to 2003, were analyzed in their status, complication,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RESULTS: There were 145 patients, and the early elders from 65 to 74 years old were 67, and the latter elders over 75 years old were 78. Most of the cases were treated by the standard tuberculosis treatment, but in the latter elders, less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the short course treatment with PZA than the early elders. The rate of negative conversion of sputum culture was good in both the early and the latter elders who were able to continue treatment. But, the elderl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were severe status and their prognosis was in general not good. The elderl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needed frequent care continuously. Tuberculosis problem should be understood more correctly in the medical and the nursing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