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CC)的病理诊断、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方法 复习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6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8岁,左乳2例,右乳4例,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单侧乳腺肿块,影像学无特征性改变,大体境界清楚,也可呈浸润性生长,镜下病理形态学多样,肿瘤成分包括腺上皮细胞(腺腔细胞)和肌上皮细胞(基底细胞)构成,免疫组化表型腺腔细胞表达CK7、E-Cadherin、CK5/6、CD117,基底细胞表达P63、SMA、s-100,6例均获随访资料,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类少见类型的乳腺癌,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免疫表型分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5、CK8及P63在1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分析乳腺癌免疫表型分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K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较弱,CK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较强;109例(80.1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呈现CK5-/CK8+腺腔表型,9例(6.62%)呈现CK5+/CK8-干细胞表型,15例(11.03%)呈现CK5+/CK8+混合表型,3例(2.21%)呈现CK5-/CK8-表型,且这种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相关;P6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有11例(8.81%)呈现少量的肿瘤细胞阳性,并且主要表达于低分化的乳腺癌中。结论:CK5+/CK8+、CK5+/CK8-或P63+表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免疫表型可作为评价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乳腺髓样癌占所有乳腺癌的5%~7%,早期症状常不明显,患者就诊时肿块已较大,临床检查可扪及圆形肿块,质韧、表面平滑、移动性良好[1].髓样癌是由低分化瘤细胞组成的边界清晰的一种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被认为有相对较好的预后.在大体标本病检上多以边界清晰改变为常见,又称实质性边界清晰癌[2].早期诊断及采取合理的治疗是乳腺髓样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现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2例中青年妇女乳腺髓样癌的超声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观察女性乳腺小管癌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探讨其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通过对5例乳腺小管癌进行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乳腺小管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由分化好的小腺体或小管组成,上皮细胞分化较好,轻度异型性,核分裂少见;小管结构缺乏肌上皮细胞,部分小管呈锐角状;小管之间为富于细胞的纤维性间质。病理诊断时应与硬化性腺病、微腺管腺病、分化好的浸润性导管癌、放射状瘢痕等鉴别。结论乳腺小管癌是一种预后极好、由高分化小管结构所组成的特殊类型乳腺癌。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切片的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乳腺分泌型癌患者2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分泌型乳腺癌的病理特征(肿瘤直径、生长方式、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患者中有16例位于外上象限,5例位于内下象限,5例位于乳晕区。乳腺肿块直径介于1.2~3.5cm,平均(2.34±0.53)cm,肿瘤边界清楚,质硬;免疫组化分析发现,CEA(+)、S-100(+)、CK(+)、ER(-)、PR(+)、P53(+/-)、cyclin D1(+);P53(+)有4例患者出现,4例标本存在5%~10%的阳性细胞;特殊染色分析发现,淀粉酶消化后PAS染色可见,标本细胞内外分泌物呈现强(+);其病理特点呈现出质硬、推挤性生长,存在管状、巢状、微囊性的特点,在实体巢状中可见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腺样及囊泡状结构。管腔形状无规则相互交通,内部可见红染均质的类甲状腺胶质样的分泌物和吸收空泡。本实验的标本瘤细胞基本一致,细胞核呈卵圆形,位于中央或基底部;核仁较小,未见核分裂现象;结论:乳腺分泌型癌作为临床罕见的预后较好的癌症之一,通过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可以与印戒细胞瘤相鉴别,差异明显利于确诊。  相似文献   

7.
<正>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女性乳腺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女性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数量比较多,虽然我们都了解乳腺癌是一种癌症,但是乳腺癌具体的分型有哪些?从病理角度上来看,当前乳腺癌可以分为浸润性乳腺癌以及非浸润性乳腺癌,在浸润性乳腺癌中还有浸润性特殊癌包含乳头状癌、髓样癌、小管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腺癌、鳞状细胞癌,以上几种乳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及特征,增强对乳腺肿瘤的病理学认知.方法 通过对2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样癌的病理学分析,结合免疫表型相关文献来探讨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从临床病理分析来看,2例患者均表现无痛性肿块,在组织变化上呈现多节状或弥漫状,核仁较为显著,间质存在淋巴细胞浸润现象.结论 针对乳腺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研究较少,在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分析上与普遍乳腺癌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吴伟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2):197-199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疾病(乳腺良性增生18例和乳腺癌62例)标本组织芯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取2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乳腺、乳腺良性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33.3%(6/18)和72.5%(45/62),Survivin在正常乳腺、乳腺良性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x^2=34.62,P〈0.01)。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生存年限相关(r=0.452,0.502,-0.423,P〈0.05或P〈0.01),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呈进行性上升趋势,Survivin蛋白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等活动,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及乳腺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0例乳腺疾病患者,其中三阴乳腺癌50例,250例乳腺疾病患者,患者均行石蜡切片进行ER、PR、HER2检测,分析三阴乳腺癌及乳腺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结果:三阴乳腺癌发生率与年龄、绝经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三阴乳腺癌发生率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突变P53蛋白、EGFR蛋白关系密切(P0.05),50例三阴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1例原位复发,2例淋巴结转移,5例肝转移,6例肺转移,2例其他。结论:三阴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乳腺疾病者,且患者发生肝转移肺转移率较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浸润性乳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0例浸润性乳腺癌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E-cadherin和Vimentin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5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64例,阳性率为42. 67%,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71例,阳性率为47. 33%; 5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4例,阳性率为8. 00%,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45例,阳性率为90. 00%。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Vimentin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P>0. 05)。E-cadherin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P<0. 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 05)。随访5年,失访22例,随访到128例,死亡46例,其中44例死于浸润性乳腺癌,2例死于其他原因,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 88 (124/128)、84. 38 (108/128)、64. 06 (82/128)。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越强,无瘤生存时间越短,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越强,无瘤生存时间越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联合检测可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对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几种少见的乳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诊断的乳腺乳头状癌患者10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0例均为中老年女性,年龄49~67岁,平均年龄为(61±5.8)岁,均以发现乳腺肿块就诊,2例伴乳头溢液。组织学检查1例为实性乳头状癌;7例为包裹性乳头状癌;2例为浸润性乳头状癌。免疫组化10例中7例ER、PR阳性,HER2阴性,Ki-67低表达。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行乳腺单切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淋巴结均无转移。结论乳腺乳头状癌分类复杂,应通过组织学特点以及免疫组化进行鉴别诊断。其中实性乳头状癌,包裹性乳头状癌,浸润性乳头状癌均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表现相似,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施华  张晓霞  王爱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36-3538,3541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病变中PDX-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及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及癌旁乳腺组织组织中PDX-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PDX-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高表达,在癌旁乳腺组织、良性病变组织中基本无表达(P﹤0.01)。PDX-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与患病年龄、组织学类型、瘤体大小无关(P﹥0.05)。PDX-1蛋白和mRNA在乳腺癌管腔A型和管腔B型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ER-2过表达型、基底细胞样型和未分类型(P﹤0.05)。实时定量RT-PCR检测的PDX-1mRNA与免疫组化检测的PDX-1蛋白在乳腺癌组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结论]PDX-1有望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及乳腺癌基因分型筛选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系统在乳腺肿块切除及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5例667个乳腺病灶在B超引导下进行麦默通微创切除术或活检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评价其在乳腺外科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学诊断43个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个单纯癌,3个髓样癌,615个病理学诊断为良性病变,其中2个慢性化脓性炎症.52个乳腺癌患者均住院接受开放性手术切除或保乳手术,未发生组织学低估.所有病理诊断良性病变患者术后3、6个月均接受B超复查,均未发现手术残留病灶.结论 应用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对乳腺病灶可进行微创完整切除并能获得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5.
白雪  李冬梅  李锐  黄可敬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233-4235
目的:探讨ARHI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40例癌旁乳腺组织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ARHI基因在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相比较,ARHI蛋白和ARHImRNA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并且两者随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但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HI基因表达的下调,说明ARHI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为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并分析近年来发病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及病理类型的构成情况,为乳腺保健及乳腺癌防治提供资料及线索.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36例,对其年龄和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近5年来每年新确诊女性乳腺癌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x2=526.944,P<0.001).患者年龄27 ~ 83岁,中位年龄44岁,发病高峰出现在40~49岁.病理类型以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为主,占73.9%,其中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占70.0%.乳腺特殊类型浸润癌占6.5%,非浸润性癌和微小浸润癌分别占9.0%和7.8%.结论 近年来我院确诊的女性乳腺癌病例有逐年增加趋势.患者平均年龄构成较年轻,早期乳腺癌所占比例较高.今后应继续加强广大妇女尤其是30 ~ 49岁较年轻女性乳腺癌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乳腺癌筛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伴有软骨基质分泌的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及其组织起源。方法收集5例伴软骨基质分泌的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患者年龄37~48岁,组织标本切面灰黄或灰褐色,结节状,界限尚清。镜下见肿瘤细胞围绕软骨粘液样或透明软骨样基质呈巢状,条索状排列,密集的瘤细胞可聚集于周边,中央区细胞稀疏,周边肿瘤细胞向基质移行中无梭形细胞肉瘤样成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例均同时表达CK、Vim及S-100,但不表达ER、PR、Her-2。结论伴有软骨基质分化的乳腺化生性癌是一种罕见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临床过程与普通非特异性浸润性乳腺癌无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 c- erb B- 2的表达 ,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 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5 5 4例乳腺癌和 10 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 c- erb B- 2蛋白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例 (5 .0 % )癌旁乳腺组织 ,334例 (6 0 .3% )乳腺癌组织表达 c- erb B- 2蛋白。癌组织浸润的前沿染色较强。 c- erb B- 2的表达与癌旁上皮增生程度、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及分级关系密切 (P <0 .0 1) ,但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肿瘤、结节、转移 (TNM)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 检测 c- erb B- 2表达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辅助价值 ,并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患者8例为研究对象,探究所有患者的HE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8例患者中,有2例存在黏液;另6例患者间梭形细胞的突出生长,在单个的细胞巢但中部分或者全部细胞均呈现梭形改变,并呈束状或发生漩涡状的排列,且病变主要呈推挤性的生长,患者均可见脂肪组织浸润以及神经束的周围发生侵犯,对病变的周围分成派杰样的侵犯。免疫表型分析显示:8例癌细胞巢周围p63、SMA、CD10均呈阴性,而CK8与ER均呈弥漫性阳性。结论对于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病理特征显示,此类型癌症呈结节状生长,可见有结节浸润神经以及脂肪组织,在癌巢周围肌上皮的p63、SMA以及CD10均呈阴性。考虑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或可能为推挤性生长的一种浸润性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高危人群、疑似乳腺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乳腺钼靶X线摄影方法及病理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钼靶X线诊断价值。结果本组105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35例,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5.71%,准确率为92.38%。钼靶X线确诊的30例乳腺癌患者,影像学特征:4例结构紊乱,2例局灶性不对称致密影,6例成簇分布恶性钙化型,18例肿块型。病灶间接征象:4例局部皮肤颜色变深,10例出现皮肤凹陷,12例合并腋下淋巴结增大,4例皮肤有橘皮样变化。病理类型:2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导管原位癌,2例为小叶癌,3例为腺癌。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方法用于乳腺癌诊断,检出率高,操作简单,能够保证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为乳腺癌的早期治疗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