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因扩增在细胞遗传学上常表现为双微体 (DMs)和均质染色区 (HSR)。DMs可见于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 ,是肿瘤病人主要的细胞遗传学标记。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中 ,癌基因的扩增和过表达与演进有很强的相关性 ,在特定的恶性肿瘤中是不良预后的分子标记。此外 ,基因扩增与肿瘤细胞的抗药性有关。本文综述了目前在 DMs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DMs介导的抗药性、DMs与肿瘤的相关性等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基因扩增是肿瘤细胞中癌基因激活的主要途径之一,扩增的基因可使肿瘤细胞获得生长优势,进而生存下来或产生耐药性.双微体(DMs)是细胞遗传学上最主要的基因扩增表现形式.研究表明DMs存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内,且DMs中扩增基因的拷贝数与肿瘤细胞的恶性演进过程相关,因此,深入研究其形成机制对于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DMs的形成分子机制,希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因扩增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扩增在很多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是肿瘤细胞获得无限制生长及耐药的主要机制。基因扩增在细胞遗传学上主要表现为双微体(double minutes,DMs)和均质染色区(homogeneously staining regions,HSR),了解基因扩增的机制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基因扩增始动的机制,影响扩增的因素及基因扩增在细胞遗传学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基因扩增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扩增在很多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是肿瘤细胞获得无限制生长及耐药的主要机制。基因扩增在细胞遗传学上主要表现为双微体(doubleminutes,DMs)和均质染色区(homoge-neouslystainingregions,HSR),了解基因扩增的机制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基因扩增始动的机制,影响扩增的因素及基因扩增在细胞遗传学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基因扩增是肿瘤基因组不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染色体显微切割和比较基因组杂交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肿瘤细胞中基因扩增的研究。这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检测出肿瘤细胞中基因扩增的染色体区域,并且为寻找肿瘤发展进程中新的扩增基因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因扩增是肿瘤基因组不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染色体显微切割和比较基因组杂交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肿瘤基因扩增的研究。这两个技术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检测出肿瘤细胞中基因扩增的染色体区域,并且来寻找肿瘤发展进程中新的扩增基因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是细胞内染色体上特定基因拷贝数的大量增加,常见于生物发育、肿瘤发生及抗药性的形成过程。肿瘤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标志即为基因组不稳定,其中基因扩增作为基因组不稳定的主要形式在很多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细胞中基因扩增是癌基因激活的主要机制,可调控肿瘤细胞逃避生长限制产生耐药。针对基因扩增的深入研究对肿瘤遗传学的发展及肿瘤的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人类恶性肿瘤中基因扩增的组成成分、表现形式、扩增机制及研究手段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对比基因组杂交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快速全面分析染色体一个基因组甚至一条染色体获得和缺失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其具体方法是分别标记肿瘤DNA和正常人体胎盘组织中提取的参照DNA,制成探针,再与正常人体中期染色体铺片竞争性地原位杂交,通过对比各条染色体DNA序列中两种荧光强度,揭示出肿瘤染色体某一基因的扩增和缺失。  相似文献   

9.
Hitt.  WN  夏国兴 《国际遗传学杂志》1989,12(4):203-205
已经证明,一些肿瘤尤其是白血病,其肿瘤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在诊断和确定预后时有重要性。特殊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往往与特定的基因(组)重排有关,而基因重排可导致特定的基因表达、阻抑或放大。这些基因被认为在促进或阻抑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有价值的细胞遗传学资料来自白血病。虽然实体瘤能代表大多数肿瘤疾患,但仅10%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来自于实体瘤。这是由于实体瘤增殖活性低及难以获得有丝分裂细胞所致。而细胞遗传学分析的改良法将极大地增进对肿瘤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肿瘤细胞及耐药性细胞中双微体(Double minutes,DMs)的大小。方法 应用PFGE (Pulsed fiel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与Southern杂交技术,对人卵巢癌细胞UACC-1598及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抗性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DMs的大小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UACC-1598细胞中存在2.8 Mb、2.1 Mb及1.4 Mb的DMs群体,提示多拷贝的扩增基因及其邻近的染色体区域经染色体断裂、易位及重排形成较大的DMs。同时,用浓度逐渐增高的MTX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离出富含DMs的不同MTX抗性程度的细胞群体。在MTX抗性细胞中检测到2.5 Mb及1.4 Mb的DMs群体, MTX100细胞中以1.4 Mb的DMs群体为主,而MTX500细胞中以2.5 Mb的DMs群体为主。 结论 MTX细胞中产生的扩增子结构在演化过程中趋向于寡聚化或多聚化形成较大片段的DMs。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探讨DLBCL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技术对24例DLBCL患者的全基因组遗传物质的扩增/缺失进行检测,分析CGH检测结果与DLBCL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24例DLBCL中62.5%病例发生染色体水平的扩增/缺失,20.8%病例发生累及6q的缺失,16.7%病例发生累及18q扩增;CGH检测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CGH异常组患者Annarbor分期多为Ⅱ-Ⅳ期,出现全身症状的几率较高,治疗疗效较差,生存期较短,但两组结果外累及发生几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基因组水平发生的遗传物质扩增/缺失是DLBCL常见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6q15-21缺失和18q11-ter扩增是DLBCL非随机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CGH检测异常是DLBCL不良临床过程和预后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中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1年有完整随访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的胃癌患者24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PD-L1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情况。结果(1)PD-L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胃癌组织,肿瘤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5.9%(64/247),肿瘤浸润免疫细胞(IC)中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6.7%(66/247),两者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与分化程度和肿瘤直径有相关性(P〈0.05),免疫细胞中PD-L1表达与有无脉管癌栓有相关性(P〈0.05)。(2)PD-L1基因扩增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FISH检测PD-L1基因扩增率为19.0%(47/247)。PD-L1基因扩增与年龄、胃大/小弯、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3)IHC检测的肿瘤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与FISH检测的PD-L1基因扩增,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符合率为25.0%(16/64),阴性符合率为83.0%(152/183),总符合率为68.0%(168/247),IHC和FISH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P=0.157)。(4)单因素生存分析:肿瘤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关系,免疫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和PD-L1基因扩增与预后均没有明显相关性。脉管癌栓、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是胃癌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肿瘤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中PD-L1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一致性较差;PD-L1蛋白表达提示预后较差;PD-L1基因扩增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肿瘤病理诊断中遗传学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肿瘤的发生发展涉及细胞分子遗传学的改变,但检测方法的繁琐和不菲的费用支出使得基础学方面新的研究成果很难尽快服务于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得益于近年来免疫组化技术敏感件的提高、新抗体的出现以及我们对肿瘤分子机制了解的加深,使得采用一种简单的和不需要很多花费的方法成为町能,就是我们可以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巾的某种蛋白的表达状态,从而可以推测出肿瘤潜在的分子遗传学变化。该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疾病和肿瘤发生机制的了解,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目前,免疫组化可以应用的范围涉及肿瘤中特定染色体的易位、特异基因的突变、基因缺失或表达缺失、基因扩增和一些间接反应分子改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分子遗传学在儿科肿瘤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儿科肿瘤的研究,已经发现了新的基因及其它遗传学改变。本分析了先天性中胚叶肾瘤、先天性纤维肉瘤、滑膜肉瘤和横纹肌肉瘤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有助于加深理解肿瘤的发生,提供有利于病人综合治疗的诊断和/或预后标记。  相似文献   

15.
间期细胞遗传学即以标记的核酸探针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在完整细胞核中观察染色体的畸变。荧光原位杂交(FISH)不仅在基因组物理制图上立下汗马功劳,随着比较基因组技术的进展,人类基因组全部基因的分离克隆,基因表达谱的发展,将在实体瘤的染色体畸变诊断以及分子机制研究方向发挥更大的用途。间期细胞遗传学也将连接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病理学的桥梁学科。  相似文献   

16.
间期细胞遗传学即以标记的核酸探针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在完整细胞核中观察染色体的畸变。荧光原位杂交(FISH)不仅在基因组物理制图上立下汗马功劳,随着比较基因组技术的进展,人类基因组全部基因的分离克隆,基因表达谱的发展,将在实体瘤的染色体畸变诊断以及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发挥更大的用途。间期细胞遗传学也将成为连接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病理学的桥梁学科。  相似文献   

17.
分子遗传学在儿科肿瘤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儿科肿瘤的研究 ,已经发现了新的基因及其它遗传学改变。本文分析了先天性中胚叶肾瘤、先天性纤维肉瘤、滑膜肉瘤和横纹肌肉瘤的分子遗传学改变 ,有助于加深理解肿瘤的发生 ,提供有利于病人综合治疗的诊断和 /或预后标记  相似文献   

18.
Bloom氏综合征(B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染色体不稳定性综合征。身材矮小,免疫功能低下,面部微血管扩张性红斑和易患肿瘤或白血病是其典型的临床特征。近年来,有关BS综合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Ellis等克隆了BS综合征编码基因(BLM基因)的全长cDNA,且发现BLM基因的突变是BS综合征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从而为BS综合征家族的遗传咨询和基因诊断及其产前基因  相似文献   

19.
寡核苷酸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肿瘤研究中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遗传相关性[1],几乎所有的肿瘤存在基因组DNA拷贝数异常,这些异常与原癌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缺失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先进的分子遗传学新技术,研究肿瘤组织中基因组DNA异常,已成为人类了解肿瘤发生机制的重心.1992年,Kallioniemi等首次提出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能对染色体上DNA序列进行检测并定位.  相似文献   

20.
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是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与其他肿瘤细胞遗传学方法相比,主要的优点是无需制备肿瘤细胞的中期分裂象,对肿瘤标本没有限制,只要能得到少量基因组DNA的标本如新鲜或冻存的或石蜡包埋的癌组织、癌细胞系均可用来分析,且只经一次实验便可得到整个基因组的扩增和丢失的情况。与FISH相比,它克服了需制备染色体特异区域的探针且仅能检测个别染色体或部分位点的局限性,它是一种全方位检测法,一次实验即可检测出待测标本整个基因组DNA拷贝数增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