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变化与APACHEⅡ的关系。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危重症患者AFFT、PT、TT明显长于D组,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FF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T、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PT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PLT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早孕妇女药物流产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30例早孕妇女服药前和第一次服药后第8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服药后PT明显缩短(P<0.05),APTT和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孕妇女进行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生理上外源性凝血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3.
罗金花  贺慈 《吉林医学》2022,(3):701-70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肝素治疗对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6例,基于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3例采用大剂量肝素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获取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4.
手术前4项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术前检查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及凝血酶时间 (TT)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 2 6 0 8例术前PT、APTT、FIB、TT 4项凝血功能并与Duke法和玻片法测定 180 8例术前出血时间 (BT)与凝血时间 (CT)对比。结果  2 6 0 8例中 ,PT、APTT、FIB和TT延长分别为 1.7%、2 .9%、15 .4%和 15 % ;180 8例中 ,BT和CT延长分别为 0 .38%和 0 .49%。结论 PT、APTT的敏感性较强 ,TT、FIB可作为筛检试验 ,此 4项均较BT和CT法敏感。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凝血指标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有所变化,以利于胎儿的生长和娩出。在凝血功能方面国内已报道妊娠妇女的纤维蛋白原(Fbg)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但综合报道这几项常规凝血指标变化的不多。近年来,血栓和止血试验的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对37例早产儿和15例足月儿进行PT、APTT、TT、Fbg检测。结果无论孕周大小的早产儿PT、APTT、TT均延长,<35周者PT、APTT、TT与≥35周早产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Fb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处于低凝血因子状态,易患出血性疾病,应及早监测凝血指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纠正出凝血障碍。  相似文献   

7.
不同孕期孕妇凝血指标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孕妇从怀孕到临产前体内的凝血功能情况,以便为临床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预防和治疗产后异常出血以及防止DIC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本文对2002年11月-2003年12月来我院产科门诊检查的不同孕期孕妇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4项指标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实验室确立的凝血指标正常参考值与参考书和试剂厂家提供的参考值的差异。方法用日本Sysm exCA70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对4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进行PT、APTT、TT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本实验室PT、APTT、TT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9.8~12.5秒,22.1~37.3秒,14.5~22.3秒。经过对性别和年龄分组后进行两两比较,P值>0.05,说明男女之间和各年龄组参数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与教科书和试剂说明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有较大差异,针对自己实验室的具体实验条件、实验人群等因素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是科学的和必要的。实验人群的性别和年龄对正常参考值的测定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528例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亚玲 《中外医疗》2010,29(15):6-7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8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和125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PT、INR、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与乳腺良性肿瘤、病理类型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利于对乳腺癌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为试验组,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凝血四项的水平,以及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及是否远处转移各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血浆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T、APTT和FI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不同病理类型及有无远处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其凝血四项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TT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监测乳腺癌患者血浆TT水平有助于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更好地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四个凝血项目为例建立新生儿凝血四项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以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 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C28-A2推荐的方法,通过检测120例健康个体,建立适合实验室内凝血项目生物参考区间,用计算符合率的方法对自建生物参考区间进行评价。结果 a PTT 37.5 s-57.9 s,PT 9.5 s-15.3 s,TT 15.6 s-22.9 s,Fbg 1.18 g/L-2.80 g/L进验证符合率大于95%。结论本文建立新生儿凝血四项参考范围适用本实验室止凝血检测系统,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止凝血项目的新生儿生物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2.
蒙天生  莫鸿健 《右江医学》2011,39(4):466-467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指标在临产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0例正常临产孕妇(观察组)及80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血中PT、APTT、TT、FIB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诊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孕产妇从孕早期至产后1周内全过程的凝血功能4项指标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基础上,结合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前检查及住院临产时和产后访视时各进行1次凝血功能4项指标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例孕产妇,从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到临产时,其PT、APTT、TT值逐渐缩短,FIB值逐渐增加,但TT值各组间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1周内凝血功能4项指标迅速恢复到孕中期前后水平。结论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能动态掌握不同孕期的凝血功能状态,对早期预防产科并发症、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秀梅  钟伟 《海南医学》2022,(21):2792-2794
目的 观察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第1天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胎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出生的1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时的不同胎龄将早产儿分为早期组(胎龄28~31+6周) 45例、中期组(胎龄32~33+6周) 50例、晚期组(胎龄34~36+6周) 55例。另选择同期在上述医院出生的60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出生后第1天,比较不同胎龄早产儿和对照组足月儿及不同胎龄早产儿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胎龄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足月儿出生后第1天的PT、APTT、TT水平分别为(13.07±1.98) s、(43.19±5.99) s、(22.17±4.19) s,明显低于早期组[(16.78±3.12) s、(60.11±5.11) s、(28.98±4.18) s]、中期组[(16.01±2.98) s、(58.65±7.09) s、(27.81±5.09) s]和晚期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唐山地区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C28-A2推荐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健康新生儿1102例,按照性别不同分为男(584例)、女(518例)二组;根据不同民族分男(汉族548例,少数民族36例)、女(汉族495例,少数民族23例)二组,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其PT ,APTT ,FIB ,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正态性检验,新生儿PT ,APTT ,FIB测定值均呈正态分布。经 Z检验发现不同性别新生儿 APTT 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TT =6.693,P<0.05),不同民族新生儿PT ,APTT ,FIB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男=0.058~0.317,t女=0.049~0.317, P>0.05)。各项指标的参考区间(P2.5~ P97.5)如下:新生儿PT 参考范围11.1~14.9s;APTT 参考范围(男)29.9~62.6s ,(女)30.6~63.4s ;FIB的参考范围1.51~3.46 g/L。结论初步建立唐山地区新生儿PT ,APTT ,FIB的生物参考区间,提高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诊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时间及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患者合格标本50例,按不同离心条件及放置时间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标本以3 000 r/min离心5 min APTT、PT缩短,与离心10 min作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8 min四项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室温放置2 h各项检测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4 h、6 h APTT、PT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3 000 r/min离心8 min即可进行凝血筛选检测;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PT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223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鼻咽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APTT、Fib、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和Ⅳ期的鼻咽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Ⅰ期+Ⅱ期鼻咽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PT、APTT延长以及Fib、D-二聚体升高,提示鼻咽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而且Ⅲ期和Ⅳ期的鼻咽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更高,提示鼻咽癌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因此,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2 h组、内毒素6 h组、内毒素+肝素2 h组,内毒素+肝素6 h组5组,每组8只,静脉注射LPS建立脓毒症模型.不同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内毒素2 h组和内毒素6 h组PT及APTT的延长差异显著(P<0.01),内毒素+肝素2 h组与内毒素+肝素6 h组间PT,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肝素2 h组与内毒素2 h组相比,以及内毒素+肝素6 h组与内毒素6 h组相比,PT和APTT延长明显改善(P<0.05);内毒素+肝素6 h组与内毒素+肝素2 h组相比,PT和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素的早期应用可减缓PT、APTT的延长,改善脓毒症时发生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李云  李雪梅 《血栓与止血学》2007,13(5):231-231,23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血凝仪ACL Advance对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问(aP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均明显延长(P〈0.01),Fbg明显减低(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凝血指标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和病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凝血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象和血小板的变化。方法:对我院86例脑梗死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组的凝血象和血小板进行测试。结果: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值升高,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㈣值缩短,血小板(PLT)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凝血的指标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检测脑梗死患者的凝血象和血小板,能早期发现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能尽快溶栓.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