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微环境对小鼠T细胞衰老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取年老(12~14月龄)及年轻(1.5~2月龄)小鼠各10只,提取其脾脏淋巴细胞及血清,实验分4组。组I为年老鼠T淋巴细胞+10%年轻鼠血清;组II为年老鼠T淋巴细胞+10%年老鼠血清;组III为年轻鼠T淋巴细胞+10%年轻鼠血清;组IV为年轻鼠T淋巴细胞+10%年老鼠血清。培养48h后,经流式细胞术研究CD8+CD28+共表达率差异。结果:组I和组II T细胞表面的CD8+CD28+共表达率分别是(10.84±0.6841)%和(3.18±0.1789)%,组III和组IV T细胞表面的CD8+CD28+共表达分别是(12.5±0.9445)%和(8.36±0.2074)%。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微环境具有调节小鼠T细胞衰老的作用,年轻鼠血清能使年老鼠的T细胞表面的CD8+CD28+共表达率提高,年老鼠的血清能使年轻鼠的T细胞表面的CD8+CD28+共表达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和用于创面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第二代细胞CD14、CD29、CD34、CD44、CD45和CD106抗原表达以鉴定MSCs。实验分3组:直接共培养组(n=8)为hMSCs(1×10^5/ml)与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EKa)直接接触共培养;间接共培养组(n=7)为在transwell透明聚碳酸酯膜上层加入hMSCs细胞悬液[(2-3)×10^5个细胞)],下层接种HEKa,间接共培养;单纯HEKa培养组(n=7)单纯培养HEKa。在倒置显微镜下刮擦生长融合成片的HEKa细胞以制备宽度为100μm的“表皮创面”模型。模型制备后24、48、72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每高倍视野越过创缘迁移到创面的HEKa数,并用SigmaScan Pro5软件计算创面愈合率,检测HEKa细胞吸收脱氧胸腺嘧啶核苷的放射活性,判定HEKa细胞的分裂增殖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第二代hMSCs CD29、CD44和CD106抗原阳性(分别为94.81%、95.38%、97.40%),CD14、CD34、CD45抗原阴性(分别为1.23%、3.05%、2.64%);直接培养组、间接培养组和单纯HEKa培养组越过创缘进入创面的细胞伤后24h分别有(10.00±0.25)、(5.50±0.20)和(5.20±0.35)个/高倍视野;48h分别有(55.30±0.22)、(27.00±0.34)和(26.50±0.25)个/高倍视野;72h分别有(110.50±0.45)、(42.50±0.50)、(40.20±0.38)个/高倍视野。3组伤后72h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0.00±0.04)%,(35.00±0.01)%、(33.00±0.05)%。脱氧胸腺嘧啶苷掺入培养基法表明hMSCs对体外共培养HEKa细胞的增殖作用分别为(1650±270)cpm/10^5 cell、(1240±210)cpm/10^5 cell、(1180±220)cpm/10^5 cell。上述各指标直接共培养组与单纯HEKa培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间接培养组与单纯HEKa培养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小鼠免疫耐受模型,探讨单倍体异基因淋巴细胞输注在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物抗肿瘤(GVT)效应中的意义。方法64只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6只。对照组:实验第4天接种肿瘤细胞(小鼠大肠癌CT26细胞株配制成1×10^7/mL的瘤细胞悬液,接种到雌性小鼠右腋皮下)后不予任何特殊处理;化疗组:实验第4天接种肿瘤细胞,第7天开始化疗;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组:实验开始时进行预处理,第4天接种肿瘤细胞,第13、15、17天输注单倍体异基因淋巴细胞(雄性BALB/C小鼠制备的脾淋巴细胞);化疗+DLI组:实验开始时进行预处理,第4天接种肿瘤细胞,第7天开始化疗,第13、15、17天输注单倍体异基因淋巴细胞。预处理方案为输注单倍体异基因淋巴细胞+环磷酰胺+输注单倍体异基因淋巴细胞。化疗方案为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第3天给予环磷酰胺腹腔化疗。每日观察各组小鼠临床GVHD的指标,并给予临床评分。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接种成功后首日到小鼠死亡的时间和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外周静脉血中T细胞数量,接种后15d各组处死3只小鼠取瘤体制作成观察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化疗+DLI组的小鼠GVHD临床表现轻于其他组小鼠。对照组、化疗组、DLI组、化疗+DLI组GVHD评分分别为(2.3±0.6)分、(1.5±1.1)分、(6.7±0.9)分、(3.4±0.5)分,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68,P〈0.05)。4组小鼠全部接种CT26细胞成功。对照组、化疗组、DLI组、化疗+DLI组小鼠肿瘤质量分别为(3.40±0.20)g、(0.80±0.10)g、(2.20±0.20)g、(0.50±0.30)g,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17,P〈0.05);4组小鼠抑瘤率分别为0、77%±9%、35%±3%、85%±44%;4组小鼠CD3’分别为52.3%±2.9%、44.8%±3.1%、62.9%±3.5%、65.9%±3.3%,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4,P〈0.05);4组小鼠CD3+CD4+分别为32.1%±2.6%、27.1%±1.1%、42.6%±1.8%、41.7%±2.4%,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9,P〈0.05);4组小鼠CD3+CD8+分别为22.7%±2.2%、20.7%±1.8%、26.7%±0.8%、26.1%±0.7%,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4,P〈0.05);4组小鼠CD3+CD+CD25+分别为8.7%±0.6%、6.6%±0.6%、11.2%±0.4%、13.3%±0.7%,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88,P〈0.05)。4组小鼠的肿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出血,其中DLI组和化疗+DLI组肿瘤组织大片坏死,瘤细胞变小,间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化疗+DLI组还可见大量增生的淋巴滤泡。对照组、化疗组、DLI组、化疗+DLI组小鼠生存时间分别为(16.8±2.5)d、(26.3±2.9)d、(23.4±2.5)d、(33.7±4.6)d,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45,P〈0.05)。结论(1)预处理方案可以诱导小鼠的特异性免疫耐受。(2)单倍体异基因淋巴细胞输注与化疗具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可以抑制小鼠皮下移植瘤瘤体的生长以及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3)化疗可降低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后诱发的GVHD效应并且提高了GVT效果。(4)CD3+CIN+CD25+T淋巴细胞在降低GVHD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心肌移植对梗死区CD4^+T、CD8^+T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取犬脐带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扩增间质干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杂种犬3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实验组取第4代细胞用5-氮杂胞苷诱导72h,LacZ报告基因标记后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心脏的梗死区域,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IMDM培养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达pgal的移植细胞以及梗死区域CD4^+T、CD8^+T的分布,应用Image—Proplus 5.1软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异体犬cbMSC移植心肌梗死区后可长期存活;图象分析显示,实验组移植后第2、4、8周时,CD4^+T的累积光密度值(IOD)为44.35±7.03,19.29±4.11和20.27±3.51,CD4^+T与CD8^+T的10D比值为0.63±0.12,0.51±0.15和0.66±0.08;对照组CD4^+T的10D值为65.78±10.27,28.02±2.59和29.79±6.83,CD4^+T与CD8^+T的IOD比值为1.28±0.20,1.34±0.09和1.50±0.16,两组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测表明,实验组移植后第2、4、8周时CD8^+T的IOD为69.88±7.84,37.80±8.83和30.81±7.42,高于对照组的51.28±10.01,20.87±4.50和19.91±2.87。结论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犬cbMSC的同种异体移植能产生免疫耐受,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D4^+T,减少局部浸润的CD4^+T数量,降低局部CD4^+T/CD8^+T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5.
孙毅  尚政军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5):1607-1611
目的:探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之外的其它骨髓来源的细胞是否能够与口腔鳞癌细胞发生自发性融合。方法:5ml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和EGM-2MV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内皮前体细胞。PKH26标记的内皮前体细胞(EPCs)与CFSE标记的口腔鳞癌细胞系Cal 27,SCC 4及SCC 9共培养,24h后双阳性且具有多个核的细胞为融合细胞。细胞流式分析检测内皮前体细胞与三种鳞癌细胞系的融合率。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具有上皮标记物(Cytokeratin)及间质细胞标记物(Vimentin)的双阳性细胞。结果: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8~12天可见内皮样克隆形成;共培养24h能够检测到具有多个核PKH26/CFSE双阳性细胞;细胞流式分析显示内皮前体细胞与不同口腔鳞癌细胞的融合率分别为0.62±0.028,0.59±0.057,0.65±0.099。统计学分析表明融合率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706).荧光双染显示共培养体系中存在共表达Cytokeratin/Vimentin的双阳性细胞。结论:内皮前体细胞能够与口腔鳞癌细胞发生自发性融合且融合细胞共表达Cytokeratin/Vimentin,可为从细胞融合角度解释EMT转化及肿瘤侵袭提供基础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抗原HLA-DR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患者为实验组(肝硬化脾切除组),同时以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非脾切除患者和2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肝硬化非脾切除组、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的表达。结果:肝硬化脾切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百分含量分别为(41.59±6.79)%,(22.64±6.87)%和(19.16±7.28)%,显著低于健康组和肝硬化非脾切除组。肝硬化脾切除组患者CD4+/CD8+的比值显著高于健康组;HLA-DR在CD3+、CD4+和CD8+上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5.42±5.51)%,(22.36±4.90)%和(28.53±8.35)%,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CD3+和CD8+上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肝硬化非脾切除组。结论: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表现为T细胞数量的减少和活化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CIM立体构型设计的新型免疫抑制剂(J2)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C57BL/6(H-2b)小鼠的淋巴细胞4×10^6~6×10^6经尾静脉注入经印钴照射(900拉德)后的DBA/2(H-2d)小鼠体内构建模型。将DBA/2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模型建立后即刻腹腔注射J2,每天1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CsA组注射环孢素A(10mg/kg体重);实验组J2A组(1mg/kg体重)、J2B组(4mg/kg体重)、J2C组(8mg/kg体重)。给药3d后分组处死DBA/2小鼠取脾制备淋巴细胞,用CD3、CD4、CD8单抗分别标记受检T细胞,FA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小鼠体内分裂增殖的情况,并检测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FSE标记C57BL/6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着染率大于99%。对照组分裂的CD4^+T细胞(75.34±1.58)%、分裂的CD8^+T细胞(83.48±1.25)%明显多于CsA组和实验组(P〈0.01)。J2B组和J2C组分裂的细胞数分别与C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J2A组多于CsA组(P〈0.05)。对照组CD4^+T细胞早期凋亡的比例(41.1±3.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J2A组(35.6±4.1)%、J2B组(24.0±3.7)%和J2C组(13.6±2.3)%CD4^+T细胞早期凋亡的比例显著高于CsA组(7.4±1.9)%(P〈0.05)。结论J2可能抑制T细胞亚群CD4^+T细胞的活化,从而进一步抑制CD8^+T细胞的分裂增殖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在调节移植抗原特异性转基因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经荧光染科CFSE标记后的C57BL/6小鼠和2CTg小鼠(CD4敲除鼠)淋巴细胞分别植入经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过的两组DBA/2J小鼠体内,检测CD4^+与CD8^+T细胞在体内分裂增殖的时相,并用胞浆内IL-2标志染色方法测定活化后T细胞表达IL-2的能力。以Balb/c小鼠为供者,糖尿病2CTg小鼠和2C Tg-IL-2KO小鼠(IL-2敲除鼠)为受者,进行胰岛细胞移植。观察CD8^+ T细胞在介导移植排斥中的作用。结果DBA/2J小鼠输注了C57BL/6小鼠的淋巴细胞后,CD4^+与CD8^+T细胞分裂增殖均非常明显,前者表达大量IL-2,后者则不表达。DBA/2J小鼠输注了2CTg小鼠的淋巴细胞后。在完全没有CD4^+T细胞存在的情况下,CD8^+T细胞仍明显分裂增殖并大量表达IL-2。2CTg和2CTg—IL-2KO小鼠移植胰岛细胞后,前者迅速发生排斥反应,胰岛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8d,而后者胰岛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50d。结论CD8^+T细胞在产生和利用IL-2时有很大的可塑性。CD4^+T细胞存在时,CD8^+T细胞能有效利用CD4^+T细来源的IL-2进行分裂增殖,在缺乏CD4^+T细胞时,则利用自身来源的IL-2进行分裂增殖;移植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效应功能完全依赖于IL-2,排斥反应由CD8^+T细胞介导时,阻断IL-2/IL-2受体通路可诱导移植物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围术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应用胸腺肽α1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免疫增强剂联合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将97例行肺叶或右全肺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组1:围术期给予胸腺肽α1治疗;组2:围术期未给予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另选择19例同期非肺癌而采取手术治疗的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CA)测定3组围术期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变化。结果术后第1d组1 CD4^+T、CD4^+T/CD8^+T高于组2(CD4^+T 36.92%±2.10% vs.31.18%±7.64%;CD4^+T/CD8^+T 1.31±0.36 vs.1.09±0.32;P〈0.05),术后第3d组1 CD4^+T和CD4^+T/CD8^+T高于组2(CD4^+T 45.66%±3.77% vs.34.70%±8.42%;CD4^+T/CD8^+T 1.42±0.11 vs.1.14±0.20;P〈0.05);术后第9d CD4^+T、CD4^+T/CD8^+T高于组2(CD4^+T 47.28%±1.96% vs.39.12%±3.10%;CD4^+T/CD8^+T 1.46±0.14 vs.1.22±0.36;P〈0.05);术后第16d组1 CD4^+T、CD4^+T/CD8^+T与组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应用胸腺肽α1后细胞免疫功能较快恢复至正常状态,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癌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HIFU治疗的肝癌患者2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10):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麻醉诱导后缓慢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于HIFU治疗前即刻(T1)、治疗结束即刻(T2)及治疗结束后24h(T3)采取肘静脉血样2m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率。结果 与T1比较,C组T2、T3时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CD4^+,CD8^+比值增高,T2、T3时NK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U组T2、T3时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T2、T3时CD4^+/CD8^+比值、NK细胞百分率增高(P〈0.01);与C组比较,T2、T3时U组NK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有效提高HIFU治疗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李永海  张淦  李明  陈栋  向莹  郭晖  张伟杰 《器官移植》2011,2(3):129-134
目的 探索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诱导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优化方案.方法 分离、培养NOD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和淋巴细胞,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别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热休克汗腺细胞(SGCs)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共培养体系中 BM-MSCs的形态和表型变化,为进一步表观遗传学表达谱的检测及汗腺诱导关键转录因子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BM-MSCs和 SGCs,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以鉴定BM-MSCs 的分化功能。在 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中,培养的BM-MSCs和经47℃高温处理造成热休克的 SGCs 在 Transwell 板中间接共培养;在Transwell+诱导因子共培养体系中,上室的BM-MSCs培养基中添加了汗腺诱导因子(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蛋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监测共培养过程中BM-MSCs的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诱导后BM-MSCs的表型改变。结果:经与热休克 SGCs 共培养诱导10 d后,部分 BM-MSCs 有由长梭形变为扁平状多边形的趋势,且局部细胞间连接紧密成片。BM-MSCs 诱导前不表达 CEA 和 CK19;BM-MSCs诱导后,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部分细胞 CEA 和 CK19表达阳性,Transwell+诱导因子共培养体系CEA和CK19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 Transwell 间接共培养体系。结论:热休克汗腺细胞与 BM-MSCs 在 Tran-swell间接培养以及相关汗腺诱导因子的共培养体系下,BM-MSCs呈现向 SGCs诱导分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胃癌CD133阳性细胞亚群肿瘤起始细胞样特性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细胞CD133+亚群的分选及其特性的鉴定.方法 对50例胃癌原发灶和癌旁胃黏膜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CD133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分化胃癌细胞系CD133所占百分比,免疫磁珠法分选CD133+细胞亚群,悬浮培养并观察其生长特性,并检测CD133阳性细胞裸鼠皮下接种致瘤能力.单细胞克隆观察单个CD133+细胞生长特性,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鉴定相关干细胞标记的表达.结果 CD133蛋白多定位于胃癌原发灶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肿瘤细胞膜表面,其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胃黏膜组织(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人胃癌细胞系KATO-Ⅲ、SGC-7901、AGS及MKN-45中CD 133+亚群所占相对百分比为(28±2)%、(17±2)%、(6±2)%及(4±2)%.人胃癌细胞系KATO-Ⅲ分选后阳性组中CD133+亚群比例分别为(91±3)%;培养1周后,达到(95±2)%,并不断增殖形成细胞球.而且其增殖能力强于阴性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1±3)h和(40±8)h,P<0.05].CD133阳性组和未分选组细胞裸鼠皮下接种时成瘤率分别为100%和80%;而CD133阴性组不成瘤,CD133阳性组移植瘤平均体积及重量均大于未分选组(P<0.05,P<0.05).单克隆形成实验示单个CD133+细胞可形成新的细胞克隆.半定量RT-PCR检测示其表达干细胞标记物Oct-4、Nanog、Sox-2、Musashi-1及EGFR.结论 体外可成功分离、纯化和扩增人胃癌细胞CD133+亚群,其具有自我更新、增殖能力及较强的致瘤能力,并表达部分干细胞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与关节置换假体植入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及同期无假体植入的关节镜手术患者分为两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及术后3 d外周血Treg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关节置换组术前外周血中Treg的水平为(2.99±1.33),术后为(4.66±1.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假体植入组术前为(3.36±1.61),术后为(3.47±1.8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关节置换组与非假体植入组对比,两组间Treg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假体植入体内可使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关节置换假体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与单纯组织感染时的免疫反应不同,T细胞能否成为假体感染的病情进展及疗效评估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甲流)危重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危重症甲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8例甲流危重症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WBC进行检测,并用流式细胞术对其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患病初WBC正常者5例,降低者3例,以L降低为主,最低达0.60×109/L。病程中8例患者WBC和N均明显升高,WBC最高达36.42×109/L,N最高达33.27×109/L;甲流危重症患者CD3+(55.13±16.16)%、CD4+(27.25±9.5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细胞(CD19)、NK(CD16+CD56+)细胞、CD8+及CD4/CD8比例较健康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1.81±1.25)%稍低于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8例甲流危重症中有6例孕妇,1例死亡患者的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含量为本研究中最高。结论甲流危重症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数量显著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CD8下降,提示细胞免疫异常可能在甲流危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检测可作为监测甲流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的表达及其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四色荧光抗体染色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IFN-γ’(Th1)、CD4^+/IL-4^+(Th2)细胞含量。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变化、CD4^+T淋巴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数均降低;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含量、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Th2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存在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失衡,这可能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镁合金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抽取人骨BMSCs并予以鉴定;采用AZ31B镁合金浸提液培养人BMSCs 1、3、5、7 d,以普通培养基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应用浸提液培养人BMSCs,诱导分化后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COLⅠ、ALP、OPN)的表达。另设置调节pH值AZ31B组(pH-AZ31B组),以观察pH值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BMSCs表达CD34(-)、CD45(-)、CD44(+)、CD73(+)、CD90(+)、CD105(+)。浸提液培养1、3、5、7 d,AZ31B组细胞相对增殖率低于对照组(P<0.05),毒性评级为2级;对照组和pH-AZ31B组细胞活性较好,两组细胞相对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Z31B组COLⅠ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Z31B组ALP基因表达量较低(P<0.05),pH-AZ31B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AZ31B组OPN基因表达量在诱导分化后6 d、12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AZ31B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镁合金对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无不良影响,其影响可能与浸提液pH值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状态肝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及其判断肝移植受者不同免疫状态的价值。方法 52例肝移植受者,分为免疫耐受组28例、急性排斥反应组(排斥组)13例、药物不良反应组(药物反应组)1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三组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80、CD86的表达水平,并计算CD4+/CD8+。结果与免疫耐受组和药物反应组比较,排斥组患者外周血CD8+水平较低,而CD4+、CD4+/CD8+、CD80、CD86均较高(P0.05~0.01)。与免疫耐受组比较,药物反应组患者外周血CD8+、CD80、CD86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而CD4+、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CD80、CD86可作为判断肝移植受者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