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宫颈癌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基因变异的情况,为HPV防治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从大量样本中筛选出HPV16阳性标本180例,其中宫颈癌患者100例,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50例,宫颈炎症患者30例,对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PCR方法扩增HPV16 E6/E7基因,然后对反应产物采用DNA测序法获得基因序列,在GeneBank进行经BLAST分析,寻找变异位点。结果宫颈癌患者中E6核苷酸变异率为82.00%(82/100),明显高于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0.000)及宫颈炎患者(=0.000);宫颈癌HPV16E6最频繁的序列变异为T178G(60/100),其他常见变异为T350G、C335T/A442C、T178G/G39T,年轻宫颈癌组E6核苷酸变异率与非年轻宫颈癌无明显差别,但两者T178G变异率存在明显差异(=0.000)。宫颈癌患者HPV16 E7核苷酸变异率为74.00%(74/100),明显高于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0.000)及宫颈炎患者(=0.000);E7最频繁序列变异为A647G 32.00%(32/100),其他常见的变异为A647G/C749T/T843C/T846C、A647G/C749T/T846C、C749T/C790T、A647G/C749T;年轻宫颈癌组E7核苷酸变异率与非年轻宫颈癌无明显差别,但A647G变异率存在明显差别(=0.03)。结论宫颈癌患者明显存在HPV16E6E7核苷酸变异,HPVE6 T178G、E7 A647G可能与宫颈癌年轻化密切相关,故对该人群的检测并及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比较HPV16、18型检测与巴氏涂片在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病例来源于我院阴道镜门诊 ,病人均已在普通门诊做巴氏涂片 ,采用TBS细胞分类法 ,其中正常 10 0例 ,ASCUS/AGUS6 5例 ,LSIL4 9例 ,复诊时做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HPV16、18-DNA检测。结果 :巴氏涂片以ASCUS/AGUS以上为阳性 ,宫颈活检病理做为金标准 ,以CIN二级以上为阳性 ,HPV16、18-DNA定性检测的敏感性为 96 .3% ,特异性为84 .5 % ,巴氏涂片的敏感性为 87.3% ,特异性为 86 .6 % ,HPV16、18-DNA的敏感性高于巴氏涂片 (P <0 .0 5 ) ,而二者的特异性无差别 (P >0 .0 5 )。结论 :HPV16、18-DNA的检测可以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1例重庆地区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基因的结构及其变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宫颈癌组织扩增出人乳头瘤病毒16型重庆株E6,E7基因,分子克隆技术进行基因的克隆,测序。结果:成功地扩增出重庆地区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16型株E6,E7基因,并克隆于质粒载体pBKS( ),结论:该例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与标准株HPV16 E6,E7基因的长度相同,E6基因无变异,但E7基因有两处点突变。 相似文献
4.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获得含完整E7基因的312bp片段。分析22例宫颈癌样品,E7基因的检出率为45.5%,40例宫颈炎中E7基因的检出率为5%。这一方法为进一步研究E7基因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并可用于宫颈癌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主要衣壳蛋白L1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已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新鲜宫颈癌组织中获得HPV16型晚期表达基因L1,为HPV感染的检测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引物设计原则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并用PCR方法从宫颈癌组织中获得L1基因,用pGEM-T作为克隆物体,构建重组质粒并以双脱氧法双向测定插入片段序列,拼接出L1基因序列,自动测序验证并分析序列。结果 从西安地区1例宫颈癌临床标本克隆到的1株HPV16型L1蛋白编码序列经BLAST2.0分析与既往报道序列存在高度同蛋白编码序列经BLAST2.0分析与既往报道序列存在高度同源性。结论 构建的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研究L1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学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为研究HPV16 E7蛋白在肿瘤早期预报中的作用及研制治疗性疫苗,特制备HPV16 E7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将构建成的PGEX4T-1-HPV16 E7的质粒转化BL21细菌,在IPTG诱导下,稳定表达GST-HPV16E7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收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ELISA双筛,直至检测所有孔均为E7阳性而GST阴性为止,扩大培养、建株、冻存并制备腹水、单克隆抗体.结果 成功制备出HPV16 E7的单克隆抗体,可在多种肿瘤组织细胞核中染色.结论 该抗体是HPV16 E7蛋白特异性的McAb.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分析沙眼衣原体(CT)与女性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包括门诊和住院)送检的428例同时检测CT和高危型HPV女性患者(均>35岁)数据。CT由本院采用EIA法检测,高危型HPV检测由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HybridCapture2,HC-2)法进行检测。结果:在CT阴性的357例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38例,阳性率10.64%;CT阴性的71例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26例,阳性率36.62%。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两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沙眼衣原体(CT)的持续感染能显著增加高危型HPV感染的机率,而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1],积极预防和控制CT的感染将有可能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及E6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上消化道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了食管癌、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癌、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PV16E6mRNA的检出率分别为 :70 %(2 8/ 4 0 ) ,6 7 6 % (5 0 / 74 ) ,4 7 5 % (19/ 4 0 ) ,35 5 % (2 2 / 6 2 )和 2 0 % (10 / 5 0 )。贲门癌与食管癌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95 5 )。胃癌 (胃体癌 +胃窦癌 )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贲门癌和食管癌 (均P<0 0 1)。正常人群胃黏膜中HPV16E6mRNA检出率明显低于食管癌 (P <0 0 1)、贲门癌 (P <0 0 1)、胃癌 (胃体癌 +胃窦癌 ) (P <0 0 5 )。贲门癌HPV16E6mRNA检出率与分期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HPV不仅在鳞状上皮中增生繁殖 ,在腺上皮中也能活跃地生存。HPV16感染与上消化道肿瘤 ,尤其是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妇产科就诊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和年龄特征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妇产科就诊的6230例妇女进行下生殖道HPV感染分型检测,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检测21种亚型,其中高危型(HR-HPV)15种,低危型(LR-HPV)6种.结果 在6230例标本中,阳性标本1664(26.71%),单型感染1213例(19.47%),多型感染451例(7.24%).感染率占前5位的亚型分别是:HPV16型335例(5.38%)、HPV52型334例(5.36%)、HPV58型243例(3.90%)、HPV6型164例(2.63%)、HPV53型152例(2.44%).高危型HPV16、HPV52和HPV58及低危型HPV8304和HPV11检出率逐年下降;所有患者中≤20岁年龄段HPV检出率最高为52.04%.结论 应用HybriMax技术检测HPV的检出率为26.71%,主要为HPV16、HPV52、HPV58、HPV6和HPV53,人群感染高峰在≤20岁年龄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西南地区HPV16亚型基因的一级结构特点,为由HPV16亚型感染引起的疾病特别是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经分型明确为HPV16型感染的官颈癌组织32例,用PCR方法获得其E6、E7及L1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与德国标准株相比,32个标本中总共发现131(G—A)(Gly-Arg)、178(T—G)(Asp—Glu)、350(G-T)(Val—Leu)、647(A—G)(Asn-Asp)、846(T—C)(同义突变)、IA基因第966(C—T)(同义突变)、L1基因第1302(C-T)(同义突变)和L1基因第1434(A—G)(同义突变)等20个突变位。结论与标准序列比较,中国西南地区HPV16亚型L1、E6和E7基因存在一定范围变异,提示在预防治疗西南地区妇女宫颈癌病人以及研制该地区HPV疫苗时,需要注意这些位点的变异,特别是一些引起氨基酸变异的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宫颈癌、宫颈炎发病与16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E7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HPV16E6、E7的扩增和克隆。结果 重庆地区宫颈癌、宫颈炎组织中HPV16E6,E7总检出率分别为70%和65%。结论 重庆地区HPV16感染与宫颈癌、宫颈炎的发生相关。E7原癌蛋白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早期有关,而E6原癌蛋白可能与宫颈癌形成晚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E6基因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运用PCR方法扩增HPV16E6/E7基因,分子克隆技术进行基因的克隆后进一步测定基因序列,宫颈炎和宫颈癌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方法。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的检出率为45%,显著高于宫颈炎组织中5%的检出率,两者有统计学差异。HPV16E7基因的检出率在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PV16E6基因在宫颈癌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宫颈组织中HPV16E6基因的检测有望成为宫颈癌筛查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E6/E7蛋白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疾病患者70例,行宫颈病理学检查及新柏氏液基细胞学(TCT)检测,比较高危型HPV E6/E7 mRNA与HPV DNA分型检测宫颈癌病变及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高级别宫颈癌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与HPV DNA分型检测宫颈病变总检出率分别为60.0%(42/70)、67.1%(47/70);两种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及CINⅠ、CINⅡ~Ⅲ、宫颈癌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的特异度明显高于HPV DNA分型检测(P<0.05);ASC-US患者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的特异度明显高于HPV DNA分型检测(P<0.05)。结论:与HPV DNA分型检测方法相比,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对预测宫颈病变特异度更强,特别是对TCT检测为ASC-US患者的分流意义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梅州客家地区不同年龄段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分布规律,为梅州客家地区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年8月~2010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6 455例可疑患者为对象,采集其阴道、宫颈分泌物作为标本。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杂交系统进行21种HPV基因型的分型检测,分析常见感染亚型和分布规律。结果:HPV阳性总检出率为20.67%(1 334/6 455),高危型主要为HPVl6,其余依次为HPV58、52、31、33感染。低危型主要为HPV11、HPV6感染;各年龄组总HPV阳性率居前3位的是30~39岁,40~49岁,50~59岁。结论:HPV基因型HPV16(5.61%)、HPV58(2.74%)、HPV52(2.69%)、HPV31(2.14%)和HPV33(1.28%)是梅州客家地区HPV感染的主要型别,不同年龄段HPV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HPV阳性者进行定期跟踪是防治宫颈癌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易感型别,为海口地区女性预防和治疗HPV病毒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重PCR与导流杂交技术,对2 587名海口地区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 21种基因分型检测。结果2 587例海口女性中,检出HPV阳性患者465例,总阳性率为17.97%。其中HPV 52型阳性163例,阳性率为6.30%;HPV 58型阳性94例,阳性率为3.63%;HPV 16型阳性92例,阳性率为3.56%。结论海口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以HPV 52、58及16型为主要易感型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后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方法 采用HPV-DNA核酸扩增及导流杂交技术,对7 234例来我院就诊的宫颈异常患者,进行HPV21种亚型的基因检测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对细胞学检测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和/或HPV-DNA检测阳性的患者,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对HPV感染后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进行分析.结果 HPV总感染率为27.37%,检出率前四位依次是HPV 16型6.97%(504/7 234)、52型5.68%(411/7 234)、58型5.27%(381/7 234)和33型3.33%(241/7 234),其中高危型病毒(HR-HPV)感染占78.16%(2147/2747).宫颈癌患者HPV的检出率为73.33%(33/45).单型HPV感染后患轻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和宫颈癌的风险分别是HPV阴性者的4.055倍(95% CI 2.528~6.505)和5.103倍(95% CI 3.838~6.786),多型混合HPV感染后患宫颈LSIL及HSIL和宫颈癌的风险分别是HPV阴性者的7.313倍(95% CI 4.314~12.397)和7.550倍(95%CI 5.395~10.564).结论 单型HPV感染致宫颈HSIL或宫颈癌的风险是HPV阴性者的5.1倍,多型混合HPV感染致宫颈HSIL或宫颈癌的风险是HPV阴性者的7.6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D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其癌前病变中的整合状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28例HPV-16阳性并经组织学证实具有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及正常宫颈上皮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PV-16 DNA的整合状况;采用E2/E6的比值作为整合的替代标志物。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354例)包括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3例SCC及251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对照组(74例)包括34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40例正常宫颈上皮细胞女性。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HPV-16 DNA整合率的变化采用χ2趋势分析;病毒整合与现患HSIL及SCC风险的优势比(OlR)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PV-16 DNA整合率随宫颈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从对照组中的6.8%(5/74),升高至HSIL组的29.9%(75/251)及SCC组的68.0%(70/103),3组整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调整吸烟状况及合并感染其他高危型HPV后,HPV-16基因组整合与现患HSIL及SCC风险的优势比为OlR=2.30(95% CI:1.62,3.18)。结论 HPV-16 DNA整合发生在病毒感染自然史的早期,病毒整合在宫颈癌变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