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笔者医院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28例36眼,采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予以矫正。术后随访6~12个月。将患者术前、术后上睑缘中点到角膜反光点的距离(Marginal reflex distance,MRD)以及不良反应作为评价指标,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28例患者36只患眼,治愈32只患眼(88.9%),改善3只患眼(8.3%),无效1只眼(2.8%)。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手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现察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量度先天性上睑下垂62例87眼.结果:本组病例中,完全矫正65眼(74.7%),基本矫正18眼(20.7%),复发4眼(4.6%).无过矫病例.结论: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额肌悬吊术与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20只眼)上睑下垂患者采用额肌悬吊术.对20例(25只眼)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结果:前一种方法术后早期眼睑高度、弧度及重睑形成尚可,但欠自然,闭睑不全明显,持久性欠佳.后一种方法术后眼睑高度、弧度及重睑形成良好,美观自然,持久性好.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是矫治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单切口额肌上睑SMAS瓣经眶隔后悬吊治疗上睑下垂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 取上睑重睑皱襞切口,SIFSF悬吊治疗上睑下垂,重建上睑提升动力通道近似上睑提肌滑行路径.自1993年7月至2009年11月,收治上睑下垂148例(215只眼),其中应用SIFSF经眼轮匝肌和眶隔后隧道悬吊治疗上睑下垂者81例(121只眼),包括严重或复发性上睑下垂、Horner′s 综合征、张口瞬目综合征、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和下颌面发育不良综合征伴有的上睑下垂等;应用上睑提肌腱膜缩短,提上睑肌粘连松解,节制韧带松解,睑板部分切除治疗上睑下垂67例(94只眼).结果术后早期发生睑内翻、角膜刺激者1 例,再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者1例,经治疗好转;结膜脱垂者2例,术后血肿者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在SIFSF悬吊治疗上睑下垂的81例(121只眼)患者中,术后经4周至10年随访者49例(69只眼),其中优良者30例( 45只眼),良好者17例(22只眼),矫正不足者2例(3只眼),矫正优良率为97%.术后提上睑功能和形态良好.矫正不足2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单切口额肌上睑SMAS瓣经眶隔后悬吊治疗上睑下垂术式,可避免眉下切口,是一项符合上睑提肌生理功能的重建,适应证范围较广,手术操作简易,术后提上睑功能和上睑形态改善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上脸提肌缩短术是治疗先天性、后天性上脸下垂的传统术式之一.自1996年1月以来,我们共诊治提肌缩短术矫正不足患者23例,30只眼,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3例,30只服,男13例,女10例,年龄17~d8岁,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曾做提肌缩短术的患者.矫正不足判断标准:双眼上睑下垂术后上睑缘遮盖角膜≥3 mm,单眼上睑下垂术后低于健眼>2 mm.本组18例23只眼睑缘遮盖角膜3~4 mm,5例7只限遮盖角膜≥5 mm.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于中度上睑下垂采取提上睑肌缩短法矫正,对于重度上睑下垂采用额肌瓣悬吊法矫正.结果 本组28例患者(36眼),24例患者(31眼)术后双侧基本对称,2例(3眼)轻度矫正不足及2例(2眼)轻度过矫(提上睑肌缩短术)者早期予以调整后形态满意.结论 对于中度上睑下垂者,采取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术后形态自然;而对于重度上睑下垂者,采取额肌瓣悬吊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联合提上睑肌(LM)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12—2019-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CFS悬吊术联合LM缩短术治疗的20例(34只眼)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34只眼)患者中有效矫正30只眼(88%),术后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这两种术式对于不同程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8年在笔者医院接受提上睑肌缩短术或额肌瓣悬吊术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37例53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提上睑肌缩短术组(n=17)和额肌瓣悬吊术组(n=20),比较两组不同程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矫正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提上睑肌缩短术对于轻度上睑下垂的正矫率为87.5%高于额肌瓣悬吊术组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上睑肌缩短术对于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正矫率分别为30.0%、50.0%,低于额肌瓣悬吊术组的90.0%、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上睑肌缩短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低于额肌瓣悬吊术组的20.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适用于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适用于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肌力<4 mm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肌力在4 mm以下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71例86眼行提上睑肌缩短术,观察并分析术后上睑的高度,睑裂宽度,上睑的弧度及重睑形态结果:本组患者71例( 86眼)中治愈81只眼,占94.19%;欠矫4只眼,占4.65%;过矫1只眼,占1.16%;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的39例(43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该组患者包括先天性上睑下垂34例(38眼),外伤性上睑下垂5例(5眼),评估手术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结果:术后2年随访结果,本组矫正良好者37例(41眼),占95.3%,基本矫正2例(2眼),占4.7%,无过矫和矫正不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马洪珍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191-2192
目的:分析提上睑肌缩短及前徙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18例(22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者采用提上睑肌缩短及前徙术,对术后效果及并发症随访观察1年。结果:2眼欠矫,术后3天再次手术调整后疗效满意;22眼均睑缘弧度自然,睫毛位置正常,无暴露性角膜炎等其它并发症。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睑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中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06例(113只眼),先天性或复发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均采用上睑联合筋膜鞘(CFS)悬吊同时行提上睑肌缩短的方法进行矫正。术后6~12个月随访,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随访6~12个月,患者术后睁眼有力,眼睑及眼球活动自由协调。106例患者中99例满意、4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满意率97.2%(103/106)。结论:采用上睑联合筋膜鞘(CFS)悬吊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中重度上睑下垂,术后眼睑活动自如,重睑弧度自然,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对称的先天性双侧上睑下垂进行分期手术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2011年至2013年的30例不对称双侧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分期手术矫正。一期手术矫正较重侧(中~重度),行睑板部分切除联合上睑提肌缩短前徙术;3~6个月后再行较轻侧矫正,行睑板部分切除术或上睑提肌缩短术。术后随访3~24个月,术后评估内容包括矫正程度与双侧对称性。结果 全部30例患者60只眼,在矫正效果评估中,37(61.7%)只眼为充分矫正,23(38.3%)只眼为中等矫正,无矫正不足或过矫病例。对称性评估中,23(76.5%)例达到良好对称,7(23.5%)例达到中等对称,无对称不佳病例。结论 与我们以往的治疗经验相比,对于不对称的双侧先天性上睑下垂,分期手术治疗能够达到更好的对称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对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44例49眼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共24例26眼,额肌瓣悬吊术20例23眼,术后对上睑缘位置、上睑的弧度形态、眼睑闭合度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并据此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行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后上睑下垂矫正较满意,术后形态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优于额肌瓣悬吊术患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符合眼睛的正常生理结构,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30只眼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采用额肌瓣悬吊,利用额肌的力量提起上睑.结果:23例30只眼矫正满意27只眼,矫正良好3只眼,矫正不良0只眼.结论:额肌肌瓣悬吊术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有效的主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中度和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对30例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包括2例上睑下垂术后欠矫和复发患者),采用联合睑板切除的上睑提肌缩短术.术中睑板切除量根据睑板的宽度设计,上睑提肌切除量=(上提量-睑板切除宽度)× (4~5) mm.并分离睑结膜和上睑提肌,切除一定量的睑结膜以防止结膜脱垂,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30例除3例矫正不足外,余均获得良好上提效果,上睑缘弧度自然,无严重并发症,仅少数患者早期有轻度睑裂闭合不全.结论 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适用于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及上睑下垂术后欠矫的患者,在矫正畸形和改善外观方面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掌握手术操作要点,有助于在功能和外形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额肌瓣悬吊术与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术后疗效。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18年10月),包括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rirection Online和Cohrane Library。搜集关于额肌瓣悬吊术与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术后疗效比较的随机及非随机对照试验,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估,制定相应的结局指标。应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1篇临床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包含648例患者。研究组采用额肌瓣悬吊术矫正,对照组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对比的OR值为2.11 (95%CI:1.40,3.18),手术失败率对比的OR值为0.47 (95%CI:0.26,0.8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的OR值为0.58(95%CI:0.34,0.9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肌瓣悬吊术与上睑提肌缩短术对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均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额肌瓣悬吊术更为安全可靠,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500只眼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的效果,效果良好者369只眼(73.8%),矫正不足96只眼(19.20%),矫正不良35只眼(0.70%)。手术效果和术前睑裂、缩短量有关系。讨论了手术的适应征,认为提上睑肌功能消失的病例首选此手术是适当的,文中还讨论了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部分上睑提肌(levator muscle,LM)缩短术与单纯CFS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远期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南医院整形外科对收治的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26例(220只眼),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104只眼),其中双侧重度36例,一侧重度、另一侧轻中度32例,采用单纯CFS悬吊术。观察组58例(116只眼),均为双侧重度,采用改良CFS悬吊术+LM缩短术。结果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观察组非复发上睑回退(0.51±0.11)mm、上睑形态满意率(96.55%)、眼睑完全闭合率(65.52%)、上睑迟滞发生率(37.93%)、1年复发率(5.17%),对照组非复发上睑回退(1.21±0.19)mm、上睑形态满意率(79.41%)、眼睑完全闭合率(39.42%)、上睑迟滞发生率(86.54%)、1年复发率(21.15%),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结膜上穹窿CFS悬吊、部分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操作安全,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2007年~2011年)(19只眼)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本组15例(19只眼)中重度上睑下垂均矫正满意(外观满意,弧度自然)。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睑闭合不全的情况,一般术后1~3个月内完全恢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睑板全层切除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此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