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CO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对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应用cO:点阵激光对40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进行连续5次治疗,其中治疗组术后联合硅酮凝胶外用,而对照组不外用任何药物,治疗后随访3~5个月。结果:治疗组痤疮瘢痕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70%。其中治疗组增生性瘢痕总有效率高于凹陷性瘢痕,而对照组增生性瘢痕总有效率略低于凹陷性瘢痕。术后随访治疗组仅1例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对照组有3例出现色素沉着,两组均无1例发生新的瘢痕。结论:点阵CO2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面部痤疮瘢痕优于单纯点阵CO2激光治疗,联合治疗可提高增生性瘢痕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肤磨削术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 FGF)治疗表浅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5年3月,对23例表浅性瘢痕患者采用皮肤磨削术治疗,并给予附有rh-b FGF溶液的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加压包扎。术后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本组23例中,疗效显著1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90.9%;随访1~8个月,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和色素沉着,经积极护理和治疗,均得到满意效果。结论 皮肤磨削术联合外用rh-b FGF修复表浅性瘢痕疗效可靠,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可有效抑制新的瘢痕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外伤后面部软组织畸形的美容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在外伤后面部软组织畸形美容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9月~2004年3月,作者收治外伤后面部软组织畸形133例,分别采用皮肤扩张术、瘢痕切开缝合术、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皮肤磨削术和真皮组织瓣游离移植术治疗,术后辅以预防瘢痕增生与色素沉着的治疗措施。结果:除2例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者需补充注射外,其余病例临床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外伤后面部软组织畸形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并辅以预防瘢痕增生与色素沉着的治疗措施均可获得理想的美容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找面部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压力法、硅凝胶法、压力联合硅凝胶法三种护理方法在面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效果作对比研究。结果 压力联合硅凝胶应用的效果最佳,硅凝胶法其次,压力法再其次。结论:在面部增生性瘢痕的护理中,应优无选用综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晶磨削联合胶原蛋白膜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及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痤疮形成瘢痕的12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微晶磨削加胶原蛋白膜敷贴;对照A组:给予微晶磨削治疗;对照B组:给予胶原蛋白膜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三组均无感染及瘢痕加重现象。痤疮瘢痕治疗组与对照B组比较χB2=66.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痤疮色素沉着治疗组和对照A组进行比较χA2=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晶磨削联合胶原蛋白膜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疗效明确,术后色索沉着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本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发生与否分为未发组50例及增生性瘢痕组2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诱发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手术类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类型、胶原含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皮肤色素沉着、美容修复、感染、切口缝合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色素沉着、切口缝合方式、美容修复为妇产科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90、3.554、4.420,95%CI:1.650~4.250、1.745~5.878、1.880~6.540,P0.05)。结论:色素沉着、切口缝合方式、美容修复为妇产科术后术区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独立影响因素,去除色素沉着、采取皮内缝合、积极开展美容修复将有助于阻断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效性化妆品对敏感性皮肤的防护作用。方法:114例面部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单纯外用功效性化妆品,31例;B组:单纯外用非激素类药物,37例;C组:外用非激素类药物联合功效性化妆品,46例。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红斑等客观指标,记录患者瘙痒、灼热感等自觉症状,观察疗效,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前各组症状总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组症状总积分值均明显下降,各组治疗7天和14天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用非激素类药物联合功效性化妆品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显著优于单纯外用非激素类药物组。各组复发率比较,均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效性化妆品辅助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疗效确切,对干燥、紧绷感及灼热感等症状缓解优于非激素类药物。功效性化妆品对敏感性皮肤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和护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585nm脉冲染料激光(PDL)联合外用硅凝胶治疗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增生性瘢痕(6个月以内的瘢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局部照射并联合外涂硅凝胶;对照组:单纯外用硅凝胶。疗程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其中基本痊愈20例(66.7%),显著改善8例(26.6%),无效2例(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其中基本痊愈5例(16.67%),显著改善7例(23.33%),无效18例(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外用硅凝胶早期治疗增生性瘢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1905年Kromayer首次应用磨削术治疗皮肤病以来,此法在治疗皮肤表浅性损害方面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磨削术所用的机械设备和材料药品也不断更新,使得此项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日臻完美,临床治疗效果也显著提高。一、临床资料1999年1月~2000年11月,共为82例实施了磨削术。其中面部天花或痤疮后遗留的凹陷性瘢痕36例,前臂自残性烟头烫伤瘢痕12例,疣状表皮增生16例,疣状痣2例。皮指腺痣4例,雀斑12例。每例患者磨削次数1~4次,间隔3~9个月,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或新的瘢痕增生,均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色素沉着总发生率为86%,发生时间为术后15…  相似文献   

10.
杨智勇  赵艳  崔晖  姜南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1):1192-1194
目的:观察铒像素激光联合硅凝胶软膏预防面部术后瘢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面部切口愈合后1月内开始铒像素激光治疗,每月1次,共5次,同时使用硅凝胶软膏治疗;对照组41例,仅使用硅凝胶软膏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术后6个月时以温哥华瘢痕测量表为依据,比较两组患者瘢痕的治疗效果。结果:瘢痕总评分均值:治疗组3.43±1.945,对照组4.37±1.593,t=-2.310,P<0.05;瘢痕色泽评分均值:治疗组1.09±0.919,对照组1.78±0.881,t=-3.359,P<0.05。结论:铒像素激光联合硅凝胶软膏预防面部术后瘢痕的效果,在术后6个月时优于单独使用硅凝胶软膏,其中瘢痕色泽的改善优于单独使用硅凝胶软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强脉冲光和微晶磨削治疗不同时期面部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采用强脉冲光治疗;B组:42例,采用微晶磨削治疗。治疗时间各组分别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强脉冲光治疗针对轻中度痤疮效果明显,微晶磨削治疗针对重度尤其是脓疱性痤疮及其痤疮后留下的凹陷性瘢痕效果显著,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时期的痤疮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技术治疗面部外伤后手术缝合瘢痕的治疗效果及 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医学美容科就诊的60例面部外伤后手术缝合瘢痕患 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CO2点阵激光治疗,试验组在CO2点阵激 光治疗后予以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比较两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 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1、6个月VSS权重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治疗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两组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点阵激光联合A 型肉毒毒素注射技术治疗面部外伤后手术缝合瘢痕的疗效确切,可改善瘢痕外观,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几率,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微晶磨面加细胞活能治疗痕痕色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微晶磨面加细胞活能治疗疤痕、色斑的疗效。方法:采用微晶磨面及微晶磨面加细胞活性能护理的方法对52例疤痕、色斑患者治疗并进行对照。结果:微晶磨面加活能治疗色斑治愈率达50%,与单独微晶磨面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对痕痕治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晶磨面后加细胞活性面部护理能明显提高对色斑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分子水杨酸对于痤疮的疗效及皮肤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选取痤疮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给予30%超分子水杨酸换肤治疗,1周1次并配合外用特护霜,共治疗4次;对照组:仅每日给予特护霜外用。疗程结束4周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及随访时使用CK无创皮肤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面部皮肤生理指标,计数面部皮损。使用VISIA皮肤分析仪拍照留存。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红斑值、角质层含水量及p H值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TEWL、角质层含水量及p H值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痤疮疗效确切,同时具有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袁波 《医学美学美容》2024,33(4):105-108
研究对痤疮后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CO2点阵 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痤 疮后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分析组,每组40例。参照组 应用CO2点阵激光治疗,分析组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 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结痂时间、疼痛时间、红斑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分析组治疗 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参照组的72.50%(P <0.05);分析组结痂时间、疼痛时间、红斑持续时间短于参 照组(P <0.05);分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参照组的22.50%(P <0.05)。结论 重组牛碱性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后面部凹陷性瘢痕的效果良好,可缩短患者的结痂时 间、疼痛时间及红斑持续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在CO2点阵激光治疗浅表性瘢痕术后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浅表性瘢痕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用CO2点阵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后实验组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护理创面,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护理创面,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创面愈合时间、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和色素沉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创面愈合时间、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和色素沉着发生率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2点阵激光治疗浅表性瘢痕后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护理创面可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加强瘢痕治疗效果,减少色素沉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湿润烧伤膏在CO2点阵激光治疗浅表性瘢痕术后创面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 年3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接受CO2点阵激光治疗的浅表性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莫匹罗星软膏对创面进行护理,观察组予以湿润烧伤膏对创面进行护 理,比较两组疼痛情况、创面愈合天数、瘢痕程度及色素沉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NRS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色素沉着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CO2点阵激光治疗浅表性瘢痕术后创面护理中应用湿润烧伤膏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缩短创面愈合天数, 瘢痕治疗效果明显,且可降低色素沉着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8.
积雪草甙对烧伤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1  
目的 研究积雪草甙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以及对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作用,以探讨积雪草甙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机制。方法采用光镜、电镜研究用药前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的变化,以^3H脯氨酸掺入等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通过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观察积雪草甙在体局部注射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结果 积雪草甙能明显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并呈量效关系;在裸鼠体内局部注射积雪草甙可抑制瘢痕增生,而且大剂量使用未发现药物毒性作用。结论 积雪草甙治疗瘢痕增生的机理与其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