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幼兔尿液巾乳果糖、甘露醇含量,计算其排出率比值,探讨双歧杆菌对肠外营养幼兔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2周龄新西兰种白兔21只,分为3组,对照组6只,PN组8只,PN+双歧杆菌7只.对照组幼兔为母乳喂养,PN组幼兔完全肠外营养,PN+双歧组幼兔经胃管予青春双歧杆菌0.5×108/d,共10 d.于第九天分别经胃管予3组幼兔灌服乳果糖和甘露醇溶液2 ml(含乳果糖100 mg,甘露醇50 mg).收集24 h尿液.经处理后应用高效液相离子色谱法检测尿中乳果糖、甘露醇含量,分别计算排出率及其比值.结果 上述色谱条件下,尿液中甘露醇和乳果糖能得到良好分离.该法检测上述2种糖的日内精密度:乳果糖为3.03%~3.57%,甘露醇为2.40%~3.31%;日间精密度:乳果糖为3.43%~4.0%,甘露醇为1.73%~2.84%.乳果糖和甘露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100.7%和97.3%~100.7%.3组尿液中乳果糖排出率分别为0.019±0.005、0.099±0.022和0.025±0.01,甘露醇排出率分别为1.142±0.17、2.43±0.24和1.147±0.67,比值分别为0.019±0.005、0.038±0.008和0.020±0.004.结论 高效液相离子色谱法能够快速、简单、灵敏地测定幼兔尿中乳果糖、甘露醇含量;双歧杆菌能够降低肠外营养幼兔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2.
Pan W  Xu JS  Zhang YR  Ben XM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1):860-861
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调是全静脉营养 (TPN)相关胆汁淤积的重要病因 ,TPN时肠屏障功能降低及肠菌移位是TPN相关胆汁淤积发生的重要机制[1] 。为探讨肠道微生态对防治TPN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影响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 ,我们在新生兔TPN动物模型中观察TPN时肠道微生态的变化 ;同时 ,在TPN过程中应用外源性双歧杆菌 ,观察它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 新生兔TPN模型的建立 :取出生 4 8h的新生兔共 6 0只 ,称重。空白对照组 2 0只 ,常规饲养 (I组 ) ;4 0只制作TPN动物模型 ,其中TPN生…  相似文献   

3.
全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幼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全肠外营养对婴幼儿造成胆汁淤积等肝脏损伤的病因机制 ,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将1周龄的新西兰幼兔随机制成正常对照组和全肠外营养组 (STD_PN) ,对STD_PN组通过颈静脉置管连续输注静脉营养液10d后 ,比较两组肝功能和病理变化。结果STD_PN组的血胆汁酸和直接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病理学检查显示STD_PN组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胆汁淤积。结论STD_PN组与婴幼儿的病变相似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双歧杆菌是肠黏膜屏障中生物屏障的主要成分,参与了宿主的消化、营养、代谢、吸收、免疫及抗感染过程,然而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该研究欲探讨双歧杆菌对内毒素损伤幼年大鼠血清和回肠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和小肠绒毛间质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内毒素制造内毒素损伤动物模型(模型组,E组),治疗组(T组)提前7 d给予双歧杆菌灌胃,同时设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后检测血清和肠组织中MDA的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小肠组织ICAM-1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变化。结果:E组血清和小肠MDA含量较对照组增加,以6 h增加明显(肠组织:99.88±12.62 nmol/mg prot vs 84.25±12.96 nmol/mg prot,P<0.05;血清:1.67±0.30 nmol/mL vs 1.13±0.20 nmol/mL,P<0.05);T组MDA含量(6 h:肠组织92.75±9.28 nmol/mg prot;血清1.17±0.23 nmol/mL)较E组下降;E组小肠组织ICAM-1蛋白质和核酸表达增加,分别以6 h和2 h为著,T组改变低于E组(P<0.05)。 结论:内毒素损伤幼鼠血清和小肠MDA含量增加,同时ICAM-1蛋白质和mRNA表达增加,外源性给予双歧杆菌能降低内毒素组MDA和ICAM-1的增加,表明双歧杆菌能通过抑制大鼠体内的MDA含量和ICAM-1的表达而起到一定的肠道保护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75-378]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生素所致腹泻大鼠体内Toll受体mRNA转录水平、肠菌群构成和细菌移位现象的变化,阐明相互间关系。方法 60只SD大鼠分为A组(盐酸林可霉素组)、B组(盐酸林可霉素加服大肠杆菌组)、C组(盐酸林可霉素加服乳酸杆菌)和D组(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测定大鼠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肠黏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mRNA转录水平;采用细菌培养法动态测定抗生素所致腹泻大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及肠系膜淋巴结、肝脏和脾脏组织移位细菌量。结果应用抗生素大鼠早期发生腹泻,体内Toll样受体mRNA转录水平受抑制,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和肠细菌移位,肠系膜淋巴结、肠黏膜、肝脏和脾脏组织细菌移位状况不同。乳酸杆菌干预可减轻由抗生素引起的Toll样受体mRNA转录受抑及细菌移位程度;大肠杆菌攻击可上调Toll样受体mRNA转录水平,加剧细菌移位程度。结论抗生素可致大鼠腹泻,抑制体内Toll样受体mRNA表达,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调和肠细菌移位。乳酸杆菌可保护天然免疫识别机制,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和降低细菌移位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氧化损伤及肝细胞凋亡在肠外营养(PN)相关肝损害机制中的作用,并探讨中药丹参减轻PN相关肝损害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生后6-8 d的新西兰种白兔,体重80-110 g,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10),母乳喂养;②PN组(n=10),持续输注静脉营养液(244)ml·kg-1·d-1)10 d;③PN+丹参组(n=10),在静脉营养液中加人丹参(0.2 ml·kg-1·d-1)。持续静脉营养10d后,分别取血作肝功能生化检测,取肝组织作光镜病理、电镜检查,氧化损伤(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及凋亡细胞(TUNEL法)检测。结果PN组血直接胆红素、胆汁酸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PN+丹参组(均P<0.05)。肝脏病理显示:PN组可见肝细胞空泡变性、脂肪变性,有多发细胞内淤胆和胆栓形成;PN+丹参组门脉区少量炎细胞浸润,无胆管扩张和胆汁淤积表现;病理学总评分3组分别为:8,22,15,组间两两比较P<0.01。电镜肝细胞细胞器超微结构变化与光镜病理改变相符, PN组可见毛细胆管扩张、微绒毛消失,线粒体肿胀、部分可见脂肪变性,以及早期凋亡表现。MDA检测PN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04±0.44比1.35±0.29mmol/mgpro,P<0.05)和PN+丹参组(2.04±0.44比1.19±0.14mmol/mgpro,P<0.05)。TUNEL,法检测3组肝细胞凋亡阳性率(%)分别为: 0.92±0.85、44.59±6.68、9.27±7.28,3组两两比较均P<0.01。结论PN可导致新生兔肝细胞出现氧化损伤及凋亡,产生肝损害;而中药丹参可明显减轻PN所致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谷氨酰胺(Gln)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的“条件必需氨基酸”,研究表明Gln在危重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其对多脏器尤其是胃肠道的特定保护作用。该文通过建立幼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胃肠给予不同剂量谷氨酰胺是否对幼年动物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失血性休克时是否有肠道细菌移位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以及Gln可否抑制SIRS的进程。方法:18只幼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小剂量Gln组(LGln)、大剂量Gln组(HGln)。对照组自由进食,而小、大剂量Gln组除自由进食外,通过胃管分别补充Gln,小剂量每日0.5g/kg,大剂量每日1.0g/kg,7d后通过股动脉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模型。在休克前、复苏成功后2,6,24h取外周血,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及血清白介素8(IL8)水平;取距回盲部近端5cm处回肠组织进行光镜组织形态学观察,淋巴细胞分布和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并测量回肠绒毛高度、宽度和表面积。结果:LGln和HGln两组在复苏成功后6h,24h血中DA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IL8水平(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补充Gln组较对照组血中肠黏膜PMN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或P<0.05);对照组回肠绒毛上皮脱落、萎缩,高度降低、表面积减少,(P<0.01或P<0.05),3组绒毛宽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小、大剂量Gln组之间各检测指标以及组织形态学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有效剂量范围内,胃肠补充Gln对幼年动物失血性休克后肠屏障功能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对SIRS的进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对肥胖大鼠血脂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和短双歧杆菌对肥胖大鼠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高脂饮食组(n=40),分别予以普通饲料及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再将经高脂饮食诱导成功的36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嗜酸乳杆菌组和短双歧杆菌组,每组12只;嗜酸乳杆菌组和短双歧杆菌组分别予以嗜酸乳杆菌150B菌液、短双歧杆菌DM8310菌液灌胃,其余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4周后测大鼠体重、腹围、体长,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并计算Lee’s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分泌指数(I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高脂组大鼠的体重、腹围、Lee’s指数,以及TC、TG、LDL、FPG、Fins水平和IS、I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嗜酸乳杆菌组和短双歧杆菌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高脂组(均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脂组大鼠的 HDL及IAI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嗜酸乳杆菌组和短双歧杆菌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高脂组(均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均P<0.05);短双歧杆菌组大鼠的Fins水平、IS和IRI显著低于嗜酸乳杆菌组(均P<0.05),而IAI则显著高于嗜酸乳杆菌组(P<0.05)。结论 嗜酸乳杆菌及短双歧杆菌均能一定程度的改善肥胖大鼠的肥胖指数、血脂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短双歧杆菌DM8310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优于嗜酸乳杆菌150B。  相似文献   

9.
精氨酸防治全胃肠外营养所致肠屏障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精氨酸对全胃肠外营养(TPN)所致肠屏障功能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24只幼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右侧颈静脉结扎后自由饮食,其余两组经右颈静脉插入硅胶管,标准TPN组输注标准TPN液[175kcal/(kg·d),200ml/(kg·d)],精氨酸强化TPN组输注精氨酸占总热卡2%的等氮等热卡的TPN液。7d后分别取血浆及回肠标本观察肠黏膜形态学改变、肠菌移位率、血浆和回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血浆D!乳酸含量。结果肠黏膜在标准TPN组变薄、萎缩(P<0.01),而精氨酸强化TPN组肠黏膜的萎缩较标准TPN组减轻(P<0.05);精氨酸强化TPN组肠菌移位率较标准TPN组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氨酸强化TPN组血浆和回肠组织DAO活性较标准TPN组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氨酸强化TPN组血浆D!乳酸含量较标准TPN组降低(P<0.01),较正常对照组仍偏高(P<0.05)。结论精氨酸对维持肠黏膜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添加适量外源性的精氨酸具有改善TPN所致小肠黏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对卵清蛋白(OVA)致敏大鼠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3周龄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双歧杆菌组.双歧杆菌组取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按1.5 mg/g用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后灌胃,正常埘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3周.双歧杆菌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法建立食物致敏模型,于灌胃3周后开始,分别于第1大和第15天予含10μg OVA及1 mg Al(OH)3的无菌生理盐水0.5 ml腹腔注射进行基础致敏和强化致敏.在强化致敏后第5、9、13、15天以含OVA 500μg的无菌生理盐水0.5 ml灌胃对大鼠进行激发.正常对照组按以上时间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假敛敏及假强化.留取24 h尿液检测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以了解肠道通透性;空肠标本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并计算完整肥大细胞的百分率,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双歧杆菌组24 h尿L/M(0.068±0.008)低于阳性对照组(0.131±0.012,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0.027±0.004,P<0.05).HE染色和甲苯胺兰染色可见双歧杆菌组大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局灶性坏死、脱落,固有层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小肠肥大细胞聚集和脱颗粒现象较阳性对照组缓解.结论 双歧杆菌对卵清蛋白敛敏大鼠肠道黏膜屏障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