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诊科是医院诊治急重症患者的场所,患者一般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不可逆转性强,当危重患者病情出现紧急情况时,放在第一位的是抢救患者生命.此时患者家属心理处于一种高危状态,若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有些家属会认为医院抢救不力,对医疗护理技术产生质疑,在语言或行为上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有些家属则表现为哭泣、无语、表情淡漠、绝望,甚至出现轻生等行为.上述举动无疑会严重影响其他就诊患者,给医护工作带来不便,如果处理不当则可引起医患纠纷.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同时应注重与家属的沟通,以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赢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是医院诊治急重症患者的场所,患者一般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不可逆转性强,当危重患者病情出现紧急情况时,放在第一位的是抢救患者生命。此时患者家属心理处于一种高危状态,若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有些家属会认为医院抢救不力,对医疗护理技术产生质疑,在语言或行为上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有些家属则表现为哭泣、无语、表情淡漠、绝望,甚至出现轻生等行为。上述举动无疑会严重影响其他就诊患者,给医护工作带来不便,如果处理不当则可引起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很多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较重视冠心病急性发病期的抢救和治疗,但对发病后的康复治疗重视不够,以致患者出院后得不到进一步的指导,反复发病、反复住院。为此,笔者将冠心病康复疗法之一的运动康复介绍如下,供患者及家属参考。院内康复期院内康复一般在患者脱离危险期即可开始,目的是使患者恢复体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出院时生活基本能自理。病情重的患者应推迟进行,病情轻的患者可按  相似文献   

4.
肖维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207-208
目的探讨在实施院内急救护理中按照应急预案实施急救以及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患矛盾的重要手段。方法抢救人员定岗、定位、定责,建立重大疾病应急预案并按照抢救程序进行早期急救护理;与家属及时沟通随时交代患者病情,取得家属配合,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与妥善分流。结果按以上应急预案有效实施急救护理,成功抢救一批次食物中毒患者41例,减少医疗纠纷3例。结论不断完善院内急救应急预案和护理程序以及病情交代制度,使家属在配合急救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在避免医疗纠纷、减少医患矛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院前出诊 1 2 2 0人次的急救记录 ,正确引导家属和旁观者 ,对院前急救有着重要影响 ,提出各级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 ,体谅和理解家属急切的心情 ,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急诊病人及其家属 ,适应社会环境 ,注意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 ,稳定家属及围观者的情绪 ,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障院前急救处置有条不紊的开展 ,根据病情指导家属和围观者配合抢救 ,防止因操作不当加重病情 ,按有关各项规章制度 ,向家属及围观者解释抢救过程中应注意及出现的问题 ,并做好记录 ,保证以后治疗的顺利进行 ,缩短现场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6.
CCU又称为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是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场所,是先进监护抢救设备集中的科室,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面对陌生封闭的环境,紧张的氛围,各种抢救和监护仪器,医务人员忙碌的脚步,均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心理,应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时满足其生理及心理需求,帮助其提高适应与应对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病危和病重患者发病期间,由于病情恶化、危重,极易造成心理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会使病情变得更错综复杂。所以医护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使患者及家属充分信任,密切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总结以往抢救经验,笔者认为,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具备以下行为和素质: 一、迅速及时地赶往现场是对患者和亲属的极大安慰,也是抢救成功的先决条件。在抢救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当值班人员接到病危的呼救时,应立即携带急救器材和药品跑步赶往现场,这不但能对病人进行争分夺秒的治疗,也给清醒病人及家属一种极大的精神安慰,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绝望等负性情绪。对于频死病人看到医生的到来,会有一种获救的希望之感,无疑医务人员的及时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预先启动应急预案,正确分诊,保持气道通畅给氧,对症治疗进行抢救。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给患者家属及单位领导予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结果来院时已死亡2例,因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1例,余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提前启动应急预案、分工合作的急救团队、抢救措施的有效实施、精心的专科基础护理,能够使群体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患者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95例,其中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4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开展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情况(辅助检查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辅助检查、病情评估、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急救成功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多发肋骨骨折急救工作效率及急救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梁婷  朱敏 《贵州医药》2023,(10):1646-1647
目的 探究在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护理急救流程的作用。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优化组和常规组,优化组采用优化护理急救流程方案,常规组采用常规抢救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时间、复苏状态以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结果 优化组病情评估耗时、急诊等待时间以及复苏抢救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优化组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优化组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 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期间,急诊科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缩短抢救时间有积极意义,改善患者复苏状态,获得家属的认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于秀莲 《黑龙江医药》2010,23(5):845-846
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38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1)掌握病情要点,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2)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计划要有针对性,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异位妊娠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德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76-1577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特别是异位妊娠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病情急而重,来势凶猛,发展迅速,若不及时给予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我科从2008年6~11月,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02例.其中失血性休克患者13例。经过及时抢救、治疗,精心护理,全部患者康复出院,平均住院7.5天,患者及家属满意。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洪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52-353
急诊患者在接受救治的过程中,家属常常出现急切与紧张、焦虑与恐惧、忧郁与烦躁、无助与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救治和康复。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而且要准确把握家属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为家属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加强与家属的沟通,消除家属的心理障碍,尽量满足患者家属的合理要求,使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急诊科的工作,全身心地照顾、安慰、鼓励、帮助患者,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重症患儿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患儿病情复杂、变化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需要及时的抢救,以及护理人员给予特别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才能使患儿更好地度过危险期。当家属得知孩子病情危重时,常表现出极度恐惧和紧张不安的情绪。因此在重症患儿的抢救及康复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取得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使重症患儿获得最佳的疗效。我们对388例重症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有机磷急性中毒患者因心理障碍、误服和机体接触皮肤吸收中毒。对昏迷和拒绝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对服药时间、地点、剂量很难知道;病例资料准确度不高;另外,多数人对中毒能意识到是急诊,但其对症状、体征缺乏认识,亦有人未意识到是急诊。为不延误抢救时间,及早发现,及早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机磷急性中毒这方面的强化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支焕青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11):858-859
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使患者得到安全、周到、细致的系统化护理.但是,也由于监护仪及其他抢救设备的使用,使患者及家属产生紧迫感,增加了心理负担,尤其家属不能亲自守候在患者身旁,看不到亲人病情的好转或恶化,从而造成焦虑、情绪激动,甚至到了一触即发的紧张状态,时常与医护人员发生争执,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及治疗效果.家属是患者的支持系统,护士在工作中也离不开与他们接触,因此,进行积极、良好的心理沟通,有利于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及护士与患者家属关系的协调,有利于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医患关系的本质都是利益的共同体,为患者提供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急诊科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也是医患关系最敏感的地方,患者与家属由于急、危、重最易产生语言粗糙而引发暴力倾向。由于科室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急诊科医师,护士不仅担负着繁重的抢救工作,还必须承受非同一般的职业压力,时刻防范患者及家属由于情绪不佳及焦虑产生的医患冲突,现阶段急诊科的医患关系紧张主要是急、重,患者及家属恐惧及焦虑所产生的暴躁以及对医院的流程不满和对医师的不信任,不满意而引发的语言及肢体的粗暴,一旦发生冲突不仅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操作,更影响双方的心情,直接造成患者的救治的不利以及医护工作人员人身精神状态的侵害,因此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对医患都有利,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经验。方法除了做好常规的护理外,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殊心理特点,及时与其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不良刺激,提高抢救成功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经抢救治疗和心理疏导安全度过危险期的58例,死亡4例。结论在做好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及加强探视制度的管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用药的指导、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出院指导。结果:11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均提高,能积极配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能避免医疗纠纷,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温阳利水法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温阳利水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成功抢救38例,死亡2例,家属放弃治疗2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38例,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成功抢救31例,死亡9例,家属放弃治疗11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30例,满意率为75%。结论心力衰竭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治疗以降低病死率。中医温阳利水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更高,在控制呼吸频率、脉搏、心率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疗效,患者对其满意度也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