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东 《民航医学》2004,14(2):10-11
正常肝脏内脂肪含量为2%~4%,当脂肪积聚超过5%时,称为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笔者对西北地区民航飞行人员2001年度和2002年度两次体检中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者的患病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精性肝病的演变规律是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这几种病变往往可部分重叠,而且在很多病人身上可同时存在,但肝损害的关键性病变是终末肝微静脉周围的纤维化。 乙醇很容易从肠道吸收,其中 90%以上都在肝脏通过乙醇脱氢酶和一些微粒体的酶进行氧化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肝脏的一些适应性反应,包括滑面内质网肥大和肝脏药物代谢酶性增强。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最早的病理改变,而且是住院酗酒患者中最常见的肝脏病变。脂肪肝通常无症状,但有时也可出现肝区痛、肝脏轻度肿大,甚至肝内阻塞性黄疸。此外,门静脉高压和急性肝细胞衰竭…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     
张禹 《人民军医》1996,(11):50-52
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类(特别是三酸甘油(甘油三酯》过多堆积而言。正常人肝的总脂量占肝重量的5%,内含磷脂、三酸甘油、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等,若总脂量超过肝重量的5%,即称脂肪肝。超过越多病情越重,有的可达肝重量的40%~50%。l病因及发病机制1.回营养过度引起脂肪肝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时间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糖饮食,因营养过剩,脂肪在体内储存而发生超重和肥胖。1.2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度相反,营养不良也可导致脂肪肝,这是因长期饥饿或胃肠道消化吸收障碍,造成的机体蛋白质缺少,必然发生形成载…  相似文献   

4.
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和介入治疗的争议和探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 进一步探讨成人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mous hemangiomas of the liver,CHL)的血供和介入治疗。方法 近来有人报道少数门静脉供血的CHL病例通过门静脉插管栓塞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并对通常认为的CHL血供完全来自肝动脉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为求得一科学合理的解释,作者复习了肝脏的血管胚胎发生学和组织学、CHL的病理改变以及相关的文献,并结合2000~2002年曾作过的CHL血液动力学研究结果作进一步探讨。结果 CHL系肝脏血窦于胚胎阶段的发育障碍所致。病理学上,GHL是由多数扩张的异常血窦构成,窦腔大小不一,且与CHL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呈反比例关系)。病理所示的均一细小异常血窦(直径小于50μm)所构成的CHL常显示为高流量。于肝动脉造影或经肝动脉注入对比剂CT增强扫描(CTHA)时,瘤体可快速地被含对比剂的动脉血液充盈,经常呈浓密的显影或增强,同时并可引起异常血窦腔内压增加;当其内压超过与其相连接的门静脉小支内压时,充盈于异常血窦内的含对比剂动脉血液即可逆流入这些门静脉小支,也即肝动脉一门静脉短路(APVS)。上述表现也可见于一些中等流量的CHL,病理证实这些瘤体周边有许多细小的异常血窦。反之,病理所示的大径异常血窦(直径大于500μm)所构成的CHL常显示为低流量。于肝动脉造影或CTHA时,瘤体非常缓慢地被含对比剂的动脉血液充盈,难以显影或增强,同时也导致一低的异常血窦腔内压;当其内压低于与其相连接的门静脉小支内压时,于直接或间接门脉造影[或经脾动脉注入对比剂CT增强扫描(CTAP)]时含对比剂的门静脉血液即能很容易流入异常血窦,并使其显影或增强。结论 CHL实属一种先天性静脉畸形。所有高流量的CHL和部分中等流量的CHL都确实是肝动脉供血,并主要通过门静脉周围支引流。但是,于少数显著低流量的CHL,门静脉可以成为其主要供血血管,因此常常必须行直接或间接门脉造影(或CTAP)始能明确诊断。由此,对于CHL的经导管栓塞技术,如目的、适应证、入路和所用的硬化剂或栓塞剂等,也应重新审议,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是机体代谢紊乱、营养失调、长期酗酒、慢性感染等引起的肝脏组织脂肪变性,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肝病之一,重者可演变成肝硬变(可达10%)[1~3]。南海石油公司是从事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生产单位,专业特殊,尤其是海上平台作业人员,其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6.
清肝调脂丸治疗脂肪肝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以肝脏脂肪蓄积过多为病理表现的一种常见肝病,部分病例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及预防保健的相对滞后,由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长期饮酒等引起的脂肪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探讨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方法,我们用自制配方清肝调脂丸治疗脂肪肝10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颜俊  曾蓉 《西南国防医药》2003,13(3):307-308
目的:探讨高原脂肪肝发病情况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彩色超声显像仪检测肝脏大小、质地,同时检测血清血脂情况,并结合体重指数综合判定各年龄段脂肪肝发病情况原因和防治对策。结果:受调查502人中,脂肪肝86例(17.1%),>40岁者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者,P<0.01;肥胖者脂肪肝检出率58.6%,体重正常者6.93%,高血脂者脂肪肝检出率36.3%(35/95)明显高于血脂正常者,P<0.01。结论:脂肪肝虽对机体影响不大,但重度脂肪肝可致肝功能异常或肝硬化;脂肪肝者中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应引起重视,并加强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肝癌介入影像学表现的血液动力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结节主要由肝动脉供血,门静脉及肝静脉引流,但几乎所有的肝癌结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情形的门静脉供血或引流,且其与肿瘤发展阶段、分化程度及病灶大小相关。肝癌TAE术后肝动脉血供减少,侧支循环形成,门静脉血供增加。  相似文献   

9.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开展,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已被肯定。但中晚期肝癌常伴门静癌栓或动静脉瘘,可影响经导管灌注栓塞,我们知道肝脏3/4的血供来自门静脉,该血管由脾静脉的肠系膜上静脉在胰腺上方汇合而成。通过间接法门静脉造影,目的是了解门静脉情况,为介入医生提供参考依据。为此,在DSA下行门静脉造影时,务必要清晰显示门静脉情况,下列几点技术控制措施有利改善门静脉DS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间接门静脉数字减影造影对肝癌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肝癌有无门脉供血。材料与方法 11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证实的肝癌,采用经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行间接门静脉DSA方法,观察肝癌有无门脉供血。结果 116例肝癌中103例仅有肝动脉而无门静脉供血,只有13例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占11.2%)。门脉供血表现为环状或少量染色。97例原发性肝癌和19例转移性肝癌有门脉供血者分别有10例(占10.3%)和3例(占15.8%),两者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1.
肝脏血流灌注异常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脏为双重血供器官,其血液约25%来自肝动脉、75%来自于门静脉,两者间存在交通,其途径包括肝窦、肝血管、肿瘤内和胆管周嗣血管丛。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中任何一个血管系统异常均可出现肝脏灌注异常,在CT或MRI检查时表现为异常灌注(hepaticperfusiondisorder),多呈局部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transienthepaticparenchymaenhancement,THPE),也可表现为静脉血管过早显影及局部低强化等。  相似文献   

12.
于本文中,作者将由于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的功能性重新分配而形成的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arterial-portal venous shunts, IHAPVSs),皆定义为功能性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functional IHAPVSs或F-IHAPVSs);以此从概念上区别于由于肝内动脉-门静脉瘘或直接交通而形成的器质性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organic IHAPVSs或O-IHAPVSs),如伴发于进展期肝细胞癌和其他恶性肝脏肿瘤的O-IHAPVSs以及伴发于先天性肝脏血管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肝脏外伤(包括医源性损伤)等的O-IHAPVSs。在F-IHAPVSs中,最常见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向肝性门静脉血流减少而致肝动脉血流代偿性(或继发性)增多所形成的F-IHAPVSs,其形成机制分为3类:经肝窦性,如伴发于肝硬化的F-IHAPVSs;窦后性,如伴发于布加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的F-IHAPVSs;窦前性,如伴发于胃肠道出血性休克患者的F-IHAPVSs。另一种F-IHAPVSs常见于一些原发性肝动脉血流增多的肝脏疾患,如伴发于富血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丰富的小肝细胞癌和肝胆炎性病变等的IHAPVSs,皆归之于F-IHAPVSs范畴;然而,此类F-IHAPVSs的形成机制是随其基础疾病而不同。临床上,依据下列3个要点可作出F-IHAPVSs的影像诊断:①首先是伴有肝内动脉-门静脉瘘或直接交通的各种肝脏疾病(已如上述)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皆已经被排除;②肝动脉DSA动脉期像上显示门静脉早显的特征性表现;或(和)③肝脏CT/MR动态增强成像动脉期像上显示一过性肝实质强化(THPE),特别是如同时见到门静脉早显,则可确认为F-IHAPVSs无疑。但是,在鉴别诊断上,F-IHAPVSs必须仔细地与O-IHAPVSs、肝脏迷走静脉或体循环的异常向肝性引流静脉等所引起的局部肝实质灌注作鉴别;此外,伴发于肝硬化的小THPE如呈现为孤立小结节状时,则需谨慎地与小的肝细胞癌灶作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的DSA表现,明确肿瘤血供情况,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分析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前的DSA图像,包括动脉期、实质期及门静脉期图像。同时收集原发性肝癌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69例肝转移瘤中,血供丰富15例(21.7%),血供中等22例(31.9%),血供稀少32例(46.4%),部分病例呈混杂型血供;团块状染色13例(18%),蜂窝状32例(46%),结节状18例(25%),环状43例(61%),部分病例呈两种或以上染色方式;少数病例于动脉期无异常改变,仅在门静脉期显影染色;上、下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灶在血供类型、染色方式无差异;单、少结节组与多结节组在血供类型、染色方式上有差异。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常为多发病灶,以环形染色为主,右叶分布占优势;其DSA表现不一,诊断必须综合考虑;对于由门静脉供血的瘤体应通过间接门静脉灌注方式给药,对于血供稀少的瘤体应结合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C)供血特点与螺旋CT多期扫描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或临床证实98例的PHCC患者,采用GE Hispeed Nxh双螺旋CT机扫描,分析其供血特点及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及其相关性。结果:98例PHCC中,肝动脉供血型80例,占81.6%;双重血供型13例,占13.2%;门静脉供血型4例,占4%;少血供型1例。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清晰显示PHCC供血特点,利于早期发现小肝癌及对PHCC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碘化油沉积与其血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碘化油沉积与其血供的相关关系。方法:对比37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前、术后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资料,分析其血供与碘化油沉积的数量、部位的相关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碘化油主要沉积于动脉期明显强化的区域。肝动脉供血型肝癌碘化油沉积较好。易发生肿瘤组织变性坏死、肿瘤结节缩小。而肝动脉供血型肝癌伴发动静脉瘘形成、门静脉供血型、双重供血型及少血供肝癌碘化油沉积较差。结论:原发性肝癌血供与TACE术后碘化油沉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脂肪肝声衰的形成机理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是常见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肝细胞内充斥脂肪颗粒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弥漫性肝脏病变。为了探讨脂肪肝声像图的病理基础,我们对轻、中、重度脂肪肝进行了肝穿活检,针对脂肪肝后方声衰及部分重度脂肪肝而无声衰这一特殊声像图表现,进行了模拟试验,旨在探讨脂肪肝声表的形成机理。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80例经超声诊为脂肪肝的患者和15例有慢性肝炎史的患者,男性76例,女性19例,年龄29~70岁,平均42.1岁,全部病人均进行了肝穿活检,每一例患者均常规化验肝功、甘油三脂和出凝血时间。检查当日晨禁食。准备动…  相似文献   

17.
肝癌的CT血管造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三种螺旋CT肝脏血管造影的方法,评价其对肝癌诊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用三种螺旋CT肝脏血管造影的方法对49例肝癌患者作51次检查:肝脏动脉造影CT(CTA)、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和经术中植入门静脉的药物输入系统(DDS)直接门静脉造影CT(CTP)。结果:这些方法可发现直径3mm的病灶,明确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结论:CTA,CTAP和CTP有利于肝脏多发和小肿瘤病灶的检出以及其鉴别诊断,CTA和CTAP虽为创伤性检查,因其敏感性很高,可在肝脏肿瘤外科手术前和需明确肿瘤的血供时选用;对植入DDS的患者,术后复查宜常规CTP检查。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癌的声像图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87-11~1994-11乳腺癌术后肝内占位性病变120例,其中98例为转移癌,22例为非均匀性脂肪肝、肝囊肿或血管瘤。采用针吸活检、诊断性化疗、综合影像学诊断及超声随访方法证实。乳腺癌术后出现脂肪肝的比例较高(47%),肝转移伴脂肪肝者35例(36%),其声像图特点为内部呈低回声(66%)及周围无低回声晕(69%);而不伴脂肪肝者63例(64%),其内部多呈等回声(59%),常伴低回声晕(76%)。脂肪肝的存在使肝脏回声衰减,可能导致占位显示不清而漏诊;脂肪肝的存在又往往使得一些占位病变表现不典型而误诊。当声像图不典型、鉴别诊断困难时,应做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予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兔VX2肝癌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血供变化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VX2肝癌经导管肝动脉碘化油栓塞术前后的血供变化及病理特征。方法:将36只荷VX2肝癌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24)、假手术组(B组,n=6)及空白对照组(C组,n=6)。均于接种后第14、15天分别行CT扫描及肝动脉、门静脉DSA检查,A组同时行经导管碘化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C组于DSA后处死。A、B组于第21、22天分别行CT平扫及DSA检查,并于DSA后处死。结果:CT及DSA检查证实35例(97.22%,35/36)为富血供肿瘤,且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仅1例为门静脉供血。第3周时A、B组DSA均示仍为肝动脉供血,无门静脉供血。栓塞后肿瘤组织主要由凝固性坏死及周边残存癌组织组成。结论:兔VX2肝癌大多数为富血供肿瘤且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经动脉碘化油栓塞不能完全阻断肿瘤血供,残癌组织仍为肝动脉供血,肝癌组织中的门静脉仅仅是解剖上的血流通过,并不参与肿瘤血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CT平扫及双期增强的评估价值及其意义。材料与方法 搜集 3 7例碘油栓塞及 7例微球栓塞患者复查CT平扫及双期增强图像 ,并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了解栓塞区非坏死低密度灶的强化规律与供应血管的关系。结果CT平扫可分辨碘油沉积区、液化坏死区、非坏死低密度区。血管造影发现非坏死低密度区有残存肿瘤血管或 /和侧支供血。双期增强CT显示 :动脉期 ( 2 5~ 40秒 )明显强化时 ,该区肿瘤血管部分再通或 /和大量侧支循环形成 ;若门静脉期 ( 60~ 75秒 )进一步强化 ,可能还有门静脉参与供血 ;双期增强无明显强化者 ,该区供血动脉不丰富 ,门静脉很少参与供血。结论 CT应作为肝癌介入治疗后影像学复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其平扫及双期增强表现可反映栓后瘤体的组织学及供血变化 ,及时发现新病灶 ,据此制订新的治疗方案 ,有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