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沿海城乡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行为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 ,有关研究屡见报道 ,但沿海城市与乡村 4~ 5岁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研究不多 ,他们与内陆地区差异如何 ?沿海地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城乡间有无差异 ?为此我们对胶东半岛沿海城乡 72 4名学前儿童的Achenbach父母报告表 (CBCL) [1] 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和方法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 ,根据烟台市沿海城乡地域、人口、经济状况 ,选择芝罘区居委会、龙口市及莱阳市乡村幼儿园中 4~ 5岁儿童为研究样本 ,采用CBCL量表 ,由精神科资深医师实施 ,经儿童的父母如实填写。超过 98百分位的因子分 ,作为…  相似文献   

2.
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 ,有的放矢制定预防和矫治措施 ,我们于 1998年 6月在对本市某县城区148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行为问题调查的同时 ,对其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玩具的多少等相关因素又作了进一步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对象调查对象为本市某县城区 3~ 7岁 (残疾、弱智儿童不在调查之内 )儿童及其家长。二、方法1.对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独生子女等方面详细登记 ;2 .把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及玩具等主要相关因素拟成“相关因素调查表” ,以“是”或“否”分别打勾 (√ ) ,根据打勾的情况判断结果。3.儿童行为问题诊断标准详…  相似文献   

3.
1 儿童行为问题的概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儿童行为问题呈明显增长趋势.发达国家报告已累积学龄儿童的5%~10%,故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沿海城市与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沿海城市与农村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采用整群分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沿海城市与农村2112名6~11岁儿童。结果 研究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城市农村 20.00%,两组间、间及各年龄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城市组依次为婴幼儿期患病、前父母态度差、同学关系差、在托时间长、停止尿床时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有的放矢制定预防和矫治措施,我们于1998年6月在对本市某县城区148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行为问题调查的同时,对其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玩具的多少等相关因素又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问题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避免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 采用相关因素问卷,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关系密切。结论 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早期进行素质教育,是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OS儿童村抚养方式对儿童个性成长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方法:将南昌市SOS儿童村7-15岁儿童54名为研究组,随机抽取7-15岁普通双亲家庭儿童57名为对照组,使用EPQ[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和CBCL(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EPQ分值显示两组儿童在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纯朴性上无显著性差异,在精神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得分均接近均线水平。②CBCL分值显示两组儿童在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学校情况上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③CBCL分值显示两组儿童行为问题在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于被认为存在某种行为问题因子的儿童来说,研究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SOS儿童村是一种较好的抚养孤儿的方式,对孤儿能起到较好的替代家庭支持作用,但志愿母亲在教育方式上面临的问题和压力远大于普通家庭的双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杭州市长江实验小学一到六年级全部在校学生103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标准化版的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检测所有调查对象的行为问题,家庭环境量表对调查对象的家庭环境进行评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对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中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的各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共1039名儿童,其中有193名儿童有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8.6%。经多元性回归分析,儿童品行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成功性、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呈正相关性,儿童品行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娱乐性、娱乐性和亲密度呈负相关性;儿童多动指数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成功性和母亲惩罚严厉具有正相关性,儿童多动指数与家庭环境的知识性、组织性具有负相关性:儿童学习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成功性、父亲偏爱被试呈正相关性,与家庭环境的知识性和母亲偏爱被试具有负相关性;儿童身心障碍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正相关性,与亲密度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家庭环境的多种因素会对儿童的行为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父母应重视这些因素,避免矛盾和争吵,为儿童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SOS儿童村儿童和普通双亲家庭儿童个性行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OS儿童村抚养方式对儿童个性成长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方法将南昌市SOS儿童村7~15岁儿童54名为研究组,随机抽取7~15岁普通双亲家庭儿童57名为对照组,使用EPQ[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和CBCL(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EPQ分值显示两组儿童在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纯朴性上无显著性差异,在精神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得分均接近均线水平.②CBCL分值显示两组儿童在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学校情况上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③CBCL分值显示两组儿童行为问题在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于被认为存在某种行为问题因子的儿童来说,研究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SOS儿童村是一种较好的抚养孤儿的方式,对孤儿能起到较好的替代家庭支持作用,但志愿母亲在教育方式上面临的问题和压力远大于普通家庭的双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宁夏回族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永宁县6所小学和2所初中6 ~15岁学生共1394名.其中回族282名,回族留守儿童112名.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和自编儿童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行为问题相关因素.结果 6~15岁回族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25%,高于汉族留守儿童的17.84%(x2=11.556,P=0.001),亦高于回族非留守儿童的14.12%(x2=14.904,P=0.00l).回族留守儿童中,6~11岁年龄段、留守起始年龄在5~7岁年龄段、父母与老师交流<1次/月者行为问题检出率高(x2=14.904,6.327,7.904,P<0.05).回族少年儿童中,6-11岁的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2 ~ 15岁的回族留守儿童(0R=0.179)及父母与老师联系频繁的回族留守儿童(OR =0.362)不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结论 宁夏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OS儿童村儿童的自我意识及其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评定61名SOS儿童村儿童(SOS组)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单亲家庭(单亲组)和完整家庭(完整组)儿童各61名.结果 SOS组男童的行为、躯体外貌与属性、幸福与满足及自我意识总分低于完整组男童[(10.69±2.74)分,(12.57±2.36)分,P=0.013;(6.51±2.63)分,(8.29±2.75)分,P=0.011;(6.54±1.93)分,(7.97±1.60)分,P=0.004;(48.09±10.88)分,(55.86±10.11)分,P=0.007)],3组女童自我意识因子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S组女童的E分低于完整组女童(P=0.004).儿童自我意识状况与其人格特征、学习环境、家庭结构、家长学习期望、学习成绩、要好朋友数及亲子日常交流相关(-0.566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 (第 4版 ) (PDQ 4)、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以及自制调查表与问卷 ,对山东省部分医院的住院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独生子女分别进行测评 ,其中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知力恢复以后测评。结果患病独生子女的人格障碍阳性率 (2 7.6% )明显高于正常独生子女 (4 .3 % )。相关分析显示 ,人格障碍得分与父、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正相关 (r =0 .2 5 1~ 0 .5 2 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家庭关系、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父母个性、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患病独生子女人格的形成。结论人格障碍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共病现象 ,人格障碍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病理心理基础。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可造成子女的人格偏离乃至人格障碍 ,从而增加子女罹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影响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选取存在拒绝上学行为的学生141例作为病例组.从3所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在读生中分层随机抽取109例作为对照组.由两名精神科医师依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做出精神障碍诊断.应用自编的拒绝上学直接原因调查表、一般状况调查表对所有病例组学生进行调查.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状况调查.结果 病例组精神障碍诊断61例(43.7%),其中情感障碍(重度抑郁和双向情感障碍)17例(28.91%)占首位.非精神障碍80例,其中,一般状况调查显示年龄(P=0.0003)、居住地(P=0.035)和家庭收入(P=0.0005)是影响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行为的主要因素.拒绝上学行为直接原因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大(6.47%),考试频繁作业过多(6.03%),只愿呆在家中(5.63%),排在所有原因前3位.结论 精神障碍是拒绝上学主要影响因素,一般状况信息中的年龄、居住地和家庭收入与拒绝上学行为密切相关;学校环境与教育、父母养育方式方面是拒绝上学行为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14.
烟台城市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烟台城区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家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烟台城区2328名4-16岁儿童。结果:研究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1.26%,性别间检出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婴幼儿期患者病,同学关系差,在校表现差、母亲健康状况差,抬头时间晚、考前父母态度差,亲子关系,喂养方式不当,教育方式不当和父亲文化程度低,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伴对立违抗障碍(ODD)患儿的行为特点.方法 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六地区9495名儿童用半定式诊断检查表(K-SADS-PL)和DSMⅣ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凡符合ADHD和ADHD+ODD诊断标准的儿童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从筛查阴性者中随机抽取正常对照组儿童.结果 (1)单纯ADHD组、ADHD+ODD组CBCL各行为问题得分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ADHD+ODD组的违纪问题[(4.10±3.17)分,(2.68±2.63)分]、攻击行为[(8.80±6.34)分,(6.85±5.69)分]、外向性问题[(12.90±9.09)分,(9.54±7.88)分]、行为问题总分[(36.39±25.59),(30.35±24.32)]高于ADHD组.(2)ADHD组各社会能力得分低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ADHD+ODD组学校分及社会能力总分低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结论 ADHD患儿行为问题的发生高于正常儿童,合并ODD的ADHD患儿行为问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儿童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为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36例单纯PNE儿童、26例PNE+注意缺陷多动(ADHD)儿童和36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并对其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单纯PNE儿童36.11%、PNE+ADHD组儿童45.15%,正常儿童11.11%。各年龄段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5~8岁13.33%、9~12岁25.00%,13~17岁33.33%。CBCL量表各因子:单纯PNE组和对照组比较,抑郁、交往不良、社交退缩,行为问题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PNE组和PNE+ADHD组比较,多动、违纪,行为问题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NE儿童行为问题最主要的因素为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结论PNE儿童存在行为学异常,伴有ADHD时更为严重;年龄越大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越高提示认为行为问题随年龄增大而自然消失是不正确的;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越高,行为问题检出率越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儿围术期不同的心理行为对手术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以180例5~12岁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前的心理状况,分为轻度畏惧、无畏惧、过度畏惧三组,分别对其术中出血量、刀口愈合情况,术后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轻度畏惧者术中出血少,术后适应好,刀口甲级愈合率高;无畏惧者术后适应不良;过度畏惧者预后较差。结论小儿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是必要的,其目的不仅是消除患儿对手术的过度恐惧,还要使其对自己生理上将发生的痛苦具有一定的应激准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具有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的行为特征和自我意识,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来自湖南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全部对象进行DSM-IV诊断,其中符合ODD诊断标准的对象及对照组由父母填写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