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18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病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等.基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表,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其病位在肺、胃、肾,尤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症状改善有独特的疗效,但降糖作用尚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笔者现结合多年研究与临床实践,提出以下几个用药思路。1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则燥热愈甚,燥热愈盛则阴愈虚,阴虚与燥热之间互为因果。阴虚燥热常波及肺、脾、肾三脏。因此,中医治疗消渴病常以“三消”立论,治疗重在解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迄今为止,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临床观察发现,清、补、消三法对本病的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浅论如下,仅供同道参考。1清法糖尿病多在素体阴虚的基础上,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病,其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与阴虚往往互为因果,燥热愈盛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盛。就其病理性质而言,燥热为标属实,阴虚为本属虚。如《素问·奇病论》说:“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渴…  相似文献   

4.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本证主要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其病机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阴虚燥热,常见变证百出,如肺失滋润,日久常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涵养,可并发白内障、雀目、耳聋;燥热内结,络脉瘀阻,蕴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痰阻经络,蒙蔽心窍而为中风等症.因此做好消渴病人的病情观察,给以正确的辨证施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消渴证诊治     
消渴证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以及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多尿症相似。其病理可概括为阴虚燥热四字。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益盛。而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其病所成,总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使脾胃运化失职,致内热壅盛而化燥伤阴;或情志不  相似文献   

6.
戴云 《陕西中医》2006,27(11):1454-1454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它的发病呈逐年上升之势。糖尿病在祖国医学属“消渴”范畴。自古以来,历代医家均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且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病变的脏腑着重在于肺、胃(脾)、肾,而以肾为关键。病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表现肾阳衰微之候,亦可常见到变证百出。  相似文献   

7.
崔公让教授认为糖尿病坏疽早期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坏疽发生的病机则为阴愈虚,燥愈热,耗气损阳,终致阴阳俱虚,湿热血瘀。治疗时应注重整体,突出局部,做到标本兼治。在整体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针对缺血和感染两大主要病因,采用适当的中西医结合外治措施,可及时地缓解疼痛、减少感染,有效防止坏死面积扩大。同时强调治疗时要循序渐进,把握时机,切勿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8.
1阴津亏耗,燥热偏盛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是消渴病早期病变的主要特征。中医学在论述消渴病发病机理时大多以阴虚燥热立论。如《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结,谓之消”,就已指出胃肠热结、耗伤津液是消渴病发病的主要机理。《医学心悟·三消》说:“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临证指南医案》亦指出:“三消之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一般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事实上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素体阴虚,复受燥热所伤,阴愈虚而燥热愈炽。燥热愈盛,愈耗伤阴液,恶性循环终成消渴。消渴初起多属燥热为主,病程较…  相似文献   

9.
消渴是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为特征的病证。在历代的医家对消渴的论述中,都认为其病机是以阴虚燥热为关键,其中以肺、胃、肾阴虚为主,阴虚则燥热内生,燥热伤津耗阴,则阴愈伤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伤,两者互为因果。传统上,很多医家根据“多饮”、“多食”“多尿”孰重孰轻,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常互为因果,本病初期多表现为燥热,病程较长则阴虚与燥热兼杂,日久则表现以阴虚为主。消渴常累及肺、胃、肾三脏,中医治疗本病多以清热养阴、益气生津为治疗大法。白虎加人参汤是《伤寒杂病论》中常用于治疗消渴的有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及治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气阴两虚和瘀血阻滞是基本病机 缺血性中风是消渴病的并发症,而且多发生于消渴病的后期,两者在病机上存在着以消渴病机为基础的转化规律。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初期以燥热为主,燥热伤阴,渐致阴虚,后期则损及肾阴,以阴虚为主,兼有气虚。消渴病合并缺血性中风之气阴两虚是由消渴病阴虚燥热病机发展而来。若阴虚,则虚火煎熬阴血,瘀阻脑络发为缺血性中风;或气虚无以行血,血停为瘀,阻滞脑络发为缺血性中风,阴虚与气虚同时存在共同导致瘀血阻滞脑络而发病。瘀血既是消渴病最常见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缺血性中风最直接的原因,因此笔者…  相似文献   

12.
介绍陶迪生教授辨治银屑病的经验。陶教授认为银屑病病因为风、热、燥、瘀,病机初期为肺燥阴虚,继之可致肝肾阴虚;病情进一步发展则燥热炽盛,热入营血;后期则邪热久留,阴虚血燥;如热邪煎熬,热结血瘀,则斑块顽固难消。临证将该病分为卫表燥热证、肝郁化火证、血热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血燥证、湿热蕴结证,并分别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治法和方药。验之临床多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阴虚燥热,痰瘀互结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病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并且贯穿整个病程始终,而痰瘀是糖尿病迁延不愈及产生多种变症的病理产物。黄连降糖片为院内制剂,具有养阴清热、化瘀降浊之功,治疗阴虚燥热,痰瘀互结证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闫镛教授临床上全面分析患者病情,辨证准确,应用黄连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体会山西省吕梁地区医院(033000)张巧英关键词糖尿病性神经病,中医药疗法一、阴虚血燥、热毒蕴盛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而长期不愈,邪热入营血,灼血伤络,以致经脉涩滞,肌肤失养,甚则热蕴成毒,血燥生风,出现各种异常感...  相似文献   

15.
郭宗录  王伟 《光明中医》2006,21(12):53-54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病因多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其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临床以阴虚燥热最常见.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一般把“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做为该病的主要病机。笔者在临床中 ,观察到只有部分患者阶段性的出现阴虚燥热的典型症状。对于这种近乎终身性的疾病 ,笔者认为更应从本质上做进一步的辨证分析。现结合历代医家对此病的认识 ,谈一点肤浅看法。1 气虚“阴火”为本 ,阴虚燥热为标中医之脾 ,包括胰腺的功能 ,历代均有探讨。糖尿病病理应从“脾胃病”入手寻求病机。李东垣把脾胃病分为“初中末”三期 ,“初为热中 ,末传寒中”,气虚“阴火”的病机贯穿于脾胃病的全过程。糖尿病的演变 ,也符合这一规律。这种“阴火”是…  相似文献   

17.
中医传统认为,消渴病(主要指糖尿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液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而燥热为标。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提出了糖尿病中医病机的"三热论",即燥热、湿热、瘀热这一创新理论,该理论认为糖尿病的病机虽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但亦可由于过食膏粱厚味酿生湿热,燥热与湿热缠绵日久则脉络瘀阻,瘀而化热,三热交织,阴伤气耗,从而发展成为糖尿病发病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许惠越  闵晓俊 《光明中医》2022,(24):4446-4449
关于消渴的基本病机历来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立论,但阴虚燥热这一病机与实际临床情况不尽相符,近年来受到质疑,此文以《金匮要略》原文为基础论述消渴的基础病机,认为气虚为消渴的基础病机,分别从五脏及气血津液角度阐述,并探讨消渴中气虚与阴虚的关系,认为气虚先于阴虚发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自古以来一直认为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主要病机。如《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认为消渴的病机为心肺阴虚燥热或中焦内热,并立白虎加人参汤为治消渴的主方。《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指出消渴的病机为阴虚阳亢,且上中下焦相互影响,治疗上以滋阴润燥为主。《儒门事亲.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发生多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引起。这三种因素常互相作用,素体阴虚者易为情志、饮食所伤;饮食、情志失调又相易化热伤阴。因此阴虚燥热是致病之本。阴虚而热甚,热甚则更伤阴。两者往往互为因果,其中饮食不节对该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蛋白的摄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