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徐能武  孙曙光 《江苏医药》1996,22(7):499-499
我们自1993年3月至1994年12月,共治疗6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双侧大量胸水的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烧伤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52岁,平均33岁.6例烧伤患者的伤因:1例汽油火焰,2倒水泥熟料,1例热水,1例高温熔态金属锌,1例高压电。最小烧伤面积45%,最大烧伤面积97%,平均82%。Ⅲ度烧伤平均47%,6例患者中4例合并吸入性损伤.全部患者均有脓毒症症状,其中3例血培养阳性.胸水诊断依据为CT加胸腔穿刺,同时作腹腔穿刺,但未发现腹水.6例患者中4例胸水凡登保氏试验阳性,同时期血浆蛋白测定平均为56g…  相似文献   

2.
李胜凡 《江苏医药》1995,21(1):50-50
我科近年来采用辐照猪皮治疗233例烧伤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3例,烧伤面积3%~77%,平均面积23%。年龄最大65岁,最小5岁,平均31岁。其中男156例,女77例。烧伤部位包括面部、四肢、胸腹等全身各处。创面深度多以浅Ⅱ°为主。材料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上海辐照中心生物敷料研究所提供。方法:1.清创:烧伤创面以灭菌生理盐水及0.25%洗必泰消毒液冲洗并蒸干创面。2.辐照猪皮使用前准备:将置于低温冰箱内袋装猪皮取出在40℃水中浸泡复温软化,无菌操作下取出。灭菌盐水冲洗2~3遍。以0.25%洗必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6月间在我科诊治的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46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以高分化腺癌为主,占84.78%;其次是中分化腺癌,占6.52%。Ⅰ期切除吻合术32例,行捷径手术3例、造瘘术11例。45例患者痊愈出院,死亡1例。1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情凶险,需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王飞 《淮海医药》2001,19(3):239-239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严重损伤后引起急性肾实质损害的一种综合征 ,死亡率甚高 ,在血液透析疗法之前 ,病死率几乎高达 90 %以上。我科 1995~ 1997年共收治 6例高压电击伤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经过积极的治疗 ,精心的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37.2 5岁 ,电压最小 5千伏 ,最高 30千伏 ,烧伤面积最小 2 5 % ,最大 5 5 % ,平均 40 % ,烧伤深度均为 °。入院时间最短 3h,最长 48h,平均入院时间 2 5 h。1.2 治疗1.2 .1 实施正规补…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38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38例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38例临床资料。结果术中38例患者的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无手术死亡,其中30例(78.9%)行一期切除吻合术,8例(21.1%)行分期手术。但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1例为冠心病;1例为术后出现腹腔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平均手术时间(210.6±22.6)min,平均出血量(180.1±23.2)ml,术后进食3—8d。术后并发症10例(26.3%),其中切口感染1例(12.5%)、肺部感染5例(62.5%)、吻合口瘘1例(12.5%)、腹腔感染1例(12.5%),术后经抗生素治疗后,除1例外,其余均明显好转;吻合口瘘2例,负压吸引,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治疗,瘘口在2周愈。结论本组通过手术治疗38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2例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的观察,分析真菌的感染特点,并提出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普通培养的同时,常规做真菌培养与涂片检查,病理切片等方法对22例严重烧伤患者进行检测,排除其它原因并确诊。同时对2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过程及治疗方案进行记录和总结。结果:22例真菌感染患者分离出3种40株真菌,念珠菌占97.6%,毛霉菌次之占2.4%。本组20例中死亡1例,死亡丰为5%,死亡原因为混合其它细菌感染。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后据其临床瘟状,结合真菌检测可明确诊断。结合手术与保守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7.
霍转梅 《北方药学》2014,(7):180-181
目的:探索普外科中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效果和具体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中进行优质护理的8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16到43岁,平均31岁。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6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4例。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病史、生化检查以及相关体征进行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普通护理。分析对于患者的护理措施效果并总结经验。结果:4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后,平均主要时间为(10.5±1.6)d,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临床的治愈率高达97.5%。而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6±2.3)d,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5例,临床的治愈率达到82.5%,满意率为80%。结论:优质护理对于急性阑尾炎病患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的恢复效果都非常优秀,并且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1998年12月至今,共收治42例老年重度烧伤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60~78岁。烧伤面积31%~95%,Ⅲ度烧伤面积5%~47%。致伤原因:火焰(煤气、汽油等)25例,热液(稀饭、开水等)12例,化学烧伤(热碱、酸等)3例,高压电烧伤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断率与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采用回顾的分析法,对本院2005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130例患者中,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抑酸剂与胰岛素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30例患者中有18例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为3~14d,平均为(8.5±1.5)d;1例死亡,死亡率为5.56%。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要早发现早治疗,其治疗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5年Lc治疗急性胆囊炎20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5例中,183例(89.2%)顺利完成LC,中转开腹22例(10.8%);术后少量胆汁瘘6例(2.9%),少量肝下积液5例(2.4%),急性胰腺炎1例(0.5%),胆总管泥沙样结石2例(0.9%);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8.5分钟;术中出血均150mL以下;平均住院9.6天。结论:掌握好手术指征。LC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去乙酰毛花甙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cTnI、TBA、β2-MG及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法、酶循环法、比浊法测定41例应用乙酰毛花甙联合乌司他丁(A组)、34例应用乙酰毛花甙(B组)、38例应用乌司他丁(C组)、34例去乙酰毛花甙与乌司他丁均不加用(D组)患者伤后第2、6天心肌肌钙蛋白(cTnI)、总胆汁酸(TBA)、β2-微球(β2-MG)水平,同时对比分析4组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4组伤后第2天血清中cTnI、TBA、β2-MG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878;P=0.674;P=0.789),伤后第6天较第2天均显著降低(P<0.01;P<0.01;P<0.01),血清中cTnI、TBA、β2-MG水平整体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5;P=0.004),其中,A组与D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P<0.001;P=0.003)。147例共发生MODS 11例,发生率为7.48%,病死7例,病死率为4.76%。A、C组较D组MODS发生率显著降低(P=0.024;P=0.032),B、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283)。结论乙酰毛花甙合用乌司他丁能显著降低大面积烧伤血清cTnI、TBA、β2-MG水平及其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判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烧伤科营养支持药物使用是否规范,为临床正确使用营养支持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回顾性分析2012年烧伤科住院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根据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诊疗指南,判断其在营养支持治疗中的正确性、规范性。结果:165例患者中,86例给予肠外营养,20例肠外+肠内营养支持,1例全肠内营养,58例未给予营养支持;使用糖患者86例,脂肪乳8例,氨基酸10例,重组人生长激素药物76例,谷氨酰胺等制剂未使用。结论:我院烧伤科营养支持基本规范,营养方式的选择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烧伤患者免疫状态及营养状况变化规律。方法本院近年收治老年烧伤患者42例,与同期中青年烧伤患者50例患者对比,通过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reA)、白蛋白(ALB)等指标变化分析老年患者的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结果老年患者免疫状态较正常人群及中青年组变化明显,营养状态上,在TP、PreA、ALB、Hb、CHE上均较中青年组下降明显(P〈0.05),其中老年女性烧伤患者在上述指标的下降上较男性明显。结论老年烧伤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现象,且年龄越大,营养不良发生率越高,女性营养不良率高于男性。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与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且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同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观察,并由专人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此次手术时间为(75.0±10.0)min、术中出血量为(62.0±9.0)ml、术后排气时间为(12.0±4.0)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0.5)d、住院时间为(6.0±1.0)d且术后2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125±2)分,优于术后半个月总分(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行之有效、更加"人性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烧伤解毒膏治疗87例烧伤患者疗效。方法 147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7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中药烧伤解毒膏治疗,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两组患者的总疗效,换药时疼痛评分,细菌培养率被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80例,治愈率92%,对照组治愈50例,治愈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10d后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者有3例(3.4%),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者有4例(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中药烧伤解毒膏对烧伤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崔英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41-142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本科7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0±1.5)d,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1年内溃疡愈合情况,观察组27例,对照组10例,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两阶段烧伤总面积≥80%且Ⅲ度烧伤面积≥50%特重度烧伤患者基本情况的对比分析,探讨进一步提高烧伤救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入选1987~2006年20年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烧伤总面积≥80%且Ⅲ度烧伤面积≥50%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共54例,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987~1996年入院的患者,B组为1997~2006年入院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烧伤面积和深度、烧伤指数、液体复苏、吸入性损伤、手术情况、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烧伤严重程度无差别,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相似,致伤原因和死亡原阒也类似,B组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总量和尿量较大,预防性气管切开应用广泛,早期手术更积极,患者死亡率为63.3%,明显低于A组的95.8%,且B组死亡的患者存活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17.32±13.18)d vs(9.35±11.59)d]。结论:重视纠正低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充分的液体复苏,早期切削痂,自异体皮移植覆盖创面等是此类特重大面积烧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王德华  徐继会  高亮 《中国药房》2009,(21):1662-1663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脓毒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严重程度相当的重度以上烧伤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按烧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每次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使用14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d血清CRP变化,并统计2组脓毒症发病率。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患者CR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脓毒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严重烧伤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降低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击伤、电接触深度烧伤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体会。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例电击伤、电接触深度烧伤患者,采取早期切削痂植皮以及皮瓣移植治疗。结果电击伤患者普遍恢复较快,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而且创面恢复也较快。结论电击伤、电接触深度烧伤患者,采取早期切削痂植皮以及皮瓣移植减轻患者的疼痛时间,而且安全性好,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59例发病≤12h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为常规溶栓并应用依达拉奉;对照组30例,为常规溶栓治疗。记录心电监护4h内的心律失常类型,溶栓后4h内每1小时记录1次床边心电图,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记录Holter(记录Lown氏Ⅱ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数);登记住院1周以上死亡人数,住院天数等方面并作出统计、分析。结果:冠脉再通后4h内观察组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20例(占69.0%);对照组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28例(占93.3%)。观察组在治疗1~3周后左室射血分数为(58.2±5.3)%,对照组为(50.6±4.6)%;住院治疗1~3周后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3.8%,对照组为33.3%。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总体病死人数减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可减少缺血/再罐注(ischemia-reper-fusion,I/R)造成的心肌损伤,减少心律失常发病率,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