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随着对ARDS病理改变认识加深和现代医学工程的进步,近年来对ARDS的机械通气技术、概念发生很大改变。1 ARDS传统的机械通气策略以往认为,发生ARDS时,双肺存在着分布较为均一的肺损伤,双侧肺泡广泛水肿、萎陷,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肺顺应性降低,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胸片上为双肺弥漫对称性浸润影[1],故传统的机械通气策略是推荐使用超生理的大潮气量(VT:10~15mL/kg)低PEEP,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复张,采用流量控制,容积切换的辅助/控制通气模式,I/E<1,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过程中PEEP对ARDS患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14例ARDS患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使用PEEP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4例ARDS患中10例治愈,4例并发其他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机械通气中运用PEEP模式,,是治疗ARDS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ao X  Huang S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66-368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作用。方法10例患者行机械通气、漂浮导管,观察吸入35ppmNO前后血液动力学、血气和血氧运输的变化。结果吸入NO后,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分别由36±06kPa和32±11kPa·s1L1下降至27±05kPa和22±9kPa·s1·L1(P均<0001),心排血量、血压及体循环阻力无明显变化;肺内分流率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分别由31%±9%和37±6kPa下降至25%±8%和34±6kPa(P<001),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有上升。结论吸入NO对ARDS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合宜PEEP的选择。方法:对20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应用PEEP治疗后paO2上升,吸入氧气的体积分数减低,PEEP在0.784kPa~1.18kPa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并发症亦少。结论:PEEP是目前抢救ARDS的有力手段,可防止肺泡萎陷和肺不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及压力支持通气(PSV)在早期生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按6-8ml/kg体重敢量机械通气,适当给予呼气末正压(PEEP),选用2PSV方式撤机,结果 早期ARDS按上述方法行机械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肺换气功能,提高动脉血分压,减慢呼吸频率,撤机安全,可靠。结论该模式可靠,有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低潮气量压力控制通气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接受低潮气量压力控制通气治疗。结果显示:该通气方式显著降低峰吸压水平,减低过度通气的发生率,提高了生存率。低潮气压力通气是治疗ARDS较理想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7.
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接受低潮气量压力控制通气治疗。结果显示:该通气方式显著降低峰吸压水平,减低过度通气的发生率,提高了生存率。低潮气压力控制通气是治疗ARDS较理想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2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原发病、血气、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提高对ARDS认识,以期得到早期诊断和处理,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21例ARDS者进行血气监测、胸片等检查,13例给予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6例行高频通气,2例鼻导管高浓度给氧纠正缺氧,常规给予地塞米松、速尿及人体白蛋白,控制入水量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发现原发病最常见为感染(47.6%),其次为烧伤、创伤(各占1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及压力支持通气(PSV)在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②方法按6~8ml/kg体重潮气量机械通气,适当给予呼气末正压(PEEP),选用PSV方式撤机。③结果早期ARDS按上述方法行机械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肺换气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减慢呼吸频率,撤机安全、可靠。④结论该模式可靠,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策略和方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些年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死亡率已有明显降低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和方法已有了重大改变。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的关键措施 ,多年来传统的通气方法是应用大潮气量 (10~ 15ml/kg) ,常规通气频率 (f) (10~ 15次 /min)和生理性吸呼比 (I∶E) (1∶4~ 1∶2 ) ,虽监测气道峰压 (PIP) ,但常无严格限制。加用呼气末正压 (PEEP)以达到氧分压 (PaO2 ) >6 0~ 70mmHg(1mmHg=0 .133kPa) ,吸氧浓度 (FiO2 ) <0 .6为理想。此传统通气方法近年来已遭…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 recruitment maneuver (RM)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oxygenation in some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But there is a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and lack of clinical studies to prove the improvement on clinical outcome. We conducted this study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R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using Iow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Methods We randomly assigned 110 patients with ARDS from 14 Chinese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at the tertiary teaching hospitals. Patients with PaO2 ≤200 mmHg at FiO2 1.0 and PEEP ≥10 cmH2O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RM group. The tidal volume was set to 6-8 mi per kilogram of predicted body weight (PBW) in both groups. RM was performed by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of 40 cmH2O maintained for 40 seconds. RMs was conducted every eight hours for the first five days, or stopped within five days if the patient reached the weaning standard.Results One hundred and ten patients had complete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primary study goals, 55 from the RM group and 55 control patient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remained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In the RM group the PaO2/FiO2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baseline at 120 minutes after RM on day one and day two (P=0.007and P=0.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M and control group in hospital mortality (41.8% vs.56.4%, P=0.13), 28-day mortality (29.1% vs. 43.6%, P=0.11) and ventilator-free days at day 28 (10.8±10.1 vs. 7.4±10.0,P=0.08). ICU mortality (32.7% vs. 52.7%, P=0.03), the rate of survival with unassisted breathing for at least 48 consecutive hours at day 28 (58.2% vs. 36.2%, P=0.02), and nonpulmonary organ failure-free days at day 28 (17.4±11.1vs. 13.0±12.0, P=0.03) favored the RM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a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fore RM and at 30, 60, 120 minutes after RM. There was no incidence of barotraumas.Conclusions RM was safe and useful for improving oxygenation in patients with ARDS who were ventilated with a low tidal volume, with a beneficial impact on their clinical outcome.  相似文献   

12.
李明  张倩  陈小东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0):2831-2834
目的 评价呼气末正压(PEEP)设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在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ENTRAL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比较高PEEP和低PEEP对ARDS患者病死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没有限定时间,人选标准为患者数>10例,符合当时的ARDS和急性肺损伤诊断标准,必须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并且高PEEP与低PEEP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必须有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统计.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5篇文献(包含2447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住院病死率高PEEP组为34.2%(415/1215),低PEEP组为37.7%(464/1232),合并相对危险度(RR)为0.91,95%可信区间(CI)为0.82~1.01,P=0.07.去除没有使用低潮气量通气策略的试验进行敏感性分析,合并RR为0.94,95%CI为0.84~1.05,P=0.25,与剔除前结论基本一致.漏斗图和Begg秩相关法检验表明无明显发表偏倚(X2=8.26,P=0.09).结论 使用高PEEP和低PEEP通气策略治疗,ARDS患者的住院病死率相似.  相似文献   

13.
多功能呼吸参数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用于平静呼吸,用力呼气,被动呼吸状态下的各种呼吸指标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硬件系统由leisch流量换能器,压力换能器,放大器、A/D转换器和486微机组,软件系统由汇编语言对流量信号进行采样,C语言计算各种状态下的呼吸指标形成。结果:该系统能测试平静呼吸肺通气功能指标,RR、TF、PTEF、TiTot、TPF、FPF、PF25、ME/MI;用力呼气指标:FFV、PET、FEF1、MMF、FEF50、FEF75、MT、MTTp,用力呼吸流量-容量曲线;被动呼吸指标,Vrs,Rrs,Trs,被动呼吸气流量-容量环。结论:本系统具有低阻抗,高精度并集平静呼吸,被动呼吸,用于呼气三种肺功能测于一体的特点,可让医生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分为不同的部分进行选择,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并使得肺功能指标测试方法更科学,临床意义更广泛,更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蛋白联合小剂量呋塞米对大面积烧伤手术患者肺功能和全身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全身麻醉下行大面积烧伤切痂植皮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年龄21~67岁。ASAⅡ、Ⅲ级,术前血浆白蛋白>27~ 35?g/L。观察组手术开始时即持续泵入白蛋白10?g/h,同时给予小剂量呋塞米5?mg,液体治疗采用限制性输液方法,晶体液以300~400?ml/h持续输入,不使用胶体,必要时根据失血量输入红细胞、血浆等。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方法,麻醉诱导前即以500?ml晶体液开始扩容,术中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和失血量补充晶体、胶体及血液。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数、乳酸、潮气量、气道峰值压力、平均气道压、动态肺顺应性、输液总量和全身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对照组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在手术结束时低于手术开始前,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高于手术开始前(P?<0.05),而观察组这些指标无变化(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气道峰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全身麻醉苏醒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蛋白与小剂量呋塞米联合使用,可以改善大面积烧伤手术患者肺氧合功能,降低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提高肺顺应性,有利于患者快速苏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缺氧后小鼠血清和中枢神经系统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利用医学自动测控缺氧仓(XQ-I型)复制机体常压缺氧状态,分为正常组、缺氧24 h组、缺氧48 h组,收集小鼠血清、脑脊液和脑组织(去除大脑和小脑后)匀浆标本,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瘦素浓度.结果 缺氧24、48 h组小鼠血清、脑脊液和脑组织内的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未缺氧小鼠(P<0.05),但缺氧24 h组和缺氧48 h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 结论缺氧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诱导因素促进小鼠脂肪组织瘦素的表达,同时使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瘦素水平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豚鼠自主呼吸闭路循环装置中的空气进行研究,其中呼出气中的CO_2被吸收。随着呼吸引起吸入气中O_2量逐渐降低,诱发动脉血PO_2下降。以耳蜗总和动作电位(CAP)为耳蜗功能衰变的指标,观察耳蜗功能衰变时的血PO_2值。结果表明平均动脉血PO_2降低到52kPa时,用短声阈上10dB(听力级)强度刺激引起CAP的N_1波波幅降低;动脉血PO_2降至4.3kPa时,所有的实验动物都发生了阈移。本研究提示平均动脉血PO_2在5.2kPa是豚鼠耳蜗功能衰变的阈值,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营养支持,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方法 对36例机械通气患者,同时采用全营养混合液支持,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插管29例,股静脉7例,输注时间5~61d,平均19.2d。结果 经合理的TNA支持后,患者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增强了呼吸肌的作功能力,减少对呼吸机的依赖,提高了脱机成功率。36例中有31例1次脱机成功,2例2次脱机成功,1次脱机成功率达86.1%,总脱机成功率达91.7%。仅3例因MSOF而死亡。结论 TNA输注方便,安全。是机械通气患者摄取全营养和能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睡眠时相对正常人呼吸控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睡眠时相对正常人呼吸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鼻罩经鼻测定11例正常人在非快动眼睡眠(NREM)Ⅰ Ⅱ、NREMⅢ Ⅳ及快动眼睡眠(REM)睡眠期的口腔阻断压(P0.1),呼吸中枢对低氧及高二氧化碳的反应性.结果在各睡眠时相,P0.1均与清醒时无明显差异(P>0.05),有效吸气阻抗(P0.1·VT-1·Ti-1)均升高(P<0.05);在NREM睡眠期,低氧及高二氧化碳通气反应(△VE/△SaO2、△VE/△PaCO2)降低(P<0.05),但P0.1的低氧及高二氧化碳反应(△P0.1/△SaO2、△P01/△PaCO2)均维持在清醒时的水平(P>0.05);进入REM睡眠期,△P01/△SaO2、△P0.1/△PaCO2及△VE/△SaO2、△VE/△PaCO2均降低(P<0.05).结论睡眠时,正常人呼吸中枢对上气道阻力增加可产生较有效的代偿,呼吸驱动(P0.1)维持在清醒时水平;在NREM睡眠期,呼吸中枢的化学敏感性降低不明显;进入REM睡眠期后,中枢的化学敏感性降低,易出现呼吸紊乱.  相似文献   

19.
河豚鱼中毒致呼吸麻痹的临床实质与抢救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河豚鱼中毒致呼吸麻痹的临床实质与抢救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33例诊断明确的河豚鱼中毒患者采取不同抢救方法与效果。结果 使用阿托品解毒及麻用呼吸兴奋剂者无明确的药物治疗作用,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有效呼吸与生命支持等综合措施抢救.轻、中症患者存10~14h左右痊愈,极重症患者也可在19~24h内恢复自主呼吸。结论 河豚毒选择阻断神经与肌肉的电生理活动,呈非去极化型箭毒碱样作用.致呼吸动力障碍,与呼吸中枢无关,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及中枢兴备剂均无明确使用指征,维持有效通气等综合治疗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河豚鱼中毒致呼吸麻痹的临床实质与抢救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33例诊断明确的河豚鱼中毒患者采取不同抢救方法与效果。结果 使用阿托品解毒及应用呼吸兴奋剂者无明确的药物治疗作用,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有效呼吸与生命支持等综合措施抢救,轻、中症患者在10~14h左右痊愈,极重症患者也可在19~24h内恢复自主呼吸。结论 河豚毒选择阻断神经与肌肉的电生理活动,呈非去极化型箭毒碱样作用,致呼吸动力障碍,与呼吸中枢无关。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及中枢兴奋剂均无明确使用指征,维持有效通气等综合治疗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