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麦风和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88-1190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研究中,宫内感染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由于宫内感染的途径及影响因素不是十分明确,宫内感染的防治仍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从HBV宫内感染率、宫内感染的途径、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的探讨,论述了HBV宫内感染的转归和诊断依据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提出随着HBV宫内感染诊断技术和免疫治疗技术的进步,HBV宫内感染的防治措施将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治疗。方法对565名孕妇进行血清乙肝标志物(HBsAg)检测,选择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共42名,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并追踪随访至分娩,采集分娩时脐血及胎盘组织,进行HBsAg检测及HBV DNA检测,统计其阳性检出率,即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进而分析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阻断治疗的效果。结果 565名孕妇中,HBsAg阳性检出率为7.43%(42/565)。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对42名HBsAg阳性检出孕妇的脐血及胎盘组织进行检测发现,共3名孕妇发生HBV宫内感染,即HBV宫内感染率为7.14%(3/42),表明有39名孕妇使用拉米夫定后,有效阻断了HBV宫内感染的可能发生。结论对于HBsAg阳性的孕妇,其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性较高,通过拉米夫定加强对HBV宫内感染的抑制作用,以合理规避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风险。本文中拉米夫定对阻断HBV宫内感染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降低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几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临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郑玉莲 《中外医疗》2013,32(9):30+32
目的 探讨和研究孕妇的外周血中HBV含量和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自2009年5月-2011年4月妇产科进行了全面的产前检查并且分娩的HBsA g阳性孕妇共332例,用ELISA法检测孕妇及新生儿外周血HBsAg、HBeAg,采用FQ PCR对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166例新生儿中有28例发生HBV宫内感染(16.87%);在HBV宫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孕妇HBV DNA暴露、各级病毒载量与H BV宫内感染趋势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DNA 156copies 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它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72.1%,阳性预测值为37.1%,阴性预测值为95.19%.结论 孕妇外周血HBV-DNA阳性不仅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妇血中乙肝病毒含量的增高,其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孕妇血HBV DNA156 copies/mL为HBV宫内感染最佳临界预测值,孕妇血清中HBV-DNA水平对于预测新生儿HB宫内感染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HBV DNA含量对HBV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3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含量,发生宫内感染的为病例组,余为对照组,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2例发生宫内感染。其中HBsAg阳性7例,HBV DNA阳性18例,HBsAg和HBV DNA均阳性的3例,总的HBV宫内感染率为9.6%(22/230)。(2)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仅HBV DNA浓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OR为1.57(1.12.2.21)。(3)230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V DNA阳性者119例,发生宫内感染18例,感染率为15.1%(18/119),并且当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HBV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χ^2=-7.92,P〈0.05)。结论 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分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当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其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HBV 宫内感染预测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联合免疫前的HBV-M和HBV DNA预测HBV宫内感染的实用价值&;#65377; 【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间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的420例婴儿,其中新生儿HBsAg或HBV DNA阳性为33例,HBsAg和HBV DNA双阳性共6例,对其满6月龄时进行随访,复查HBV-M以确诊HBV宫内感染&;#65377;【结果】 HBV宫内感染率为0.95%(4/420),新生儿HBsAg或HBV DNA阳性诊断HBV宫内感染的阳性似然比为14.3,而HBsAg和HBV DNA双阳性时诊断宫内感染的阳性似然比为208.3&;#65377; 【结论】 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联合免疫前的HBsAg和HBV DNA双阳性对HBV宫内感染具有较准确的预测作用,可以作为HBV宫内感染的初步临床诊断&;#65377;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聚酶反应技术对218例孕妇-引产胎儿进行HBV宫内感染的检测。结果表明,(1)HBsAg阳性孕妇HBV DNA宫内感染率为66.67%。说明HBV宫内感染率较高。(2)HBsAg阴性孕妇静脉血中6.2%检出HBV DNA,提示HBsAg阴性孕妇也可能发生HBV宫内感染,应引起人们的重视。(3)母血中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其相应胎儿HBV DNA感染率为92.5%。进一步说明了乙肝大三阳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血中乙肝病毒(HBV)DNA数量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76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V DNA数量.26例HBV DNA阳性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取末梢静脉血检测HBV DNA.结果孕妇血中HBV DNA阳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33.3%,宫内感染与孕妇血中HBV DNA数量有关,HBV DNA数量高易导致胎儿宫内感染,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注射后可降低HBV宫内感染率.结论孕妇血中HBV DNA数量高易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新生儿脐血T细胞亚群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将对应时间段内50例HBV宫内感染新生儿作为感染组,将同时期50例HBV宫内未感染新生儿作为无感染组,另选择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均对入选新生儿实施T细胞亚群检测,分析T细胞亚群水平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T细胞亚群水平在健康新生儿和HBV宫内感染的新生儿中表现出显著差异,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脐血T细胞亚群与HBV宫内感染相关性较高,因此临床可加强对其脐血T细胞亚群监测,以判断新生儿是否存在相关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HBV宫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妊娠后经筛选HBsAg阳性31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至婴儿出生后6个月,以HBsAg和(或)HBV DNA检测阳性婴儿的母亲为宫内感染病例组,其余婴儿的母亲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基本资料,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HBsAg,PCR方法检测HBV DNA的水平,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三酰甘油、胆固醇等肝功能指标.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eAg、HBV DNA、羊水污染、孕期性行为与HBV宫内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妇HBeAg阳性(OR=2.76,95%CI=1.19~7.94)、孕妇HBVDNA阳性(OR=9.62,95%CI=2.58~35.33)、孕期性行为(OR=1.53,95%CI=1.07~6.40)是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孕妇HBeAg和HBV DNA阳性、孕期性行为可能是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仍是威胁人们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HBsAg携带者中大约有1/3~1/2是经母婴传播造成,其中约有5%~15%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V感染的发生最大可能是经宫内传播造成。国内外资料报道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宫内感染率高达13%~44%。活产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率为10%~16%。宫内感染HBV是导致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主要原因。运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效果为70%~90%。现就国内外有关宫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 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有关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1.
孕妇HBIG治疗后血中HBV DNA水平与HBV母婴宫内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行HBIG被动免疫阻断后血中HBV DNA水平与母婴宫内感染HBV的关系,寻找不发生宫内感染HBV的安全阈值.方法:对在产前建卡检查的孕妇中筛查出HBsAg阳性孕妇200例,按自愿的原则根据是否行产前HBIG被动免疫阻断而分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组在孕12周时和分娩时血清中HBV DNA水平及其对应的婴儿脐带血中HBV DNA水平. 结果:随着孕妇血中HBV DNA水平的增高,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率有增高的趋势, 产前HBIG被动免疫阻断组与对照组的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 孕妇血中HBV DNA水平≤105拷贝/ml时,母婴宫内HBV的感染率为0.结论:孕妇血中HBV DNA水平与是否发生母婴宫内感染HBV密切相关,孕期定期注射HBIG可以有效的降低宫内感染率,不发生宫内感染HBV的安全阈值为孕妇血中HBV DNA水平≤105拷贝/ml.  相似文献   

12.
母婴垂直传播早已被公认为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宫内感染又是乙型肝炎免疫失败的首要原因.为探讨产妇血清GPT、AFP,、HbeAg、HBV DNA对HBV母婴宫内感染的影响,我们对224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婴儿进行了流行病学的病因调查分析.结果 表明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宫内感染的机率与其GPT、AFP异常、HBeAg阳性、HBV DNA阳性高度相关,是婴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HBV-DNA的含量与宫内感染的关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及造成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用ELISA方法筛选HBsAg阳性孕妇228例,并用定量PCR技术检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以及脐血中HBV—DNA.新生儿根据有无HBV感染分为胎儿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对照组),调查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脐血HBV—DNA捡出率21%(14/68);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为1.7%(2/117);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为20%(3/15);HBsAg和抗HBc阳性者为11%(2/19);HBsAg单一抗原阳性者脐血中未捡出HBV—DNA.胎儿总感染率为9,2%(21/228).胎儿宫内感染率随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增加而升高,宫内感染的危险性越大.胎儿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多种临床相关因素中先兆早产孕妇胎儿感染者多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孕妇不同的感染状态影响宫内HBV感染率,HBeAg与HBV—DNA高滴度是胎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孕妇出现先兆早产使胎儿的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感染是造成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存在大量HBV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8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发生宫内HBV感染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8例HBsAg阳性、但其新生儿未发生宫内感染的母亲为对照。从研究对象中分离HBV准种,通过比较各组病毒基因组特异性突变的发生比例,采用适应性进化分析检测特异性突变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鲍筠 《中外医疗》2014,(3):71-7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对胎儿发育所起到的影响作用,为预防HBV感染,提高新生儿发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比某医院同一时期内的乙肝表面抗原分别为阳性和阴性的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HBV宫内感染对妊娠并发症、围生儿结局以及围生儿发育指标。结果孕妇直接感染HBV不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很明显的影响。但宫内感染就会给胎儿造成一定影响,使新生儿的体重相对较轻,胎盘体积相对较小。若新生儿乙肝e抗原为阳性,胎盘体积比阴性组小;若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胎盘体积比阴性组大。结论HBV宫内感染会影响到新生儿的正常发育,使胎盘体积缩小,新生儿体重降低。并且可以看出,新生儿的乙肝表面抗原可以对胎盘进行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情况。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HBsAg阴性孕妇,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中HBV-DNA。结果:502例HBsAg阴性孕妇血清HBV-DNA阳性40例,其中27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总阳性率5.38%。以HBeAb+HBcAb+组合模式的宫内感染率最高,达12.50%,而HBVM全阴性者发生宫内感染率最低,为1.10%。结论:HBsAg阴性孕妇也可能发生HBV宫内感染,采用灵敏度高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sAg阴性孕妇及新生儿血清中HBV-DNA,对发现其HBV宫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孕妇及其新生儿乙肝病毒标志物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建芳  唐讯  王建玲 《现代医学》2007,35(4):309-3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乙肝标志物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以对高危人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437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和HBV标志物的定量检测。结果 孕妇与其分娩新生儿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孕妇HBeAg滴度与其新生儿HBeAg滴度有一定的伴随关系(P〈0.01)。结论 对HBsAg及HBV DNA阳性的孕妇产前给予多次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降低胎儿宫内HBV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经胎盘、分娩、哺乳等方式感染,约占我国婴幼儿HBV感染的1/3[1].用乙肝疫苗和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难以阻断[2],发生宫内感染的婴幼儿出生后大部分将发展成为乙肝病毒的慢性携带者,HBV宫内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我科通过检测孕妇分娩前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及新生儿血中HBsAg,探讨母血清HBsAg滴度与宫内感染的关系,为预防HBsAg宫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及胎盘感染与宫内感染关系,进而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92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的外周血行HBV DNA及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92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时胎盘组织行HBsAg及HBcAg的检测。结果(1)HBeAg阳性孕妇与HBeAg阴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21.2%(11/52)和0(0/40),差异有显著性(P〈0.01);HBV DNA阳性孕妇与HBV DNA阴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8.64%(11/59)和0(0/33),差异有显著性(P〈0.025)。(2)92例HBsAg阳性孕妇的胎盘中共检测出43例HBsAg和(或)HBcAg阳性,阳性率由胎盘的母面至胎儿面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胎盘屏障的蜕膜细胞(DC)、滋养层细胞(TC)、绒毛间质细胞(VSC)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VCEC)感染而致的宫内传播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0R)分别为4.53、7.15、9.33和24.33,0R值从胎盘的母面至胎儿面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与孕妇乙肝感染状态有关,HBV宫内感染以经胎盘感染为主,感染胎儿的途径可能是通过细胞转移方式实现的,胎盘屏障对胎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HBeAg阳性、HBV DNA阳性及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VCEC)感染是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Fc受体介导的HBV宫内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汤小湄  肖小敏 《广东医学》2006,27(10):1581-1583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目前全球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我国众多慢性HBV携带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阻止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环节,目前联合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来控制乙肝的宫内感染获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有10%~20%的高危儿免疫失败。对宫内感染的阻断和预防现在还没有很有效的措施,主要问题在于传播机制尚不明确。因此,通过研究阐明HBV宫内感染机制,将对乙肝的防治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