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郁消汤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郁消汤和百忧解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用百忧解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疗效,同时测定外周血清5-HT水平。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在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外周血清5-HT水平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或〈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郁消汤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外周血清5-HT水平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
氟西汀对早期脑卒中后抑郁及总体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缓解早期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的疗效。方法:42例首次发病2周内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不使用抗抑郁药)。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6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AMD及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及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AMD评分极显著减低(P<0.001),BI指数评分显著提高(P<0.01)。结论:氟西汀对缓解早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均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扬  陈为安  毕涌  张旭 《中国康复》2014,29(3):167-16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基础训练、言语训练、针灸等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来筛选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 HAMD评分、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NIHS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 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 FM A及 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感染、晚就诊、未实施早期康复训练、NIHSS评分低均为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P<0.05,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后,可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措施,防治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4.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8例,分为A、B、C3组,均按常规处理及抗抑郁药物治疗,B组同时增加运动疗法;C组则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针灸及心理疏导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及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及Barthel(BI)指数对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ADL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经过8周治疗,3组患者HAMD及MES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MMSE及BI评分明显提高(P〈O.01);B、C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P〈0.05,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整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多发性硬化伴抑郁的疗效。方法:42例多发性硬化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2例,帕罗西汀治疗组2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测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HAMD、ADL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各项评分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多发性硬化所致的抑郁状态,疗效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喉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特征,比较不同术式喉癌患者心理状态差异。方法:2002-01/2004-01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136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全喉切除组(n=52)和部分喉切除组(n=84),选择到头颈外科病房探视患者的正常人136例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①症状自评量表测定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5级评分,各项得分越高,精神症状越多(总分≥160分),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②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况,均为4级评分(1-4),界定值50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及焦虑程度越重。主要观察不同术式患者症状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全喉切除与部分喉切除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总分≥160分者分别为35例(67.3%),40例(47.6%)。除焦虑因子外,全喉切除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均高于部分喉切除组(t=2.120-3.778.P〈0.001~0.05),两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其他所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042-8.388,P〈0.001-0.05)。②各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全喉切除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得分≥50分者,分别为30例(57.7%),40例(76.9%),部分喉切除组两量表得分≥50分者分别为51例(60.7%),41例(48.8%)。全部喉切除组患者Zung抑郁自量表标准分均值明显高于部分喉切除组(t=2.816,P〈0.01),全喉切除组与部分喉切除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量表标准分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159-6.462, P〈0.01)。结论:喉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抑郁情绪较部分喉切除术后患者严重,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外科治疗方面应尽量行部分喉切除术,术后应及时对不同术式患者有区别地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氟西汀对脑卒中抑郁患者不同时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体格检查、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例)。将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随机分成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治疗组予氟西汀治疗。分别在病程2周、1月、3月、6月、12月时给每一位入组患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脑卒中患中的44.7%出现抑郁症状;抗抑郁药物PROZAC(盐酸氟西汀)能明显改善病程3,6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ADL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结论:抗抑郁治疗能使PSD患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显提高ADL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音乐疗法对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PSD患者69例纳入研究,分为对照组(23例)、TMS组(21例)和联合组(25例),分别予以常规康复、常规+rTMS康复或常规+rTMS+音乐疗法康复4周。于入院后当天及治疗后第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 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测定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治疗前,3组的HAMD评分、m BI评分和5-H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4周各组HAMD评分均有改善,其中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P0.05);各组的mBI评分和5-HT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rTMS联合音乐疗法治疗PSD可明显降低抑郁量表的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5-HT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秦开蓉  孟玲  黄玉兰  陆敏 《中国康复》2003,18(3):149-15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定.对其中患有PSD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和药物等综合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积分法评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120例患者中有38例PSD(31.67%),综合康复治疗后PSD患者HAMD评分明显改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结论:PSD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PSD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风病人70例,均经临床、CT、或MRI证实,治疗组35例,为Zung抑郁自评量表≥40分,或GDS老年抑郁量表5~10分;对照组35例为未达到抑郁标准的中风病人。两组病人均给予类似的中风治疗,而治疗组加用氟西汀,每日晨服1粒(20mg),连续8周。结果:治疗组病人的Zung量表和GDS量表评分,在给予百忧解治疗后4周和8周抑郁症状均有好转,第8周较第4周进一步改善。分组分析提示左半球中风和多灶中风病人抑郁症状更为明显,治疗后效果也较明显;ADL评定发现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第8周优于第4周,但ADL严重程度功能康复均为严重→中度→轻度的变化,亚组分析仅提示左半球中风治疗组的ADL康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百忧解能够调节5-羟色胺浓度,改善抑郁表现,促进ADL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rTM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偏瘫侧的肢体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MBI和BB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A 41例和观察组B 42例(最终脱失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加用tDCS假刺激治疗;观察组A加用tDCS假刺激治疗及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观察组B加用tDCS治疗及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对患者患侧上肢的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屈肘肌肌张力分级、FMA-UE评分、ARAT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A、观察组B患者与对照组组间屈肘肌肌张力分级、上述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B与观察组A患者间屈肘肌肌张力分级,上述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及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均可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DCS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有着更为明显效果;与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比较,疗效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郑凯  史庭慧  刘晓晴 《中国康复》2004,19(6):345-346
目的 :观察抗抑郁药 (SSRIs)联合心理治疗对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伴抑郁症状的老年住院患者 ,结合Zung量表及HAMD评分进行抑郁症状的诊断以及应用SSRIs(帕罗西汀 )和心理干预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 6周后 ,6 0例患者的抑郁和躯体症状均有改善 ,Zung量表及HAMD评分均有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抑郁症状改善的有效率 >70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SS RIs对老年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毅  徐瑞玲 《中国康复》2006,21(3):174-17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喜普妙)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PS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喜普妙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并配合功能康复指导,喜普妙组每天增加1次口服喜普妙片20mg。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喜普妙组的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喜普妙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的康复,而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效果及对患者S-100β蛋白、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3组,各35例.对照A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B组给予艾地苯醌治疗,联合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观察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钱红  郝又国 《中国康复》2016,31(5):349-351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言语恢复的影响。方法:失语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听、说、读、写常规言语训练,观察组同时予以听音乐、哼曲调、跟唱歌曲、旋律语调等音乐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CRRCAE评分在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及计算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0.01),但在句子层面的复述、出声读、阅读、主动说能力方面及书写能力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听理解、说、出声读、阅读及计算方面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0.05)。结论:音乐疗法结合言语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失语患者的听理解、说、阅读、计算能力,优于单纯的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高压氧 (HBO)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HBO治疗 ,观察并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变化。结果 1个月后 ,治疗组的HAMD评分和C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 <0 .0 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HBO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诊期行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还采用高压氧疗法。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1、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2个疗程后,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82.92%)(P<0.05)。1个疗程后2组患者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个疗程后2组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急诊期行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护士早期积极介入于预组患者康复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改良Barthel指数。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测。结果一般资料显示性别、脑梗死和脑出血比例等在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末评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汤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联合化痰祛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均升高,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升高,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