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瑞芬太尼应用于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丛阻滞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甲状腺手术选用颈丛神经阻滞时,不能阻滞有颅内神经参与的喉返神经,因而不能避免分离甲状腺上极时产生的牵拉反应[1].瑞芬太尼是新型μ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无蓄积等特点[2].作者将瑞芬太尼应用于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对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或结节性甲状腺肿大行次全切除术时,强调术中患者应能正常发声应答,以免手术误伤喉返神经,为此麻醉常采用颈丛阻滞。但在颈丛阻滞下行手术时,经常出现分离甲状腺上、下极时的牵拉反应,使患者出现局部的钝痛和不适,影响手术操作,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我们自2005—02以来,采用咪唑安定及小剂量氯胺酮用于颈丛阻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传统颈浅神经丛阻滞法用于颈部手术镇痛效果满意,但因穿刺经常会出现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Horner综合征等并发症。2002年以来,临床麻醉学相继登载了两种新的颈浅神经丛阻滞法,麻醉效果满意,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为验证二者的临床效果,笔者同时应用两种颈浅神经丛阻滞法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阻滞,以评价两种改良颈浅神经丛阻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颈丛阻滞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甲状腺手术选用颈丛神经阻滞时,不能阻滞有颅内神经参与的喉返神经,因而不能避免分离甲状腺上极时产生的牵拉反应。瑞芬太尼是新型肚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无蓄积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治疗多采用手术方法。甲状腺手术的麻醉大多采用全身麻醉或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各有优劣。全麻病人痛苦小,安全性高,但费用较高,且由于病人的意识消失,术中喉返神经损伤时不易及时发现。颈丛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术中管理方便且术中患者意识清醒,并能配合手术操作发音以观察术中有无喉返神经的损伤,但单纯颈丛阻滞常常会阻滞不全,尤其是术中游离甲状腺上、下极和深部操作靠近气管时,病人常感觉牵拉不适,自觉气管受压,呼吸困难甚至不能耐受,而且常伴有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表现,对于合并高血压及心脏疾病病人增加了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严重影响了麻醉及手术满意度。为此笔者将瑞芬太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是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主要分泌甲状腺激素,影响全身组织的氧化代谢和生长发育。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很多,每种麻醉都各有利弊。以往在设备条件和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选择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常常因体位或阻滞不全致术中不适,或因膈神经、喉返神经阻滞致呼吸困难。而全麻消除了病人牵拉及体位不适,维持呼吸道通畅,增加了麻醉安全性。本次研究采用全麻复合颈丛阻滞,应激反应小,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术毕苏醒快,能及早拔管,术后镇痛作用完善,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贺得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510-3510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要求患者无痛、清醒、能配合术者操作,目前多选用颈神经丛阻滞麻醉。但颈丛阻滞无法消除手术的牵拉反应和患者情绪上的紧张不安,因此静脉辅助麻醉在颈丛阻滞麻醉中显得非常必要。针对此类手术特点,本院自201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丛神经阻滞复合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对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I~II级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25例,颈丛神经阻滞复合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观察患者在切皮、分离甲状腺上极、峡部、下极时的MAP、SpO2、HR.结果 两组在分离甲状腺上极时MAP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分离下极和峡部时,A组MAP和HR明显高于B组(P<0.05).A组18例术中用了氟芬合剂,5例用了氯胺酮,两组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对甲状腺次全切手术,颈丛神经阻滞复合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同样是安全的.且麻醉效果优于单纯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的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颈丛阻滞均采用一针法,颈深丛注射麻药0.25%罗哌卡因5~8ml,颈浅丛注射1%利多卡因12~16ml。双侧颈深加双侧颈浅阻滞18例,一侧颈深双侧颈浅阻滞66例,术中均用舒芬太尼或氟哌利多芬太尼合剂辅助麻醉。结果:全组麻醉效果尚满意,能顺利完成手术,有32例出现心率、血压增高,3例颈丛阻滞15-30min后出现呼吸困难改全麻插管。结论:颈丛阻滞麻醉下行颈部手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并准确处理,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中的疗效.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的甲状腺肿手术患者80例,均行颈丛神经阻滞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间断静脉滴注氟芬合剂.比较两组患者在颈丛神经阻滞前(T0)、手术开始切皮时(T1)、游离甲状腺上下极时(T2)和术毕缝皮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和VRS镇痛评分.结果:治疗组内各时间点MAP、HR、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各时间点MAP、HR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镇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中可有效抑制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时的心血管反应,是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类手术采用颈丛神经阻滞时,麻醉本身的阻滞不全、手术体位及牵拉常易发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反应,对合并有高血压患极为不利。对这类病人我们将小剂量舒芬太尼加入局麻药罗哌卡因中进行颈丛阻滞,并观察心血管反应,旨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晓虎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11-1612
作者收集2001年3月至2003年5月资料,报道静注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颈神经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与镇痛效果,并与单纯颈神经丛阻滞比较,为甲状腺手术麻醉选择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甲状腺手术的麻醉以往多采用在颈丛神经阻滞下完成,但由于颈丛神经阻滞操作复杂,易出现高位神经阻滞,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现已被全身麻醉取代。但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刺激,以及手术操作过程中在气管附近反复牵拉,钝性分离,触及气管黏膜感受器及会厌颈部肌肉深部感受器,患者在苏醒期非常不适~([1]),在围拔管期呛咳等应激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拔管期呛咳反应可以增加切口出血的风险,甲状腺切口出血是十分危急的术后并发症,可以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进行临床麻醉期间拟定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156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手术麻醉方案;参照组(78例):拟定常规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展开;实验组(78例):拟定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展开;就组间麻醉优良率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麻醉优良率(98.72%)高于参照组(91.03%)(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于临床接受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利于麻醉优良率的显著提升,最终促进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早期转归。  相似文献   

15.
颈丛神经阻滞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止痛满意,对病人生理影响小,安全系数高,但因传统的穿刺有一定技术难度,喉返神经、膈神经同时麻痹时有发生.作者自2004年6月至2007年4月,采用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加用手术侧颈深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未发生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是甲状腺手术的常用麻醉方式,具有简单、清醒镇静的特点,能有效降低术中神经损伤的可能。但患者术中及术后易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速、躁动[1]以及炎症因子、皮质醇(Cor)等水平的升高等应激反应而对手术操作及术后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布托啡诺超前镇痛或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时辅以右美托咪定均能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7.
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是颈部手术的主要方法。因其止痛满意,患者清醒,易管理,安全系数大,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2001年3月~2007年3月对60例颈部手术患者实施二种不同路径颈浅神经丛阻滞麻醉,并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疗效。方法拟择期行甲状腺病灶切除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30例。Ⅰ组为DEX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Ⅱ组全身麻醉组。2组患者均给予1.0μg·kg-1 DEX泵注,10min内注射完毕,之后按0.1μg·kg-1·min-1速度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记录2组患者入室(T0)、麻醉前(T1)、麻醉后(T2)、切皮后(T3)SBP、DBP、HR。术后分别记录2组麻醉总费用,术后24、48h随访患者咽喉不适、恶心呕吐、伤口引流量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Ⅰ、Ⅱ组患者T1较T0,Ⅰ组患者T2较T0、T3较T2SBP、D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患者T2较T0、T3较T2SBP、DB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喉返神经损伤发生。Ⅰ组麻醉费用、术后咽部不适感及恶心呕吐发生率较Ⅱ组低(P<0.05)。结论 DEX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减少。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手术常采用颈丛神经阻滞方法麻醉。颈丛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对全身影响小、术中可观察患发声情况、术后恢复快、患经济负担轻等优点。缺点是:如果膈神经阻滞将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因而禁用双侧颈深丛神经阻滞。但对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双侧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可因麻醉效果不完善,患痛苦大,不能耐受而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本组采用1%利多卡因+0.125%布比卡因含1:20万U或1:40万U肾上腺素混合液,采用C4一针法行双侧颈深丛、浅丛阻滞来评价其安全性与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院外科从1976年12月至1984年12月共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332例,术后未发现喉返神经损伤,现将手术的体会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本组332例,男性71例,女性261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41.2岁;全部经手术治疗,甲状腺全切除术25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87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20例,手术均在局部浸润麻醉、颈丛阻滞麻醉、针刺麻醉下进行;切口的两端均常规置橡皮条或剖半的橡皮管引流,术后均无严重合并症发生,经喉镜检查,未发现喉返神经损伤,本组无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