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马晓敏 《中国药业》2014,(12):100-101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 mg,1次/日,同时口服玉屏风颗粒5 g,3次/日;对照组仅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 mg,1次/日;疗程均为6周。观察血清IgE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结合用药可增强抗炎、抗过敏作用,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张正勇  钟华杰  汪蓓  余虹 《淮海医药》2012,30(6):513-514
目的 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湿疹患者按随机原则分组:治疗组50例给予玉屏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对照组42例仅服用咪唑斯汀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用药2周后,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0%、82.0%,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5.7%、59.5%,各项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片可以提高对慢性湿疹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依匹斯汀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50例,予盐酸依匹斯汀和玉屏风颗粒口服,对照组治疗组50例,予依匹斯汀口服,疗程6周。结果治疗第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58%,对照组50%,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6周治疗组总有效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6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依匹斯汀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刘婷  杨雪  颜红炜 《安徽医药》2018,22(4):735-738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 (IL-6)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荨麻疹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1片/次,1次/天;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1 mL,2~3次/周.治疗组采取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1 mL,2~3次/周;玉屏风颗粒,开水冲服,每次5 g,3次/天.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检测两组血清IL-2及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每日风团发作次数及风团最大直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治疗组患者的愈显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1.11%(P<0.05).治疗组复发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3.33%(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2及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明显,上调患者血清中IL-2及IL-6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湖南航天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美斯汀组和联合甘草酸苷组,各48例。依美斯汀组采用富马酸依美斯汀缓释胶囊治疗,联合甘草酸苷组在依美斯汀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2组均持续治疗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0 d后血清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白介素-33(IL-33)]、血清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免疫功能指标[CD3+、CD4+、补体5a、免疫球蛋白E(IgE)]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甘草酸苷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依美斯汀组(97.92%vs. 75.00%,χ2=10.766,P=0.001)。治疗30 d后,2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IL-4、IL-10及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9月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48例,依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4例)和治疗组(7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富马酸依美斯汀缓释胶囊,1粒/次,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6 g/次,3次/d。两组用药1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和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问卷评分量表(GU-Q2oL)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血清淀粉样蛋白(SAA)、D-二聚体(D-D)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49%,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S评分和GU-Q2oL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33、SAA和D-D水平明显降低,而INF-γ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升荨疫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弱机体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司他斯汀联合玉屏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口服司他斯汀1mg,每日2次;口服玉屏风5g,每日3次。对照组患者口服司他斯汀1mg,每日2次。疗程均为4周,停药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的治愈率67.1%,总有效率94.9%;对照组的治愈率56.4%,总有效率88.5%。停药6个月门诊随访,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试验组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结论司他斯汀联合玉屏风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西替利嗪联合玉屏风颗粒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积累用药经验。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连续用药28d,用4级评分法评价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西替利嗪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高于单用西替利嗪,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毕晓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31-2632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白芍总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 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对照组左西替利嗪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后评定治疗效果和血清IL-4和IFN-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5%(x2=1.250,P<0.05).治疗后两组均可改善血清IL-4和IFN-γ的表达(均P<0.05或均P<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均P<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白芍总苷明显降低IL-4,提高IFN-γ,改善Th1/Th2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肤痒颗粒联合阿伐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肤痒颗粒,2袋/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黏附因子-1(s VCAM-1)、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NF-γ)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P<0.05)。治疗后,治疗组皮肤瘙痒、皮疹、胸闷、心悸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LQ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因子IL-4、TNF-α和s VCAM-1水平明显降低,而INF-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因子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方敏维糖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 18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非过敏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复方敏维糖浆治疗,平均治疗7d.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清IL-4和IFN-γ,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23例,显效34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5.2%;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4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3.729,P<0.01)、IFN-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3.064,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比治疗前明显降低(t=2.778,P<0.05)、IFN--y比对照组明显升高(t=2.467,P<0.05).观察组出现轻度嗜睡、困倦2例,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 复方敏维糖浆可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IL-4和IFN-γ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量分析并系统评价常规剂量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用于慢性荨麻疹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联网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10月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及EMBase等数据库发表的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联合组干预措施为常规剂量玉屏风散与抗组胺药联合应用;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单纯使用常规剂量抗组胺药;抗组胺药包括咪唑斯汀、依巴斯汀、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奥洛他定、阿伐斯汀、氮卓斯汀、苯磺贝他斯汀及地氯雷他定等)。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涉及14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3.85,95%CI=2.91~5.11,P<0.00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36,95%CI=0.27~0.49,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9,95%CI=0.52~1.20,P=0.27)。结论:相较于单纯使用抗组胺药,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更优,复发率更低,且安全性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FN-γ、IL-4含量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门诊治疗及住院治疗的患者96例为治疗组,另选同期入院体检的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测于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组血清IFN-γ、IL-4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59例(61.45%),有效32例(33.33%),无效5例(5.21%),总有效率94.79%。患者出现的喷涕、鼻塞、鼻痒、流清水样鼻涕、伴或不伴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治疗组的IL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IL-4、IFN-γ含量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地塞米松于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率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通过调节IFN-γ、IL-6含量的变化有效阻止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58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FN-γ和IL-4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大肠癌组治疗前IFN-γ水平降低(98.9±11.3pg/ml),而IL-4水平增高(128.3±14.8pg/ml),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157.5±17.0pg/ml)和IL-4水平(84.8±10.9pg/m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IFN-γ水平显著性增高(P<0.05),IL-4显著性降低(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IFN-γ水平则无显著性增高(P>0.05),IL-4水平则无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探讨IL-4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慢性荨麻疹患用咪唑斯汀治疗,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同时用ELISA法检测慢性荨麻疹患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清IL-4的水平。结果:治疗1、2wk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2.5%、84.4%(P<0.01),不良反应3例。治疗前血清IL-4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IL-4水平下降(P<0.01),与正常人比较差异不甚明显(P>0.05)。结论:咪唑斯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能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血清IL-4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FN-γ、IL-4含量的影响。方法观察组64例患者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另选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组血清IFN-γ、IL-4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40例(62.50%),有效20例(31.25%),无效4例(6.25%),总有效率93.75%。患者出现的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伴或不伴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经治疗后,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IL-4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IFN-γ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IL-4、IFN-γ含量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率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地塞米松通过调节IFN-γ、IL-6含量的变化进一步阻止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支组)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前后及10例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对照组)血清白介素(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毛支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L-4水平及IL-4/IFN-γ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FN-γ水平与治疗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细胞处于失衡状态,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可明显调节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细胞失衡,预防喘息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后及病毒变异后血清中Th1型[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白细胞介素(IL)-10]细胞因子水平,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后的细胞因子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拉米夫定治疗而发生病毒变异及未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20例,另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患者血清IFN-γ、IL-10的水平。结果在治疗后6个月时,未变异组血清IFN-γ、IL-10水平与变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毒变异后,变异组IFN-γ水平均低于未变异组,IL-10水平则高于未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出现变异后,机体细胞因子表达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黄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14+116-114,116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慢性鼻炎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慢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和观察组(玉屏风散加减组),每组各34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及干预前后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加减对慢性鼻炎综合疗效较佳,且可有效控制复发率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