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伴下腔静脉缺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临床已广泛采用介入封堵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房缺)、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末闭等,但采用介入封堵方法治疗房缺伴下腔静脉缺如罕见。本报道1例房缺伴下腔静脉缺如,采用介入方法经半奇静脉途径封堵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房缺)伴下腔静脉缺如的介入封堵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诊断为房缺伴下腔静脉缺如患者,输送系统沿右髂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肋间最上静脉、左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房和左房进行介入封堵方法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治愈.结论:房缺伴下腔静脉缺如患者如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肋间最上静脉发育正常,能够采用介入封堵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霖  黄创  郭鹏  陈艺钊  林文培 《山东医药》2011,51(45):70-71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3例CH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封堵成功42例,成功率97.7%。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因其未闭动脉导管较大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未行封堵术;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半小时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置入临时起搏器于术后1 d恢复正常。结论国产封堵器治疗CHD疗效好,成功率高,价格低廉,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Valsalva窦瘤破裂(RSV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的心血管畸形,多起源主动脉右窦,常破入右心室。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外科修补瘘口两端及切除窦瘤。该文详述经导管封堵治疗1例9岁RSVA患儿。 方法 全麻后行股动、静脉穿刺置鞘管,经食管超声(TEE)显示RSVA的部位。用4F的右冠造影导管在0.035”的导丝引导下,从升主动脉经RSVA到右心室,最终到达上腔静脉及左无名静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时应用超声心动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进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手术(介入封堵治疗)前、中以及术后随访7天、30天、90天、1年后,进行超声心动图辅助诊断,观察治疗疗效。结果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ASD(房间隔缺损)有25例,VSD(室间隔缺损)26例,PDA(动脉导管未闭)7例,VSD合并ASD的有2例。手术中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有54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后随访7天、30天、90天、1年后的超声心动图,能够为封堵器的位置、残余分流以及封堵有效情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前、中、后提供有效治的治疗依据。为手术治疗成功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重要的诊断保障。  相似文献   

6.
先心病及瓣膜病的介入治疗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瓣膜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间收治的120例先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组中,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16例,均成功封堵,无并发症发生。少年组中,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均成功封堵,风心病二尖瓣狭窄8例,均穿刺成功。成人组中,房间隔缺损16例,均成功封堵,无并发症发生;室间隔缺损8例,4例成功封堵,4例封堵失败,均出现头痛并发症;动脉导管未闭12例,均成功封堵;肺动脉瓣狭窄4例穿刺成功。全部120例患者中,4例出现并发症(3.3%),总有效率96.7%。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病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对老年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7例,对其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7),介入封堵治疗后,在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内径以及三尖瓣的反流面积上,与介入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显著,且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未成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6例3种常见先心病施行了介入封堵治疗.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64例(PDA组);房间隔缺损(ASD)封堵76例(ASD组);室间隔缺损(VSD)封堵66例(VSD组)。对介入治疗未成功的7例作了回顾分析。结果:未成功率为3.40%(7/206)。其中PDA组为3.13%(2/64),ASD组为2.63%(2/76),VSD组为4.55%(3/66)。未成功原因是:对导管大小判断有误,放置封堵伞有误,输送鞘管引起迷走神经反射。结论: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法洛氏四联症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漏介入封堵治疗体会。方法:总结2010-10-2018-11在我科住院的法洛四联症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漏患者9例资料,介绍经导管行左心室造影及介入封堵治疗经验。结果:7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77.78%,2例外科再修补治疗;无任何并发症发生,介入患者均5~6 d出院。结论:法洛四联症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漏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并对近期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观察.方法 126例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室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 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 VSD介入封堵成功率为98.3%,不成功原因为缺损直径过大以及缺损位置特殊,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VSD是一种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一种可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0岁,发现心脏杂音8年入院。8年前因感冒就诊发现心脏杂音(具体不详),当时未予特殊治疗。2009年在多家医院多次行心脏彩超、冠脉双源CT提示:左冠状动脉右房瘘可能并左冠状动脉窦瘤(约1.8cm×1.8cm),房缺可能;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扩大,二尖瓣、肺动脉轻度反流。院外曾有冠脉造影提示未发现冠脉异常,故到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12.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也是患者唯一能够自我控制的致病因素。许多心血管医生已经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干预的重要性,但尚缺乏相应的戒烟知识和戒烟技巧。本共识通过全面总结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0.7%加.8%,每年有15万-17万先心病新生儿患者,其中约10万患儿需要手术治疗。常见的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相似文献   

14.
房颤的发生源于心脏电生理改变和心房结构重塑的共同作用。心房纤维化是一个有害的过程,会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与降解失衡及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值等。早期研究显示,心室纤维化会引起心室壁进行性硬化,进而引起心室功能不全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但随后的研究突出显示了心房纤维化与房颤的关系,与瓣膜病、高血压和老龄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病例:患者女,86岁,因"间断腹痛、呕吐5 d"于2010年12月23日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断性发作,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2次/d,约50 ml/次。患者发病期间无排便、排气,无发热、呕血,小便正常。门诊行腹部立位平片示,肠梗阻(见图1)。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20余年,曾于2010年9月28日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见图2)。遂以肠梗阻、慢性胆囊炎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社会上呼唤人文医学或人文医生的声音很响,似乎而今的医疗服务使社会大众难于接受。对此,我们复习研究了许多相关文献,从远古时代的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发展到今天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各时段的医疗服务。这一文献复习始于朱宗涵教授于2001年在北京地区会议上讲话时提出的“人文医学”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LVH)是增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措施。对单一抗高血压药治疗未能达到目标降压的高血压患者主张联合用药或用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肝病学会(AASLD)与美国移植学会近期发布了关于儿科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患者的长期医学管理指南,同时北美儿科胃肠病学会也批准了这项指南。在此对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翻译,以供临床参考。建议分级参考表1。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第一次发表的女性心血管病预防建议,提高了美国民众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公众意识,并促进了预防和治疗的进步。2007年,心血管疾病每分钟仍会导致一名美国女性死亡。2011年,AHA对女性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将“循证为基础”转化为“效果为基础”的指南,更加关注预防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the huge development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surgical operation, pacemaker implantation, and drug therapy remains the first lin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Several new anti-arrhythmic drugs and anticoagulation drugs have come out recently, and have made the drug therap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 more promising choice.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ntemporary highlight on the new anti-arrhythmic agent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 S Chin J Cardiol 2009 ; 10 (4) : 244 - 249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