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臀上动脉浅支或臀下动脉皮支的臀大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褥疮12例。结果12例患者均一期修复,切取肌皮瓣面积14 cm×10 cm~10 cm×6cm,随访1~2年,肌皮瓣生长良好,无复发。结论应用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具有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好、供区无需植皮、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一期完成修复等优点,是治疗骶尾部褥疮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肌皮瓣转移修复骶部褥疮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目的:报道应用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臀大肌皮瓣、臀中肌皮瓣、Guo绳肌皮瓣和阔筋膜张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23例33处。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结果:术后28处肌皮瓣全部成活。3处肌皮瓣边缘坏死,2处肌皮瓣边缘裂开,经换药及缝合后痊愈。全部病例均有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8年,均无褥疮复发。结论:臀骶部褥疮病史长,合并症多,应用肌皮瓣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褥疮周围组织设计推进皮瓣,对皮瓣进行术中一次性皮肤伸展修复较大面积Ⅲ度褥疮,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推进皮瓣加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修复14例骶尾部Ⅲ度褥疮患者.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6~56岁.深达骶骨者10例,合并骶骨感染2例.褥疮范围11 cm×8 cm~15 cm × 10 cm,褥疮发生时间2个月~6年.5例曾行1~3次手术后复发.取患者单侧或双侧臀大肌肌皮瓣、腰背部肌皮瓣作为推进皮瓣,切取范围11 cm×11 cm~18 cm×16 cm.结果 14例患者推进皮瓣均一次性修复褥疮创面,术后15~20 d拆线.13例创口Ⅰ期愈合,皮瓣成活;1例局部创口皮缘坏死,换药2周后愈合.患者获随访6~72个月.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骨科(浙江丽水,323000)通讯作者何登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褥疮修复,E-mailhedw120@163.com褥疮无复发,原褥疮处皮肤丰满,弹性较好,局部抗磨抗压能力较强.结论推进皮瓣结合一次性皮肤伸展技术修复骶尾部较大褥疮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脊柱骨折并截瘫及长期卧床患者,因护理不当极易发生骶尾部褥疮,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手术治疗骶尾的褥疮已成为首选,单侧或双侧臀大肌推进肌皮瓣,因供区可直接缝合,手术较为简便,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有大量报道。本文介绍一种改良的单侧臀大肌推进肌皮瓣,其推进幅度大,修复面积广,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疗效。 临床资料 本组共5例,均为男性,年龄17~52岁。其中脊柱骨折并截瘫3例,全身多发骨折1例,有机磷中毒昏迷史1例。病程3~5个月,褥疮面积4cm×6cm~9cm×10cm,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骨外露。 1.皮瓣设计:与传统的V-Y臀大肌推进肌皮瓣一样,在褥疮的一侧设计一个三角形皮瓣,三角的底边为褥疮边缘,首先用Doppler测定肌皮动脉穿支,并在皮肤表面标出,皮瓣内应包含至少一到两支动脉,皮瓣的脊柱缘宽应不小于褥疮的宽度。与传统的V-Y推进皮瓣不同的是,V型切口做成锯齿状切口,每侧约3~4个锯齿即可,两侧对称。 2皮瓣切取:皮瓣切取前应彻底切除炎性糜烂的褥疮皮缘,清理炎性肉芽组织,对于骶骨外露者,将骶骨表层骨质凿除,再以碘伏液浸泡创面5分钟。沿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股动静脉为蒂的腓肠肌皮瓣修复骶部巨大褥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治疗骶部巨大褥疮的经验。方法以股动静脉为蒂切取剔除骨骼的腓肠肌肌皮瓣,皮瓣面积为23cm×33cm~25cm×30cm,修复骶部巨大褥疮,同时行大腿下部截肢术。结果临床应用2例,肌皮瓣全部成活,褥疮无复发。结论该肌皮瓣可有效地修复骶部巨大褥疮,但应在无其它方法的情况下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6.
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修复成功率,采用带蒂部分臀大肌岛状皮瓣转位一次完成修复骶部褥疮14例。经临床观察及随访,皮瓣愈合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认为,本肌皮瓣具有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无需植皮,可一次完成骶部较大褥疮的修复,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修复成功率,采用带蒂部分臀大肌岛状皮瓣转位一次完成修复骶部褥疮14例。经临床观察及随访,皮瓣愈合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认为,本肌皮瓣具有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无需植皮,可一次完成骶部较大褥疮的修复,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疗褥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提高修复成功率,采用带蒂部分臀大肌岛状皮瓣转位一次完成修复骶部褥疮14例,经临床观察及随访,皮瓣愈合良好,无一例良复,结论认为,本肌皮瓣具有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无需植皮,可一次完成骶部较大褥疮的修复,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臀上动脉浅支臀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8年1月应用带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褥疮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5-65岁,平均45岁。颈椎脱位并截瘫1例,胸腰段骨折脱位并截瘫3例,脑血栓1例。结果 5例患者均一期修复成功,切取皮瓣面积最小8 cm×6cm,最大13 cm×10 cm。随访6个月-2年,平均13个月。肌皮瓣生长良好,无复发。结论应用带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具有操作简单、皮瓣血运好、供区无需植皮、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一期完成修复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臀骶部褥疮皮瓣修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褥疮常见于截瘫、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骨隆起处皮肤、血管、神经因长时间过度受压,局部血运障碍导致皮肤全层坏死.最常见的部位是骶尾、股骨大粗隆、坐骨结节、髂后上棘等.臀骶部褥疮常常深达骨质且合并感染,多需要手术治疗.修复臀尾部褥疮方法有随意皮瓣、肌皮瓣和筋膜皮瓣等,各有特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骶尾部褥疮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0~ 75岁,病程0.2 ~20年.创面面积:5cm×6.5cm~8cm×12.5cm.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创面先经负压封闭引流处理,设计以臀上动脉浅支为血管蒂的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对照组15例,常规换药处理后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结果] 29例患者皮瓣一期存活,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治疗过程中无大出血、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8个月,肌皮瓣质地良好,褥疮无复发,功能满意.试验组在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治疗骶尾部褥疮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肌皮瓣转移治疗压迫性褥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迫性褥疮是截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较小范围褥疮可用局部转移皮瓣治疗,而巨大压迫性褥疮无法用传统皮瓣修复。由于褥疮部位长期受压,组织血运不足,营养差,致使创面经久不愈,治疗困难。我院自1984年7月采用肌皮瓣局部转移治疗36例(41处)褥疮病人,其中褥疮位于骶部9处,大粗隆部14处,坐骨结节部16处,足跟2处。褥疮最大创  相似文献   

13.
岛状臀大肌肌皮瓣在臀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岛状臀大肌肌皮瓣在臀部软组织缺损尤其是骶尾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以臀大肌臀上动脉穿出点为旋转轴,利用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交通支所在的臀大肌外缘肌为蒂,以旋转点至缺损区最近点为肌皮瓣蒂长度,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进行肌皮瓣设计,形成岛状肌皮瓣,肌皮瓣面积稍大于缺损区创面。蒂部仅含臀大肌外缘肌肉,宽度1.5~2.0cm。沿设计线切开皮肤找到臀大肌臀上动脉穿出点及臀大肌外缘,向远端解剖,在臀大肌下形成的岛状皮瓣,通过皮下隧道将肌皮瓣转移到缺损区,逐层缝合切口。供区视大小可行直接拉拢缝合或邻近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结果:应用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臀部软组织缺损7例,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被修复处色泽、厚度及外形均满意。结论:岛状臀大肌肌皮瓣血供丰富,血管恒定,抗感染能力强,切取及转移方便,是修复臀部软组织缺损尤其是骶尾部褥疮的理想肌皮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联合真皮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9月,收治骶尾部褥疮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22~79岁,平均56岁。病程5个月~7年。创面直径为4~12 cm,平均7 cm;周围均伴有1~4 cm潜行腔隙。褥疮按照四度分类法:Ⅲ度8例,Ⅳ度25例。术中切取大小为8 cm×5 cm~13 cm×9 cm的臀大肌肌皮瓣旋转修复创面,并切去肌皮瓣远端表皮,形成真皮皮瓣填塞于潜行腔隙内。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例出现皮瓣远端水肿,1例负压引流失效,均经对症治疗后创面愈合。其余患者皮瓣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4例复发,1例局部炎症复发;其余26例患者无复发,皮瓣愈合良好。结论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联合真皮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皮瓣成活率高、耐磨,复发率低的优点,是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双侧臀大肌肌皮瓣联合修复骶尾部褥疮一例蒋俊威1楼华2患者男,39岁。因高空坠落伤致截瘫及骶尾部继发褥疮20余天入院。检查:脐以下感觉运动丧失,骶尾部有一22cm×17cm×3cm创面,骶骨外露,色苍白,有异味,触之无出血。诊断:①C11外伤性压缩性骨...  相似文献   

16.
病例 男 ,2 8岁。因胸 1 2椎体骨折伴完全性截瘫2年 ,发生骶部褥疮 1 0个月入院。检查 :骶部可见 1 5cm× 1 8cm大小褥疮 ,骶骨大部分外露 ,两侧臀肌部分坏死。曾行两次局部皮瓣移转手术 ,均未成功。手术方法 于全麻下 ,先取左侧卧位 ,行清创术(图 1 ) ,并解剖出左侧臀上动脉备用。然后 ,依背阔肌前缘至耻骨联合连线为轴线 ,设计右背阔肌肌皮瓣与脐旁皮瓣互联 ,面积 1 5cm× 40 cm。先游离背阔肌肌皮瓣 ,切开皮瓣近端 ,解剖出供给背阔肌的胸背动脉和伴行静脉 ,将其结扎切断 ,连同背阔肌肌皮瓣一起向脐旁皮瓣游离 ,至脐平面腹直肌前鞘外侧…  相似文献   

17.
骶尾部褥疮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的总结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骶尾部褥疮及改进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意旋转皮瓣、臀大肌皮瓣及设计以臀骶或腰部动脉皮穿支为蒂的穿支蒂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35例。结果30例皮瓣包括所有穿支蒂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5例出现边缘坏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褥疮面积最大12 cm×11 cm,最小6cm×5 cm。随访6个月~3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2例褥疮复发。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骶尾部褥疮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穿支蒂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及溃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报道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和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臀大肌、臀中肌,Guo绳肌和阔筋膜张肌等处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溃疡39例57处,修复创面最大范围10cm-6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49处肌皮瓣全部成活,6处肌皮瓣边缘坏死,2处肌皮瓣边缘裂开,经换药及缝合后痊愈。除1例术后复发用肌皮瓣修复痊愈外,其余病例经9个月-10年随访无复发。结论:臀骶部褥疮和溃疡病史长,合并症多,用肌皮瓣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整形美容 1 用肌皮瓣、筋膜皮瓣及穿支瓣治疗褥疮的并发症及复发率文献复习 褥疮的治疗对于整形外科医师来说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挑战。治疗褥疮有许多方法,其中,采用肌皮瓣、筋膜皮瓣或采用以血管穿支为蒂的组织瓣进行修复是常用技术。但有关这些方法对褥疮治疗的效果,还没有完全一致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肌皮瓣转移已广泛用来治疗压迫性褥疮,由于肌皮瓣含有丰富血管,切取时不受长宽比例限制,可以一期转移含皮下组织和肌肉的大块皮瓣修复创面。1984年7月以来,我院采用肌皮瓣治疗25例(33处)巨大褥疮,术后明显改善局部血运,获得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5例,男23例、女2例,年龄为17~60岁,病程1月~7年不等;褥疮位于:骶部8例、大粗隆部12例、坐骨结节部11例、足跟部2例。褥疮范围4×6cm~13,5×15cm,在病灶清除的基础上,采用肌皮瓣转移一期修复创面全部成活,一期治愈率达91%,其中臀大肌上部肌皮瓣7例、臀大肌下部肌皮瓣1例、阔筋膜张肌肌皮瓣4例外展(足母)趾肌及屈趾短肌肌皮瓣各1例,皮瓣面积为5×7cm~10×30cm。术前护理:①创面及皮肤准备:压迫性褥疮系组织长期受压坏死所致,可因继发感染加重组织坏死程度,使创面久治不愈。术前应控制创面感染可用抗生素液或优锁湿敷,必要时作创面细菌培养加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