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头孢硫脒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UIC值,计算FIC指数.结果左旋氧氟沙星与头孢硫脒联合应用后,左旋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HRSA、NRSE的HIC50均有明显降低,同样头孢硫脒对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HRSA、HRSE的NICm亦显著下降.FIC指数范围主要在0~1.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硫脒药物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90株G+球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三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G+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硫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MIC50分别为16mg/L、1mg/L、2mg/L,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分别显著的降低至0.5mg/L、0.125mg/L、0.25mg/L.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多数呈协同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66.7%~90%),无关作用较少(0~6.6%),无拮抗作用.结论: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对90株G+球菌呈基本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90株G+球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三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G+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硫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MIC50分别为16mg/L、1mg/L、2mg/L,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分别显著的降低至0.5mg/L、0.125mg/L、0.25mg/L.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多数呈协同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66.7%~90%),无关作用较少(0~6.6%),无拮抗作用.结论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对90株G+球菌呈基本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睿  裴斐  柴栋  方翼  王辰允  王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4):227-230,245
评价头孢硫脒分别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等 6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对于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 ,SA )、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 ,SE)和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faecalis ,EF)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采用棋盘法设计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六组抗菌药物对 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 0 5为协同作用 ,0 5 2为拮抗作用。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 ,其MIC50 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 :FIC≤ 0 5占 60 %~ 90 % ;0 5 2为 0。结果表明 6种抗菌药物与头孢硫脒联合用药后 ,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 ,并以协同作用为主 ,无关作用较少 ,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头孢硫脒与环丙沙星对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头孢硫脒 /环丙沙星对于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 (包括耐甲氧西林表葡菌)、粪肠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 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 头孢硫脒 /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明显降低。FIC≤0 5占 53 3% ~93 3%; 0 52为 0。结论 环丙沙星与头孢硫脒联合用药对革兰阳性球菌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头孢硫脒分别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和加替沙星等 6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对于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 coccusepidermidis ,SE)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 6组抗菌药物对 30株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计算部分抑菌指数 (FIC指数 )。结果 :头孢硫脒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50 、MIC90 为 1、6 4mg·L-1;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 ,其MIC50 分别降低至 0 .12 5、0 .12 5、0 .12 5、0 .12 5、0 .2 5、0 .12 5mg·L-1,MIC90 分别降低至 1、1、1、2、1、1mg·L-1。结论 :6种抗菌药物与头孢硫脒联合用药后 ,对表皮葡萄球菌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 ,并以协同作用为主 ,无关作用较少 ,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头孢硫脒(CTM)、头孢唑啉(CEZ)、头孢呋辛(CXM)、头孢曲松(CTRX)、苯唑西林(OXL)、万古霉素(VCM)对99株临床分离G+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CT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率为97.06%,强于CTRX;CTM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敏感率为91.67%,强于CTRX和OXL,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CEZ、CXM、CTRX;CTM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与万古毒素相仿,强于CEX、CXM、CTRX、OXL.结论头孢硫脒对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探讨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对G+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 方法: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地桃花水提物及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单药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棋盘法测定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MIC,并计算联合指数(FIC)。结果: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合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14、0.28,呈协同作用;与头孢唑林钠、克林霉素合用FIC指数分别为0.75、2.0,依次为相加作用和无关作用。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氨苄西林钠、左氧氟沙星合用,对粪肠球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50、0.27,均为协同作用。结论: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联用对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MIC明显下降,呈现不同程度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头孢硫脒与6种抗菌药物联用对金葡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丽萍  裴斐  王睿  郭代红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147-1150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分别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6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金葡球菌(SA)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经VITEK鉴定临床分离致病菌,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6组抗菌药物对SA及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指数(FIC指数). 结果: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MIC50,MIC90明显降低,FIC指数<0.5占60%~90%,0.5~1占10%~30%,1~2占0~13.3%,>2为0.结论:头孢硫脒与6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后,对SA基本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说明联合用药的疗效要高于两药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0.
大蒜素联合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对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大蒜素分别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二组抗菌药物对4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也称部分抑菌浓度(Fractiona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判定联合效应.FIC≤0.5 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大蒜素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55%~75%;0.5<FIC≤1占20%~40%;1<FIC≤2占0~5.88%;FIC>2为0.结论: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这2种抗菌药物与大蒜素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头孢硫脒与加替沙星对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与加替沙星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的G 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硫脒与加替沙星对90株临床分离的G 球菌的MIC,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头孢硫脒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60%~86.7%;0.5<FIC≤1占13.3%~26.7%;1<FIC≤2占0~13.3%;FIC>2为0.结论:加替沙星与头孢硫脒联合用药后,对G 球菌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双黄连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MIC值,计算FIC指数。结果:左氧氟沙星与双黄连联合应用后,左氧氟沙星对MRSA的MIC值均有下降。同样,双黄连对MRSA的MIC值亦有下降。FIC指数范围主要在0~1。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双黄连联合应用,对MRSA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主以相加为主。  相似文献   

13.
69株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梅  马新秀  王莉敏 《医药导报》2005,24(11):1067-1068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K B法对临床分离得到的69株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硫脒的敏感率为89.7%,对头孢唑林为84.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硫脒的敏感率为95.0%,对头孢唑林为93.5%。肠球菌对头孢硫脒和头孢唑林的敏感率均为50%。结论头孢硫脒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头孢唑林、红霉素、阿奇霉素,仅次于万古霉素。头孢硫脒与头孢唑林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对细菌感染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以最小致死剂量(MLD)细菌0.5 mL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药物0.2 mL,其中头孢硫脒、头孢唑啉、氨苄西林为2次给药,间隔12 h;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维持1次给药。记录给药后1~7 d内小鼠的成活率,用双层综合系统综合(BLISS)法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95%有效剂量(ED95),比较头孢硫脒与对照药品之间抗菌作用的差异。对3株标准菌株及7株临床分离致病菌采用单次给药方式进行了体内保护作用实验。结果头孢硫脒对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均有较好的体内抗菌活性,单次给药ED50值在1.43~11.71 mg·kg-1,与左氧氟沙星相似,显著优于头孢唑啉。对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头孢硫脒ED50值在0.78~14.78mg·kg-1,均较单次给药明显下降。但对于粪肠球菌,2次给药的ED50值较单次给药有所上升,可能与血药浓度过低而影响体内保护作用有关。结论头孢硫脒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体内抗菌作用,特别对于肺炎链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于大多数菌种,头孢硫脒每天2次或多次给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头孢硫脒(CTM)、头孢唑林(CEZ)、头孢映辛(CXM)、头孢曲松(CRO)、苯唑西林(MPIPC)、万古霉素(VCM)对99株临床分离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CTM对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50、MIC90均为0.5mg/L,低于CRO,CTM对29株表皮葡萄球菌的MIC50、MIC90分别为0.125和8mg/L,是CRO的l/16,对9株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的范围与CXM相近;CTM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与万古霉家相仿,强于CEZ、CXM、CRO、LGIPC。结论头孢硫腺对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磷霉素与万古霉素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30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30株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磷霉素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60%~93.3%;0.5<FIC≤1占6.7%~40%;1<FIC≤2占0;FIC>2为0.结论:磷霉素与万古霉素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磷霉素与万古霉素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30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30株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磷霉素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60%~93.3%;0.5<FIC≤1占6.7%~40%;1<FIC≤2占0;FIC>2为0.结论磷霉素与万古霉素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孢硫脒对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头孢硫脒进行224株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头孢硫脒对100株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124株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MIC50,MIC90分别为0.5、128、≤0.125和2μg/ml。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MSSE)、溶血葡萄球菌(MSSH)和里昂葡萄球菌(MSSL)的MIC90分别为0.5、2.0和2.0μg/ml。结论头孢硫脒对124株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对近年来中国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及影响因素。方法以琼脂二倍稀释法对794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MIC测定。比较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培养基血清蛋白含量改变后对头孢硫脒MIC值的影响。结果头孢硫脒对苯唑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表皮葡萄球菌(MSSE)的MIC90值分别为0.50,0.12 mg·L-1;对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MIC90值为0.12 mg·L-1,对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MIC90值≤1 mg·L-1;对化脓性链球菌MIC90值为8μg·L-1;对氨苄西林敏感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MIC90值分别为1,16 mg·L-1。头孢硫脒对氨苄西林敏感嗜血杆菌属和卡他莫拉菌MIC90值≤4 mg·L-1。头孢硫脒对革兰氏阳性厌氧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以上因素对头孢硫脒抗菌活性基本无影响。结论头孢硫脒对包括肠球菌在内的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头孢硫脒等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头孢硫脒及其他12种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从本院2001年9月~12月临床病人血液、痰、分泌物、尿标本中分离出57株致病菌,经VITEK—AMS分析仪鉴定,共有金葡球菌2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菌21株,粪肠球菌12株。质控金葡球菌ATCC25923,粪肠球菌ATCC29212。判断标准按2000年NCCLS标准。结果 头孢硫脒等10种抗菌药对金葡球菌体外抗菌活性,头孢硫脒敏感率87.5%,有2株耐药菌(8.33%),敏感率与万古霉素、利福平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头孢硫脒等10种抗菌药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头孢硫脒敏感率85.7%,有3株耐药菌株(14.29%),敏感率略低于万古霉素、利福平(P>0.05),显著高于庆大霉素、氧氛沙星等(P<0.05)。对粪肠球菌,头孢硫脒敏感率83.33%,有2株耐药菌株(16.67%),其敏感率与庆大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差异显著(P<0.005,P<0.01)。结论头孢硫脒是临床治疗金葡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