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车祸、工伤事故日益增多,颅面部多发性骨折越来越多,并受到临床的重视,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为面中部骨折的特殊类型,因其解剖结构、创伤病理复杂,范围涉及眼、口腔、神经外科等,故首诊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机,将会遗留下面部畸形和机能障碍以及危及生命。我科自1996~1999年收治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3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筛眶复合型骨折是指鼻骨及周围直接骨结构出现的一种多发性骨折,其结果往往是严重的鼻部畸形.采用常规鼻骨复位术,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上颌骨LeFort骨折及筛额眶复合型骨折(nose-orbital-eth-moid. NOE)面部畸形严重,处理较复杂[1].本文通过一种联合手法术式对该类患者进行复位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鼻筛眶骨骨折后继发畸形的二期重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鼻筛眶骨骨折继发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 手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或邻近瘢痕切口入路,充分显露额鼻眶区骨折部位,用小裂钻行眶内缘弧形截骨,将突起的骨折块截除并打磨平整,缩窄两眶内缘之间的宽度。根据需要用2~3条自体颅骨外板叠加塑成鼻支架,在鼻根部用微型钛板将支架固定于额骨鼻突。充分松解内眦韧带与邻近组织的瘢痕粘连,避免复位时存在张力,必要时于眶底处充分剥离松解眶骨骨膜并纵行切开减张,使内眦韧带尽量在无张力的情况下牵拉复位至泪囊窝后上方,用钢丝穿经鼻骨固定。采用自体颅骨外板或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修复眶内壁及其它眶壁缺损,矫正眼球内陷畸形。结果 1996年12月~2001年12月,共治疗严重鼻筛眶骨骨折晚期继发畸形患者34例,其中同时合并眶颧骨折12例、额骨骨折4例、Le Fort Ⅲ型骨折l例及Le Fort Ⅱ型骨折l例。所有患者术后畸形均获明显改善。结论 鼻筛眶骨骨折后期继发畸形手术的重点在于应用自体骨重建鼻背骨性支架,重塑鼻背轮廓;双侧眶内缘骨折突起截骨缩窄,内眦韧带复位固定和内眦整形矫正创伤性内眦距增宽,恢复鼻根部高度与内眦间距的协调比例关系;同时眶壁植骨矫正眼球内陷畸形。  相似文献   

4.
在颅面部外伤中,眶区创伤比较常见。自70年代CT出现以来,眶区骨折在外伤早期即可明确诊断。但如忽视了即期修复,常造成后期难以修复的畸形,主要表现为颧上颌部塌陷、额顶部凹陷变形、筛窦、上颌窦破裂,眼球内陷及向内下方移位、复视。文中主要总结我院近年来对眶区外伤后复杂畸形的早期治疗经验。1 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32例,男性26例,女性6例。急诊手术16例,外伤后2~3周手术16例。年龄18~61岁,平均26岁。外伤原因:工伤13例,车祸12例,殴击伤7例。其中伴有脑外伤征状者8例。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面部软组织损伤急诊处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以及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面部形态及功能的整形外科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98例面部软组织创伤患者,采用整形外科技术,根据具体伤情设计不同修复方法,严格遵守无菌无创原则,进行清创、创面修复、皮瓣修复等治疗.结果 790例患者术后Ⅰ期愈合,8例伴有轻微瘢痕,随访6个月至1年,无感染、坏死、明显瘢痕等并发症发生,面部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在面部软组织损伤急诊处理时,尽早应用整形外科技术进行Ⅰ期修复,避免创面自然愈合后发生畸形及功能障碍,无需Ⅱ期手术整形.  相似文献   

6.
唇裂鼻畸形的整复在美容整形外科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整形外科手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唇裂鼻畸形的修复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且各有所长.在对鼻畸形进行正常生理功能恢复的同时,还强调鼻形态的美感及瘢痕的隐蔽,这对患者的面部美观有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7.
在颅面部外伤中,眶区创伤比较常见。自70年代 CT出现以来,眶区骨折在外伤早期即可明确诊断。但如忽视了即期修复,常造成后期难以修复的畸形,主要表现为颧上颌部塌陷、额顶部凹陷变形、筛窦、上颌窦破裂,眼球内陷及向  相似文献   

8.
颅内外联合入路矫治严重额眶骨折后遗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外联合入路治疗额眶骨折后遗畸形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有无大块骨质缺损额眶骨折主要分为两类:①额眶部大块骨组织缺损。②额眶部骨折塌陷,无大块骨组织缺陷。二者均经颅内外联合入路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前者主要采用自体颅骨外板及人工骨行额眶部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后者则运用截骨复位、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植骨等颅颌面外科技术修复。结果:1998年6月-2000年10月,共治疗额眶骨折后遗畸形18例,其中同时合并大块骨组织缺损者12例,额眶部骨折塌陷,无大块骨组织缺损者6例,所有患者畸形明显改善,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外联合入路较单纯颅外入路更能清晰显露额眶骨折的部位,便于手术操作,与颅颌面外科各项技术灵活结合,可收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后,继发畸形晚期重建的手术步骤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下睑睫毛缘切口及口内龈颊沟切口入路,充分显露所有骨折部位.按照先上后下、再中间,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各功能区域的修复.首先经颅内外联合入路修复额眶部畸形,然后进行眶颧部外侧面部支架的截骨重建,再行下颌骨截骨复位,最后行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颌间结扎后,通过下颌骨确定上颌骨的位置并用小夹板内固定.应用自体骨重建鼻背骨性支架,重塑鼻背轮廓;内眦韧带复位固定和内眦整形矫正创伤性内眦距增宽,恢复鼻根部高度与内眦间距的协调比例关系;同时眶壁植骨修复,缩小扩大的眶腔,矫正眼球内陷畸形.结果共治疗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后继发畸形12例.所有患者畸形均获明显改善,咬牙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多涉及颅面骨三个或三个以上区域,骨折变化多样.熟知各区域的解剖功能特点、合理设计手术方案,方可最大程度地改善外形,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伤后眶骨畸形伴眦角移位的二期修复方法. 方法 1998年6月-2007年7月,收治外伤后陈旧性眶骨骨折畸形伴内、外眦韧带断裂移位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13~46岁,平均21岁.车祸伤29例,拳击伤6例,木棍击伤2例.伤后至该次手术时间3个月~8年.眶颧骨折11例,鼻眶筛骨折15例,合并眶颧、鼻眶筛骨折8例,额骨骨折3例.第1次接受整复手术3l例,第2次手术6例.手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下睑睫毛缘切口及口内龈颊沟切口入路,根据骨折畸形错位程度分别将骨折截断复位或对凸起处凿除磨平、凹陷处充填固定,重建正常眶缘结构:自体骨或Medpor眶内容充填薄片修复眶下壁,矫正眼球内陷畸形:充分松解内眦韧带与邻近组织的瘢痕粘连,根据眶内侧壁骨折有无移位情况,选择钢丝直接固定或骨折片复位后行内眦韧带固定术. 结果 36例术后切口I期愈合,1例因合并上颌窦炎引起重建眶下缘的肋骨感染致手术失败.其中2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未见植入物移位、排斥脱出及感染等并发症.12例眼球内陷患者有2例矫正不足.18例内眦韧带断离眦角移位的患者有3例矫正不足.其余患者外观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对3例自体骨和Medpor移植患者行CI检查,显示固定良好. 结论 外伤后眶骨骨折伴眦角移位的畸形后期修复应重视骨折复位与填充,同时兼顾眦角移位修复和眼球内陷矫正,全面考虑,综合治疗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严重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后继发畸形的修复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严重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后,继发畸形晚期重建的手术步骤及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下睑睫毛缘切口及口内龈颊沟切口入路,充分显露所有骨折部位.按照先上后下、再中间,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各功能区域的修复.首先经颅内外联合入路修复额眶部畸形,然后进行眶颧部外侧面部支架的截骨重建,再行下颌骨截骨复位,最后行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颌间结扎后,通过下颌骨确定上颌骨的位置并用小夹板内固定.应用自体骨重建鼻背骨性支架,重塑鼻背轮廓;内眦韧带复位固定和内眦整形矫正创伤性内眦距增宽,恢复鼻根部高度与内眦间距的协调比例关系;同时眶壁植骨修复,缩小扩大的眶腔,矫正眼球内陷畸形.结果 共治疗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后继发畸形12例.所有患者畸形均获明显改善,咬牙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复杂性颅颌面骨折多涉及颅面骨三个或三个以上区域,骨折变化多样.熟知各区域的解剖功能特点、合理设计手术方案,方可最大程度地改善外形,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将3D打印技术应用在颌面部鼻-眶-筛粉碎性骨折整复手术中,探寻数字化外科在鼻-眶-筛复合骨折手术复位过程中的准确性及优势.方法 选取2017—2019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鼻-眶-筛粉碎性骨折患者17例.术前完成数据采集,根据DICOM软件数据进行患者头面部骨性解剖的3D虚拟重建,并同期完成虚拟复位,将...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科在治疗面中部骨折18例中结合鼻内窥镜技术,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治面中部18例,全部为男性,年龄14~56岁,鼻额筛复合骨折16例,眶底暴折2例。18例均为外伤所致,其中3例面部有开放性创口,15例为闭合性创伤,均有面部畸形,以鼻根部为中心塌陷,内毗间距增宽,鼻根与额骨之间形成锐角15例。颧弓下塌1例,眼球内陷视力为眼前手动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技术切除修复面部肿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37例面部肿瘤患者应用整形外科微创技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后,采用直接缝合、皮片或皮瓣移植等方法修复面部缺损。结果:修复皮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5年,所有患者面部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无明显瘢痕和器官移位。结论: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技术治疗面部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唇裂是整形外科最常见的面部先天性畸形之一。在唇裂早期修复时,均会尽量恢复其唇部正常的外形和生理功能,但术后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一期手术无法完全矫治的缺陷继发的畸形会越来越明显,同时部分患儿术区瘢痕出现了增生,会继发不同程度的鼻唇畸形,影响患儿面部美观和鼻唇部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何精确分析和评估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具体缺陷,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便较完美地修复唇裂术后继发的鼻唇畸形,是临床医师所面临的难题之一。现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眶骨骨折进行分类 ,明确导致眼球内陷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 ,提高眼球内陷畸形的手术矫治效果。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X线片、眶部轴面及冠面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 ,将眶骨骨折主要分为两型 :Ⅰ .单纯眶壁骨折 ,眶缘完整。此类骨折的部位主要发生在骨壁薄弱的眶底及眶内壁。Ⅱ .构成眶骨的骨骼骨折移位造成的眶骨的破裂。多见于眶颧骨折和鼻筛眶骨折。对Ⅰ型骨折所导致的眼球内陷畸形经下睑睫毛缘下切口入路 ,采用自体骨或人工骨材料置入修复 ;Ⅱ型骨折所造成的眼球内陷首先将移位的骨折块截骨复位、小夹板坚强内固定 ,重建正常的眶缘并采用自体或人工材料置入同时修复眶壁。结果 自 1996年 7月 - 2 0 0 0年 10月 ,共治疗眼球内陷畸形患者 5 2例 ,其中Ⅰ型 10例 ,Ⅱ型4 2例。眼球内陷畸形均明显矫正。结论 眶骨骨折所造成的后期眼球内陷畸形主要是因为眶骨骨性容积增大所造成的眶内容物与眶骨骨性容积失衡的结果 ,可通过植骨的手段修复眶骨各壁的缺损、缩小扩大的眶腔、重建眶骨正常的解剖形态和眶容积而得以有效的矫正。  相似文献   

17.
面部软组织外伤急症的整形外科修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利用整形外科技术对面部软组织外伤急症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微创为原则,修整伤口,精细缝合,并根据软组织的缺损情况,采用皮瓣移植进行Ⅰ、Ⅱ期修复.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对786例面部软组织外伤的急症患者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创口无感染、血肿、皮瓣坏死出现.Ⅰ期修复者692例,Ⅱ期修复者94例.随访其中的461患者3~6个月,术区无明显瘢痕增生,面部器官无牵拉变形,效果良好.结论 应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面部软组织外伤急症,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畸形发生较少,是修复面部软组织外伤急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颌面部创伤患者的处理经验。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对经急诊修复治疗的16 800例颌面部创伤患者,根据患者颌面部不同的伤情,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最大程度恢复面部的外观形态。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18个月。对皮肤裂伤者,经清创缝合后伤口无明显瘢痕增生、挛缩,面部功能及表情正常;对皮肤缺损者,治疗后无明显组织移位及牵拉变形,瘢痕不明显;对皮肤撕脱伤者,治疗后恢复了面部完整外形,瘢痕较小,畸形不明显;对合并面部骨折伤者,经及时清创、复位、缝合等治疗,无明显感染且并发症少,为后期进一步治疗打下了基础。结论将整形外科技术应用于颌面部创伤,可以获得术后瘢痕细小,后遗畸形较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特殊鼻畸形的有效整形修复方法.方法:对34例鼻畸形,其中先天性鼻窦道13例,先天性鼻眶裂2例,先天性鼻裂7例,双侧唇裂继发鼻畸形12例,应用鼻表浅肌肉腱膜瓣修复.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双侧鼻翼及双侧鼻孔均对称,鼻表情运动和鼻孔舒缩功能恢复.平均随访9个月,均效果满意.结论:应用鼻表浅肌肉腱膜瓣修复特殊鼻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鼻眶筛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眶筛区(naso-orbital-ethmoid,NOE)是人体最为复杂的解剖区域之一,特指面中部由两侧眶上孔和眶下孔之间构成的矩形区域,范围包括鼻骨、额骨、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位于颅、眶及鼻三者交叉区域,又称鼻上颌泪额筛区。鼻眶筛复合体骨折是面中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犁,首先由McCoy于1959年提出。由于本身及其所牵涉的相邻解剖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