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脊髓内神经降压素(NT)在痛觉调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NT,可显著增强电针镇痛效应,用ANTS预处理动物40min后,电针镇痛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2)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10μg,NT的电针镇痛作用明显加强,而用100μg纳洛酮预处理后的大鼠,电针10min注射NT,大鼠痛阈降低非常显著(P<0.01)。(3)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10min,向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DynA(3ug)和NT(2ug),注药后30min电针期间,大鼠痛阈明显升高(P<0.01),用ADgnAS中和脊髓释出的DynA,明显降低了NT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结果表明:脊髓内NT参与电针镇痛,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NT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和内源性阿片肽有关,而上述NT在电针镇痛中作用,在脊髓内至少一部分作用可能是由强啡肽A中介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曾报道大鼠侧脑室注射cAMP可明显颉颃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注射cGMP可加强电针和吗啡镇痛。本工作将dbcAMP或dbcGMP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观察其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大鼠在乙醚麻醉下向脊髓蛛网膜下腔插入外径0.61mm的聚乙稀管,术后4小时进行实验。用幅射热-甩尾法进行测痛。在相当于人体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部位进针,用57—6D型电针仪电针。 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dbcAMP50μg/10μl或dbcGMP20μg/10μl 60分钟内对痛阈无明显影响。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dbcAMP(12.5、25、50μg/10μl)  相似文献   

3.
孤啡肽在脑内对抗电针镇痛在脊髓加强电针镇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孤啡肽(OFQ)是否影响电针镇痛。方法:通过侧脑室和脊髓蛛网膜下腔慢性埋植瘘管,分别在大鼠脑内和脊内注射OFQ,观察其对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首次发现i.c.v.注射OFQ1nmol和10nmol,可剂量依赖地对抗高频(100Hz)电针镇痛,而i.t.注射OFA3nmol和10nmol可剂量依赖地加强调频恧 针镇痛。结论:孤啡肽在脑内对抗电针镇痛,在脊髓加强电针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啡肽A在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lien打击法复制大鼠SCI模型,应用强啡肽A放免检测技术和氢清除法分别测定伤段脊髓组织24h内主A含量和脊髓血流量(SCBF)的变化,并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A及其受体拮抗剂nor-BNI对SCBF的影响。结果;SCBF在伤后10min即有明显下降,2h较1h略有回升,4-8h又进一步下降,两次下降相差显著;SCI后脊髓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孤啡肽(OFQ)是否影响电针镇痛。方法:通过侧脑室和脊髓蛛网膜下腔慢性埋植瘘管,分别在大鼠脑内和脊髓内注射OFQ,观察其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首次发现i.c,v,注射OFQ1nmol和10nmol,可剂量依赖地对抗高频(100Hz)电针镇痛,而i.t.注射OFQ3nmol和10nmol可剂量依赖地加强高频电针镇痛。结论:孤啡肽在脑内对抗电针镇痛,在脊髓加强电针镇痛。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插管大鼠模型25只,随机等分为A、B、C、D、E5组,分别经插管注入蝎毒素Ⅳ1μg/kg,纳络酮16μg/kg+蝎毒素Ⅳ1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6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6μg/kg。以屈肌反射作为疼痛指标,观察蝎毒素Ⅳ在脊髓的镇痛作用及纳络酮对蝎毒素Ⅳ作用的影响并与吗啡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蝎毒素Ⅳ注入5~20min和90~120min内屈肌反射被显著抑制(P<0.01),表现为屈肌反射阈值升高及C波潜伏期延长;此种抑制不能被纳络酮消除。提示蝎毒素Ⅳ在脊髓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不同于吗啡。  相似文献   

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术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脊髓后角内神经降压素(NT)含量和神经降压素免疫反应性(NT-IR)的影响以及此影响在毁损大鼠C纤维后的变化,电针大鼠“环跳”穴可明显降低大鼠脊髓后角内NT的含量及减弱NT-IR,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电针促进脊髓后角内NT的释放所致,而在硬脊膜外腔注射辣椒素引起C纤维毁损的大鼠,电针对NT的上述影响明显减弱,由此提示电针释放脊髓后角内NT作用至少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利用大鼠辐射热-甩尾测痛结合脊髓蛛网膜下腔注药的方法,观察了r-氨基丁酸A(GABA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对5-羟色胺镇痛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脊髓蛛网膜下腔0.5nmol BIC能够对注射120nmol5-HT所引起的镇痛作用产生较迟的部分阻断作用,但这一剂量的BIC却能完全阻断注射1nmolGABAA受体激动剂muscimol所的明显强于120nmol5-HT的镇痛作用;(2  相似文献   

9.
痛行为实验表明,脑室注射胰高血糖素具有中枢抗阿片效应。本实验研究了胰高血糖素与吗啡和低频电针穴位刺激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显示:胰高血糖素预处理可有效对抗吗啡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诱发放电的抑制效应;若在吗啡作用后10min与30min在脊髓背表面滴注胰高血糖素,亦可部分翻转吗啡的抑制效应。低频电针(1~3Hz)刺激大鼠同侧后肢"足三里"与"三阴交"穴位30min,可明显抑制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若以胰高血糖素作预处理,则低频电针的抑制效应明显减弱。单独注射胰高血糖素则可明显兴奋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以上结果提示:胰高血糖素在脊髓水平亦具有对抗吗啡和低频电针作用的效应;其抗阿片作用的机制可能通过脊髓内胰高血糖素受体与第二信使cAMP的作用来介导。  相似文献   

10.
以辐射热甩尾法的甩尾潜伏期作为痛阈,观察纳洛酮(NAL)对伏核注入精氨酸加压素(AVP)能提高痛阈及增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伏核内微量注入AVP(0.015U)。大鼠痛阈提高,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增强。伏核预先注入NAL(0.8μg)明显削弱AVP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作用。1、2、3V电针的平均针效与对照组比较减弱了37%(P〈0.01),电针后效由40min缩短为20min。结果表明,AVP参  相似文献   

11.
以辐射热甩尾法的甩尾潜伏期作为痛阈,观察纳洛酮(NAL)对伏核注入精氨酸加压素(AVP)能提高痛阈及增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伏核内微量注入AVP(0.015U),大鼠痛阈提高,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增强。伏核预先注入NAL(0.8μg),明显削弱AVP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作用。1、2、3V电针的平均针效与对照组比较减弱了37%(P<0.01),电针后效由40min缩短为20min。结果表明,AVP参与痛觉调节过程,并在电针镇痛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部分是由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中介的。  相似文献   

1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术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脊髓后角内神经降压素(NT)含量和神经降压素免疫反应性(NT-IR)的影响以及此影响在毁损大鼠C纤维后的变化。电针大鼠“环跳”穴可明显降低大鼠脊髓后角内NT的含量及减弱NT-IR,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电针促进脊髓后角内NT的释放所致。而在硬脊膜外腔注射辣椒素引起C纤维毁损的大鼠,电针对NT的上述影响明显减弱,由此提示电针释放脊髓后角内NT的作用至少部分地依赖辣椒素敏感的C纤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蝎毒素Ⅳ尾静脉注入后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中脑上端切断模型30只,随机等分为A、B、C3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入蝎毒素Ⅳ(SVC-Ⅳ)130μg/kg,吗啡600μg/kg及生理盐水,以大鼠缩腿潜伏期和屈肌反射为测痛指标,观察SVC-Ⅳ尾静脉注入后的镇痛作用并与吗啡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A组SVC-Ⅳ注入后30min之内缩腿潜伏期明显延长,20min左右延长最明显,屈肌反射A波波幅于10~40min内明显受到压抑,20min左右最大A波抑制率为(96.1±8.9)%;B组吗啡注入后A波波幅的压抑限于10~40min,30minA波最大抑制率为(87.4±8.2)%;C组屈肌反射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SVC-Ⅳ静脉给药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强于吗啡。  相似文献   

14.
催产素在针刺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观察到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纳洛酮或抗强啡肽A_(1-13)血清(A-DYNS)使针刺镇痛效应明显降低,但在注射催产素前预先注射纳洛酮或抗强啡肽A_(1-13)血清仅能部分阻断脊髓内催产素增强针刺镇痛的作用。提示催产素增强针刺镇痛的作用与脊髓内强啡肽虽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依赖于脊髓内的内源性阿片肽系统。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Ⅱ对100Hz电针镇痛的影响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李君,沈上,韩济生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都是抗阿片物质,脊髓CCK具有拮抗电针镇痛作用,但AⅡ对电针镇痛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实验目的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i....  相似文献   

16.
电针抑制P物质引起的痛反应和脊髓c—fos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大鼠鞘内注射P物质(SP,10μg)引起的痛反应和脊髓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痛阈测定法。结果:大鼠鞘内注射SP可引起痛反应,并诱发脊髓c-fos样免疫反应(FLI)减少,此效应可部分被纳洛酮(Nx)翻转.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内源性阿性肽抑制SP而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础医 题目中枢5一经色胺在电针镇痛耐受中的作用中枢微量注射抗夕一内啡肤的抗体对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 影响。和刀受体阻断剂对电针耐受和吗啡耐受的影响组核内注射。GMP及二丁酸cGMP对大白鼠电针镇痛和电针 耐受的影响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脑啡肤抗体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纳洛酮对失血性休克家免的升压效应家免电针镇痛与吗啡镇痛的交叉耐受痢特灵治疗消化性溃疡脑室内注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动对家兔血糖及胰岛素 水平的影响痢特灵抑制大鼠胃酸分泌机制的初步研究免侧脑室内注射八肤胆囊收缩素对血浆自由脂…  相似文献   

18.
雄性大鼠21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A、B、C三组,氨基甲酸乙酯(1g/kg)腹腔麻醉,双针记录电极置于右侧股二头肌以记录肌电,双侧腋窝皮下埋藏板状电极以引导心电信号。肌电信号及心电信号,经生物信号处理系统(SMUP-PC)Z自动记录心电幅值、频率及屈肌反射阈值、潜伏期,并进行定量分析处理。尾静脉注射蝎毒纯化因子Ⅱ(AFSVC-Ⅱ)的剂量,A组为43μg/kg,B组为65μg/kg,C组为130μg/kg,注入容量均为0.3ml。AFSVCⅡ注射前及注射后(每隔10min测定1次,80min停止观察)分别对上述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AFSVC-Ⅱ尾静脉注射43~65μg/kg对心电幅值没有显著影响,但注射130μg/kg10~30min,可明显减低心电幅值;AFSVC-Ⅱ尾静脉注射43~65μg/kg对屈肌反射没有显著影响,但注射130μg/kg10~30min,可明显减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及减慢神经传导的速度。提示:蝎毒可通过抑制Na+通道,从而明显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利用大鼠甩尾测痛结合脊髓蛛网膜下腔注药的方法,观察了脊髓水平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对5一羟色胺(5—HT)4痛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60nmol的5—HT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并可为同一途径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所完全阻断;(2)同一剂量的纳络酮也能阻断鞘内注射60nmol吗啡所引起的镇痛作用;(3)单独使用120nmol纳络酮对痛阈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在脊髓水平5—HL的镇痛作用是通过OLS介导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次注射150μl自体新鲜血液至大鼠蛛网膜下腔Willis环处,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动物模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滥测CVS的过程,平行地对脑脊液(CSF)和血浆作内皮素(ET)含量的放射免疫测定。在SAH发生的同时静脉注射ET抗体(1∶1000,500μl),在SAH前5min及SAH后不同时间脑池内注射ET抗体(1∶1000,20μl)。结果显示:(1)CSF中ET升高在SAH后15min和30min时有显著性意义;血浆中ET升高在SAH后30min时有显著性意义。(2)SAH前5min向脑池内注射ET抗体能有效地预防CVS,在SAH后15min时同样的注射能大部分消除CVS,但在SAH后30min时只能部分消除CVS,而在SAH后24h同样的注射对CVS无作用。(3)在SAH发生的同时静脉注射ET抗体对CVS无预防作用。上述结果提示:(1)CSF中高水平的ET是SAH后引起CVS的重要因素;(2)在CVS的发展过程中可分为早期ET依赖阶段和晚期非ET依赖阶段;(3)在SAH后早期从蛛网膜下腔阻断ET是预防和逆转CVS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