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及其肾脏并发症(DN)的相关性。方法 以ApoE基因为候选基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78例糖尿病患者和49例健康体检者的ApoE基因型,其中合并肾脏并发症40例,无肾脏病变(DRD)38例。结果 DN组ApoE的ε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DR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DM患者的年龄、病程、高血压、GHB及ApoEε2等位基因频率与DN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和ApoE的ε2等位基因与DN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病程对DN的OR值为1.1494,而ApoE的ε2等位基因对DN的OR值为7.6514。结论 ApoE的ε2等位基因是2型DM并发DN的遗传易感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0例正常人、34例2型糖尿病肾病,52例2型糖尿病不伴DN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2型DM肾病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发生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无DN组,2型DM肾病组Ⅱ基因型及I等位基因发生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无DN组,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易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因rs1143627-C/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应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检测132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病患者(DN组),128例T2DM无肾病患者(NDN组),124例健康对照者(NC组)白介素-1β基因rs1143627-C/T多态性.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并测定体质量指数(BMI).[结果]DN组与NDN组合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显著高于NC组,DN组又高于NDN组;DN组与NDN组C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分布频率显著低于NC组,DN组又低于NDN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β基因rs1143627-C/T多态性可能与DN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钱书虹  钱庆文 《临床荟萃》2004,19(24):1384-1387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DN-CRF)与血清芳香酯酶(ArE/PON1)活性及其192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组(DM,121例)、DN-CRF组(123例)、健康对照组(127例)等观察对象的血清ArE/PONl活性及其192位基因多态性、血脂和脂蛋白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郑州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有ArE/PON1 192位等位基因Q与R,DN-CRF组Q、R基因频率为0.45和0.55,与DM、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病例组患者血清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DN-CFR组降低幅度最大;DN-CFR组内RR基因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2胆固醇(HDL2-C)水平低于QQ基因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于QQ基因型。结论 DN-CRF组ArE/PONl192位基因多态性与DM、健康对照组间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能排除DM合并DN-CRF与ArE/PON1的192位基因多态性有关;DN-CRF患者血清ArE/PON1活性降低,可能是DM合并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桂东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163例 MTHFR 基因 C677T 多态性,其中 DN 82例、单纯糖尿病(DM)81例和健康对照组(CON)77例。同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比较各组间 MTHFR 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 Hcy 水平。结果DN 组 MTHFR 基因纯合基因型(TT)、杂合基因型(CT)及 T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9%、37.8%和23.8%)均明显高于 DM 组(分别为2.5%、28.4%和16.7%)和 CON 组(分别为0.0%、29.8%和14.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DM 组和 CON 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HFR 基因型 C677T 多态性与 DN 的发生密切相关(OR 值及其95%CI 分别为1.660、1.038和2.655)。携带T 等位基因患者血中 Hcy 水平显著高于未携带 T 等位基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MTHFR 基因 C677T 多态性与桂东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 DN 相关,MTHFR T 等位基因可能是该地区 DN 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8基因-607C/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北唐山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22名T2DM患者和161名健康对照者(NC)行IL-18启动子-607C/A基因型检测,并测定血清hs-CRP。结果糖尿病与对照组比较,IL-18基因-607C/A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A等位基因的1.883倍(OR=1.883,95%CI:1.28-2.771)。两组人群中CC和CA基因型个体CRP浓度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IL-18基因-607C/A多态性与T2DM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的遗传易感基因,并导致血清CRP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2(paraoxnase2,PON2)基因多态性(C311S)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探查PON2基因多态性(C311S)在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以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中的基因频率,组间频率比较采用X^2检验,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检测者存在PON2基因多态性(C311S),且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PON2基因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O.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PON2基因的C等位基因第311位密码子的多态性可能与并发冠心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717 A>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717A〉G多态性与河北唐山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127名T2DM患者和155名健康对照者(NC)行CRP-717A〉G基因型检测,并测身高、体重、血脂、FPG、HbA1c和11s—CRP。结果两组间GA+C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基因型个体甘油三脂水平显著高于GA+GG型个体(P=0.014),但这种关系只限于T2DM患者。结论CRP-717A〉G基因多态性与该人群T2DM无相关性。该基因型与T2DM患者甘油三脂水平有关,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242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273例T2DM患者分为颈总动脉内-中膜(IMT)正常、增厚、无斑块与有斑块4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他们的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242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242位点基因多态性在IMT正常和IMT增厚的T2DM患者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无斑块和有斑块的T2DM的患者中,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242位点基因多态性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242位点(C-T)基因多态性与T2DM患者颈总动脉IMT的增厚、斑块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2型糖尿病(T 2DM)人群及家系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981位点多态性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101例,对照组309例;采用家系研究,选取T 2DM家系的T 2DM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健康配偶各8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各组PTP-1B基因981位点基因型及其频率。结果: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和家系研究中,各组PTP-1B基因均以CC基因型为主,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连地区T 2DM的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及家系研究中,未发现PTP-1B基因的981位点C→T多态性与T 2DM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也是糖尿病(DM)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T1DM)患者DN的患病率为7%,是首要的致死、致残原因,2型糖尿病(T2DM)进展为DN的危险性高于T1DM,其发生仅次于大血管并发症。目前DN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因此其防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芳香酯酶基因Q192R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芳香酯酶 (ArE/PON1)基因Q192R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DM -CAD)的关系 ,为防治DM -CA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对象为郑州地区汉族健康人群 6 4例 (对照组 )、2型糖尿病 6 0例 (DM组 )与DM -CAD6 7例 (DM -CAD组 )。测定其血清ArE/PON1活性 ,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链构型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技术检测ArE/PON1基因Q192R的多态性 ,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发现对照组、DM组和DM -CAD组均存在ArE/PON1基因 192位点 (Q/R)多态性。对照组基因频率Q为 0 .5 5、R为 0 .4 5 ;DM组为 0 .5 3与 0 .4 7;DM -CAD组为 0 .38与 0 .6 2。DM -CAD组R基因频率明显高于DM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DM组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DM与DM -CAD组血清ArE/PON1活性 (分别为 0 .2 2 5± 0 .0 18μ/ml与 0 .2 0 0± 0 .0 19μ/ml)均低于对照组 (0 .2 5 9± 0 .0 18μ/ml) ,DM -CAD组低于DM组 (P <0 .0 5 )。 3组中每组内每种基因型组间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郑州汉族人群存在ArE/PON1Q192R(GIn/Arg)多态性 ,基因频率分布不同于白种人 ,提示R基因可能是DM合并C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宝琴  周慧敏  张征  赵小洁 《临床荟萃》2006,21(18):1354-135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延缓病情的进展。近年来,人们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内皮素(ET)与DN有关系,高HCY和ET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为深入探讨此间的关系,我们对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HCY和ET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HCY、ET与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徐金升  张静  单保恩  马惠慈 《临床荟萃》2003,18(14):787-789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肾病 (DN)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PCR RFLP)检测 175例河北地区汉族人 [12 3例为 2型糖尿病患者 (T2DM ) ,其中 6 9例合并糖尿病肾病 (DN +) ,5 4例不伴肾病 (DN - ) ,5 2例为健康对照者 (HC) ]MTHFR基因第6 77位碱基多态性。分别测定各组MTHFR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 ,比较各组间频率分布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糖尿病肾病 (DN +)患者MTHFR基因纯合突变型 (TT)和等位基因 (T)频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DN - )患者及健康者 (HC) ,分别为 30 .4 3%vs 16 .6 7%、13.4 6 % ,Ρ <0 .0 5 ,和 5 4 .35 %vs 36 .11%、37.5 0 % ,Ρ <0 .0 1。结论 MTHFR基因 6 77C→T突变为河北地区汉族人T2DM患者发生DN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5.
罗晖  宁英远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66-1767
目的 遗传因素对糖尿病肾病发病(DN)有重要影响,探讨一氧化氮合酶(ecNOS)第4个内含子一个27bp的插入/缺失(a/b)多态性与DN患者体内NO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了37例健康对照组(NC)与84例2型糖尿病(DM)患者的sNOS基因a/b基因型,并测定上述人群空腹血清一氧化氮代谢物(NOx)水平。DM组患者根据清蛋白排汇率又分为3组,即正常清蛋白尿组(DM1组)、微量清蛋白尿组(DM2组)、大量清蛋白尿组(DM3组)。结果 (1)DM各组a等位基因和as+sb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17 tp 4.64,P&;lt;0.05;x^2=8.23 to 9.21,P&;lt;0.01)。(2)NC组aa+ab基因型空腹血清NOx明显低于bb基因型(t=2.30,P&;lt;0.05)。(3)血清NOx在DM1组较NC组有明显的升高(u=2.35,P&;lt;0.05)。但在DM2,DM3组却较NC组有显著的降低(u=2.35,P&;lt;0.05),但在DM2,DM3组却较NC组有显著的降低(u=1.68,P&;gt;0.05)。结论 eNOS基因a/b多态性与DN患者体内NO水平有关,eNOS基因可能通过减少NO的释放而引起DN的发病。因此可以通过对携a等位基因的DM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而减缓DN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10(Calpain10)基因第3内含子SNP19多态性与贵阳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T2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74例T2DM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alpain10基因SNP19位点多态性,并与不同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SNP19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差异,与其他研究人群的结果相近。结论 Calpain10基因SNP19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贵阳地区人群T2DM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ALOX12基因位点rs1126667(R261Q)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在北方汉族人群中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选择223例T2DM患者(其中DN 134例、T2DM无肾病89例)和12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应用单碱基延伸反应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该基因SNP进行研究。结果 ALOX12基因rs1126667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正常对照组G/G、G/A、A/A 3种基因型的频率为26%、47%和27%;T2DM组的频率分别为30%、48%和22%,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1、0.8、0.76;DN组的频率分别为31%、45%和24%,OR值分别为1、0.88、0.94;T2DM无肾病组的频率分别为28%、54%和18%,OR值分别为1、1.06、0.61,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T2DM组、DN组和T2DM无肾病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0%、46%、47%、4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北方汉族人群中未发现ALOX12基因多态性与T2DM、DN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AT/CD36脂肪酸转位酶基因启动子区-3489C/T和密码子区478C/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96例T2DM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者的-3489C/T与478C/T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所有研究对象均无一例存在FAT/CD36基因启动子区478C→T突变,基因型均表现为478CC之纯合子,478CC和478T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和0。(2)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的-3489C/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82和0.683。结论昆明地区的汉族人中FAT/CD36基因的启动子区一3489C/T和密码子区478位C/T多态性与昆明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以及与DN不同分期的关系。方法:将145例T2DM患者分为DN组73例和糖尿病非肾病组(NDN组)72例,另选择52例门诊体验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以上197例观察对象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1)DN患者存在CYP11B2-344T/C多态性,本研究197例观察对象中CYP11B2-344T/C多态性存在CC、CT、TT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7%、50.3%、37.1%;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2%、68.8%。(2)DN组CYP11B2-344T/C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C组(P<0.05)。(3)DN组CYP11B2-344T/C多态性CC、CT、TT3种基因型各临床指标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4)DN组内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白蛋白尿期和肾功能不全期CC、TT、CT基因型频率和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5)CYP11B2-344T/C基因型与DN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脂联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位点基因在广州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评价该基因是否为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技术,对2型糖尿病(T2DM)组和健康对照(CON)组人群进行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位点基因的检测。结果T2DM组人群脂联素SNP+45位点的基因型分布:TT型56.4%、GT型34.9%、GG型8.7%。CON组脂联素SNP+45位点的基因型分布:TT型42.0%、GT型48.2%、GG型9.8%。结论广州地区T2DM组与CON组脂联素SNP+45位点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组T/T型基因明显增多;CON组GT+GG型基因增多。提示脂联素基因第2外显子45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TT基因型者具有较高的2型糖尿病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