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对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展开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前列腺癌患者为例,在其接受内分泌治疗前后,采用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探测患者全身骨及骨转移灶的情况,同时展开PSA(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免疫检测。结果以内分泌治疗前后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表现为依据,可将患者骨转移灶的状态分为A、B、C三种类型,并且,血清PSA还会发生相应变化。结论通过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对患者骨转移灶的变化情况进行直观监测,因而在对前列腺癌患者展开内分泌治疗时,可将核素骨显像表现与血清PSA作为评价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殷健 《江西医药》2013,48(5):445-446
目的探讨SPECT骨显像联合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0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核素骨显像和血清PSA检查,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至脊柱最为多见,其次为盆骨、颅骨和四肢骨。骨显像检查发现50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382例出现骨转移,发生率为76.4%。3种不同血清PSA浓度的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SA水平对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有重要价值,当患者PSA水平>20μg/L时,应行核素骨显像以明确是否发生骨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PSA、ALP检测对前列腺癌(PCa)骨转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以全身核素骨显像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123例PCa(其中58例发生骨转移和65例未发生骨转移)患者血清PSA、ALP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 骨转移PCa组患者血清PSA、AL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骨转移PCa组(P〈0.05).血清PSA≥20 μ g/L的PCa患者骨转移发生率(45.5%)明显高于PSA〈20μg/L的患者(1.63%);血清ALP≥90 U/L的PCa患者骨转移发生率(39.02%)也明显高于ALP〈90 U/L的患者(8.13%).结论 对于新诊断而未治疗的PCa患者,PSA≥20 μg/L和(或)ALP≥90 U/L时,应常规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以早期诊断PCa骨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清PSA联合Gleason评分与临床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素骨显像结果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17例,根据血清PSA与Gleason评分,对比各不同临界值的NPV、PPV,并预测分析骨显像结果。结果 PSA0~10 ng/m L、Gleason评分<8分患者,PPV、NPV分别为71%、100%;PSA>100 ng/m L/Gleason评分>7分患者,NPV、PPV分别为42%、93%,提示血清PSA水平与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都是前列腺癌骨显像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诊疗上,对T1、T2分期患者行ECT骨显像,可降低治疗反应,而T3、T4期患者,骨转移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对于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核素全身骨显像为标准,分析了47例前列腺癌患的血清PSA水平(其中骨转移32例、非骨转移15例)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PSA≥20ng/ml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PSA≥30ng/ml为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最佳临界值。结论:血清PSA水平对于预测列腺癌患骨转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PB)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与前列腺疾病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对特定的36例住院患者进行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后进行血清PSA测定,同时进行病理检查。根据患者的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非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癌组,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果①PB前非前列腺癌组(22例)PSA平均值为(11±7)ng/mL,该组PB后10、30、60、90minPSA平均值分别为(42±32),(35±27),(31±23),(30±21)ng/mL。PB前与PB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B前前列腺癌组(14例)PSA平均值为(75±24)ng/mL,PB后前列腺癌组10、30、60、90minPSA平均值分别为(85±24),(84±25),(82±26),(83±26)ng/mL。PB前与PB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A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穿刺后血清PSA水平会突然升高,非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升高程度要较前列腺癌患者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陶绪长  鄢文静  方颖慧 《江西医药》2021,56(7):1017-1019,1025
目的 探讨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睾酮(T)对前列腺癌(P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7月PC患者87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确诊前患者均行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SA水平,采用免疫组电化学发光仪测定T水平.比较骨转移与非骨转移患者PSA及T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PSA及T在PC骨转移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87例PC患者病理检查骨转移68例,转移率为78.16%;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确诊50例,诊断准确率为83.82%(P<0.05);诊断灵敏度为80.88%,特异度为84.21%;骨转移患者PSA水平高于非骨转移者(P<0.05);骨转移患者T水平低于非骨转移者(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PSA和T在PC骨转移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2.49%、85.45%,特异度分别为69.31和60.22%;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PSA、T在PC骨转移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为82.53%,特异度为94.74%,阳性预测值为98.24%,阴性预测值为60.00%.结论 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PSA和T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及检出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PSA水平在非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138例非前列腺恶性肿瘤,42例非前列腺良性疾病,82例前列腺增生和24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并设94例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前列腺良性疾病组(P<0.01),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P<0.01)。结论对于住院患者,尤其是因非前列腺疾病而入院治疗的中老年患者检测血清PSA水平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99 mTc-MDP(99 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采用99 mTC-MDP为显像剂,对临床诊断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230例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 230例癌症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136例,阳性率58.3%,其中肺癌100例,骨转移68例,阳性率68%;乳腺癌100例,骨转移49例,阳性率49%;前列腺癌30例,骨转移19例,阳性率63%.结论 肺、乳腺、前列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以观察骨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 300例肺癌患者进行前、后全身显像。骨显像剂为99TC-MDP亚甲基二磷酸盐(MDP)。结果 300例患有肺癌的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176例,其中中央型肺癌119例,周围型181例,总阳性率58.67%。腺癌119例,鳞癌29例,小细胞癌其他类型癌28例,病理类型不同的肺癌其骨转移发生率有显著意义(P<0.05)。肺癌骨转移的部位以胸骨为最多见(74例),然后是脊柱(46例),再者为骨盆、四股骨、颅骨等。结论肺癌患者的核素骨显像对癌变的不同时期病理各类型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价估计都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99m↑Tc-MDP(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采用99 m↑TC-MDP为显像剂,对临床诊断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230例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 230例癌症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136例,阳性率58.3%,其中肺癌100例,骨转移68例,阳性率68%;乳腺癌100例,骨转移49例,阳性率49%;前列腺癌30例,骨转移19例,阳性率63%。结论肺、乳腺、前列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前列腺癌内分泌的有效治法。方法将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6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别采用睾丸切除联合抗雄激素药物的治疗组,及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两组各28例,治疗后1月、3月、6月观察近期疗效,随访2年观察远期疗效。结果 5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主诉下尿路梗阻症状、转移性骨痛等临床均改善明显,而实验室检查发现,在治疗后1月、3月及6月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扩散性疼痛缓解率改善明显(P<0.05),骨转移范围缩小率改善显著(P<0.01),PSA恢复率则在治疗后3月、6月改善显著(P<0.01)。随访2年,治疗组生存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切除联合缓退瘤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效果,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0例,参照患者个人意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内分泌治疗加复方苦参注射液每日15 mL,对照组采用内分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观察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一般状况评分(KPS评分标准)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PSA水平、最大尿流率(MFR)、前列腺体积、KPS评分都有明显改善,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于患者PSA水平、MFR、KPS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之间对于患者前列腺体积的缩小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5例肺癌患者、40例乳腺癌患者以及35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核素骨显像,分析其核素扫描后的影像图像。结果120例患者,其中65例患者出现骨显像异常,与临床病理诊断相对照,符合骨转移瘤的临床特点,符合率为100.0%。结论核素骨显像能够诊断早期的骨转移瘤,能够为临床诊断分期以及制定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并急性尿潴留(AUR)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BPH并发AUR(A组)及137例未并发AUR(B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A组患者年龄(73.30±9.59)岁,前列腺体积(PV)(58.18±36.66)ml,血清PSA(10.39±10.78)μg/L;B组患者年龄(72.04±9.19)岁,PV(43.51±23.45)ml,血清PSA(4.35±4.96)μg/L。A、B组间PV和血清PSA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3个不同PV范围(PV<30ml,PV=30~50ml,PV>50ml)A、B组间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进行比较,血清P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30ml及PV=30~50ml,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50ml,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A4~10ng/ml之间,A组40例,B组37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A>10ng/ml,A组46例,而B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血清PSA与前列腺体积(r=0.492,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86,P<0.05)。结论: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急性尿潴留患者血清PSA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前列腺体积和年龄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到急性尿潴留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雄激素去除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检测前列腺癌行药物去势(A组,20例)或手术去势(B组,20例)和前列腺增生(C组,40例)用非那雄胺治疗的老年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血清睾酮(T)、骨钙素(OC)、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甲状旁腺激素(PTH)、钙(Ca)、磷(P)水平.同期体检正常的老年男性40例为对照(D组).结果 治疗前,四组骨代谢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A、B组的tPINP和β-CTx均高于D组(P<0.05),但C组与D组相仿(P>0.05);A、B组的T均低于D组(P<0.01).结论 检测血清tPINP和β-CTx可以帮助临床评估雄激素去除治疗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变化.非那雄胺对于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牟红云  张鑫圣 《医药导报》2011,30(4):464-466
目的 比较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与持续性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疗效. 方法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每组28例. 两组患者均口服比卡鲁胺50 mg,qd,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 mg,每4周1次,每个月复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值. 间歇组当血清PSA值降到<0.2 ng&#8226;mL-1停用2种药物, PSA>4 ng&#8226;mL-1开始新一轮治疗,如此循环,持续组血清PSA值无论是否正常,均连续使用药物12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9,12个月时血清PSA值、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骨转移灶的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3,6,9,12个月血清PSA值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治疗后直肠指诊或影像学检查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骨转移灶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与持续性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均能明显控制前列腺癌疾病进展,改善尿路梗阻与骨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 TSGF (tum 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恶性肿瘤相关物质 )与 T- PSA (prostate specificantigen,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在诊断前列腺恶性肿瘤方面的价值提示 ,TSGF的优势。方法 设正常男性组 (30例 )、前列腺癌组 (38例 )和前列腺肥大组 (86例 ) ,分别检测血清 TSGF及 T- PSA。结果  (1)在前列腺癌患者中血清 TSGF值明显高于前列腺肥大患者及正常男性 (P<0 .0 1) ,与血清 T- PSA相比 ,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效率和阳性预测值方面均明显占优。 (2 )在 T- PSA<4 ng/m l时 ,TSGF可弥补 T- PSA诊断前列腺癌的假阴性率 ;T- PSA在4~ 2 0 ng/ml时 ,TSGF可有效区分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肥大 (P<0 .0 1) ,而 T- PSA则不能区分 (P>0 .0 5 )。 (3) T-PSA >2 0 ng/m l时 ,统计显示 T- PSA诊断前列腺癌明显优于 TSGF。 (4 )血清 TSGF对前列腺癌患者 B、 C期的鉴别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血清 TSGF在临床早期筛选、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及确定治疗方案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 T- PSA和 TSGF,可显著提高诊断前列腺恶性肿瘤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醋酸曲普瑞林联合氟他胺间歇性与持续性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各20例。间歇组予以醋酸曲普瑞林联合氟他胺间歇性治疗,持续组予以相同药物持续性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PSA值及排尿梗阻、骨痛、骨转移病灶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第3、6、9、12个月血清PSA值及各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与持续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均能明显控制疾病进展,且间歇性治疗方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治疗成本,延长雄激素依赖时间,从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前列腺增炎(前列腺炎组)和30例前列腺癌(PC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PCA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均采用抗炎治疗,测定其治疗后血清PSA的变化。结果 PCA组的血清PSA显著高于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P<0.05。前列腺炎组治疗后2周、4周的血清PS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血清PSA可作为检测前列腺炎治疗和预后的指标,对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