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应激性血糖升高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127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基本临床资料,检测血糖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空腹血糖>7.0 mmol/L划分为有应激性高血糖组(n=65)和<7.0 mmol/L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n=62)两组,平均随访30 d,比较两组间冠脉病变、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院内病死率的发生率.结果 伴有应激性血糖增高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更高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多支冠脉病变及非Q波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 应激性血糖升高及高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有更高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杜曼 《北方药学》2014,(3):101-10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血糖(AHG)升高的临床观察现象。方法:将从2005年1月~2013年1月这9年时间内我院的100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成血糖升高组和血糖正常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糖尿病不包含在该研究范围。结果:血糖升高组发生的泵衰竭要比血糖正常组要高,死亡的例数也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因此,应激性血糖升高是造成应激性衰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与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血糖正常组46例和血糖升高组76例,在入院第4周统计2组患者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血糖正常组比较,血糖升高组AMI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明显升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AMI患者血糖升高不利于受损心肌的修复,AMI患者早期血糖水平与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AMI患者血糖与血清尿素氮(BUN)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所有病例分为两组:血糖升高组(A组)97例,正常血糖组(B组)105例,对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及BUN进行对比分析,糖尿病人被排除在本研究之外,结果:(1)应激性血糖升高检出率为48.0%(97/202);(2)血糖升高组的泵衰竭发生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3)血糖升高组的BU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异常BUN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结论: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把应激性血糖升高和BUN结合起来用于判断AMI的预后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52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早期血糖情况分A组(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72mmol/L)、B组(中度升高,72~111mmol/L)、C组(重度升高,>111mmol/L),进行24h动态心电监测,采用Wagner法计算心电图QRS积分。对各组梗死范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应激性血糖升高提示心肌梗死范围的增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增加、病死率的升高,预后凶险。结论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发展和预后较敏感、简便、直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敏 《淮海医药》2012,30(2):130-131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与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AMI)短期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轻重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空腹血糖≥7 mmol/L的患者为应激性高血糖(SHG)组;血糖〈7 mmol/L的患者为非应激性高血糖(非SHG)组。观察2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SHG组)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率分别为25%、27.5%、32.5%、22.5%,均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非SHG组)7.7%、9.6%、11.5%、5.8%(P值均〈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病变严重、预后不良,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AMI患者80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血糖≥8mmol/L者为SHG组,血糖〈8mmol/L者为非SHG组。观察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SHG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分别为35%、38%、19%和31%,均显著高于非SHG组(13%、17%、2%和11%)(均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血糖升高的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医院11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空腹血〉7.8mmol/L的患者梗死面积大,心律失常、感染、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结论血糖水平可作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杨茂  张瑞宏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420-1421
目的探讨应激性血糖增高对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急诊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410例依据糖尿病病史及入院随机血糖水平随机分为四组:组1(n=288):随机血糖正常的非糖尿病患者;组2(n=30):随机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组3(n=54):随机血糖增高的非糖尿病患者;组4(n=38):随机血糖增高的糖尿病患者。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24h内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心肌酶峰值、TIMI血流恢复情况及30d病死率。结果四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2%、3.4%、7.5%、5.9%(P〈0.01)。入院随机血糖增高的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急诊PCI术后30d病死率高于随机血糖正常组,其中随机血糖增高的非糖尿病组30d病死率高于糖尿病组。结论应激性血糖增高是影响ST段抬高型AMI急诊PCI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0岁以上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DM-AMI)与4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NDM-AMI)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特点为胸闷、心悸、倦怠乏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恶心、呕吐、出汗,12例患者低血糖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静息状态发病率高,无痛性居多,血脂紊乱多为混合型,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且严重心脏事件的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预防低血糖,老年2型DM患者合并AMI预后差,病死率高.糖尿病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肌梗死是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应高度重视并积极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合并2型糖尿病为A组,无2型糖尿病为B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表现为无痛性AMI者明显高于B组,A组并发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者也明显多于B组(P〈0.05)。两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CK及CK—MB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血脂和血糖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应严密观察,并加强血脂和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和整体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的护理经过.32例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标准组:血糖控制于4.0~7.9 mmol/L;较好组:血糖控制于6.1~10.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第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标准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由此导致的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面积延展及病死率显著高于较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护理中,除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外,针对糖尿病伴心肌梗死的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适度控制血糖于合理水平是降低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对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巨岚  张晓俊 《河北医药》2007,29(4):309-310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99例非糖尿病(DM)的AMI患者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分Ⅰ组:空腹血糖≤6.1 mmol/L、Ⅱ组:6.1 mmol/L<空腹血糖≤7.8mmol/L、Ⅲ组:空腹血糖>7.8mmol/L,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观察3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99例AMI患者急性期出现高血糖33例,发生率为33.3%,应激性高血糖组(Ⅲ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体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Ⅰ、Ⅱ组)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AMI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后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110例AMI患者入院后随机测定2次以上血糖,所有患者既往均排除糖尿病史。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62例(A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随机血糖≥11.1 mmol/L)48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疾病发展进程,尤其注重30 d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面积的延展、心肌梗死的再发、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致命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死亡事件。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43.64%,AMI急性期B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面积的延展、心肌梗死的再发、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致命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死亡事件的发生几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与AMI患者30 d内预后较差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淑兰  孙彦琴 《中国医药》2006,1(6):328-329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发病24h内空腹血糖水平把2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4.69±0.68)mmol/L]、应激性高血糖组[(7.17±1.08)mmol/L]、糖尿病组[(10.81±4.20)mmol/L],分别对3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间平均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期间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心力衰竭发生率由14.9%上升至46.7%(P<0.01);猝死发生率由1.9%上升至22.7%(P<0.01);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由6.9%上升至33.3%(P<0.01);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3组分别为28.7%、32.1%、33.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愈高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发生率愈高,对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卫国 《上海医药》2017,(17):32-34
目的:观察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即刻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血糖正常)51例和观察组(高血糖)57例.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动脉血氧分压及心律失常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75.44%,显著高于对照组56.86%;STR<50%发生率57.89%,明显高于对照组35.29%(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段持续抬高,心肌灌注不良,使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糖异常的意义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151例住院的老年ACS患者做标准75g葡萄糖口服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异常组(IFG组)、餐后血糖异常组(IGT组)和糖尿病(DM)组.利用心电图和B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中大面积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DM组DM检出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及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大面积心肌缺血/梗死率高于血糖正常组和IFG组,且DM组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和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M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前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病死率高于前3组(P<0.05),且IFG组和IGT组病死率亦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血糖异常水平与心肌梗死及(或)心肌缺血范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密切相关,餐后血糖水平增高及DM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糖异常的意义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51例住院的老年ACS患者做标准75g葡萄糖口服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异常组(IFG组)、餐后血糖异常组(IGT组)和糖尿病(DM)组。利用心电图和B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中大面积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DM组DM检出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及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大面积心肌缺血/梗死率高于血糖正常组和IFG组,且DM组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和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M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前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病死率高于前3组(P〈0.05),且IFG组和IGT组病死率亦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血糖异常水平与心肌梗死及(或)心肌缺血范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密切相关,餐后血糖水平增高及DM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3月经CT或MRI证实的2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102例)、应激性高血糖组(65例)和糖尿病组(57例),并对各组患者患病情况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的后循环脑梗死构成比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糖尿病组及应激性高血糖组大面积脑梗死构成比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好转率(23.08%,15/65)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56.86%,58/102)(P<0.01)和糖尿病组(49.12%,28/57)(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16.92%)明显高于糖尿病组(12.28%)及血糖正常组(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早期有效监测并控制血糖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20.
曲雷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233-234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水平分为Ⅰ组(应激性高血糖组)30例,Ⅱ组(无应激性高血糖组)28例,并对两组患者的LVEF及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死亡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组的LVEF明显低于Ⅱ组,Ⅰ组的CK—MB酶峰水平明显高于Ⅱ组.I组CK—MB达峰值时间明显长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发生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死亡的心脏事件均明显多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