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不少学者探索检测病人循环抗原诊断丝虫病.本实验应用抗牛丝虫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淋巴丝虫病人的循环抗原,评价其实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一、血清 34份马来丝虫微丝蚴阳性血清采自安徽潜山县,46份班氏丝虫微丝蚴阳性血清及5份微丝蚴阴性而有鞘膜积液、乳糜尿或象皮肿的晚期病人血清采自安徽阜阳县。68份非流行区正常人血  相似文献   

2.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用于丝虫病诊断及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IFA。125例班氏微丝蚴血症阳性者的血清和干滴血阳性率分别为99.2%和96.8%;311例非丝虫病流行区健康者均为阴性。289例其它疾病患者,有0~7.1%的交叉反应率;用IFA与常规血检方法检查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居民共801人,阳性符合率为97.0%。62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阳性者经海群生治疗后3个月,其抗体水平已显著下降,6个月后下降非常显著;原微丝蚴血症者治后9年(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和10年(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已降至接近流行区的健康人群水平。以上表明,IF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和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 IFAT 检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抗体阳性率为88.89%;非流行区健康居民抗体阳性率为3.92%。基本消灭丝虫病后8年的地区原微丝蚴血症者和阴性居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54%和10.84%;基本消灭后15年原微丝蚴血症者和阴性居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5%和5.16%;基本消灭后24年原微丝蚴血症者和阴性居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7%和3.96%。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5年的地区人群抗体阳性率已降到非流行区健康人群水平(X~2=0.48 P>0.05)。因此认为 IFAT 可作为我省丝虫病防治后期和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病学监测的主要方法之一。此外,观察到微丝蚴血症者血清抗体阳性率和阳性 GMRT 与微丝蚴密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可溶性班氏丝虫微丝蚴抗原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丝虫病的结果。方法系根据Farshy等的报告,分别从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获得班氏丝虫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用湿的血涂片法检验微丝蚴血症。可溶性抗原是用葡聚精沉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丝虫病流行区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如何在这些地区进行疗效考核,是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关于海群生治疗前后丝虫病人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国外报道结果不一,本文采用ELISA进行了疗效考核。 材料和方法一、抗原制备按常规方法将马来丝虫成虫制成可溶性抗原,蛋白含量为1.03mg/ml. 二、检测对象 (一)在未经治疗的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采微丝蚴血症血53份(其中合并蛔虫和钩虫感染者分别为11例和10例),微丝蚴阴性血20份(其中合并蛔虫、钩虫及蛲虫感染者分别为5例、7例、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青霉素酶结合物的酶联技术,以班氏丝虫微丝蚴代谢抗原检测班氏丝虫病人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的特异性抗体。收集象皮肿、鞘膜积液和丝虫性水肿的病人血清19份,班氏丝虫流行区正常人血清16份,非流行区健康者血清9份,加0.1%叠氮钠为防腐剂,贮于-20℃备用。用薄膜过滤法收集班氏丝虫微丝蚴,置  相似文献   

7.
应用兔抗微丝蚴抗体及抗班氏丝虫微丝蚴代谢抗原(ES34株)或抗马来丝虫3期幼虫抗原(HC11株)单克隆抗体(McA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法检测人体丝虫病循环抗原时,微丝蚴血症者阳性率分别为94.5%(103/109)及89.0%(97/109),且ES34株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微丝蚴密度与抗原滴度呈正相关;部分微丝蚴血症者尿液中亦可测得丝虫抗原;晚期丝虫病人阳性率分别为57.4%(31/54)及61.1%(33/54);获自美国及中国贵阳非丝虫病流行区正常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4.1%及2.8~4.1%;3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部为阴性。血清中丝虫循环抗原的存在似与活动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鄂西地区12个县(市)于基本消灭丝虫病2~3年后进行了横向监测。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8个县(市),血检155 235人,检获微丝蚴血症者107例,多数分散在边远山区,为以往漏查漏治者,微丝蚴率0.07%。在马来丝虫病流行区4个县(市),血检64041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例。系以往漏查者,微丝蚴率0.0016%。  相似文献   

9.
应用抗马来丝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放射测定法,对马来丝虫成早抗原,马来丝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及班氏丝虫病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进行了检测。马来丝虫成虫抗原检出的最低含量为0.48pg,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可测得抗原结合量分别为0.35μg和0.065μg,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0%,线虫病流行区50份微丝蚴阴性血清及丝虫病非流行区5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  相似文献   

10.
1980~1985年我们应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IPAT检测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阳性228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444例与晚期病人32例,其IFAT的阳性率分别为99.1%(226/228)、92.8%(412/444)和96.9%(31/32),健康对照阴性者占99.3%(149/150)。本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可节省抗原材料,不需要夜间采血,简便易行,是丝虫病较为理想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可反映防治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广东省淋巴丝虫病的防治效果,为后期监测提供依据. 方法对广东省丝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 结果广东省67个县(市、区)有丝虫病流行,仅平远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余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3.05%,微丝蚴血症者200万人.班氏丝虫病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53~1986年,全省共血检调查 63 384 912人,治疗患者1 307 892人,全民服药4 475 889人,海群生药盐防治2 599 795人.1987年67个县(市、区)进行防治效果考核,平均微丝蚴率为0.12%,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全省基本消除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1988、1990和1992年全省9个纵向观察点人群平均微丝蚴率分别为0.19%、0.14%和0.05%;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1%、0.03%、0.03%、0.01%和0.01%,1991和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1980~2000年,横向监测共血检1 575 90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 074例,并给予海群生正规治疗;1986年后未发现自然感染的蚊媒,1997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人群血清抗体从1993年的9.86%降至1999年的1.69%. 结论在流行区进行大规模反复查治,使人群微丝蚴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丝虫病传播可被阻断.防治后期只要进行系统监测,彻底治疗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将可达到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马来丝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重组抗原BmM14。抗重组抗原BmM14的抗体测定法是一种新的淋巴丝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丝虫病人血清来自埃及开罗市郊一流行区10岁以上村民,流行区健康人血清采自居住在流行区微丝蚴血症阴性并且无临床症状者;非流行区对照血清包括无流行区居住史的开罗市成年人血清和非丝虫病的蠕虫病患者血清。分别用ELISA抗原直接捕捉法和ELISA间接法检测血清或血浆中可溶性班氏丝虫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免疫色谱技术(ICT)用于班氏丝虫病诊断及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的效果。方法:丝虫病ICT系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中班氏丝虫抗原。结果:在116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中有111例ICT阳性,敏感性为95.7%。12例马来微丝蚴血症者、33例蛔虫感染者、20例血吸虫感染者及6例旋毛虫感染者血清,ICT均为阴性,表明其特异性强;73例晚期丝虫病患者有18例ICT阳性,为活动性感染,其中16例伴有微丝蚴血症;用伊维菌素治疗30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治疗前ICT阳性29例(96.7%)。治疗后8d—14d微丝蚴全部转阴,追踪观察6个月及12个月,分别有5例及7例微丝蚴复现,治疗后6个月用ICT测试,除5例ICT和微丝蚴均阳性外,8例微丝蚴阴性ICT阳性者于疗后12个月有5例查见微丝蚴;ICT及常规血检法同步用于河南省柘城县候大村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血检132人,9例微丝蚴阳性者ICT均为阳性,血检阴性的123人中ICT阳性者1例。结论:实验研究证实,ICT法快速、简便、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可用于班氏丝虫病诊断、疗效考核及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  相似文献   

14.
应用抗马来丝虫成虫单克隆抗体(McAb)结合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对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马来丝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及班氏丝虫病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进行了检测。马来丝虫成虫抗原检出的最低含量为0.48pg,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可测得抗原结合量分别为0.35μg和0.065μg,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0%(40/50),丝虫病流行区50份微丝蚴阴性血清及丝虫病非流行区5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15.
丝虫病曾在我区流行,据1956年调查,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平均为3 .36%,为上海市最高。我区与浙江省杭、嘉、湖马来丝虫病流行区毗邻,大部分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部分地区为马来丝虫病与班氏丝虫病混合流行区,传播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 解放后在全区范围内曾开展多次普查普治、复查复治, 到70 年代后期微丝蚴已很难查到。1981 年9 月, 卫生部组织广西等6 省(区) 专家来金山考查,抽查血检8 636 人, 查出微丝蚴血症者2 人, 微丝蚴率为01023% ,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免疫色谱技术(ICT)用于班氏丝虫病诊断及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的效果。方法:丝虫病ICT系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中班氏丝虫抗原。结果:在116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中有111例ICT阳性,敏感性为95.7%。12例马来微丝蚴血症者、33例蛔虫感染者、20例血吸虫感染者及6例旋毛虫感染者血清,ICT均为阴性,表明其特异性 强;73例晚期丝虫病患者有18例ICT阳性,为活动性感染,其中16例伴有微丝蚴血症;用伊维菌素治疗30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治疗前ICT阳性29例(96.7%)。治疗后8d—14d微丝蚴全部转阴,追踪观察6个月及12个月,分别有5例及7例微丝蚴复现,治疗后6个月用ICT测试,除5例ICT和微丝蚴均阳性外,8例微丝蚴阴性ICT阳性者于疗后12个月有5例查见微丝蚴;ICT及常规血检法同步用于河南省柘城县候大村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血检132人,9例微丝蚴阳性者ICT均为阳性,血检阴性的123人中ICT阳性者1例。结论:实验研究证实,ICT法快速、简便、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可用于班氏丝虫病诊断、疗效考核及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丝虫抗体及抗体亚型的免疫学特性.方法用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抗原,以ELISA法检测120份血清标本抗丝虫特异性抗体和抗体亚型,FPT方法进行丝虫皮内试验.结果病原学检查120份受试者均为非微丝蚴血症.80例晚期丝虫病患者FPT试验阳性率为95%(76/80),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微丝蚴和成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5%(66/80)和80%(64/80).流行区对照抗体阳性率为10%(2/20),非流行区正常人则均为阴性.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体亚型以IgG2为主,阳性率92.5%,其它亚型分别为IgG11.25%、IgG322.5%、IgG46.25%.结论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丝虫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主要是IgG2,它也可能是晚期丝虫病患者特异的抗体亚型.  相似文献   

18.
诊断班氏丝虫感染的常规方法是做血涂片查找微丝蚴。但因微丝蚴具有夜现周期性,且其含量低时有漏诊的可能,故这种方法的敏感性较低。本文作者应用单克隆抗体(Og4C3)包被反应板,做双抗体夹心ELISA以检测丝虫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个体内的循环抗原含量。该研究以印度Chennai丝虫病流行区的6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微丝蚴血症者(MF)40人,慢性丝虫病患者(CP)10人,流行区正常人10名,另外10名正常对照来自美国非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取受检者指血于Whatmann 3号滤纸条上使之成一直径为0.9mm的血滴,每一滤纸条吸附的血量大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邹城市消除丝虫病措施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邹城市曾是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淡色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1958-1960年及1970-1973年进行丝虫病普查普治,于1981年达到卫生部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之后继续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包括:定期对原微丝蚴血症者及重点人群进行血检监测,丝虫病流行季节对原丝虫病流行村进行蚊媒监测)。1989年以后对原微丝蚴血症者与原血检阴性者进行免疫学监测,对慢性丝虫病患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居民抗体水平已恢复正常,无新病例发。  相似文献   

20.
从印度和中国贵州收集95份班氏微丝蚴血症病人(有5例兼有鞘膜积液)及41份微丝蚴阴性的鞘膜积液、乳糜尿或象皮肿病人血清,自中国贵州取14份马来微丝蚴血症及13份象皮腿病人血清,设3个对照组,第1组系非流行区正常人血清,分别从美国和中国贵阳各收集36及49份,第2组为非流行区3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取自中国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