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
目的比较CT引导经皮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6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行CT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椎体骨性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5.1±7.6)m 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9.8±53.1)m L,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椎体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经皮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效果较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受脊柱结核治疗的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椎体骨性融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20,(5)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差异,探讨微创手术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治脊柱结核160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均给予营养支持及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后检测血沉、体温等指标,待上述指标指示结核毒性情况降低后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进行微创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出血量(276.34±34.28)mL、住院时间(18.25±3.23)d、椎体骨性整合时间(142.37±9.25)d、术后并发症5.00%、复发2.50%低于对照组的(186.37±29.34)min、(516.47±64.23)mL、(26.47±4.27)d、(202.23±18.33)d、20.00%、12.50%(P <0.05);治疗有效95.00%高于对照组的77.75%(P <0.05)。结论微创手术治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享及随访1年复发事上均要明显优于开放手术,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17,(16)
目的对脊柱结核患者使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1~10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120例,按照治疗先后关系,前60例患者视为观察组,按照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后60例患者使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两种方式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木中出血量为(23.14±4.17)mL,对照组为(186.84±18.42)mL,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51±1.64)d,而对照组为(1 8.15±4.06)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无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13例(21.67%)存在感染等症状,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手术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可起到缩短住院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的作用,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治疗活动期脊柱结核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29例患者进行开放手术治疗,治疗组33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情况,并采用SF-36量表及JOA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病率低、椎体骨性融合速度快,及全身化疗时间短、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P <0.05)。2组治疗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P <0.05)。 SF-36生活量表治疗评分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该量表各项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治疗活动期脊柱结核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势,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微创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0年1月,在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及支具外固定的基础上,通过CT引导对所收治的31例脊柱结核患者,经皮穿刺置管灌注引流和持续局部抗结核药物冲洗病灶。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经过20~72d的置管持续灌注引流及局部灌注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5~28个月,定期X线与CT检查显示,全部患者的病灶均愈合,病变无复发。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化疗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侯著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2):79-81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占骨与关节结核类疾病的40%~50%,居首位,而且目前发病率依然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工作引起了广泛重视[1]。在对脊柱结核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和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效果差,且无法彻底治疗,因此手术治疗成为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但是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传统开放手术因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对21例脊柱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6例;年龄8~62岁。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经穿刺活检证实,2例经抗结核治疗痊愈证实。结果脊柱结核的CT表现为:①斑点状、斑片状、虫蚀状骨质破坏(21/21例);②椎间盘破坏(18/21例);③椎管狭窄变形(4/21例);④死骨形成(12/21例);⑤椎旁脓肿(17/21例);⑥椎体压缩改变(15/21例)。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CT引导下持续引流及局部化疗治疗活动期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活动期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累及胸椎11例,胸腰段15例,腰椎21例,骶椎3例。术前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者12例。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4例。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给予持续引流及局部化疗治疗,分别记录术后1个月、3个月患者ESR、CRP及脊柱矢状面Cobb角,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8~36个月随访,冲洗引流结束后,拔出引流管,均无窦道、感染现象出现,均一期愈合,1个月、3个月时,ESR、CRP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脊柱矢状面Cobb角无明显改变,患者人均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约为传统手术治疗的1/4。结论 CT引导下持续引流及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操作简便、创伤及痛苦较小、费用低廉、疗效明确等优点,得到较为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行Ⅰ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外科治疗配合抗结核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菏泽市传染病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脊柱结核患者50例,手术前后均积极对症处理和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采用Ⅰ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发现患者植骨均骨性融合,骨畸形获得矫正平均Cobb角5.5°~14°,平均9.5°,神经功能分级为:B级2例,C级4例,D级9例,E级35例。结论脊柱结核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外科手术配合积极内科抗结核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拇外翻畸形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在整形外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拇外翻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62足),采用经皮肤小切口祛骨矫正术,测量手术前后患者的拇外翻角(HVA)及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术后随访1-2年,32例(62足)患者拇外翻畸形明显改善,优54足(87.09%),良6足(9.67%),差2足(3.22%),术后测量HVA为15.08.±6.40o,IMA 8.07±1.60o,较术前HVA 33.27±5.14,I,MA 10.60±3.02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保守治疗,B组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缓和牵引、局麻下穿入导针、经皮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等微侵入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股骨颈骨折的49例患者采用缓和牵引、局麻下穿入导针、经皮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等微侵入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47例,总体治愈率为89.4%。结论 该方法治疗股骨颈新鲜骨折行之有效,经济实惠,各年龄段的患者均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创痔疮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严重痔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在某院治疗的严重痔疮患者1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切内扎术,观察组采用微创痔疮手术,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 相似文献
16.
何寒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1):35-37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微创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26例、良12例和可2例;对照组临床疗效优19例、良15例、可5例和差1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确切,手术瘢痕不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42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基础抗结核治疗,同时根据个体情况积极应用相应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211min,42例患者中产生3例并发症,二次手术后治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3年,23例患者痊愈,其余患者病情均不同程度好转,无1例复发患者。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手术技术要求高,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用针对性手术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取袋鼠体位,经腰长短肌肌间隙入路置钉,二支撑点着力提拉复位等(下称综合微创)措施对腰椎滑脱进行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椎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对58例需要手术治疗的I~III度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综合微创手术。并进行为期12~29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创伤,手术并发症,临床效果,滑脱角和椎间高度,滑脱复位率及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90~130min,平均110min,出血量200~600mL,平均350mL。无硬脊膜撕裂。术后2例患肢皮肤麻木加重,3个月后恢复。2例患肢仍疼痛,2周后消失。切口全部I期愈合。术后1周内X线检查,54例滑脱完全复位,4例复位率>90%。末次随访未见复位丢失,融合率98.2%。未发生断钉、断棒。无"融合病"发生。结论综合微创手术措施治疗I~III度腰椎滑脱,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减压彻底,并发症少,滑脱椎复位、融合率高,临床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椎间盘镜下切除微创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创口出血、创口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各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微创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3种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消化道息肉11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44例、B组40例与C组32例.A组给予单纯电凝电切,B组给予黏膜下注射后再电凝电切,C组给予黏膜下注射后电凝电切加息肉残端钛夹封闭处理.比较3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B组与C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均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A组(P<0.05).B、C组间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手术时间均短于C组,且A组短于B组(P<0.05).3组半年及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黏膜下注射与钛夹封闭处理辅助内镜高频圈套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可有效减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提高一次性切除成功率,疗效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