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宁红欣 )注射液用于外科术前红细胞动员和术后红细胞恢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分别于术前 7d、5d、3d、术日 2 4h内、术后 2d、4d皮下注射宁红欣 6 0 0 0U ,观察临床症状及用药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清铁、铁蛋白、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 宁红欣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 ,术后 10d分别达 (12 5 88± 11 93)g/L、0 4 0± 0 0 4、(4 10± 0 4 5 )× 10 12 /L和 (1 92± 0 72 )× 10 9/L ,与对照组 (117 73± 12 15 )g/L、0 37± 0 0 4、(3 80± 0 5 2 )× 10 12 /L和 (1 6 1± 0 5 1)× 10 9/L比较 ,均为P <0 0 1。血小板、血清铁和铁蛋白均无明显变化 ,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结论 宁红欣对围手术期患者的术前红细胞动员和术后红细胞恢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细胞比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59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22例和非冠心病组17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血生化等多项指标的差异,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评分。结果冠心病组年龄、男性、吸烟、糖尿病、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空腹血糖、TG、LDL-C、脂蛋白(a)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HDL-C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红细胞比容与SYNTAX评分呈负相关(r=-0.151,P=0.000)。红细胞比容对冠心病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89(95%CI:0.540~0.639,P=0.001)。其中红细胞比容截断点为39.95%,敏感性为61.1%,特异性为46.6%。结论红细胞比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红细胞比容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冠心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需手术治疗的初诊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间,除了术中出血之外,其他与输注异体红细胞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78例经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输注异体红细胞情况,并对输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8例食管癌患者中有23例输注1U及以上悬浮红细胞,输血率12.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术前Hb浓度、术前白蛋白浓度、肿瘤TNM分期,是患者围手术期是否输注异体红细胞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体重指数、白细胞数量、食管癌长度、位置、手术方式、术前肺功能情况、患者血型、凝血常规情况对成分输血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年龄、术前Hb浓度、术后肿瘤TNM分期,尤其是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患者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输入异体全血、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和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围术期 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癌、结肠癌或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 60例 ,随机均分为 3组。1H1组 :术中输异体全血 40 0~ 60 0 m l;2 H2 组 :术中输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 2~ 3单元 ;3 A组 :于麻醉后手术切皮前经桡动脉放血 40 0~ 60 0 ml,同时经静脉输入相当容量的羟乙基淀粉 ,手术后半阶段将自体血回输。分别于术前、手术后即刻、术后 1天、术后 5天抽取静脉血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T细胞亚群和 NK细胞的数量。结果 三组术后第 1天 CD3、CD4、 CD4/ CD8、 NK细胞较术前显著减少 (P <0 .0 5或 P <0 .0 1) ,其中 H1组和 H2 组较 A组减少更明显 (P <0 .0 5)。术后第 5天异体输血组 CD3、 CD4、 CD4/ CD8、 NK细胞仍较术前显著减少 ,而 H2 组和 A组均基本恢复正常 ,且 A组 CD3、 CD4、高于 H2 组 (P <0 .0 5)。结论 围术期异体输血严重抑制患者免疫功能 ,少白细胞红细胞和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轻 ,且术后恢复较快 ,自体输血更优于少白细胞红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性脑病(HE)的预后因素,为HE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69例肝硬化合并HE的住院病例进行研究,以确诊HE的日期为时间基线,选择32个可能对HE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及理化指标,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的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出若干个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经Cox回归分析,筛选出血钠、血尿素氮、血清总胆固醇、白细胞计数和Child-Pugh分级5个HE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血钠、血尿素氮、血清总胆固醇、白细胞计数和Child-Pugh分级是判断HE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血清学、心功能指标的预测模型,为临床上防治不良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01-2016-01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的254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分析,统计术后存活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出院时血清学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等。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该模型对患者术后2年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患者术后2年的病死率为9.84%(25/254)。术前年龄、术前NYHA分级、伴糖尿病、伴肾损伤、体外循环时间、出院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出院时胱抑素C(CysC)、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预后预测模型:风险评分=0.777×术前年龄(65岁=1,≤65岁=0)+1.060×术前NYHA分级(Ⅳ级=1,Ⅰ~Ⅲ级=0)+1.215×伴糖尿病(是=1,否=0)+1.341×伴肾损伤(是=1,否=0)+0.275×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1,≤120 min=0)+0.341×出院时CK-MB(13.1 U/L=1,≤13.1 U/L=0)+0.443×出院时CysC(1.385 mg/L=1,≤1.385 mg/L=0)-0.337×出院时LVEF(50%=1,≤50%=0)。该模型预测患者2年预后的ROC曲线面积0.721,最佳阶段值3分,其敏感度0.600,特异度0.871。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年龄、术前NYHA分级、伴糖尿病、伴肾损伤、体外循环时间、出院时CK-MB、出院时CysC、出院时LVEF,利用上述因素建立模型,有助于预测患者的2年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移植科接受原位肝移植2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移植术后是否发生Clavien-Dindo 3级以上并发症,将所有患者分为并发症组(n=97)和无并发症组(n=137),比较2组年龄、性别、BMI、血型、腰大肌厚度/身高值(PMTH)、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MELD评分、血清总胆红素、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术中输注红细胞量、输注冰冻血浆量、失血量、无肝期、手术时间以及供体年龄、BMI、供肝冷缺血时间和供肝热缺血时间等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Framingham研究中心提供的logistic模型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术前和术后血象变化情况。结果 21例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术前、术后7d、15d和3个月,白细胞计数分别为3.46±1.55×109/L、8.02±4.09×109/L、5.64±2.16×109/L和6.95±2.62×109/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2.3±21.91×109/L、102.33±34.97×109/L、137.37±17.27×109/L和179.8±45.73×109/L,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红细胞计数术后与术前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血细胞计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患者慢血流(SCF)与血脂、血糖水平及外周血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把冠脉血流为TIM12级或以下的患者定义为SCF;患者被分为SCF组(93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分别测定、比较两组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红细胞压积等参数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CF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降低[(1.21±0.26)mmol/L比(1.12±0.28)mmol/L,P=0.043],HbA1c水平显著升高[(5.41±0.50)%比(5.83±0.45)%,P=0.01,红细胞压积[(0.41±0.04)比(0.43±0.07),P=0.01]、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6.1±1.6)×109/L比(6.7±1.7)×109/L,P〈0.05]。Logistic分析表明:白细胞计数(OR1.920,95%CI1.234~2.987,P=0.004)是发生SCF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与冠脉慢血流的发生有关,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加剧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后,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展为脓毒症休克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PCNL术后发生严重感染的156例患者,其中135例(86.5%)仅发生SIRS为SIRS组,21例(13.5%)由SIRS进展为脓毒症休克为脓毒症休克组。收集术前尿白细胞(WBC)、尿培养、尿亚硝酸盐、结石负荷、手术时间、结石成分、术后血WBC计数等指标,并进行SIRS组与脓毒症休克组间的参数比较,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后血WBC计数的诊断阈值。结果脓毒症休克组术前尿WBC、尿亚硝酸盐阳性率、结石负荷、手术时间与SIR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脓毒症休克组术后3 h内血WBC计数水平显著低于SIRS组(P<0.001)。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术前尿亚硝酸盐、结石负荷和术后血WBC计数是MPCNL术后发生脓毒症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0。通过曲线可确定术后血WBC的诊断阈值为2.98×10~9/L,此时对脓毒症休克的预测具有90.5%的敏感性和92.6%的特异性。结论术前尿亚硝酸盐检测、结石负荷和术后WBC计数可作为MPCNL术后发生脓毒症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MPCNL术后3 h内血WBC计数≤2.98×10~9/L可作为判断SIRS患者是否会进展为脓毒症休克的预测指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前的血压、血糖、尿素氮、肌酐与术后生存的关系,并进行统计比较。同时,按年龄分组.比较两组的死亡率。结果死亡组病人的各项指标与生存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60岁者死亡率明显高于〈60岁者(x^2=7.48,P=0.006)。结论病人的年龄、血压、血糖、血尿素氮和肌酐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死亡有密切关系,控制这些风险因素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异位妊娠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1-2015-08 169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同意以及是否符合自体血回输适应证,分为自体血回输组93例和异体血输注组76例。记录2组术中失血量、术中回收血量、异体血输入量、输血反应及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检测术前、术后1d及5d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反应指标。结果:1自体血回输组的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和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异体血输注组(P0.05)。2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CRP和ESR均明显升高(P0.05),自体血回输组升高幅度低于异体血输注组(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IL-6明显升高(P0.05),自体血回输组升高幅度高于异体血输注组(P0.05);异体血输注组IFN-γ术后1d明显下降,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自体血回输组术后5d IFN-γ明显升高;2组术后TNF-α浓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患者比异体血输注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心外管道与直接吻合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早期和中期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心外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行下腔静脉-肺动脉直接吻合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直接吻合组),38例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心外管道组)。随访(23.0±15.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术前红细胞比容、血氧饱和度、M率分布等术前情况;术中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早期指标[术后早期失败率(死亡或撤除)、住院时间、外科加强监护病房(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S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术后红细胞比容、胸管引流时间、乳糜胸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等其他并发症]及中期指标[中期病死率(死亡和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Ⅳ级)、心律失常、人工管道狭窄或梗阻及其他并发症]。结果(1)两组年龄、术前体质量、术前红细胞比容、血氧饱和度、M率分布、术中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直接吻合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短于心外管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9.6)d眠(24.1±19.5)d,t=2.245,P=0.030];两组其余早期临床疗效指标(住院时间、早期失败率、SICU时间、中心静脉压、术后红细胞比容、乳糜胸发生率、心律失常等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中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1/13)vs.5.7%(2/35),P〉0.05]。直接吻合组患者术后计算机断层扫描重建显示下腔静脉一主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无梗阻.无狭窄。结论下腔静脉一肺动脉直接吻合全腔静脉一肺动脉连接术适合满足Fontan类手术条件,同时心脏解剖合适的患者。手术可以获得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避免了使用外源性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前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水平与术后心肌灌注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MI并接受急诊PCI的老年患者273例,根据术后心肌呈色分级(MBG)分为灌注良好组(MBG 3级)159例和灌注不良组(MBG 0~2级)114例。比较2组入院时血常规等情况,分析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灌注不良组MPV[(11.2±1.4)fl vs(9.4±1.2)fl]及白细胞计数[(11.2±1.0)×109/L vs(10.1±1.3)×109/L]较灌注良好组明显增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OR=2.409,95%CI:1.640~3.539,P0.01)和白细胞计数(OR=1.683,95%CI:1.107~2.558,P0.05)是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预测因素;相关分析显示,MPV和白细胞计数分别与急诊PCI术后MBG(r=-0.616,P0.01;r=-0.449,P0.05)和左心室射血分数(r=-0.671,P0.01;r=-0.265,P0.05)呈负相关。结论在接受急诊PCI术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老年AMI患者中,其MPV和白细胞计数越高,术后心肌灌注情况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联合评分(COL-P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在院死亡危险评估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9-11至2013-08的STEMI住院急诊行PCI术的患者共660例,其中生存者572例,死亡者88例。依不同COL-P评分进行分组(COL-P 0分组、COL-P 1分组、COL-P 2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660例急诊行PCI术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者88例。死亡者白细胞计数高于生存者白细胞计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者血小板计数低于生存者血小板计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显示,COL-P评分[COL-P(1 vs 0),OR 4.346,95% CI:2.134-8.850,P<0.001; COL-P(2 vs 0), OR 10.126,95% CI:4.061-25.250,P<0.001]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在院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COL-P 0分组、COL-P 1分组和COL-P 2分组在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4.9%、15.4%和43.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OL-P评分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危险评估的良好评价工具,但对长期死亡率的评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6.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再出血死亡率高.目的:分析EVB患者入院第1个月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0年1月101例EVB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死亡危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以该模型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并与实际情况行一致性检验.结果:EVB患者入院第1个月内的死亡率为38.6%.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胆固醇、血钠、血氯、血钾、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ALT、血尿素氮、血肌酐、Child-Pugh 评分、出血量、腹水和肝性脑病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钠、白细胞计数和Child-Pugh评分是EVB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和93.5%,一致性检验κ值为0.653.结论:低钠血症、白细胞计数和Child-Pugh评分是EVB患者入院第1个月内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用于EVB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且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夏永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277-2278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后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4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104例患者无院内死亡发生.其中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40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46%.癌症患者并发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黄疸程度、术前白蛋白水平等因素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影响.结论 年龄、术前黄疸程度、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创伤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65岁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创伤反应。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LC≥65岁患者30例,和同期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OC)6S岁以上患者27例,围手术期分别检测血常规、体温、血气分析、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LC组治愈30例,术前术后发热、发热持续时间、PaCO2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7.3d。OC组治愈26例,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大出血1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例,平均住院时间13.4d。结论 LC组的创伤应激反应较OC组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是高龄患者胆囊切除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血红蛋白H病伴戈谢细胞增多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30岁 ,以“贫血”1 0余年就诊 ,院外用“铁剂”、Vit B12 、叶酸、康力龙等治疗无效。体检 :黄疸 ,脾大肋下 2 cm,无骨压痛 ,四肢无色素沉着 ,心肺 (- ) ,X线片显示无骨损害 ,肝肾功能正常 ,Hb60 g/L,WBC 7.6× 1 0 9/L,血小板计数 1 2 0× 1 0 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 0 .0 1 ,尿胆原、胆红素均为(- ) ,血片白细胞分类基本正常。骨髓片显示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红系统明显增生 (占 0 .62 5) ,以中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占0 .38) ,可见靶形红细胞。粒系增生相对减低 (占0 .2 1 5) ,形态正常 ,各阶段可查见。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 1 0 2例胸部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心律失常 3 5例。根据年龄 ,术前是否伴发心血管疾病、 EKG异常、肺部慢性疾病及肺功能异常 ,术后 SO2 改变及并发症 ,血Rt变化 ,血电解质变化等 ,观察其中出现术后心律失常的例数 ,进行发生率的对比分析 ,用卡方 (X2 )检验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胸部肿瘤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和多种因素相关 ,包括年龄、术前伴发病 ,如心血管疾病、 EKG异常、肺部慢性疾病及肺功能异常 ,以及术后 SO2 下降及并发症 (P<0 .0 1~ 0 .0 5 )。结论 胸部肿瘤术后心律失常和术前、术中、术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