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冀阳  胡新生  杨文博 《当代医学》2011,17(32):61-6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儿童功能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及其经验体会。方法选择20例儿童功能性尿失禁患者,对其进行综合治疗。针对感觉训练和行为治疗,初期治疗效果不佳的急迫性尿失禁患儿,加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功能性排尿障碍患者,进行盆底肌松弛训练和行为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0例儿童功能性尿失禁患者中,14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通过3个月的感觉训练和行为治疗后,8例(57.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不需要进一步的药物治疗。其他6例初期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改用托特罗定治疗,5例症状消失或者明显改善,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总的药物治疗成功率达到92.9%(13/14)。6例功能性排尿障碍患者,经过3个月的盆底肌松弛训练和行为治疗后,5例症状完全消失或者明显改善,1例没有改善,仍在治疗中。结论综合治疗明显提高儿童功能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遗尿是指5岁以上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因而尿床或白天尿在裤子上,而又无明显器质性疾病。本症多见于儿童,亦可见于少数成年人。5岁以下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或白天贪玩少睡,身体疲劳,夜间睡眠过深出现遗尿,不属病态。对功能性遗尿的病因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遗尿是指5岁以上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因而尿床或白天尿在裤子上,而又无明显器质性疾病。本症多见于儿童,亦可见于少数成年人。5岁以下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或白天贪玩少睡,身体疲劳,夜间睡眠过深出现遗尿,不属病态。  相似文献   

4.
补肾缩尿汤治疗小儿遗尿症54例疗效观察(摘要)宫本凤迟玉叶刘新华临床资料遗尿病儿54例,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功能性遗尿。其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4~13岁,平均6.8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1年。表现为睡眠时不自主排尿,轻则数夜遗尿1次,重则一夜遗尿...  相似文献   

5.
黄爱华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4):448-449,452
小儿遗尿是儿科常见病之一,通常指儿童5岁时仍不能自主排尿而尿裤或尿床,但无明显器质性病因;遗尿症有2种分类方法,第1种是根据遗尿发生的时间,若遗尿发生在睡眠中(包括夜间睡眠或午睡),但白天能控制排尿,而且膀胱功能正常,则称为单一症状的夜间遗尿;小儿白天清醒,时有遗尿,无神经系统的病变如脊柱裂、脊柱损伤等,称为白日遗尿。第2种分类法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是指小儿从小就一直有遗尿;而继发性是指小儿曾经停止遗尿至少6个月,以后又发生遗尿。本文讨论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长期以来,西医对于小儿遗尿症的治疗无明显有效的方法,而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能通过中药口服、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穴位埋线及理疗等多种方法从整体上对小儿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疗效。  相似文献   

6.
凡年满3周岁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儿童,在睡眠时不能自行控制而排尿者,称为遗尿。偶尔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遗尿,不做病态论。遗尿症是小儿常见病,直接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为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根据祖国医学内病外治及国际最新经皮治疗理论,研制出中药遗尿贴片,采用经皮射频药物治疗机穴位透人治疗小儿遗尿症50例,并设对照组作对比观察,以了解经皮射频药物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足三里穴注药治疗儿童遗尿症10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足三里注药治疗儿童遗尿症疗效。方法:采用足三里注射小剂量苯丙酸诺龙,一个疗程计6次。结果:在102例遗尿患儿经1个疗程治愈计74例,占72.5%,经二个疗程治愈计17例,占16.7%。1-2个疗程累计治愈91例,占89%。76%功能性遗尿组共治愈69例,占90.7%,在26例器质性遗尿组中共治愈22例,占84.6%(P〈0.25)  相似文献   

8.
行为疗法与氯丙咪嗪联合治疗夜间遗尿症36例疗效观察翁晖亮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心理研究室(200090)遗尿系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出现无意识排尿,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国外早在1938年Mowrer首先报告了采用行为疗法治疗遗尿症,但国内直至80年代中期行...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是指年龄与智龄达到5岁的儿童,不能从睡梦中自觉醒来排尿而发生不自主地把尿液排泄在床上的一种现象。笔者于2007—2009年对121例PNE患儿采用生理-心理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行为疗法为主治疗夜间遗尿症9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例小儿遗尿症患者采用设置日程表、遗尿警报条件反射、训练自主排尿功等行为疗法配合针灸治疗,总疗程三个月,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改善86.7%。  相似文献   

11.
刘晟  赵红玲 《西部医学》2011,23(1):119-120
目的探讨伴隐性脊柱裂的儿童遗尿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30例伴隐性脊柱裂的遗尿患儿,给予甲氯芬酯与奥昔布宁口服治疗12周,结合膀胱训练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疗程结束30例患儿中治愈28例,治愈率93.3%。停药3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甲氯芬酯与奥昔布宁联合用药加膀胱训练、心理行为治疗伴隐性脊柱裂的儿童遗尿症,能获得较高的治愈率,且无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遗尿症儿童的个性特征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儿少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30例遗尿症儿童及32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患儿组的E量表分、N量表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分及总体满意度患儿组与对照组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遗尿症儿童个性特征倾向于内向性,有忧虑、抑郁及自卑感,生活质量受到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3.
冯军坛  阮毅燕  梁晓竹  陈艳 《医学综述》2014,(15):2868-2869
目的研究遗尿症儿童脑电图的特点。方法对97例2012年1月至12月在广西妇幼保健院诊断的遗尿症儿童的视频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患儿中有10例视频脑电图异常,其中中央颞区放电8例,背景波率慢1例;右额极为主尖波、尖慢波1例。结论遗尿症儿童脑电图异常率为10.3%,以中央颞区放电为主;遗尿症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决定的脑功能发育不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4.
儿童功能性遗尿症的人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功能性遗尿症的人格个性特点。方法对41例功能性遗尿症儿童和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功能性遗尿症组患儿的E维度和N维度平均得分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儿童的P维度和L维度平均分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排除器质性因素以外的功能性遗尿症儿童,焦虑或抑郁等的不良心理因素起重要的作用,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是该类患儿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原发性遗尿症(PN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12 例确诊为PNE的患儿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患儿遗尿发生次数1 ~3夜/周25例(22.3%),4 ~6夜/ 周54例(48.2%),7夜/周33例(29.5%);0 ~1次/夜24例(21.4%),1 ~2次/夜60例(53.6%),2 ~3次/夜24例(21.4%),>3次/夜4例(3.57%)。 遗尿发生时间:前半夜(12时前)54例(48.2%),后半夜(12时后)36例(32.1%),不定时者22例(19.6%)。其中后半夜中1 ~3Am 24例(66.7%)。其中夜间经常自行起床排尿10例( 8.9 %) ;偶尔自行起床排尿32例( 28.6 %) ;从不自行起床排尿70例( 62.5 %).尿湿后仍沉睡,较难唤醒者81.3%。 60例(53.6%)患儿因尿床而不愿或拒绝户外野营、学校寄宿、亲朋家住宿;其中8 ~13岁患儿39例(79.6%),5 ~8岁患儿21例(33.3%)。结论 多数PNE患儿缺乏夜间排尿控制技能, 可能存在睡中觉醒障碍。遗尿可导致患儿沮丧、自卑,影响其社会活动,随年龄增大其影响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学生蛲虫感染与遗尿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蛲虫感染,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有无遗尿现象以及每周遗尿次数等情况,并与正常人比较遗尿的发生率。结果 蛲虫感染者和正常小学生,其遗尿的发生率分别为4.71%和1.7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有蛲虫感染的小学生其遗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小学生,因此,对原因不明的遗尿者,应检查是否有蛲虫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小儿功能性遗尿症的人格个性特点。方法 对41例功能性遗尿症儿童和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功能性遗尿症组患儿的E维度和N维度平均得分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儿童的P维度和L维度平均分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排除器质性因素以外的功能性遗尿症儿童,焦虑或抑郁等的不良心理因素起重要的作用,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是该类患儿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苗医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遗尿下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下元虚寒型遗尿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疗法,对照组口服中药治疗;治疗后1个月,分别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17例(70.8%),无效7例(29.2%);治疗组有效23例(95.8%),无效1例(4.2%);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5)。结论:苗医刘氏小儿推拿治疗下元虚寒型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中药组,并具有简、便、易、廉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足反射疗法治疗儿童遗尿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足反射疗法对儿童遗尿症的疗效及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13例儿童遗尿症均采用足反射疗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13例儿童遗尿症经足反射疗法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足反射疗法对儿童遗尿症治疗效果确切、无副作用、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肾益脾法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脾气亏虚型遗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脾气亏虚型遗尿症患儿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盐酸甲氯芬酯胶囊口服,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温肾益脾法配合推拿治疗,15 d为1个疗程,测定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管升压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水平,记录临床症状,对比临床疗效、睡眠觉醒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浆ADH3降低,血浆ADH1升高,尿床、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自汗等中医证候积分降低,遗尿次数、残余尿量降低,膀胱容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睡眠觉醒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0.27%,研究组有效率为9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肾益脾法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脾气亏虚型遗尿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夜间ADH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