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共选择 8例均无冠脉搭桥术史的左主干病变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术 ,其中左主干近中段病变 5例 ,远段分叉病变 3例 ,其中 2例的左室射血分数 <4 0 % ,总结分析其临床、左主干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 :左主干支架术的成功率为 10 0 % ,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率 <10 % ,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如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外科冠脉搭桥术或死亡等。术后随访 5~ 15 (10± 3.5 )个月 ,无一例死亡。临床心绞痛复发 1例 ,重复冠脉造影证明为前降支的新生病变所致 ;2例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了 15 %以上 ;5例复查了冠脉造影 ,其中 4例的原支架内基本无再狭窄 ;1例有 30 %再狭窄 (为前述症状复发的患者 )。结论 :支架置入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疗效显著 ,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手段 ;正确的病例选择和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末端分叉狭窄患者行择期改良T支架技术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2004年1月~2007年11月间,行改良T支架技术治疗的16例左冠状动脉主干末端分叉狭窄患者的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介入治疗特点、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术后6个月心绞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年龄46~68岁,男性13例,合并糖尿病7例,有心肌梗死病史6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直径3.5~5.0 mm,前降支(LAD)直径2.75~3.5 mm,回旋支(LCX)直径2.75~3.5 mm,LAD病变长度13~22 mm,LCX病变长度13~20 mm.LAD支架释放压力12~20个大气压,LCX支架释放压力12~18个大气压,对吻球囊技术100%,2例经桡动脉途径、14例经股动脉途径成功完成改良T支架置入术,PCI即刻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40~60(平均48)min.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心绞痛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改良T支架技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末端分叉病变,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干部心血管一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3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回顾性分析138例CTO患者血运重建治疗措施以及效果。结果 138例CTO患者,共162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主要累及前降支(LAD)52支,回旋支(LCX)27支,左主干(LM)9支及右冠状动脉(RCA)60支。145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行(PTCA)治疗,130支血管成功支架置入101个。1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论 CTO临床表现多样,但缺乏特异性,可以选用PTCA及支架术或CABG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不宜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ULM)病变合并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coronary artery,LAD)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效果。方法 ULM合并CTO病变病人56例,行PCI,ULM狭窄在80%或以上25例(45%),其中累及直径超过2.5mm的冠状动脉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LCX)14例(25%),先行ULM-LCX支架术,再行LAD-CTO病变支架术;LCX直径小于2.5mm或未累及LCX 11例(20%),先行ULM体部支架术。ULM狭窄在80%以下31例,其中累及较大LCX者18例,在LCX保护导丝或仅对LCX狭窄超过95%者行球囊扩张术的前提下,先行LAD-CTO支架术;小LCX或LCX未累及者则直接先行LAD-CTO支架术13例。结果 即刻手术成功率ULM 100%,LAD-CTO98%(55/56)。ULM和LAD-CTO的55例成功病人住院期间出现非Q波心肌梗死2例,病例成功率95%(53/56)。病变成功的55例病人平均随访(41±25)个月,死亡3例(总病死率6%),其中心脏性死亡2例,食管癌1例;4例靶病变血运重建(其中2例CABG),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3%。结论 采取个体化策略用PCI治疗高危ULM合并LAD-CTO病变可获得较满意的即刻和长期临床疗效;应用PCI治疗CABG禁忌或高危的ULM合并LAD-CTO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连续84例80~89岁的症状性冠心病病人进行冠脉造影,测定冠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探讨 CABG 和 PTCA 的可行性。单支、双支、叁支和左主干明显狭窄者分别有12例(14%)、18例(22%)、48例(57%)和11例(13%)。根据冠脉造影所见,78例明显冠脉狭窄者中,69例(88%)适宜作 CABG,仅21例(31%)适宜作 PTCA。19例施行 CABG,手术死亡率为16%,重大并发症率为37%。  相似文献   

6.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异常起源于右冠状动脉(RCA),1956年首先由 Alexande 等在18950例尸检中发现4例.1974年 Page 等又在2996例动脉造影中发现8例.与冠状动脉正常解剖起源者的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狭窄一样,LCX起源处的 RCA 近侧粥样硬化性狭窄可致使大面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冠脉)主干分叉病变处主支置入支架后分支血管(回旋支)口部受累后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介入治疗的安全合理性。方法:连续选择35例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患者,给予LM-LAD跨越式支架置入术(Cross-over),经定量冠脉造影(QCA)测量术后LCX口部狭窄程度,狭窄≥75%给予FFR测量,FFR0.8给予支架干预,并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术后FFR0.8组的LCX口部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狭窄75%组最大[(0.2±0.6)mm∶(0.6±0.4)mm∶(1.5±0.2)mm,P0.001];FFR0.8组的LCX口部狭窄最重,狭窄75%组最轻[(94.2±2.5)%∶(81.6±4.7)%∶(53.8±13.1)%,P0.001];FFR0.8组的FFR值比FFR≥0.8组显著减小[(0.71±0.11)∶(0.85±0.12),P0.001],两组QCA数值与FFR数值显著相关(r=-0.94,P0.001)。3组MAC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FR可显著减少左主干分叉病变Cross-over支架术后受累LCX口部的介入治疗,且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左冠状动脉病变规律的差异.方法 中国南京入选患者3 021例(男性68.4%),澳大利亚悉尼入选患者3 230例(男性67.5%),分别进行冠脉造影及定量冠脉造影分析.结果 澳大利亚人组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变率及总的Gensini积分均高于中国人组(P<0.05);中国人组男性LM、LAD病变率及总的Gensini积分均高于女性患者,澳大利亚人组男性LCX病变率及总的Gensini积分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澳大利亚人组男性LM、LAD及总的Gensini积分,女性LM及总的Gensini积分分别高于中国人同性别组(P<0.05).结论 澳大利亚人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中国人重;两组男性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比女性重;澳大利亚人组男性及女性的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比中国人组同性别患者重.  相似文献   

9.
背景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在冠脉病变患者中风险最高,预后最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故一直被认为是治疗冠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金标准。但随着冠脉介入技术的进步,药物洗脱支架(DES)能显著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风险和再介入的比例,因此也成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冠脉搭桥作为左主干病变治疗金标准的的地位正日益受到挑战。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2月到200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9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组),23例患者接受了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后6月到3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平均随访(16.4±8.8)个月,DES组与CABG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1.5%及13.0%,P>0.05;(3)DES组与CABG组术后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8.8%及85.0%,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有着与冠脉搭桥相似的近、远期疗效,但对于左主干累及分叉病变者,DES组因较高的血运重建率而疗效略差于CABG。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病变血管的电影充盈帧数的计测,探讨数字电影计帧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功能性评价.方法:选择冠状动脉前降支单支病变择期PTCA患者(PTCA组)68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38例.用德国西门子Angiostar plus血管造影机,以30帧/秒进行数字电影图像采集.计测PTCA前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回旋支的电影帧数,并计算前降支与回旋支电影帧数比值(LAD/LCX).结果:病变血管的电影帧数PTCA后显著低于PTCA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回旋支的电影帧数PTCA前后无显著变化.PTCA前PTCA组LAD的电影帧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TCA后两者对比无显著差异.PTCA前的电影帧数LAD/LCX显著高于PTCA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左前降支的电影帧数及LAD/LCX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计帧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狭窄局部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