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及1年随访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经抗血小板治疗无效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8例,共77处病变,狭窄程度≥50%,研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1年随访。结果 68例患者置入支架73枚,12例重度狭窄者使用2 mm冠脉球囊预扩,手术成功率为94.1%,术后造影即刻狭窄程度为(5.9±7.8)%,与术前(74.4±8.4)%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7%,术后同侧血管年卒中率3.1%,无死亡事件发生。1年随访再狭窄率为7.8%,其中2例系症状性狭窄。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建立长期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41-543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在症状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方法:对671例缺血性脑血管(脑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进行分析,其中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57例,颈动脉支架置入496例,高颈动脉段及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39例(M_1段72例,M_2段3例)。基底动脉支架置入2例,大脑后动脉放置支架1例,椎动脉支架置入76例。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月内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359例,症状无明显变化44例,加重3例。其余无法随访。1例基底动脉支架置入后CT复查小脑有散在的出血,经治疗后康复。1例椎动脉V4段支架置入后患者出现闭锁综合征,4d后死亡。1例颈动脉支架置入球囊后扩张支架移位,内膜轻度撕裂,有血液外渗,经立即降血压及压迫止血10min后,渗血停止。3例大脑中动脉及1例颈内动脉C6段支架置入后出现出血,2例行手术治疗。存活留残。2例死亡。1例颈动脉支架术后出现同侧大面积脑梗,植物生存。结论:1脑血管支架置入创伤小、恢复快,病人几乎无痛苦。2效果明显,短期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3脑血管支架置入存在风险,而且越往颅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4年3月~2007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例接受PTAS治疗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共放置支架20枚.术后1周复查全脑血管造影,并于术前及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经过治疗的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程度<20%.围手术期患者症状消失和改善17例(89%);术后同侧卒中2例(11%).患者NIHS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S可以明显改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1例接受PTAS治疗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1例患者共放置支架132枚。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或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预后主要评估患者术后1周、6个月及1年的NIHSS评分,以及术后1、12个月内脑血管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血管原因死亡]。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经过治疗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总体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15.3%,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为3.6%,病死率为0.9%。6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3例(4.5%)患者在1个月内发生脑血管事件:TIA 1例,同侧轻度卒中和对侧轻度卒中各1例,无严重卒中及死亡发生。随访12个月内共发生脑血管事件7例(10.4%):同侧TIA 2例(3.0%),同侧轻度卒中和非同侧轻度卒中各2例(3.0%),严重卒中1例(1.5%),术后1年复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13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2例(15.4%)。随访中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PTAS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明显改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1年的预后,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及颈部血管超声进行初步筛选,再行全脑血管造影。对狭窄程度〉70%或〉50%的症状性狭窄施行支架成型术,并对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6例有38处狭窄,成功置入39枚支架。置入支架后造影见血管狭窄明显改善,术后症状均好转,无1例加重。7例患者术后3~8个月CTA或全脑血管造影随访显示,仅1例出现支架置入部位再狭窄。结论:采用动脉支架成型解除动脉狭窄,以从源头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药物治疗无效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分析15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6.9±10.7)岁.所有患者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结果 本组15例患者PTAS手术共放置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支架16枚,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涉及椎基底动脉病变部位包括基底动脉7例8处,椎动脉起始部8例8处.患者PTAS术后造影病变血管残余狭窄率在20%以内,管腔狭窄明显改善.4例患者在PTAS术中支架到位球囊扩张时出现一过性的头昏、眩晕、恶心,支架释放后不久即逐渐缓解.术中病变均未使用栓塞保护器(保护伞),1处病变(颅外)支架释放后残余狭窄率>40%因而进行了球囊后扩张.结论 椎基底动脉狭窄应用PTAS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Apollo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脑血管病中心2011年11月~2012年5月收治的42例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70%)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Apollo球囊扩张支架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狭窄位于基底动脉17例,颅内椎动脉25例。结果本组41例成功置入支架,1例因支架无法到位而未能完成手术,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7.6%(41/42)。术后30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9%(2/41),其中,卒中率为2.4%(1/4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2.4%(1/41),无死亡病例。对41例手术成功患者临床随访2~8个月,效果良好,无新发卒中及TIA发作病例。结论应用Apollo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了解及探讨脑血管支架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30例行脑血管造影示大脑中动脉不同程度狭窄〉50%,并予狭窄处血管支架置入。结果 26例手术顺利,随访(21±15)个月,术后患者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患者术中出血,1例患者并发梗死。结论血管支架置人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并比较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0月至2015年1月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狭窄(狭窄度超过7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支架组67例,药物组79例,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术前术后影像学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临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影像学复查情况被前瞻性记录并被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接受治疗后30 d内支架组4例(6.0%,4/67)发生卒中,包括2例(3.0%,2/67)致死致残性卒中,药物组3例(3.8%,3/79)出现缺血性卒中包括1例(1.3%,1/79)致残性卒中,支架组30 d内卒中及致死致残性卒中发生率略高于药物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所有患者随访(20.8±9.2)个月,30 d后随访期间,支架组共4例(6.2%,4/65)发生治疗侧缺血性卒中,4例均为非致死致残性卒中;药物组共7例(9.0%,7/78)出现治疗侧缺血性卒中,6例(7.7%,6/78)为致残性卒中.两组随访期间总的卒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支架组致死致残性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P =0.032).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安全性较单纯药物治疗稍差,两种治疗手段对卒中预防的总体效果无明显差别,但支架成形术对远期致死致残性卒中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颅内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国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经典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但仍有较高的卒中率。近年来颅内支架血管成型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较单纯球囊扩张术低,且疗效明显,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有助于防止弹性回缩、减少急性闭塞和再狭窄率、改善预后。对预行颅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患者需进行严格、细致的术前评估,对改善病人的症状和预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就具体术前评估内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效果。方法  39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 (19例后循环狭窄 ,2 0例为前循环狭窄 ) ,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结果 支架均一次成功植入 ,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术后平均血管狭窄程度分别为 73 5 %± 6 7%、11 2 %± 4 3%。临床随访 4~ 2 4个月 ,无脑缺血再发作或中风 ;脑血管造影随访 2 9例患者 ,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生率。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劼  李玲  何金爱  邓敏娉 《广东医学》2007,28(7):1200-1201
目的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及护理,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狭窄解除,缺血性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满意.术后随访1~12个月,TCD示血流速度明显改善.结论 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的前提,周密完善的术前准备、检查及术中监护是确保手术顺利的重要措施,术后的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架血管技术治疗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置入支架,术中12例进行球囊预扩张、15例均应用脑保护装置.结果 15例支架置入均获成功,血管残余狭窄程度<30%.术后随访13例(10~18个月),1例发生再狭窄(狭窄率>50%).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明显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ISI)治疗头颈部血管狭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12例患者的115条血管实施了PISI,男性76例,女性36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8.8岁。所有病人术前均行主动脉弓、头颈部血管及全脑血管造影。支架植入前不用球囊进行预扩张,植入后再用球囊进行扩张。所用支架为wallstent支架,颈内动脉虹吸部或颅内动脉选用AVE支架。87例病人3个月后做血管造影随访,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结果 在112个病人的115条血管中,一次性成功植入血管内支架113个,成功率98.3%。支架植入前狭窄程度50%~99%,平均78.5%,支架植入后狭窄程度降至2.7%。并发症发生率为3.6%,死亡率为O.9%。87例进行了平均27.3个月的造影随访,发现支架闭塞1例,支架塌陷变形1例,原狭窄处再次出现狭窄3例。后4例均再次成功实施球囊扩张。整个随访期间无1例出现新的神经症状。结论 PISI治疗头颈部血管狭窄从技术上看是可行的,其创伤小,安全性大,再狭窄率低.可以有效地解除血管狭窄和防止由此所造成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起在我科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67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资料,在行支架置入前及置人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脑出血、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等手术并发症,对其施以配合治疗的临床护理。结果:1例患者术中出现血管破裂、脑出血死亡,2例患者术中出现大脑中动脉闭塞,及时发现后行溶栓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术后出现中风症状加重,其余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结论:做好脑血管狭窄支架置人术的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狭窄的疗效。方法对17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MCA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行血管造影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并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狭窄的血管均成功扩张,术前与术后狭窄程度分别为(76.3±4.5)%与(14.6.4-4.1)%,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20%。临床随访无TIA或脑卒中再发,全脑血管造影(DSA)随访无血管再狭窄发生,TCD检查显示脑血流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15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25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2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21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8例;大脑中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4例;椎基底动脉5例.5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55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3例.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探讨进展性卒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影像学(DSA、CTA)资料,观察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狭窄的位置、程度,根据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进展性卒中和非进展性卒中两组,对两组的血管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4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72例(48.98%)存在脑血管狭窄,其中单发狭窄47例(31.97%),多发狭窄25例(17.01%);27例(18.37%)出现卒中进展.进展性卒中与非进展性卒中相比,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及多发动脉狭窄的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动脉多发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90例(92处狭窄部位,93枚支架),观察其手术成功率、症状改善、狭窄率改善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行脑血管造影术或CTA观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98.9%(92/93),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83.4±9.5)%,Wingspan支架置入后平均残余狭窄率(21.8±9.8)%。围手术期总并发症6.5%(6/90),病死率3.3(3/90),临床随访1~40(16.7±10.3)个月,30d内任何脑卒中和31d~1年内同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11.1%(10/90)。30例患者接受了血管造影复查,6个月再狭窄率为16.7%(3/18),平均随访(9.3±6.3)个月的再狭窄率为26.7%(8/30)。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围手术期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5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25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2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21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8例;大脑中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4例;椎基底动脉5例。5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占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55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3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