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带下病为妇科常见病,多见于生殖系统的炎症疾病,因患者羞于启齿而延误就医,致使病深缠绵难治.近年笔者运用<傅青主女科>中的名方"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6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与用氟哌酸治疗的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何若苹教授治疗带下病的临证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论述何教授治疗带下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基本方药配伍及常用加减化裁的特色予以总结.[结果]何老师分别以固肾止带、补脾疏肝、滋阴清热、清热利湿为主要治法治疗肾阳虚、脾虚肝郁、心肾不交及湿热下注型的带下病,临床疗效佳.[结论]何老师认为,带下之病,临床单证少见,杂证颇多,故辨证乃临床遣方用药之精髓,此认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带下病是中医妇科常见病,古有十女九带之说,该病属于西医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等疾病范畴,临床表现为女子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1]。已婚育龄妇女带下病患病率为30.69%~[2],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风药治疗胸痹心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复方治疗。4周后对两组疗效和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和HDL-C均显著降低,LDL-C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TC、TG、HDL-C和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降低,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疼痛程度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药治疗胸痹心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中医症候,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6.
风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对慢性肾炎发病的认识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 慢性肾炎”。西医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中医认为多与外感风寒湿邪,内则脾肾虚损,加之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有关。中医学虽无肾炎病名的记载,但从古代医学文献有关论述来看,中医对肾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都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里就有类似肾炎的“风水”“、肾风”“、水胀”“、石水”“、涌水”等记载。慢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病的范畴《,素问·奇病论》指出“:病生在肾”。《素问·经脉别论》也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  相似文献   

7.
8.
1 临床资料 20例年龄19~45岁,病程1个月~2年;均以带下量明显增多为主症,有的有色质味的改变,其已婚者经妇科检查阴道或宫颈有炎症改变者13例,伴有宫颈糜烂者3例。  相似文献   

9.
褚玉霞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尤以育龄妇女为多见,严重影响着妇女的工作和生活,其较高的发病率,使之诊治愈加重要。褚玉霞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擅长诊治妇科各种疑难杂症,临床上采用标本兼顾、内外同治的方法,运用中医药治疗带下病有独特的临床经验,并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自拟清带汤治疗湿热型带下病 98例 ,并同 71例西药治疗组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 .84%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6 .2 0 %。认为其病机多为湿热内蕴 ,郁滞下焦 ,损伤冲任二脉。据此拟定健脾益气 ,清热燥湿治疗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13.
风药应用是李东垣用药特色之一,这一点在其晚年著作《脾胃论》中尤为明显。当代许多医家对李氏这一用药经验进行探究,但仍有未尽之处,尤其是在具体应用方面,未能凸显出风药的独特作用以及临床选用病机与主症。本文从李氏相关著作出发,梳理原文、推求其意,首先对风药进行界定,之后讨论风药范畴及其作用,最后探究风药的独特作用及李氏应用技巧、用药指征及适应证,以期裨益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复习朱丹溪有关医学献,阐发其应用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主要有:风药直接止血;风药升阴散火止血;风药散火解毒、凉血止血;风药炒黑止血;风药振脾益气止血;祛除致病因素;其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浙派名医林胜友教授对肺癌发病的认识和以风药入方的临床特色。[方法]通过侍诊学习及文献研读,分析林师对肺癌病因病机演变的认识及辨治用药的学术经验。[结果]林师认为,内风暗旋是肺癌的病机关键,一则早期脏腑阴阳气机不相顺接,阳气亢逆,贼风伏肺;二则癌毒久踞,劫夺机体气血津液以自养,诸虚以生,加之寒湿、郁火、痰瘀等病理产物的堆积,引动内风,数邪相合,流窜全身。因此,治法方面,林师以风治风,灵活运用风药发散祛邪、调血治气、引药入经、补益增效的多重功效,在化疗后虚劳、放射性肺炎、鼻后滴漏综合征、肺结节诸病的治疗上屡获良效。[结论]林师从“内风暗旋”理论出发,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重视脏腑之间的关系和升降出入之道,运用风药治疗肺癌,理论依据充分,用药轻灵不伤正气,颇得仲景和缓之妙,值得吾辈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杨晋翔教授是中医脾胃病知名专家,师从董建华院士,从事脾胃病的中医药防治与研究近四十载,用药精简,效果优良。杨教授善用风药治疗脾胃病,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术思想。杨教授常用的风药有葛根、桔梗、荷叶、防风、紫苏叶、紫苏梗等药串、药对。笔者特将杨教授在临床中运用风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供同道指正,以期实现杨教授学术思想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8.
风药新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药是一个法象药理名称,其本义为具有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近代以来,随着风药名称与内涵的嬗变,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或认为无表证者不宜,或认为内伤杂病者不宜,以致其运用范围日益萎缩。通过对风药概念溯流穷源的梳理,阐明风药不宜简单等同于"解表药"及"祛风药"。进而从玄府理论新视角认识风药,指出其辛散、开发、走窜、宣通之性,不仅能开发肤表的毛孔(解表发汗),而且能开通体内脏腑组织的玄府,在与多种药物的配伍应用中,常可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在前期重点开展的风药增效活血化瘀实验与临床研究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治血先治风"的治则新理论。课题组拟以肝纤维化(血瘀证)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TGF-β/Smad通路为切入点,采用TGF-β/Smad信号通路芯片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QT-PCR方法加以验证,以期进一步从分子层面上揭示风药增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带下病中医历来或以证型分类,或以带下的颜色分类,而未见其它分类,张文阁教授提出结合现代检查方法将其分为非炎性与炎性两大类,在治疗非炎性者时强调以辨证施治为主,结合辨病论治与饮食疗法,效果满意,其法独树一帜,丰富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论治内容,且有助于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对临床疗效的提高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带下病从淤论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病机分析基础上提出带下从淤论治的观点,并从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则用药诸方面进行了讨论。病因有正虚邪盛两个方面,均寓有淤血病机在内。辨证有四点当从淤,即:带下久治不愈者从淤;有腰骶小腹坠胀疼痛难消或固定不移者从淤;有症积包块者从淤;舌见紫暗或有淤斑点者从淤。治疗用药应注意四点:一、辨清标本,以主病机立论;二、审证求因,活血并求其源;三、病机复杂者用药更宜精当,切忌堆砌活血药,喧宾夺主;四、占其先机,用药于未病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