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多导睡眠图引导下建立Quisi快速检测法,并探讨Quisi在失眠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失眠症患者和33名正常受试者同时作Quisi和多导睡眠图(PSG)检测.并以日本SEEG-1518K为检测标准,与德国Quisi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在33名正常对照组中,除暂停、伪迹和第3、第4阶段4项睡眠参数Quisi和PSG两工具不能比较外,其他1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9例失眠症组Quisi和PSG两工具比较见相同结果.(2)在多导睡眠图导向下,失眠症组与正常对照组Quisi比较,主要见实际睡眠时间减少[分别为361.0±29.4 min和462.9±21.2 min,P<0.01],睡眠潜伏期长[分别为33.3±17.9 min和20.2±9.6 min,P<0.01],醒觉时间长[分别为38.0±15.9 min和18.9±5.7 min,P<0.01],睡眠效率低[分别为84.3±9.1 min和95.0±4.9 min,P<0.01],第一阶段睡眠百分比高[分别为26.4±15.5 min和9.0±1.8 min,P<0.01],第三阶段睡眠百分比低[分别为6.2±3.9 min和10.9±3.7 min,P<0.01]和伪迹百分比高[分别为7.5±2.1 min和2.8±1.1 min,P<0.01].结论 Quisi检测失眠症作用与PSG相似,在心理咨询、外出巡诊和家庭病床上有应用前途.运用Quisi技术评估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生理学异常,更为快速简便和客观科学.  相似文献   

2.
唑吡坦对失眠症患者睡眠影响的多导睡眠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多导睡眠图(PSG)探讨唑吡坦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27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连续进行3晚PSG描记,其中第3晚睡前予10 mg唑吡坦,观察用药后PSG的变化.正常对照组33名,作1夜适应和1夜基础PSG监测.结果 与基线睡眠比较,患者服用唑吡坦后睡眠效率提高[(91%±4%)vs(87%±8%),P<0.05],觉醒时间减少[(24±6)min vs(39±16)min,P<0.01],S1减少[(18%±6%)vs(30%±18%),P<0.01],S2增加[(60%±5%)vs(44%±18%),P<0.01],睡眠潜伏期缩短[(36±18)min vs(22±11)min,P<0.01].结论 唑吡坦对失眠症患者夜间多导睡眠图脑电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失眠症的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失眠症的多导睡眠图(PSG)模式.方法应用日本Nihon Kohden公司的Neurofax-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39例失眠症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SG全夜监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失眠症组的PSG表现为睡眠总时间减少(正常组464.1±22.9分,失眠症组359.7±31.5分,P<0.01),睡眠潜伏期延迟(正常组19.9±9.8分,失眠症组31.5±18.4分,P<0.01),醒觉次数多(正常组1.4±0.7次,失眠症组4.9±2.1次,P<0.01),睡眠效率低(正常组94.6±5.1%,失眠症组84.7±8.3%,P<0.01),第一阶段睡眠增加(正常组9.1±1.9%,失眠症组27.9±17.9%,P<0.01),第二阶段睡眠下降(正常组56.2±4.7%,失眠症组45.9±17.7%,P<0.01),第3,4阶段睡眠降低(正常组16.7±4.9%,失眠症组9.1±5.1%,P<0.01),REM睡眠潜伏期缩短(正常组87.8±11.7分,失眠症组53.8±19.7分,P<0.01).此外,失眠症组有8例(N=8/39,20.5%)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效率综合分析正常,但患者主诉"无睡眠感",有"主观性失眠"存在.结论失眠症患者PSG存在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REM值的变化.睡眠潜伏期延迟和慢波睡眠S1增加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本组研究还发现失眠症患者中有一部分对象可能属于"主观性失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生理的变化.方法 应用日本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等技术,对19例抑郁障碍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结果 抑郁障碍组PSG主要指标表现为REM睡眠潜伏期(RL)前移,正常组(84±11)min,抑郁障碍组(61±19)min(P<0.01);睡眠维持率(SMT)下降(正常组(99±3)%,抑郁障碍组(90±5)%,P<0.01),第二阶段睡眠降低(正常组(56±4)%,抑郁障碍组(45±17)%,P<0.05)及REM4个睡眠参数存在变异.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具有PSG多项睡眠脑电指标的改变.其中REM睡眠潜伏期前移是本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患者的Quisi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Quisi在抑郁症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德国Quisi仪 ,对 2 4例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组 )的睡眠脑电进行 2次全夜测试 ,并与 2 1名正常受试者 (正常对照组 )进行对照。结果  (1)抑郁症组在第 1夜的各项指标中 ,仅总记录时间短于第 2夜 [分别为 (478 1± 2 7 4 )min和(499 5± 2 5 7)min ;P <0 0 1]。 (2 )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睡眠潜伏期长 [分别为 (34 5± 17 9)min和 (2 3 9± 17 4 )min ;P <0 0 5 ],觉醒时间长 [分别为 (39 8± 2 1 9)min和 (19 3± 14 9)min],睡眠效率低 [分别为 (83 7± 6 9) %和 (93 3± 5 1) % ],睡眠维持率低 [分别为 (88 8± 9 1) %和 (99 8±4 9) % ],REM睡眠潜伏期短 [分别为 (6 9 9± 16 3)min和 (88 6± 15 9)min],第二阶段百分比高 [分别为 (5 5 3± 11 9) %和 (47 5± 7 8) % ;P <0 0 5 ],第三阶段百分比高 [分别为 (8 9± 6 9) %和 (14 1±6 1) % ],REM睡眠百分比低 [分别为 (10 1± 5 9) %和 (16 9± 5 1) % ],伪迹百分比高 [分别为 (3 9±1 3) %和 (1 9± 0 8) %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Quisi适合于全夜监测。在缺乏相关设备的基层医院 ,Quisi技术可用于对抑郁症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对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估,并通过对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定量分析,对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客观评估,进一步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失眠症患者和健康人各100例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晨起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结果 失眠症组PSQI各成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失眠症组的睡眠潜伏期(min)延长(失眠症组43.69±11.54,对照组16.01±10.44)、总睡眠时间(min)减少(失眠症组314.65±91.89,对照组446.41±77.81)、睡眠效率降低(失眠症组64.51%±18.59%,对照组91.32%±3.58%)、快眼动睡眠时间(min)减少(失眠症组33.26±15.61,对照组93.21±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眠症组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减低、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增高,自我评估与实际睡眠情况不一致.结论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失眠症患者的PSG各睡眠参数有特征性的改变,利用PSG检查发现失眠症患者对失眠情况的主客观评估不一致,存在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事件相关电位 (ERP)脑电地形图技术 ,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睡眠间断性低血氧对工作记忆损害机制。方法 采用探针提取方法并加以改良。轻、重症患者各 12例 ;同期设 2 0名正常对照者。结果 ERP结果显示 ,对照组辨异效应主要分布于右额 [F4 ,(2 .2± 2 .7)μV]及枕部 [O1,(0 .8± 3.5 ) μV ;O2 ,(0 .7± 3.5 ) μV],辨同效应则以顶部为著 [P3,(7.0± 3.0 ) μV ;P4 ,(6 .9± 3.1) μV ]。轻症患者前额部辩异效应损害明显 [F4 ,(5 .0± 4 .5 ) μV ;F3,(6 .0± 4 .5 ) μV ;P <0 .0 1],而重症组辨异及辨同效应均受损 [F3,(5 .3± 2 .4 ) μV ;F4 ,(4.9± 3.1) μV ;P3,(3.6± 3.5 )μV ;P4 ,(4.6± 2 .7) μV ;P <0 0 5 ]。脑电地形图与上述结果一致。 结论 OSAS患者前额ERP辨异效应的变化反映了中央执行系统功能对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老年人多导睡眠图(PSG)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19例MCI老年人(MCI组)的PSG进行全夜监测,并与20名正常老年人(NC组)对照。结果与NC组比较,MCI组睡眠总时间减少[NC组(381±37)min,MCI组(313±67)min,P〈0.01],觉醒时间增加[NC组(30±10)min,MCI组(53±17)min,P〈0.01],睡眠维持率下降[NC组(94±10)%,MCI组(85±13)%,P〈0.05],第1阶段睡眠增加[NC组(14±2)%,MCI组(28±10)%,P〈0.01],第2阶段睡眠降低[NC组(60±4)%,MCI组(51±18)%,P〈0.05]和第3阶段睡眠降低[NC组(9±5)%,MCI组(4±3)%,P〈0.01],REM强度增强[NC组(21±4)%,MCI组(40±22)%,P〈0.01]。结论PSG中的浅睡眠增多,慢波睡眠S3减少可能是MCI病人所具有的电生理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首发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然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等技术,对24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结果 首发抑郁症患者组PSG主要指标表现为REM睡眠潜伏期(RL)前移[正常组(81±11)min,首发抑郁症患者组(62±19)min,P<0.01];睡眠维持率(SMT)下降[正常组(98±5)%,首发抑郁症患者组(87±8)%,P<0.01],第二阶段睡眠降低[正常组(57±5)%,首发抑郁症患者组(43±12)%,P<0.01]及REM 3个睡眠参数有改变.结论 REM睡眠潜伏期前移是首发抑郁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及其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患者病史资料并应用多导睡眠仪对1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5名健康对照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帕金森病Hoehn-Yahr(H&Y)Ⅰ级组及帕金森病H&YⅡ~Ⅳ级组。每组均包括男性3例,女性2例。结果3组年龄分别为(54·4±5·7)岁、(57·6±14·5)岁、(58·2±10·7)岁,年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2,P=0·794)。对照组浅慢波睡眠时间为(70·6±7·8)min,而H&YⅠ级组患者浅慢波睡眠时间为(81·4±6·1)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对照组睡眠效率为75·6%±12·8%,快动眼睡眠(REM)潜伏期为(116±48)min,浅慢波睡眠所占比例为70·6%±7·8%,REM所占比例为14·8%±5·5%,总睡眠时间为(372·8±53·4)min,而H&YⅡ~Ⅳ级组患者睡眠效率43·6%±16·0%(P=0·003)、REM所占比例7·3%±6·1%(P=0·003)及总睡眠时间(244·3±103·2)min(P=0·00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EM睡眠潜伏期(281±86)min(P=0·000)及浅慢波睡眠时间(85·3±7·9)min(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相关分析,睡眠潜伏期、浅慢波睡眠时间与疾病病程存在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9、0·492;P值分别为0·000、0·006),而睡眠效率、深慢波睡眠时间及总睡眠时间与疾病病程有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26、-0·723、-0·728;P值均为0·000)。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早期已经存在夜间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下降、睡眠潜伏期延长及睡眠结构的改变等异常,而且有随疾病进展而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