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一站式杂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多支病变中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行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手术患者23 例和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23 例,其中杂交组在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以左乳内动脉至左前降支搭桥,术毕行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手术,治疗“罪犯”血管,另外23 例患者行常规胸骨正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患者死亡。杂交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短(P <0.05)。杂交组输注红细胞和血浆量较常规组少(P <0.05);杂交组术中出血量、24 h 引流量及血肌钙蛋白量较常规组少(P <0.05);杂交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引流管保留时间较常规组短(P <0.05)。结论 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较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搭桥手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 选择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50%且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末端)NT-proBNp>400pg/ml拟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入组,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例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10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肾功能、超声心动图、血NT-proBNP、药物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射血分数、术前血清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组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血肌酐最大变化[(70.2±30.1)μmol/Lvs.(38.3±20.6)μmol/L,P<0.05]、肾小球滤过率最大变化[(-53.7±12.1)ml/min vs.(-20.2±11.6)ml/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 尿量[(2231±769)ml vs.(2869±1082)ml,P<0.05]、多巴胺使用时间[(9.3±3.2)d vs.(5.3±2.8)d,P<0.05]、术后NT-proBNP最大变化率[(410±168)% vs.(195±132)%,P<0.05]、术后住院时间[(11.3±5.7)d vs.(8.7±3.8)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改善急性心梗病人急性期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后肾功能,缩短正性肌力药使用时间,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胸骨上段第4肋间小切口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共153例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115例,女性3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胸骨上段小切口组(UHS组,n=73)和传统切口组(FS组,n=80)。UHS组采用经单一胸骨上段第4肋间小切口完成手术; FS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完成手术,记录两组围术期各种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UHS组停循环时间显著长于FS组[(34.9±8.2) min vs.(32.5±6.0) min,P 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1.3±8.7) h vs.(42.9±10.2) h,P 0.05]和ICU停留时间[(51.3±19.2) h vs.(71.2±29.8) h,P 0.05]UHS组显著少于FS组。其余各临床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安全、可行,该手术可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早期预后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体外循环下(on-pump)和非体外循环下(off-pump)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早期预后效果.方法:从我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择期进行的346例冠脉搭桥手术中选择291分为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组,189例﹚和体外循环组(on-pump组,102例),对两组的术前基本特征,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ICU 停留时间,术后带管时间,输血量以及住院费用、苏醒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术前资料基本相似,与off-pump组相比,on-pump组的异体输血量[(4.49±2.56) u]、住院费用[(54 808.41±2 101.52)元]、手术时间[(5.04±1.12 ) h]、苏醒时间[(183±49) min]均高于off-pump组.on-pump组术后呼吸功能异常的比例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一样安全,与on-pump CABG相比,off-pump CAB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并且住院费用更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搭桥手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50%且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末端)NT-proBNP400pg/ml拟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入组,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例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10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肾功能、超声心动图、血NT-proBNP、药物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射血分数、术前血清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组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血肌酐最大变化[(70.2±30.1)μmol/Lvs.(38.3±20.6)μmol/L,P0.05]、肾小球滤过率最大变化[(-53.7±12.1)ml/minvs.(-20.2±11.6)ml/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尿量[(2231±769)mlvs.(2869±1082)ml,P0.05]、多巴胺使用时间[(9.3±3.2)dvs.(5.3±2.8)d,P0.05]、术后NT-proB-NP最大变化率[(410±168)%vs.(195±132)%,P0.05]、术后住院时间[(11.3±5.7)dvs.(8.7±3.8)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改善急性心梗病人急性期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后肾功能,缩短正性肌力药使用时间,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6.
苏丕雄  高杰  刘岩  颜均  张希涛  顾松 《北京医学》2006,28(5):257-259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0PCAB)吻合口质量及心肌再血管化的程度.方法连续记录150例OPCAB及120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PCAB与CABG两组比较,术前合并症脑血管事件分别为(26例vs1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11例vs 6例),OPCAB组较CABG组多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1±2.6)hvs 12.5±8.4)h]、ICU天数[(1.9±0.5)d vs(2.3±0.8)d]、住院天数[(5±2)d vs(7±3)d],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均搭桥支数[(3.1±0.7 vs(3.4±0.8)]、平均动脉桥支数[(1.3±0.5)vs(1.5±0.7)]、有质量问题桥血管数(6/465 vs 4/406)、桥血流波形图、桥血流量、PI值、死亡率(0.8%vs 1.6%)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OPCAB能取得与CABG相同的血管桥吻合口质量和血管桥流量及相同的心肌再血管化及动脉化程度,但术前合并症OPCAB组较CABG组多,而术后并发症则少于CABG组.  相似文献   

7.
刘韬滔  何清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0):2413-2415
目的 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ST)治疗危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PDT患者(PDT组)和24例ST患者(S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切口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DT组患者较S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2±1.2)min与(21.0±4.8)min]短、切口[(1.7±0.3)cm与(3.9±0.8)cm]小、术中出血量[(4.6±0.9)ml与(9.0±4.0)ml]少、切口愈合时间[(3.0±0.9)d与(6.0±1.1)d]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患者除切口渗痰发生率(0)较ST组[4/24(16.7%)]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T较传统的ST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切口小、愈合快,且切口渗痰的发生率低,可推广应用于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8.
Yin YQ  Luo AL  Guo XY  Li LH  Ren HZ  Ye TH  Huang YG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6):456-459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手术期褪黑激素昼夜节律性分泌。方法 将 4 0例在低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 ,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 ,每组2 0例。所有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 (基础值 )、气管插管后 10min、肝素化后 10min、转机后 30min(或切皮后 2h)、中和肝素前和术终各时点及术后每 3h抽血 1次 ,持续到术后 2 4h。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褪黑激素含量。结果 体外循环组病人在转中和转后褪黑激素浓度高于术前 ,非体外循环组病人术中血浆褪黑激素浓度没有变化。诱导后、转中和转后时点体外循环组病人和相应时点非体外循环组病人褪黑激素浓度分别为 7.2± 3.4、10 .5± 5 .2、9.5± 4 .0和 5 .5± 2 .5、6 .3± 2 .0、5 .7± 2 .1ng/ml(均P <0 .0 5 )。在术后 2 4h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中各有 2例和 6例病人褪黑激素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分泌 ,其余病人则无褪黑激素昼夜节律性分泌。结论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多数病人褪黑激素昼夜节律性分泌紊乱 ,但非体外循环组病人术后早期有褪黑激素昼夜分泌节律性的病例数多于体外循环组。体外循环可能是褪黑激素分泌节律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手助腹腔镜与开腹结肠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价经手助腹腔镜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14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按单纯随机抽样分为经手助腹腔镜手术(HALS组]72例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排便情况.结果 开腹组手术时间[(160±12)min]明显短于HALS组[(198±15)min](P<0.05);开腹组和HAL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0±12)、(230±30)ml,无统计学差异(P>0.05);HALS组切口长度f(57±1.1)cm]明显短于开腹组[(25.2±4.5)cm](P<0.05);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HALS组[(22±0.8)次]明显少于开腹组[(3.0±1.5)次](P<0.05);HALS组和开腹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73.4±3.6)、(92.5±5.3)h,HALS组优于开腹组(P<0.05);手助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8.3±3.9)、(14.2±5.1)d(P<0.05).开腹组发生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4例,肠梗阻2例;HALS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手助腹腔镜次全结肠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早期并发症少,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14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冠脉搭桥术治疗的情况,并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144例冠心病患者,男性89例,女性55例;年龄55~71岁,平均年龄(62±6)岁.其中72例患者采取不停跳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术,另72例采取不停跳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资料.结果 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吻合时间(1.37±0.76)h,手术时间(3.42±0.73)h,术后IUC观察时间(20.53±6.25)h,呼吸机使用时间(15.85±4.32)h,输血量(2 000.39±720.73)ml,均比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术所需少,术中术后需除颤、需转用体外循环、需用IABP过渡、术后心律失常及术后低心排者也均比应用传统方式少.结论 不停跳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是较不停跳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术更加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9月1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行冠脉搭桥术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搭桥血管数为2-4(2.96±0.51)根,监护室停留时间与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50.2±11.6)h和(14.5±6.9)h。术后2例患者因低心排而再次气管插管。平均随访6-39(24.5±16.7)月,均存活。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甲减患者的较好方法,早期适当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防止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既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时对手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总医院2002年-2010年共117名有既往PCI史患者与既往无PCI史患者1 189例行首次CABG的资料,在住院病死率、主要心血管事件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本组共1 306例患者,平均年龄(63±9.72)岁。既往1次PCI史患者99例,既往2次以上PCI史的患者18例。既往有PCI史的患者年龄较小,近期心肌梗死(心梗)较少,与CABG间隔(13.39±13.81)月;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提示既往有PCI的患者左主干及3支病变较少。2组患者在术后心梗、再次开胸止血、术后中风、术后肾衰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2.6%vs 1.1%,P=0.167),术后住院死亡率2组亦无明显差别(1.7%vs 0.5%,P=0.156)。结论:既往PCI与患者行首次CABG的风险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既往PCI患者行CABG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肿瘤切除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8月至2006年7月,10例怀疑肿瘤(泌尿系肿瘤4例、消化系肿瘤2例、肺部肿瘤4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接受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肿瘤切除术.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手术切口.除1例外均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肿瘤切除术.2例采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余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随诊.结果:同期手术效果好,无住院死亡,未出现术后外科性出血,无心肌缺血梗死,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10~34 d(平均22.4 d),均病愈出院.1例失去随访,9例患者随诊6个月至7年3个月,其中2例死于肿瘤转移,其余随诊满意,均未出现心血管事件.结论:对于合并冠心病的良、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肿瘤切除术可行,而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分析5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资料。结果4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其中死亡1例。生存病例随访6—9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无出血或血栓事件。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良好的瓣膜病变矫治、心肌再血管化和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刘文东  潘楚雄 《北京医学》2009,31(10):594-59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PCIA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芬太尼10μg/k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5μg/k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至100ml。PCIA泵的设置均为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24、48h的镇痛、镇静、舒适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24、48h镇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24h镇静评分为3.59±0.48,B组为2.12±0.33,有显著性差异。B组(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19例)。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良好,能明显降低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搭桥9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97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中的难点,总结围术期处理的要点,以提高CABG的疗效。方法1997年5月至2004年11月共行CABG 970例,其中停跳下行CABG 394例,不停跳下行CABG 382例,单纯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30例,CABG TMLR 50例,CABG 瓣膜手术67例,CABG 室壁瘤手术41例,CABG 左房黏液瘤切除术2例,CABG 室间隔穿孔修补术2例,CABG 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CABG 纵隔内肿瘤切除术1例。结果平均冠状动脉搭桥数量为(2.8±1.0)支。住院期间死亡37例,病死率为3.8%。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较术前大为提高。结论合理地开展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冠心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的效果。方法:将确诊合并冠心病、无近期心肌梗死的胃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右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后全身麻醉;B组只行全身麻醉。两组患者术前和诱导、麻醉用药相同。观察记录气管插管时和手术开始10 min后血压(MAP)、心率(HR)、率压比积(RPP)以及心电图的变化。以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A组在SGB后HR、MAP、RPP显著下降,与B组比较,麻醉前、插管即刻、术中10 min HR、RPP明显低下。结论:SGB能显著改善冠心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肌氧供需平衡,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四种不同类型的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四种不同类型的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 (MIDCAB)的临床应用与特点。方法 总结在 6个单位实施 2 2例MIDCAB手术的临床资料 ,单支病变 19例 ,双支病变 3例 ;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为 (5 7.1±12 .3) %。四种类型手术分别为 :Ⅰ型 (全麻左前外侧LAST切口 ) 15例 ;Ⅱ型 (全麻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小LAST切口 ) 2例 ;Ⅲ型 (连续硬膜外麻醉清醒状态下LAST切口 ) 3例 ;Ⅳ型 (全麻胸骨中下段LESS切口 ) 2例。结果 所有MIDCAB手术均成功 ,同期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1例。手术时间 110 .4± 13.2min。术后无死亡病例。 1例LESS切口愈合不良 ,无其他并发症。随访中有 1例术后 1年出现右冠状动脉狭窄 ,行介入治疗成功。其余患者均无心绞痛症状 ,心功能良好。结论 MIDCAB手术安全可靠。四种不同类型手术中 ,以Ⅰ型术式最常用 ,Ⅱ型术式微创效果最好 ,值得推广 ;Ⅲ型术式对技术水平要求高 ,而Ⅳ型术式最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管腔狭窄≥ 75 %的冠心病人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以及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左室后壁厚度的关系。结果 在高血压组侧支循环为Ⅱ~Ⅲ级形式的占 70 .3% ,而在非高血压组占44 .35 % ,差异有显著性 ( R =0 .36 2 ,P <0 .0 1) ;右冠状动脉病变的Ⅱ~Ⅲ级形式占 6 1.91% ,而在左冠脉病变中仅占 40 .5 1% ,差异有显著性 ( R =0 .40 0 ,P <0 .0 1) ;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左室后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在高血压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明显增加 ,左心室后壁厚度与侧支循环开放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年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两组:观察组(A组)患者15例,术中术后使用乌司他丁,对照组(B组)15例,未使用乌司他丁.检验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浆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活性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noninI,cTnI)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正性肌力作用药物使用量.【结果】两组无手术死亡.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及术后多巴胺[(76.4±13.6)、(117.5±12.4)h]、肾上腺素[(50.4±12.1)、(88.9±10.8)h]的使用量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患者心肌可起到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