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静脉留置针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和恐惧,减少家长的焦躁,便于临床用药及重危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患儿好动,常常由于固定不当造成留置针松脱、扭曲,留置失败,不仅增加了患儿不必要的痛苦而且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我科通过对200例患儿采用绷带法固定留置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院在对住院的新生儿严重皮肤感染治疗中常配合采用电保温箱暴露疗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电保温箱暴露疗法辅助治疗新生儿严重皮肤感染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1 正确应用电保温箱新生儿入箱前 ,应根据新生儿的体重、日龄、胎龄选择好中性温度 ,调节好电保温箱的箱温及湿度。在南方 ,保温箱湿度发生器内可不加水 (因杭州地区湿度经常 >6 0 % ) ,维持箱内湿度 5 5 %~ 6 0 % ,如气候干燥的地区 ,可在湿度发生器内加蒸馏水 ,并每日更换 ,防止细菌繁殖。待电保温箱的箱温达到预定值后 2 0min ,将患儿全身裸露置入电保温箱 ,可防止箱内…  相似文献   

3.
小儿静脉输液中两种套管针封管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儿科住院患儿治疗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患儿自控能力差,滴速较慢,输液时间相对较长等因素,易造成套管针脱落、堵塞,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及患儿的痛苦。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儿痛苦及家长的心理压力,2006年11月始本科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同时注重了封管方法的改进,效果良好,有效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头部制动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在临床护理观察中发现放置在保温箱的患儿,由于无衣被包裹,存在无着落感,烦躁移动明显,头部制动较困难。我们自制了凹式小枕头,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及制作1.1材料:底垫海绵1块,33cm...  相似文献   

5.
NICU病房同时住保温箱的患儿较多,且大多为早产儿,生活能力差,均需鼻饲胃奶,一般多采用注射器缓慢推注法,此法需集中时间,耗费人力,因而工作繁忙,如稍有不当即引起呕吐,甚至窒息。为保证病儿安全,节约时间,保持适度奶温,匀速喂奶,我们对住保温箱的早产儿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置于保温箱通气孔内连接鼻饲管喂奶,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儿科患儿由于其年龄的特殊性,在日常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中,不易配合。尤其是持续正压通气(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等操作中的导管需要护理人员反复固定,增加了工作量。为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对操作、治疗的固定效果,笔者经过反复研究与试验,充分使用一次性弹力网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手和脚是小儿静脉输液经常注射的部位,由于患儿小合作.容易发生针头脱出血管现象.给患儿造成痛苦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用100ml生兜外包装纸盒(或其他形状相似的纸盒)既方便固定效果又好.深受护士和患儿家属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NICU病房同时住保温箱的患儿较多,且大多为早产儿,生活能力差,均需鼻饲胃奶,一般多采用注射器缓慢推注法,此法需集中时间,耗费人力,因而工作繁忙,如稍有不当即引起呕吐,甚至窒息.为保证病儿安全,节约时间,保持适度奶温,匀速喂奶,我们对住保温箱的早产儿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置于保温箱通气孔内连接鼻饲管喂奶,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早产儿黄疸进行保温箱蓝光治疗过程中体温调节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早产黄疸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直接进行蓝光治疗,研究组在接受蓝光治疗前测量体温,通过温度调节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蓝光治疗期间发热发生率、光疗依从性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接受蓝光治疗过程中发热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接受光疗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早产黄疸患儿进行保温箱蓝光治疗过程中体温调节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发热发生率,有利于预后,对于促进患儿尽快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吕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5):1836-1836
颈静脉置管具有快速补充液体、改善血容量不足、药物起效快、减轻患者痛苦等特点,现已在我科临床上广泛应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由于伤口疼痛等原因易烦躁,易致颈静脉置管处贴膜撕脱,甚至使颈静脉滑出血管;而患儿由于术后身体虚弱致大量出汗,而普通贴膜不能吸收汗液,再加上二患儿皮肤娇嫩,致颈静脉置管处皮肤会出现过敏、红疹,甚至渗出。这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我科现采用水胶体敷料替代普通贴膜来固定颈静脉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是小儿输液最常选用的静脉,小儿头皮针的穿刺与固定技术也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高要求的技术操作。注射时,由于患儿哭闹不合作、出汗多、头发长等原因,常常使胶布固定不牢、松脱而致针头滑出血管外或针头脱落,增加了患儿痛苦,导致家属不满意,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浪费了材料,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小儿头皮固定圈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小儿输液是儿科临床上最有效、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但是,由于小儿生性好动,加上疾病造成的不适、对穿刺的恐惧,常使患儿哭闹不安,致使穿刺局部药物外渗,引起肿胀等,造成重复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又浪费了医疗资源。为此,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烧伤是烧伤外科最常见的一种烧伤,约占烧伤病例的34%,因其体积小单位体表面积大,又因其对治疗不合作,故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尤其小儿卧床体位对治疗影响更甚。临床上无合适的小儿翻身床,用普通病床定时翻身,不仅增加患儿痛苦,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不利于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我科根据患儿的特殊情况制作了两种小儿人字床,用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唇腭裂患者绝大多数在婴幼儿期进行修复手术。由于年龄小,伤口暴露,又有唇弓固定,患儿易抓脱唇弓或抓挠唇部伤口,个别患儿甚至将手或玩具塞入口内,造成伤口感染或愈后不良。此外该年龄段患儿术后静脉输液多位于头部,家长看护不当也易造成患儿误拔除,以往我们采用小纸盒或夹板来固定患儿手臂,纸盒胶布固定易变形、脱落,固定效果不佳。夹板固定需使用绷带,反复消毒增加工作量且浪费成本。  相似文献   

15.
小儿头皮穿刺巧固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小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可致药物及液体不能及时、准确输入而延误病情。重新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经过反复临床实验,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激发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激素测定中的激发试验,是通过使用某种可使生长激紊分泌增加的方法或药物,观察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下丘脑和垂体调节、合成与分泌生长激素的能力。进行激发试验的患儿,2h内要进行静脉注射1次,静脉采血6次。由于患儿年龄小,自身血管条件差,加之不合作,致使采血困难。且反复多次采血既增加患儿痛苦,又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外环境诱发的焦虑、紧张等应激状态,皆波及高级神经活动而影响下丘脑神经元的分泌,从而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导致生长激素的测定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自制小夹板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置针的应用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但小儿胆怯、好动、不配合,输液部位多在腕关节或踝关节附近选取手背、足背浅静脉网中任意一条分支。常使输液不畅通,由于反复穿刺给患儿增加痛苦,以往有人曾用纸板、压舌板或棉杆代替夹板使用,因这些东西不灵活,不能因关节的位置改变而变形,对四肢活动不利,甚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新生儿建立了可靠的静脉通路,既保证了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又减轻了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1]。但是在PICC的置管和使用过程往往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增加患儿的痛苦和诊疗费用,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2]。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关键环节的控制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也是护理人员继续研究的方向。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置管和维护的整个过程为纵轴,对此进行文献的综合整理及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娜 《当代护士》2015,(12):161-161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工作中常因患儿不合作而导致拔针、拔管等,既影响了治疗效果,反复操作又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因此适度约束患儿四肢的活动范围,可保证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及患儿的安全。自2013年起本科使用自制的小儿四肢约束带,经过1年多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5(半月刊)《现代护理》杂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夏萍 《天津护理》2005,13(1):47-47
小儿输液是儿科临床上最有效、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但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哭闹、好动、不配合,易使穿刺失败及局部药物外渗,常需重复穿刺。既增加患儿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又浪费医疗资源。为此,我们针对4~7岁患儿的特殊情况及家长希望穿刺四肢静脉(主要是手背静脉)的心理,采用一种齐鲁制药厂生产的不同规格的小手板,应用于儿科临床手背静脉输液的固定,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