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定于2005年6月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全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研讨会》。 1.征文内容:(1)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成果;(2)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的新进展;(3)心脑血管病早期诊断、救 治临床经验;(4)心脑血管病无创诊断与治疗及其它技术的应用成果;(5)心脑血管病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经验;(6)代谢障碍 与心脑血管病诊治的研究与临床成果;(7)心脑血管病典型病例及误诊误治分析;(8)老年痴呆诊治新进展及中医药治疗经验; (9)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用药的选择;(10)心脑血管病护理与康复;(11)其它相关研究及技术应用成果。 2.论文要求在4000字左右,按标准格式打印(注明电话),另附600字的论文摘要及软盘,征文截止日期为2005年4月3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4年江阴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制定心脑血管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江阴市监测病种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和死亡病例,分析该市居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 2014年江阴市居民心脑血管病总发病率为723.59/10万,以脑血管病为主,占心脑血管病发病总数的94.37%。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93.90/10万,占总死亡原因的第2位。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今后应重点加强对中老年居民尤其是男性居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死亡趋势分析苏锡元就我区1980~1993年60岁以上老年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趋势作一分析。人口资料来自上海市宝山区公安局。死亡医学证明书由本站死因统计人员按ICD9标准调查核实。我区居民的总死亡率1980年为7.27%,1993年为6...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心脑血管病为代表的老年性疾病大量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经过对身边老人及本社区老年人的走访及健康状况资料调查,并请教医院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总结出心脑血管病的家庭日常预防保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住院率,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安享晚年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概念上,心脑血管病是老年病。心血管病以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为代表;脑血管病以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为代表。一般认为这些疾病是老年人,至少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然而,近些年来,这些疾病竟然也屡屡见于年轻人,而且,年轻化趋势有逐年加剧的倾向。心脑血管病年轻化趋势,的确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6.
陈德生 《长寿》2013,(3):4-7
杨惠民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等职。长期从事老年性疾病如老年心脑血管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症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的  相似文献   

7.
虹口区位于上海市北首,黄浦江苏州河交界处,占地22.99平方公里,有10个街道(镇),268个居委会,1998年平均人口数803823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20.66%,平均期望寿命77.30岁。自60年代以来,心脑血管病一直高居首位,成为第一位死因。心脑血管病不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而且造成医疗费用急速上涨。尽管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但它们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却是可以预防干预,并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因此,在积极控制急性传染病的同时,努力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已是当务之急。10多年来,我区把心脑血管病防治提到议事日程,作为  相似文献   

8.
《长寿》1995,(1)
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癌症这四种常见疾病。卫生领导部门近年来为了做好老年常见四病工作,成立专门机构,为此,我刊开办“四病专院”新栏,以突出介绍四病防治的科普知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疾病的防治逐渐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心脑血管病急性脑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后及时救治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早期急救报警为急性发病的患者及时救治、改善预后的前提。老年人,特别是高龄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发病急,预后差。为了提高老年心脑血管病事件救治的有效和成功率,最近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少数大城市也开始使用家庭急救呼叫系统(XYM通讯网络终端,又称生命新干线,简称"新干线")。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达18%,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超过8 000万,数量占世界各国首位。而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常见、最重要的血压特征,患病率将近5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研究证实,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已成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哲 《医疗保健器具》2008,15(10):63-64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干预。方法: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2例老年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干预,功能活动均得到程度不等的改善。结论:提高了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正确认识,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态度,提高了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林荫庄对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与同期内科门诊60例健康老人进行甲襞微循环的对照观察,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体表微循环的关系;并为高血压病以及与其相关的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实用监测手段。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高...  相似文献   

13.
由于老年人特点,骨折后伴发心脑血管病较为普遍。我们对1992~1997年因骨折后伴发心脑血管病住院的36例老年患者的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作一分析和讨论。本组36例中,男28例、女8例,年龄60~94岁,平均(74.4±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1例...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健康文摘》2009,(6):21-21
为了预防中风的发生,老年朋友特别是那些已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记住以下五个“3”.它不但能让你逢凶化吉,还让你掌握了一把健康长寿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并发症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但老年人高血压的表现特点及其与心脑血管病死亡及人群总死亡的关系,国内、军内尚未见规范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本研究旨在前瞻性探讨老年人群高血压及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死亡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了解老年护理院老年住院患者死因,加强对老年人常见病的防治和健康教育。方法收集分析333例住院老年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计算不同年龄、性别和所患疾病的主要死因构成及其顺位。结果本组333例老年住院死亡患者死因排序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男性肺癌第1位;女性子宫癌第1位),其它为骨折、长期卧床并发各种感染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营养不良等。死于前4种慢性疾病除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冠心病外,还有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肺部感染)。结论心脑血管病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应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要改变环境、提倡戒烟;对老年患者尤其是女性要进行妇科检查,以减少肺癌、子宫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支、肺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在显著的上升。老年人的保健问题也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社区老年病人的数量以及由此  相似文献   

18.
在老年人中,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病变、肿瘤及糖尿病等。其中糖尿病(DM)是人类第四大危害性疾病。DM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低血糖是老年DM患者防治中严重的并发症。经我们临床实践观察,早期控制血糖对预防DM并发症是非常有效的和非常重要的。老年DM在治疗上我们认为不要将血糖、尿糖控制的过于严格,因老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归分析17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情况,将其分为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组97例,无大血管病变组82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病例组患者嗜甜食、嗜荤食、吸烟史、低血糖发作史、低血糖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运动频率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与饮食控制程度、吸烟、经常低血糖发作有关.结论:饮食控制差、有吸烟史、经常低血糖发作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坚 《现代保健》2009,(36):122-122
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占90%~95%。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症多,低血糖症易感性高,且往往病情比较隐匿,临床上容易误诊,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心、脑等重要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笔者所在科室2004~2007年共收治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24例,由于在其住院期间给予的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