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食管,贲门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清华  邓尚平 《华西医学》1991,6(2):189-192
本实验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140例正常人,动态测定了46例食管、贲门癌,40例非癌胸疾病人手术前、后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表明:食管、贲门癌病人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其程度与肿瘤病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本实验证明:(1)食管、贲门癌病人切除肿瘤后,其血清胃泌素水平逐渐降低,术后14天左右达正常水平;(2)术后14天胃泌素能恢复至正常者,预后良好,反之,则预后不良。由此,作者认为动态测定血清胃泌素可作为食管和贲门癌诊断、判断预后、监测复发转移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已知胃泌素作为一种标记物,可用于监测胃癌病人,但胃泌素在肺癌、食管癌病人是否有类似作用,目前尚无报道。作者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2例正常人,动态测定了25例肺癌、22例食管癌和20例非癌胸疾病人手术前、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及意义报告如下: 本组非癌脚疾病人术前,术后1、7和14天间,血清胃泌素无明显变化(p>0.05)。肺癌、食管癌病人术后7天起血清胃泌素逐渐降低,术后14天可达到或接近正常。肺小细胞癌血清胃泌素平均值>腺癌>鳞癌,依次分别为414.07、119.52、64.43ng/L。胃泌素值与  相似文献   

3.
周清华  杨俊杰 《华西医学》1991,6(2):198-200
本文报告42例肺癌,30例非癌胸疾病人手术前后血清脂质唾液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以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肺癌病人血清脂质唾液酸明显高于非癌胸疾和正常人(P<0.01),其增高的程度与肿瘤病期、原发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本实验证明:(1)肺癌病人术后1天血清脂质唾液酸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第7天逐渐降低,术后14天进一步降低,但未能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2)非癌胸疾病人术后1天血清脂质唾液酸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4天可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4.
周清华  徐鹏 《华西医学》1993,8(2):210-213
本实验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130例正常人,动态测定了109例肺癌和75例非癌胸疾病人手术前、后的血清CEA水平。结果表明:肺癌病人CEA有明显升高,其程度与病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化程度等,有密切关系。本实验证明:肺癌病人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CEA水平逐渐降低,术后“天可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术后14天CEA能恢复至正常者,提示预后良好,反之,则预后不良。肿瘤复发转移时,CEA较术前成倍数地增高。由此,作者提出动态测定CEA可作为肺癌诊断、判断预后和监测复发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130例正常人,动态测定了110例食管、贲门癌和75例非癌胸疾病人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发现:食管、贲门癌病人CEA水平明显升高,其程度与病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化程度等,有密切关系。本实验证明:食管、贲门癌病人切除肿瘤后,血清CEA从术后7天起逐渐降低,术后14天可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术后14天CEA能达正常者,提示预后良好;反之,则预后不良。术后发生肿瘤转移时,血清CEA较术前成倍升高。  相似文献   

6.
李根武  周宇  王菊岩  朱艺 《新医学》2003,34(4):219-220,223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和癌组织的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argyrophilia nucleolar organiser regions,AgNORs)计数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6例大肠癌患者及20名正常人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作比较;用胶质银染技术检测56例病人癌组织中AgNORs计数,分析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与癌组织中的AgNORs计数的相关关系.结果大肠癌组术前血清胃泌素水平[(123±32)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7±29)ng/L],P<0.05;术前Duke分期为C期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135±38)ng/L]明显高于A期患者[(102±37)ng/L],P<0.05;术后生存期不足5年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134±31)ng/L]明显高于生存期达5年的患者[(104±32)ng/L],P<0.05.大肠癌患者术前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与癌组织的AgNORs计数呈正相关(r=0.52,P<0.05),术后生存期不足5年的患者AgNORs计数[(9.8±2.1)颗粒/细胞]明显高于生存期达5年的患者[(7.2±1.1)颗粒/细胞].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与癌组织的AgNORs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前血清胃泌素水平可作为预测大肠癌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胃泌素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及其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探讨血清与脑脊液胃泌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7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伤后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及无出血组,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7、14天测定血清及脑脊液胃泌素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清胃泌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7d达高峰,伤后1周内有、无出血组间差异显著(P〈0.01);随着病情好转,血清胃泌素值逐渐下降,伤后2周,出血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无出血组(P〈0.01)。脑脊液胃泌素不能检出。结论血清胃泌素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及消化道出血呈正相关,脑脊液胃泌素水平测定与颅脑损伤程度及消化道出血无相关性,血清与脑脊液胃泌素含量无相关性,早期动态观察血清胃泌素含量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变化及其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对 6 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根据伤后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及无出血组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7、14天测定血清胃泌素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清胃泌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3~ 7d达高峰 ,伤后 1周内有、无出血组间差异明显 (P <0 .0 1) ;随着病情好转 ,血清胃泌素值逐渐下降 ,伤后 2周 ,出血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无出血组 (P <0 .0 1)。结论 血清胃泌素浓度与脑损伤程度及消化道出血呈正相关 ,早期动态观察血清胃泌素含量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亢病人胃泌素水平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甲亢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与手术后及正常人的水平相比较.结果:正常人胃泌素水平为75±30.6ng/L,甲亢患者为173±70.5ng/L,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手术后胃泌素水平为98±18.4ng/L,接近正常人水平.相关分析表明,胃泌素水平的增高与血清T3、T4水平相平行,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胃泌素水平可以作为甲亢患者实验室诊断及临床疗效观察的另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血清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23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12例)和非亚低温组(11例)。亚低温组采用亚低温治疗4~6d,非亚低温组除不用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方法与亚低温组相同。在入院后第1、4、8天采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病人血清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入院后第4、8天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非亚低温治疗组(t=17.96、15.00,P〈0.01);亚低温治疗组入院后第4、8天血清生长抑素水平显著高于非亚低温治疗组(t=82.03、48.72,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血清胃泌素、升高血清生长抑素水平,从而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肺癌病人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清华  刘坚 《华西医学》1994,9(4):482-485
本实验应用OKT单克隆抗体以及免疫荧光技术,对58例肺癌,24例良性胸部疾病病人进行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检测,并以52例健康人对照。本实验观察到肺癌病人的比值明显降低,明显增高。上述变化与肺癌的病期、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肺癌根治术后1周内,免疫抑制进一步加重,2周后逐渐恢复,术后4周可达正常水平。本实验结果表明:肺癌病人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和免疫抑制存在,手术切除肺癌可解除宿主的免疫抑制,使病人的免疫平衡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用邻苯酚法,对46例肺癌,25例良性胸部疾患病人进行手术前后血清SOD活性的动态检测,并以10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肺癌病人术前SOD活性明显低于良性胸部疾患病人和正常人,其降低的程度与肺癌的病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肺癌行根治术后,血清SOD活性逐渐升高,术后2周可达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动态变化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5例健康对照组、15例肺良性肿瘤和60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sIL-2R进行检测。结果肺癌患者CD3+、CD4+、CD4+/CD8+和NK细胞明显低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sIL-2R高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术后第二天的CD3+、CD4+、CD4+/CD8+和NK细胞较术前更低(P<0.01),sIL-2R迅速降低(P<0.01),至术后7~14天除sIL-2R外其它指标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术后28天CD3+、CD4+、CD4+/CD8+和NK细胞较术前升高,sIL-2R接近术后2天水平(P>0.05);肺癌患者CD3+、CD4+水平无论早期或晚期均比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CD4+/CD8+比值只有晚期比对照组下降(P<0.01),早期与对照组相似(P>0.05);术后28天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CD3+、CD4+、CD4+/CD8+和NK细胞较剖腹探察组升高(P<0.01),sIL-2R明显降低(P<0.01)。结论围手术期T细胞亚群、NK细胞和sIL-2R的动态监测是反映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客观指标,对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负压引流管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引流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SP-VSTS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单根引流联合负压引流管)和对照组(常规单根引流管),每组各40例。记录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带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伤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阿片类镇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5,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8水平均低于术后d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VATS肺癌根治术后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负压引流的引流效果较常规使用胸腔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更显著,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预后具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肺癌影像表现、病理和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常见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与肺癌的CT及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0例肺癌患者的CT表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结果胸部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正确率分别为78%(78/100)、60%(60/100),联合胸部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90例,正确率为90%.结论①胸部CT诊断肺癌较血清肿瘤标志物更为准确;②两种检查手段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放疗效果。方法选取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胸上段14例,胸中段27例,胸下段2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8例,病灶大小:<3 cm者35例,≥3 cm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食管癌根治术配合术后放疗,回访3年,观察65例患者治疗转归及不同部分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术后放疗疗效,对病灶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在者采用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术后放疗后,60例(92.31%)肿瘤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回访3年期间,1年生存率为76.92%(50/65),3年生存率为58.46%(38/65)。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以腹腔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多见,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胸上段及胸下段食管癌。病灶<3 cm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病灶≥3 cm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术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联合放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重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