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常指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所并发的肺部感染[1].国外报道VAP的发生率为9.0%~70.0%,病死率50.0%~69.0%[2].国内调查VAP 发生率为43.1%,病死率为51.6%[3], Herbert Tanowitz,MD报告发生率10%~60%,其中死亡者可能高达20%[4].不同报告的差异性可能与不同的条件、机械通气管理水平及统计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下简称VAP)是指经气管或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48h后至撤机拔管后48h内所发生的肺炎。在ICU此病的发病率为9%~27%,病死率20%~50%,在抗菌药应用不当及多数耐药菌感染的病例病死率高达70%[1]。因此,加强对VAP的预防护理显  相似文献   

3.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或气管拔管48 h以内发生的肺炎,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根据患者人群不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病率为6%52%。与其他住院患者相比,ICU收治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VAP的患病率增加1052%。与其他住院患者相比,ICU收治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VAP的患病率增加1020倍[2]。VAP会造成患者脱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严重者会导致死亡[3]。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模式下早期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120例70岁以上髋部骨折的病例,分48 h组57例(48 h手术),48 h组63例(≥48h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方式相同,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褥疮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术后心梗、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死亡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模式下48 h内手术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肺部感染及褥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超早期气管切开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9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病例,其中39例行超早期气管切开(时间≤2h);50例未行超早期气管切开或延迟行气管切开(时间〉2h)。比较两者的病死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39例超早期急诊气管切开者死亡9例,肺部感染6例;50例延迟气管切开者死亡24例,肺部感染21例。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者行超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促进脑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机冷凝水的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冷凝水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加热导线型湿化器防止冷凝水形成,观察及比较两组机械通气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0.8%、病死率为17.0%,对照组分别为41.5%、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化冷凝水的控制可明显减少VAP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48小时发生的肺实质感染[1],,在接受机械通气的ICU患者中,肺部感染明显升高,约为无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的3-21倍,机械通气病人VAP的发生率为9%-69%,机械通气每增加l天,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3%[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吹氧联合冲洗法应用于可冲洗气管套管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应用可冲洗气管套管的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先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气管套管气囊上缘侧管,保留15s吸出,反复数次,直至冲洗液变清,再从侧管吹氧15min/次;对照组仅采用生理盐水冲洗。两组均干预1次/4h。结果置管第3天观察组、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9%,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第7天观察组、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9.6%、26.0%,置管第14天观察组、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1.2%、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吹氧联合气管套管气囊上冲洗法可有效降低可冲洗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妇科等科室的应用很广,但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较高,有报道发生率高达45%~83%<'[1]>.本研究观察术前给予地塞米松加扩容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PONV的影响,为PONV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OP)的发生率为2%~19%。常见的术后肺部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支气管痉挛、肺栓塞、呼吸衰竭和胸腔积液等。除肺部感染外,其他并发症如迁延时日,或处理不当,最终均可发展成为肺部感染。腹部手术后易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1],其发生率可高达10.7%,由此导致的死亡率高达19%~45%,感染性腹部手术其死亡率甚至可增加至65%[2]。近年来,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超过伤口感染、尿路感染,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监测时间,为危重症患者选择适宜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综合ICU行气管插管且机械通气≥48h的患者55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8例),在校正套囊压力至30cmH_2O的前提下,观察组采用每6小时监测套囊压力1次,对照组采用每4小时监测套囊压力1次。比较两组套囊压力合格情况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套囊压力合格率为97.25%,对照组为97.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选择每6小时监测并校准套囊压力,可保证套囊压力水平,不会增加VAP发生率及病死率,可作为临床呼吸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工气道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发生的肺炎,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ystem,NNIS)对VAP的定义进行了严格限定,即患者必须是经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接受支持或控制呼吸。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别很大(6%~76%),其病死率高居各种并发症之首[1]。所以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而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有着多种危险因素[2],如中上腹部手术、麻醉方式、术后疼痛、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所以笔者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肿瘤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10-2018-10间收治的88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肿瘤外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例患者中34例(38.64%)发生VAP,单因素分析显示,气管切开、胃肠内营养、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超过48 h等,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胃肠内营养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外科患者VAP发生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较多,胃肠内营养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相关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圆柱形与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插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32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B组32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切开患者72例随机分为C组36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D组36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脱机成功率。结果 B、D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A、C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显著多于A、C组(P0.05,P0.01)。四组机械通气时间、7d内脱机成功率、14d内脱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锥形气囊的气管导管可以更好地预防微误吸的发生,从而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危重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颅脑损伤患者160例,依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组(7天)和延迟组(7天),每组80例,两组均采用同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脑氧代谢、血气指标、感染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早期组治疗48小时后颈内静脉血氧浓度(Cjv O2)、脑氧摄取率(CERO2)水平高于延迟组,脑动脉-静脉氧浓度差(Da-jv O2)水平低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治疗48小时后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a O2)水平高于延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低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延迟组,早期组治疗48h后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延迟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改善危重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和血气变化,减少肺部感染,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79例接受气管切开手术的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资料。按气管切开距气管插管的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甲组患者气管切开距气管插管≤10 d,乙组患者气管切开距气管插管10 d,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留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甲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92±58)h较乙组(348±53)h明显缩短(t=-12.490,P=0.000)。甲组患者ICU时间(9.8±2.7)d明显短于乙组(15.9±2.2)d(t=-11.058,P=0.000)。甲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6.2%(6/37),明显低于乙组38.1%(16/42)(χ~2=4.686,P=0.030)。2组成功撤离机械通气的例数分别为34、38例,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结论对于短时间内不能撤离机械通气的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ICU住留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颅脑损伤防治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126例行气管切开治疗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气管切开时间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情况、感染控制率以及感染控制时间等。结果两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4.72%和79.6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和64.44%,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降低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感染控制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去分支杂交技术治疗60岁以上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89例, 其中男32例, 女57例, 其中行杂交手术患者41例, 行孙氏手术患者48例, 比较两组患者结果。结果去分支杂交手术组手术时间[(5.87±1.77) h比(8.31±1.67) h ]以及体外循环时间[(114.31±23.45) min比(257.66±54.63) min]显著低于孙氏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30、19.510, P<0.05);去分支杂交手术组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7.3%(3/41)]显著低于孙氏手术组[29.2%(14/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2, P<0.05);去分支杂交手术组术后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4.9%(2/41)]显著低于孙氏手术组[22.9%(11/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9, P<0.05);去分支杂交手术组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建率[100...  相似文献   

20.
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在ICU防治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2):1024-1025
重症病房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极高,尤其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其病程较长,治疗上也较普通患者更困难,治愈后易复发,病死率高[1]。我院ICU自2004年12月~2007年3月收治61例重症病房须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31例使用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61例入住ICU的重症病房须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气管插管15例,气管切开46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46.08±2.57)岁。APACHEⅡ评分(16.47±3.52)分;其中42例有呼吸机(Servo-s)通气。入住ICU时常规查血常规、胸部CT,痰培养检查无肺部感染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