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治病有一原则:"热则寒之"寒则温之"燥则濡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在此则只辩证地谈谈"虚则补之",而且只谈补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反治法是中医临床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使用与病情性质一致的治法。《黄帝内经》指出,"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唐代医家王冰注释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与"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或"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正治法相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果过量使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的寒凉药,都会使患者出现或腹泻,或咳嗽,或久咳不愈症状。这是因为一味地使用凉药,遏制了局部的气机通畅和正常肺气的宣发,邪气反而闭而不出的缘故。如果加上荆芥、苏梗等辛温发散药,可有效避免和解决一些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3.
哮喘是一种常见病,中医所说的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和哮喘型支气管炎,并有寒、热、虚、实之分. 寒喘 表现为遇冷发作,咳嗽喘促,恶寒畏风,痰多稀薄.  相似文献   

4.
胃痛,中医有寒、热、虚、实、淤等区别.辨清证型,是选准药的前提. 下面,介绍几种治疗胃病的中成药,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病情科学选用.  相似文献   

5.
门铁军  安鸿 《黑龙江医药》2009,22(3):378-380
一般认为,味有相兼(一药可有多味,或可通行诸经),而气无重叠,历来认可,没有异议。关于"一药二气"的明确提法,首见王好古。其言"有一药一气,或二气者。热者多,寒者少,寒不为之寒:寒者多,热者少,热不为之热。或寒热各半而成温,或温多而成热,或凉多而成寒,不可一途而取也。又或寒热各半,昼服之,则从热之属而升;夜服之,则从寒之属而降。至于晴日则从热,阴雨则从寒,  相似文献   

6.
介绍平喘药物、镇静剂、祛痰药及纠酸药等西医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及中医辨证论治对小儿寒哮、热哮、脾肺两虚、肾虚痰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23):17-20
目的探讨DPN的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DPN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DPN患者350例,参照2016年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进行证候分型,再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各证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湿热阻络证>阳虚寒凝证。各个证型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病程及严重程度上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初期以痰瘀阻络证及湿热阻络证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及阳虚寒凝证逐渐增多。气虚血瘀证在各不同严重程度的DPN中分布频率均为最高,阳虚寒凝证在重度DPN中分布最多,而湿热阻络证则在轻度DPN中分布最多。结论 DPN属本虚标实之证,实证以痰、湿、热、瘀为主,虚证以气阴两虚、阴损及阳为多,血瘀则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8.
中医模糊理论的建立一.什么叫模糊医学?研究目的何在? 模糊是“暧昧”的意思.也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语言.应用在医疗学上,以阴阳两性分类,没有精确标准的“八纲与八法”去治病,这叫“模糊医学”.日常习惯用的病名:“伤风、伤寒、表寒、表热、里寒、里热、里虚、里实、气虚、血虚或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无精确数据标准,仅是一些“模糊信  相似文献   

9.
朱乐夫  裴桂英 《医药导报》1998,17(5):294-295
介绍平喘药物、镇静剂、祛痰药及纠酸药等西医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及中医辨证论治对小儿寒哮、热哮、脾肺两虚、肾虚痰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将骨髓纤维化归属于"癥积"、"虚劳"范畴.其病机为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衰,邪毒乘机侵袭,扰乱气血.作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夹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共四种证型进行中医辩证论治.  相似文献   

11.
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分为外感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主要病因为外邪侵袭,肺卫受感,肺失宣降,《河间六书》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内伤咳嗽为其他脏腑病变传至肺脏而发生的咳嗽,《黄帝内经》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嗽,非独肺也"。喻昌《医门法律》更提出"内伤之咳,治各不同,火胜壮水,金虚崇土,郁甚舒肝,气逆理肺,食积和中,房劳补下,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内已先伤,药不宜峻"等治疗法则。《杂病源流犀烛》将咳嗽的病理论述为:"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久不积"。笔者现将本病的病因、病机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过去人们曾用一般血管扩张药、维生素等药物进行支持疗法,但效果不确切[1、2]。1糖尿病概述糖尿病属中医之"消渴病"范畴,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因虚致瘀而目络阻滞,本病的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非增殖期DR以气阴两虚,肝肾不足为基本病机,目络瘀阻为特点,进入增殖期后则以淤血阻络,痰浊内生及痰瘀互结致目络损伤为其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顾耘 《家庭用药》2008,(10):35-35
中医将冠心病归属为胸痹、心悸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年过四十而气阴自半”。中年以上之人,由于机体本身生理的变化以及生活、工作所累,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元气受损。所以对于该病的辨证总属本虚标实,本虚常见有气虚、阴虚、阳虚、血虚,标实见于寒凝、痰阻、血瘀。常见证型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感冒病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方面仍存在一定误区,现列举如下. 1 病因误区 风寒二因实为一邪,和风无寒,不为邪风.外感六淫说,感冒病因主是感受风邪为主.其实,六淫中风、寒、暑、湿、燥、火实际只是寒热燥湿四因,即温度和湿度异常.中医之外因中不考虑致病微生物,环境气候影响于人体只有温度和湿度.温度异常即寒和热,湿度异常即燥和湿.  相似文献   

15.
中药煎服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大椿的"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和李时珍的"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都论证了中药煎服法是中医治病的关键环节和煎煮的重要性,批评重诊断、治法、方药而轻煎服法的观念,是非常有科学价值的中药临床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医里"浊"与"清"对立存在,一般以"清"为阳,"浊"为阴."清"一般与"轻"连用;"浊"一般与"重"连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马伟明主任中医师认为:质地重浊而能沉降下气,性味滋腻而能滋填真阴,味苦性寒而能清热燥湿,味厚入络而能豁痰活血等归属浊药.若病久正气已伤,虚邪留恋,非重浊之品则...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辩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芳 《首都医药》2008,15(6):50-51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类似于祖国医学所描述的"风湿"、"历节"、"白虎历节"、"鹤膝风"等病.本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疾病过程中每致痰浊血瘀阻滞筋骨关节,痹病迁延不愈,常致气血不足及肝肾亏虚,形成正虚邪恋之候.  相似文献   

18.
李东梅  高京 《首都医药》2005,12(16):48-48
补养药,是中医对补药的说法。所谓“补”就是滋补人体的亏损,改善机体衰弱现象,所以把凡是具有补充人体物质亏损或增强人体机能活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统称为补养药。1.补药的分类“补”是针对“虚”而言的,就是说,当人体在正气不足,虚象迭起的情况下,才能进服补药。“虚象”,中医叫做“虚证”,虚证又可分成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脾虚、肾虚等不同类型。中医在补益诸虚病症中,往往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用补阴、补阳、补气、补血、补脾、补肾等不同方法,因此补药又分为滋阴药、助阳药、补气药、补血药等。尤其重视“虚什…  相似文献   

19.
总结清代治疗消渴病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对消渴病的病机认识与治疗经验。消渴病病机,有寒消、热消之别,热又有虚火、实火之分,有病始于中焦燥气虚燥热者,也有始于肾气虚冷者。治疗方面,清代医家重视补肾气、脾肾同治、顾护脾胃、升提元气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深入讨论了现代中医临床常见四类疑证的鉴别诊断方法,即:寒,热,虚实不明,病非急重者,当以诊断性治疗鉴别之;病情急重,矛盾真象掩盖,假象反较突出者,当详查舌,脉,必要时结合现代化理论检验鉴别之;辨证论治久治无功者,当以现代科技检查手段鉴别之,现代理化检查无从发现确切病因者,是西医之疑而中医之疑,中医仍以四诊会参鉴别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