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孔式入路体外循环(port-access procedure)的出现推动了心脏血管外科微创化的应用、普及.在临床工作及各种期刊文章中对port-access这一术语的应用、翻译甚至概念理解种类繁多,滥用、误用甚至错用的现象比比皆是,相关的术语有port-access procedure、Endo CPB、heartport system、闭式体外循环、密闭式体外循环、外周体外循环、经皮体外循环、血管内体外循环、小型体外循环、微型体外循环、微创体外循环、辅助循环、左心转流、体外膜肺氧合疗法(ECMO)、血滤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port-access以及相近的、相关的用法和概念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2.
微型辅助泵在微创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成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2,29(4):216-218
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需要,新型的微型辅助泵也得以不断发展,本文介绍几种当今世界上正在使用和研究的微型辅助泵,结合微创冠状动脉外科阐述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体外循环方式在主动脉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不同部位、不同病变程度的主动脉瘤的体外循环方式的选择。方法:本组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瘤外科手术56例,其中升主动脉瘤38例,降主动脉瘤18例。采用低温全身体外循环31例;左心转流15例;深低温停循环10例,其中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方法9例。结果:术中死亡1例,为巨大升主动脉瘤,因吻合口不能控制出血而死亡。术后死亡3例,1例为突发心室颤动,1例为术中大量气体进入主动脉,术后昏迷、肾功能衰竭死亡,第3例为降主动脉瘤术后突发心肌梗死。除1例因动脉插管进入夹层,在开始体外循环时即血压下降、心跳停止,以及术后长时间有神经精神症状外,其余病例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方式要根据病变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4.
微型辅助泵在微创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成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2,29(4):216-218
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需要,新型的微型辅助泵也得以不断发展,本文介绍几种当今世界上正在使用和研究的微型辅助泵,结合微创冠状动脉外科阐述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后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常规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姜堰医院骨伤科就诊的10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53例)及常规组(54例)。微创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组则采用后外侧常规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5 d柄假体颈干角及髋臼外展角角度)及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手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住院时间长于微创组(P<0.05);手术后微创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Harri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高于微创组(5.66%)(P<0.05)。结论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刘丁铭;崔凯军;崔馨爱;文俊杰 《心血管病学进展》2024,(6):494-497+501
成功进入心外膜间隙是许多心脏手术的基础。既往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外膜旁道的导管消融,特别是在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基质消融中,经皮剑突下心外膜入路已成为该类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策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经皮剑突下心外膜入路逐步应用于左心耳闭塞、食管保护、膈神经保护、心房颤动的标测和消融、心外膜起搏导线植入等。安全进入心外膜间隙是一项重大挑战。在过去的几年里,针中针技术、经冠状静脉窦或右心耳进行二氧化碳灌注、无对比剂指导下的干性心包穿刺、实时压力/频率监测的心外膜穿刺针等多项技术的进步显著改善了心外膜入路的安全性。基于此,现主要对心包结构、心外膜手术的适应证、常见心外膜入路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和经验。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心胸外科共开展116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其中男性71例,女性45例,年龄13-72岁,平均(40.6±14.2)岁,体重35-85Kg,平均(50.5±10.8)Kg。手术方式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二尖瓣成形/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左房/右房粘液瘤摘除术。所有患者均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进行手术,采用股动脉插管灌注,食道超声引导下的二极股静脉进行插管引流,如有必要可加用上腔静脉插管。其他病例则采用同侧股动脉,股静脉,上腔静脉或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除心脏不停跳的术式外,升主动脉顺行灌注4:1冷含血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浅低温,中高流量灌注。全组病例都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cuum-assist venous drainage, VAVD)和常规超滤。体外循环结束后,股动脉插管处重建,颈内经脉压迫止血。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31-158(82.3±31.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96(48.1±19.8)min,超滤量1100-3500ml。除47例不停跳手术外,其余病人中56例心脏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81.2%。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16(4.5±1.4)h,胸腔引流量90-550(160±65)ml,术后住院时间6-21(9.1±2.7)d。88例病人(75.9%)住院期间未输血。115例痊愈出院,1例死于术后感染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0.86%。结论:各种外周插管建立的体外循环;VAVD技术的应用;适宜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力;良好的心肌保护;综合全面的体外循环管理为微创心脏手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实用性强,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梅氏微创消融术治疗高龄房颤患者的早中期结果.方法 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经左胸径路微创外科治疗的高龄房颤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71.9±3.82)岁.60例患者中阵发性房颤34例,持续性房颤26例.手术通过左胸路径,在全胸腔镜下施行.房颤消融术式包括双极消融钳行双侧环肺静脉消融、连接两侧肺静脉的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心外膜自主神经节消融和左心耳切除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108.3±32.7)min,无患者需转为开胸手术;无起搏器置入等并发症和死亡;平均住院日为(8.9±2.7)d.术后平均随访(15.9±8.7)个月,52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8例患者术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术后复查无左房血栓和肺静脉口狭窄.结论 左胸径路微创外科治疗房颤对高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PORT ACCESS技术,进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24例微创主动脉瓣替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8例传统正中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患者资料作对比性研究。结果:微创组虽然在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124±39)vs.(102±34)min;(97±33)vs.(83±24)min]较传统正中开胸组长,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在减少手术输血量、平均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8 vs.38)mL;(1.2±0.6)vs.(2.5±1.7)d;(11.1±4.3)vs.(19.7±7.8)d]上优于传统正中开胸组。结论:微创主动脉瓣置术换创伤小、术中输血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主动脉瓣疾病安全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王锡山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3,2(3):106-108
随着腹腔镜微创手术在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手术治疗中逐步推广和应用,微创理念得以在肿瘤外科中建立并发展。微创理念与功能外科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的,功能外科要求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器官和机体的功能。在保证患者利益的前提下,临床医生要在规范中勇于创新,微创外科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这也是功能外科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17.
Primary cardiac tumours for which 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main stay of treatment are rare and present both diagnostic and management challenges.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are asymptomatic and one third of those who have symptoms present with vague constitutional symptoms which further complicates the process of early diagnosis. The current state-of-the art multi-modality imaging, routine use of intra-operative 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m (TOE) in most cardiac centres and the tremendous advances of endoscopic adjuncts greatly enhances both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ose group of patients. The surgical burden of median sternotomy and the contemporary trend towards less invasive surgery urged the necessity for adopting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general and cardiac tumours are no exception. Despite the rarity of theses tumours, minimally invasive resection is successful in the hands of experienc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ons who employ the same minimal access valve surgery platform to access the tumours in various cardiac chambers and valves with no compromise to the oncological clearance and hence achieve the benefi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without compromising long term outcomes. 相似文献
18.
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治疗自发性脑出血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方法 采用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2例。结果 血肿完全清除7例,大部清除4例。术后再出血1例,2例为血管畸形。随访3~6个月,GOS分级良好3例;中残4例;重残5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内镜手术清除自发性脑出血手术创伤小,能在直视下操作。对小血管畸形导致自发性脑出血也可应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改良上下腔静脉阻断法在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应用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技术,结合使用“哈巴狗”钳及肠钳阻断上下腔静脉完成微创心脏手术24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右房黏液瘤摘除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同期三尖瓣成型术12例.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术中上下腔静脉阻断充分,无漏血,无上下腔静脉损伤,无围术期死亡,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改良上下腔静脉阻断法在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中应用,安全、简单容易、阻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